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元音老人文集 >

第108章

元音老人文集-第108章

小说: 元音老人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生心的粗妄,进一步离开攀缘境界,心不乱动,我们本来的自性就明明了了、清清澈澈、赤裸裸地显现出来了,就是离开妄想心的如如不动的光明大智慧也显现出来了。

    所以佛法就是妙,教我们认识真理,不要跟假相跑。我们若被假相迷惑,那就六道轮回;离开假相,你认识了真心就超脱了,就能证得大神通,得大受用。

    因此,我们真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马马虎虎地念两声佛、念两句经就可以生的,要用阿弥陀佛之慧剑,斩断我们对娑婆世界这个假相的迷恋之情,才能生西的。所以说‘纯想即飞’,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初定,就是我们做功夫能够做到即使真正佛来了,也只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的什么都没有,只这思想是佛,我全想是佛,佛是我全想,全佛是想,全想是佛,那你就决定生西。假如你不是这样呢?有念无念的念几声阿弥陀佛,心里想著此事彼事,那就不行了。有人问修念佛法门为何要念经呢?念经就是要你认识真理。佛经里说要上品上生,就要读诵大乘经典。为什么呢?读诵大乘经典就能明理。明白一切本来是佛,众生是佛,只是我们迷惑著相,而把自性忘掉了。我们不要迷惑住相,不要贪著功德,功德就是我们的自心,自心是大功之母,大功告成就是成佛。我人六道轮回或往生西方净土,乃心使然也。万德之根本是心,一切万德都从心出,‘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所以,心是根本,是一切法的根本啊!平时我叫大家读诵大乘经典,就是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里讲的净土法是大乘的净土法,跟禅宗道理一鼻孔出气。净土宗是三根普摄的大乘佛法,不仅是度中下根人,三根人都摄在里面,都是同一个心,净土就是心,心就是净土。《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十万亿佛土就是十度万行,即是用‘施、戒、忍、精、禅、慧、方、愿、力、智’来把心修空,开大智慧。心空了,就跨过十万亿佛土,到西方了。所以说西方非遥远,就在你面前。简单说一句,就是你心无所住,一切皆空,你心就是佛,佛就是你心,这里就是西方,西方就是这里,当下就生西方了。不要等死后,活的时候就生西方,是真的生西方;活的时候不能生西方,到死了才生西方,恐就难了。

    ‘洞达离生灭有无诸边,超绝语意分别境,而自安住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此指法身体性智、瑜伽、见宗。’

    意为我们要明明白白地晓得生灭、有无等等相对的知见是假的,并且要离开这些边见,超越语言意根分别的相对之境,那么,就自自然然地安住在无语言可说、无思想可动的朗照的大智慧的本来自性当中了。

    ‘洞达’者就是洞然明白、彻底通达。离生灭有无诸边,就是离开生和灭、有和无等种种边见。生灭、有无等见解,都是相对的妄知妄见,就像海市蜃楼一样虚妄不实,不合中道义,故为边见。而我们时时处处都埋在相对的妄境中过活,在那里分辨好坏、分辨是非、分辨长短,从未离开过生灭、有无诸边。比如,以为人身活著的时候是有,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边见。假如能识得凡是相对而有的,都是虚妄的影子,都不去追取,那么,即可于妄心息处,洞达本有的绝对真心。真心就是佛性,非有、非无、非长、非短、非生、非灭、非好、非坏、非美、非丑……,一切皆非,语言描述不到,思维推理不出,本不存在任何分别。这就是‘超绝语意分别境’。

    语意分别境,即是语言意识分别的境界,意思是我们讲话时大脑意根在不停地动,所以就是非、好坏、长短分别不休,相对之见炽然而生起。比如有的人边念佛边讲话:‘阿弥陀佛,我的媳妇怎么坏;阿弥陀佛,我的女儿怎么好。’这就是语意分别境,这样怎么行?如果这样就能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多了。我们必须要把迷情、边见斩断,一切都不住,一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全想是佛,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佛,心佛道交,打成一片,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此,我们要超越语意分别境界,明白这些境界都是假的,都不可得,而不随它走,不跟它转,一切放下再放下。如,梵志双手持蔓陀萝花来供佛,佛开示他说:‘放下著。’梵志把一只手的花放下。佛又说:‘放下著。’梵志又把另一只手的花放下。佛再说:‘放下著。’梵志一听莫名其妙,赶紧问佛:‘我两手的花都放下了,没有了还放下个什么?’佛说:‘我叫你放下外六尘、中六识、内六根一切放下。’就是内中外都放光了,一切都不可得,梵志听后就觉悟了。所以,要超越语意分别境界,一切放下,再放下,把一切都放光了,而自然安住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

