气象谚语-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虹高日头低;大水没过溪。
虹是由于日光照射在含有大量雨滴的空气(或云)中;由于雨滴对阳光折射而形成的。当太阳视角度很低时;而照射角度却比较高;所以虹也比较高;有时可以出现在天顶附近;这样就成了虹高日头低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空气中有对流比较旺盛的云彩;如积雨云它可以伸展到很高的位置;当阳光照射到云上时也可能出现虹。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高层空气中雨滴较大;含量较多;因此在较高位置才能出现虹。两种情况都说明本地区处在不稳定的天气系统控制下;并且水汽比较充沛;未来形势继续发展;就很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预示未来可能下雨。
晚虹日头早虹雨;东虹太阳西虹雨;早虹雨、晚虹晴。
虹是天空中出现的圆弧形彩色光带,像拱桥一样。当天空中出现虹的时候,说明空气中已经有大量雨滴存在。就是由于这些大量雨滴折射阳光才产生虹这种美丽的天空现象。虹与阳光总是处于相对位置上的,早上出现虹,一定在西边,晚上出现虹,一定在东边。早上出现虹,说明西边大气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雨滴存在,未来西边的天气系统将逐渐东移影响本地,因此天气也将转坏。晚上出现虹,虹一定在本地的东方,它说明东边大气中有大量雨滴存在,我们知道天气系统一般是从西边向东边移动的,所以在东边的系统也将逐渐东移,更加远离本地,不会影响本地,因此天气一般仍为晴好。
大华晴,小华雨。
从华的形成我们可以知道华是由云中小颗粒衍射阳光、月光而形成的。华的大小与云中水滴、冰晶的半径成反比,水滴、冰晶的半径越小华就越大;水滴、冰晶半径越大,华就越小。我们看到华由大变小说明,云中水滴、冰晶半径越来越大,天气将逐渐转坏。相反,华由小变大,说明云中水滴逐渐变小,系统逐渐趋于稳定,天气将转好。就是说华越大,空气中水滴、冰晶、悬浮物越小,天气也越好,相反华越小,说明空气中水滴、冰晶、悬浮物半径越大,天气将转坏。
月亮打伞,好不过三。
月亮打伞是指在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在月亮周围有一光轮,有时呈红色,群众称之撑红伞;有时呈黄色,群众谓之撑黄伞;有时呈蓝色,群众谓之撑蓝伞。月亮撑伞现象主要是由于月光透过空气时受到空气中空气分子、悬浮物、水汽等物质颗粒散射后所剩余月光衍射而成的。当空气中悬浮物和水汽比较多时,散射光也越多而青蓝紫散射也越多,剩余光就只能是红、橙、黄、绿。这时月亮就撑“黄伞”。当空气中水汽、悬浮物很多时,连绿、黄光也被散射殆尽,这时月亮就撑“红伞”。当空气中水汽很少,悬浮物半径也很小时,月光被散射不多,紫光被吸收,红、橙光被折射,黄、绿、蓝、靛衍射力最强,月光撑“蓝伞”。因此月亮撑伞时说明空气中有悬浮物水汽存在(当然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天气可能变坏。但是撑不同的伞就说明空气中水汽、悬浮物含量也有多寡大小之分。撑红伞变坏快,撑蓝伞变坏慢。虽然说当时天气情况是晴好的,但是已蕴涵着不利的因素。因此有“月亮撑伞,好不过三”之传说。
月亮长毛,有雨明朝。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大毛大雨,小毛小雨。月茫茫,水满堂。
月亮长毛、生毛一般是指碧空无云晴好天气下月亮发芒现象。它既不是晕,也不是华,而是在当时空气中水汽比较多的情况下,月光透过水汽时,被水滴或空气中微粒的散射现象。这时空气中水汽或吸湿性大粒,半径一般较大,具有对各种光波相同的散射能力,因此我们看起来月光发芒。另外它也说明当时大气不是十分稳定,有乱流现象存在。因为空气中充满水汽和吸湿性大粒,成云降水的条件已经部分具备,如果有一定外力影响立即可以生成云或降水。月亮长毛有雨明朝,一则说明如果长毛现象是系统影响所致,那末从长毛到系统到来也要间隔一定时间,这里有雨明朝,就是间隔一定时间的意思。二则如果不是系统影响所致,那末由于水汽、凝结核、大气不稳定度等条件已经具备,第二天白天在热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对流现象,以致成云降水。
月晕没门,半夜雨沉沉。
晕既然是卷层云中冰晶折射阳光、月光时所形成的,如果我们所指的暖锋势力不强或空气不够潮湿,那末它在沿冷空气斜面上升时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高度,即使达到很高的高度,也会由于水汽不足形成冰晶有限,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晕就只能看到一段或残缺不全,出现这种情况天气不见得就转坏,或许只是一个阴天过程。如果暖空气势力很强,水汽又很充足,那末它就有足够的力量到达很高的高度,而且可以形成足够的冰晶,这样所形成的晕就是全晕,也就是农谚中所说的没有门,出现这种情况,风雨可能性更大些。
日、月周围有黄圈,下雨就在一天半。
日月周围有黄圈是指在太阳、月亮的四周有一黄色光圈。它说明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尘埃、冰晶等大颗粒也相当多。这样阳光、月光中蓝、靛、紫部分光被散射,而红光又被大水所吸收,因此剩余的日、月光呈显黄色,在月亮、太阳的外面看起来似乎有黄圈。晕后再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暖空气很潮湿,而且也快移到本地了。这里一天半是快来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等到一天半。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当本地看到晕时,天气一般是晴好的,天空中只有一层高而薄的卷层云,地面锋线离本地还有几百公里左右,要经过一段时间,锋面才会慢慢地移来影响。这里从白天到半夜三更,从晚上到第二天中午,都是指间隔一段时间的意思,不是一定要三更、午时。至于间隔时间多长,一要看锋面离本地距离远近,二要看锋面移动的快慢。