    离言思,就是超越了语言和思维。离言思之智慧性境,超越了语言和思维的、自性本具的大智慧。假如你超越语意分别境,就会自自然然地安住于这个大智慧中,而受用无穷。

    要做到时时刻刻都自自然然,而不带一点功用之修,是很难的,我们都是有功用之修啊!从初地到七地菩萨,还是有功用之修,从八地到十地才是无功用之修。我们凡夫想一下子就达到无功用之修是不容易的,所以,要从有功用之修到无功用之修,一步一步地上去。

    何谓有功用之修呢?就是时时地觉照,当心自己,照顾自己。念头一动,即刻警策自己:‘哎,不要动,我看见你了。’假如你不觉,就照不见了,跟著念头跑十万八千里还不知道呢!所以,我们时时有觉有照,就是有功用之修;照到后面照熟了,不要觉了,它自然照,它自然不动摇,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就是无功用之修了;到最后寂也不可得,照也不可得,那才是真正到家。我们只有时时如此做功夫,才能从有功用之修达无功用之修,不能一步登天。

    这功夫怎么做?时时觉悟,要安住在无语言可说、无思想可动,即如宗下所云‘言语道断,心行路绝’的、朗照的大智慧当中。我们的心不动了,它就自然朗照,反应异常快捷;假如你心有所动,有所住著,有所烦恼,反应就很迟钝了。因为你被境界牵走了,心的光明被境界所遮盖,无法朗照了,所以,反应就迟钝了。你假如能做到时时安住在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说话也不可得,思想也不可得,一切都不可得,你自然了了分明,那么,所有的神通妙用就来了。你不这样做,想要神通啊?不可得,得不到的。凡夫时时刻刻都在计较、分别,患得患失,故不得安宁自在。我们修行了道,就是为了离开妄想,去除执著,恢复本性光明,而起大机大用。我们的佛性就像太阳一样,光明无量,但为妄想分别所遮,不能放大光明、起大神用。如乌云消去,太阳就放大光明,离开了妄想执著,各种神通妙用不求而自得。《大日经》云:‘菩萨住此修学,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盖障三昧。若得此者,则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当发五神通,获无量语言音陀罗尼。’

    ‘菩萨住此’住什么地方啊?‘安住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在这种境界中,再勤苦修学,以除旧习,不久就会五通齐发、辩才无碍。五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佛有六通,五通之外,还有漏尽通,就是一切妄想、执著、分别、烦恼等有漏之处,统统净尽。那就是‘离言思之智慧性境’啊!我们修行,是先得漏尽通,而自安住在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这也叫‘法身体性智’,也叫‘瑜伽’、也叫‘见宗’。法身无相,无相而无不相,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法身体性智,就是超越一切相对、超越一切世间智慧的大智慧。‘瑜伽’,意即相应。与什么相应?与法身佛相应。也就是‘见宗’啊!

    明白清爽地晓得生灭、有无等等相对之见都是假的,离开这些边见,超越语言意根分别的相对之境,就自自然然地安住在无语言可说、无思想可动、自然朗照、本自具足之大智慧自性当中,是指法身体性智。修法证道有五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法界体性智在恒河大手印里,称之法身体性智。法身体性智是总的种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最后圆成,六祖讲过:‘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就是修道时,先从第六、第七识上下手来修,因第六识的势力最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它在分别蠢动。如六识妄想不动了,没有什么妄想消息传给第七识,七识就转了。七识是传送识,它把六识传来的消息收下来,然后送到第八识里面去。六七识在修因中转为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则第八识和前五识,就随后因无妄种可藏和无第六识的干扰而转为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了。因此,从除习气在事境上修来讲,转识还是从第六识开始转,第八识还须在后头转,一下子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是不可能的。我们时时刻刻在六识上做功夫,妄想就不动,不跟境转了。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把圣种、净种传递给第七识,第七识再传给第八识,从而把染种转为净种而生西了生死的。所以说在八识中,第七识恒审思量执著我相,我是他非,贡高我慢得不得了,总以我为主,一切都归我,贪得无厌,所以,第七识最坏。因此,修法打七,就是打倒第七识。其实一切众生皆平等一如,哪里有我?但是人们的我执炽盛,都把别人看得低一等,人家都不行,唯我顶好,所以在人际关系上就不平等了。因此,第七识一转之后,即没有人我是非得失,一切都一样,一切法都平等无异了。