午后日晕,风势须防。
正常情况在单一气团控制下,风的日变化情况是早晨小,中午前后逐渐增大,午后又慢慢地减小。这是因为午后太阳光逐渐减弱,对流也逐渐减弱,空气层结也渐趋稳定,因此风力也逐渐变小。如果午后出现晕,可见系统就要移来影响,风势不但不会减弱,而且呈现大大加强的趋势。所以说“风势须防”。
月晕开门随见风狂,开门所向,风从何来。
晕的形成主要是卷层云上冰晶折射月光的结果,一般是在暖锋云系中形成的。暖锋云系前部先是卷层云,晕是完整的,它说明地面锋线离本地尚远,风雨不见立即就来。随着锋线慢慢靠近,卷层云遂渐为高层所代替,而卷层云则慢慢移到本地了,当锋线移来时系统的阴雨天气也会移来,而锋线附近由于气压变化较大,风力也一般较大。这便是随见风狂之传说的缘由。开门的方向也是锋移来的方向,因此说风从何来要看开门所向。
日枷风,月枷雨。日晕风,月晕雨。月晕而风。
晕是太阳、月亮光线照射到卷层云、卷积云上而形成的光的现象。
卷层云、卷积云是一种很高很薄的云,由于高度高所以卷层云、卷积云基本上是由细小冰晶形成的,这时本地一般还是晴好天气,而卷层云的出现意味着有暖湿气流侵入高空。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暖锋前部,它说明在本地不远的地方(几百公里)有一股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交锋的地带。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沿冷空气斜面缓慢上升,上升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凝结高度以上),由于暖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步变冷,水汽逐步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形成的云由地面暖锋向前逐步出现 浓厚的雨层云,有降水发生,而后云层逐渐变薄,云底高度逐渐抬高形成Ac、As、Cs、Ci。在6公里以上高度时,温度一般在…20℃ 左右,同时由于暖空气上升到这个高度时,水汽因逐步凝结也大见减少,所以只能形成细小的冰晶,另外由于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是慢慢地变冷,凝结过程也是慢慢进行,这样所形成的冰晶多是正六角形柱体,因此才能产生晕的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暖锋是从西向东移动的。看到晕说明本地已处于暖锋前部,随着锋面移来天气将会变坏,产生刮风下雨天气。但是,不是所有的卷层云出现的晕天气都将转坏,还应当结合当时天气状况。如果以后冷空气势力加强或暖空气势力减弱,那末暖锋不致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不会转坏。所以农谚预报不可以看到一种天气现象,套上谚语就立即下结论。一般说来,只能够说看到一种现象提供一条预报依据。
早烧有雨晚烧晴,黑夜烧了不到明。
“早烧有雨晚烧晴”以前内容里已经有了说明。这里主要解释一下“黑夜烧了不到明”。到了晚上,由于太阳落山一般不会有霞发生,云彩一般也都呈暗灰色的。但是如果在离本地不远地方有很高的云,如积雨云就可以发展到10公里左右高空,当太阳刚落山时,地面上虽然射不到阳光,但是太阳却仍然可以照射到高空中的云彩,使之呈红色或水黄色为我们所看到。这就是所谓的黑夜烧,它说明离本地西边不远的地方已经有高云或积雨云存在,未来可以移来影响本地,出现阴雨天气。
青霞、白霞,无水煎茶。青霞满过天,塘底都打穿。
白霞就是没有霞,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空气较为干净,悬浮物较少,白色光较少被散射,阳光仍为白色光线。另一种情况是当空气中含有较大半径(如半径大于5μ)时,由于这些悬浮物对于各种色光具有相同的散射能力,因此天空呈一片白色,称为白霞,也称无霞.这两种情况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都比较少,如果含有较多水滴,因水滴会吸收红光,这样白光中因红光减少而呈现别的颜色,所以白霞一般是不会成云降水的.而青霞,而且是满天青霞,其实它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湛蓝色天空.它是由于阳光在进入高层空气中青蓝紫这几种有色光因其波长短而被空气分子所散射,而在高层空气中进行漫反射,所以天空就呈湛蓝色.而我们能够看到满天的湛蓝色天空,说明空气比较干净,没有云彩生成,因此一般情况下天气总是晴好的.青霞、白霞,无水煎茶就是这个意思。
早起红霞雨连连,晚起红霞火烧天。早霞雨淋淋,晚霞晒死人。
见“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里火烧天、晒死人都是指天气晴好,白天太阳光照强、温度高。所以用火烧天、晒死人之类形容之。
早霞、晚霞无雨烧柴