    我们现在虽然学佛法了,但七识尚未转换时,也免不了不平等。比如修净土宗人说净土宗最好最好,别的法都不行;学禅的人说禅最高,其他那些都不好;学密宗的人说密宗最圆满,其余都不怎么好。唉!自是非他,都是没有真真正正证到平等性智,心不平等的缘故。其实所有的法门都一样的,都是工具、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成佛。你用这手段成功,我用那手段也能成功,你我都成功了,岂不一样?是故云:‘方便多门,归元无二。’所有的法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之所以不平等,是第七识做怪。所以,我们的七识一转,就平等了。一切是非人我都平等,一切对峙都平等。平等平等,一切一切都平等,就悟彻大道了。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它就由妄想分别弄是非得失,而变为圆妙地观察一切事物与正确处理之智慧。譬如这事如何做才好,那人怎么安排才合理,对一个坏人又应该怎样转化他,使他转坏为好、转凡成圣等等。妙观察智是清清爽爽不动不摇,现量而比量,比量而现量。现量是称其量而显形,不加分别;比量就要比较一下是好还是坏、是长还是短、是是还是非。证到此智,虽明辨是非得失,而无爱嗔取舍;虽平等处理一切事物,而不是不知是非、长短,所以是大智用。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眼看色、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历境乃成所作智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创造发明(也就是说前面所讲的四大智),都靠法界体性智的作用。法界体性智在大手印里称为法身体性智,它是根本智。瑜伽见宗,见是知见,瑜伽,是相应,即心相应法。大手印就是叫你时时相应,即凡夫与佛相应,自心与虚空相应,所谓印空、印水、印泥也。时时刻刻相应即是瑜伽。瑜伽见宗,就是指时时与本来自性相应的知见。

    ‘如不识此而修,则是未离心之作用及有为之见,与自性大圆满道悬隔,不得无修光明轮。’

    假如不认识自己的妙心,没有正确的知见,不知从佛性起修,而著相向外求取,那就没有离开妄心的作用,那就是有为的邪见,那与‘自性大圆满道’风马牛不相及,得不到‘无修光明轮’。自性大圆满,就是佛性本自具足,本来圆满,并非从取而有,从修而生。无修光明轮,就是佛性本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具足一切妙用,能起万千变化。光明轮不是修出来的,而是自心本具的。所以说:‘道,不属修,而属悟。’悟道,即醒悟、明白、契入真心,恢复本来。就是在修法时,于一念断处,‘囗力’地一声,证悟本真。悟后要不要修?要修!因为无始以来的我、法二执还在,还不能开发大神用,须将这二执消尽,才能彻证本源。那么,怎么修啊?这要看各人的习染轻重,而用不同的方法,但最好是无修之修,用观照的方法。大手印的方法是,当妄念一起,就‘呸’地一声,将妄念喝断,从而保护真心。但我们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念佛、持咒等。当妄念起时,就念阿弥陀佛,或持一句咒语,不跟妄念走,将妄念转化,同样可以保护真心。更或当妄念起时,凛然一觉,一切化空,妄念也就歇下来了。所以,要得到‘无修光明轮’,须明证这妙明真心之后才行。假如不明白什么是真心,那就得不到了。

    ‘于见宗未得印证,则虽修亦无保任之境,故以印证见宗为首要。’

    见宗,就是正知正见,即在正知见的熏习下,认识了本性。假如你还不认识本性,则‘虽修亦无保任之境’;即使你在勤勤恳恳地用功修行,也得不到‘无修光明轮’;因为你没有‘保任之境’,不知保什么啊!就是说,你对于前面讲的正知正见还拿不准,不认识本性,脚跟站不稳,还在疑惑,那你保什么呀?譬如我们有个小孩子,要小心照顾他、保护他,不要饿著,不要冻著,不要让他跌倒了,无微不至地关怀他,抚养他长大。如果你根本没有小孩子,那你保护谁呀?

    保任,是两段功夫,先保后任。就像对小孩子,先要保护他,待小孩子长大了,就放任他,让他自主自立,自己做事,自己工作,不必管他了。保任,看起来只两个字,做起功夫来,要走好一段路呢!要做保任功夫,须先见本性;不见本性,保什么呀?那什么是本性呢?上面讲了很多,即现在能见、能闻之性,认取它,不要怀疑,好好地保护它。怎么保护?‘不是不见,不是不闻’,而是‘了了觉之,不著见闻’,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不看东西,不是不听声音,而是不分别好坏、美丑,不起爱憎、取舍之心。尽管看、尽管听,心里什么也没有——‘荡然无住’,这就是‘保’了,保成熟之后,就不要保了,放下它,一切处都可以去,什么事都不妨做,而丝毫无住,这就到了事事无碍、任运逍遥的境界。关于‘事事无碍’真净克文禅师有一偈颂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手里拎猪头,一边啃著猪头肉,一边念诵戒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我在吃素,我刚从淫坊出来啊,哈哈哈哈!趁出,就是被赶出来。淫坊,就是妓女院。在妓院里钞票花光了,被老鸨赶出来。喝酒欠债,酒馆来讨酒钱,穷得无力偿还。就这么邋遢,就这么潦倒了,从而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可能有人会问:手把猪头,口诵净戒……不吃素,不是破戒了吗?非也!他未曾吃荤,他是吃素的。为什么?他心空了,没有著相,未曾觉得肉好吃而多吃,菜不好吃而少吃。没有爱憎、取舍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