根据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这早霞、晚霞主要是指久晴情况下出现的霞,这种霞与有云情况下形成的云霞不一样,而是由于天气久晴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而尘埃、微粒较多,这些尘埃微粒吸收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色光如蓝、靛、绿、紫等,有的这些色光因改变反射方向不为人们所看见,而红光因其波长较长不易被尘埃微粒吸收而被其散射,这样被散射的红光便映红部分天空或大部分天空。这种霞的颜色多呈乾红色,而不是呈褐色或暗红色。由于其水汽较少,虽有凝结核存在也不易成云致雨。
日出枯黄无雨;水黄胖有雨。
日出黄光,明日炎炎。水黄胖,落得无床躺。
当大气中只含有半径较小的微粒时(如在0。5μ以下),蓝色光散射最历害,而红光散射最少,因此看上去红色就显得纯,呈乾红或桔黄色。可见日出呈桔黄色,说明当时大气中水汽、水滴及吸湿性大粒比较少,一般天气晴好。相反,当大气中如有较多的水汽、水滴及吸湿性大颗粒时,因半径较大,水滴更能够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光,这样看上去日光就不会显得很红而呈水黄胖色,因此当日出显水黄胖时,说明当时大气中已有相当的水汽、水滴及吸湿性颗粒存在,天气易于转坏。
早日红热,晚日红雨。
早日红说明东边的大气层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尘埃等杂质,虽然它们都是云、雨生成的条件,但是它将逐渐东去,对本地无影响,所以说早日红热。晚日红说明西边的大气中含有较多水汽、尘埃,具有一定降水条件。而且它会慢慢从西边移来,影响本地。因此说“晚日红雨”。当然要看其他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不具备也不一定降水。
今晚火烧云,明天烧死人。
早晨烧云懒出门,晚上烧云晒死人。
早红雨淋淋,晚红晒脊被。。
早烧莫洗衣裙,晚烧明天天晴。
早上火烧不到中,晚上火烧一场空。
早烧不起黑,晚烧晒死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朝霞、晚霞这里指的主要是反射霞。早晨当太阳照射在西边的云彩上经过云彩的散射,使云彩呈深红色,这就是早霞。它说明西边天空已经有云存在,而早上起云主要是由于天气系统性原因而形成的。未来随着天气系统东移,本地将逐渐转受其影响,天气将转阴雨。而晚霞是指夕阳斜照在东边天空上的云彩,使云彩呈深红色。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西部天空没有云彩,太阳才能直接照射在东边天空,而东边天空上的云彩只会随着时间离本地愈来愈远的,不会影响本地的,而西边晴朗的天空也将会随时间逐渐移来,天气晴好。
另一方面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表明天空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容易造成阴雨天气。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空气层结逐渐恢复稳定,对流减弱,原来白天生成的云彩也将归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可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有一定道理的。
月色胭脂红,非雨就是风
我们现在知道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它主要是反射太阳的光线,所以月光也主要是白光,当空气中含有半径较大的悬浮物时,波长较短的绿、青、蓝、紫先被散射掉,这样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就主要是胭脂红的颜色,于是便产生“月色胭脂红”的现象。它说明大气中已具备相当的水汽与杂质,此时,只要再有一定外力影响就可以致雨。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
当太阳快落山时,西北部天空中的云彩被太阳照射呈现红的彩霞。它是一种透射霞。它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大气中的水汽、尘埃较多,而且大气中已经有云生成,降水可能性就更大了。我们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天气系统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这样西北部的天气形势经过一段时间也就会到达或影响本地,所以就流传着“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便是风”的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因此蓝色的光被大气散射殆尽,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太阳颜色呈胭脂红。由于大气中已经含有较多的水汽和尘埃等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但是,应该指出大气中仅有较多水汽和尘埃(主要起凝结核作用),如果没有其他条件(如系统影响、山地作用、热力对流等)的影响是不足以形成降水的。因此“日落胭脂红”,只能说未来天气阴雨可能性较大,还要参考其他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如果具备才可能讲天气将转阴雨,否则是不可能出现“无雨便是风”的现象的。
初春气温忽高忽低“春捂秋冻”有道理
冬末春初,天气乍暖还寒变化多。自11…19日,北京市的气温一直比常年偏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