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文集-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恒河大手印(第十三讲)
元音老人著
第十三讲
‘正起念时,亦不见有念可起,是名无念。非如一般人所想像者,一念不生名无念也。’
所谓无念,并不是一个念头也不起,而是尽管念起却无所住著、不滞停留。一般人所想像的‘一念不生’的无念,那是压念不起。他们以为一个念头也没有,就是好功夫。其实死在那里,非但不能成道,成个土木金石倒有份在!不见当年六祖大师救卧轮禅师的公案吗?卧轮初以为压念不起是好功夫,故有偈子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见他走入死胡同,故救他云:‘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起心就是不起心,动念就是不动念,六祖无住啊!‘对境心数起’就是起妙用,假如不起心动念,就是死在那里了,还能起什么妙用啊?还能给人说法吗?不能了。菩提即为本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在凡夫不减,即使在地狱也不少;在贤圣不增,即使成佛时也不多。古时候有人问一位大禅师:开悟之后怎样?大师答:也不增一分。又问:未开悟前呢?答:也不减一分。所以卧轮说:‘菩提日日长’就错误了。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
依妄念起灭,调修法身,就是说妄念起了,赶快觉醒,认识它,不跟它跑,而不是把妄念压死不动。就是要时时觉醒,时时观照,不要跟妄念跑。跟妄念跑了,著在境界上,那就不行了。所以,净土宗强调时时刻刻念佛,不是让你贪多,贪功德相,而是让你觉醒,认识法身,保护法身。我们做功夫,就要在妄念上修,没有第二个办法。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目的都是调理这个妄念。所以,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就是在妄念上做功夫,将妄念斩断,不让它相续不停。一切佛法都是调修法身,都是在妄念上做功夫。不要将念佛当做有相功德来做,那是错误的。所以,莲池大师说:‘声声唤醒主人公。’念佛就是把主人公唤醒,让你觉悟的。
若晓得在妄念上做功夫,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那么,所起之妄念,都调整为显现自性的微妙受用,即使是‘色受想行识’五毒所现的粗妄念,也都能令它们具有自性解脱之道力和光明,入于光明空灵之境。也就是说能化‘五蕴’之毒,为自性之妙受用,使之成为我们修证之工具、成佛之资粮。
把我们的自心调理好,不住相、不住境、不烦恼,就得大受用了。妙受用者,就是微妙的感受,很受用。得受用很好,但贪享受就坏了,受用和享受,就相差一个字,却大有差别,而且是天壤之别。如果讲究吃得好、穿得好,交异性朋友、跳舞、看电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旦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作奸犯科以达到享受的目的,那就坏了,这就是贪享受。若一切时都是心空无住,安然自在,不去追逐外境,今天只有粥吃也很好,只有破草房住也无所谓,胸襟豁达,心安理得,知足常乐,随缘自在,这就是妙受用。晓得在妄念上做功夫,把我们的自性调理好,自然能得妙受用,‘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也!平怀,就是心里没有丝毫的弯曲,平直坦率。泯然自尽,就是心里空荡荡的,没有半点烦恼。这是多么美好啊!所以学佛是得大受用、开大智慧的。学佛不是求什么东西,有所希求就坏了。求福报、求神通,那不是学佛;求财、求官,更不是学佛。一切都是假的,如空花水月,到头一场空啊!所以,我们要时时认识真心,要依于妄念调修法身,不要让妄念遮盖真心。识得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从而不住相,就会得真实受用,不起烦恼。反过来呢?若不知道依于妄念调修法身,那就烦恼无穷,欲壑难填了。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有了一万想千万、亿万,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烦恼痛苦也就无有了期了。
‘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
这是进一步解说妄念的缘起。妄念固然是由真心所生起的,但若无境缘也无由生起。境缘就是‘自性通彻境’。我们在前面反覆讲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众生、花鸟虫鱼,都是自性所显现。但同是凡夫的境缘,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呢?那是因为业性使然。凡夫不识自性,故而迷惑。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由共业感现山河大地,复由别业感现十二类生。随其善恶之因不同,感现的境缘也不同。种种不同的境缘,都是在自性中感通、在自性中了彻的,无有实体,虚妄不实。就自性来说,因也在其中,果也在其中。自性是超越因果的,种种不同的境缘都是‘自性通彻境’,此即所谓‘第八识的相分’。而‘第八识的见分’又对‘相分’分别取舍,这种分别取舍即所谓的‘妄念’。同是一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在迷即第八识,在悟即‘如来藏心’。故而,若能‘依于妄念,调修法身’——返迷归悟,则‘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啊!
‘以无取舍心护持之,因其生灭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顾名思义,‘妄念’是虚妄不实之念。因其对虚妄不实的外境分别取舍,故其‘分别取舍’也是虚妄不实的。妄念虽‘妄’,却是真心的妙用。一旦识取真心,就要好好地‘护持之’。护是保护,持是维持,好好地保护它,维持其‘作主’的地位,所以真心又称‘主人翁’。怎样护持它呀?‘以无取舍心护持之’,要以对外境不取不舍的方法护持真心。对一切外境,都不要起心分别:这个东西好,要取到它;那个东西不好,要舍弃它。不要有爱憎取舍之心,把这爱憎取舍之心拿掉,就是保护真心。我们之所以不得解脱,坏就坏在‘爱、憎、取、舍’上。哎呀!这金子多好,要取到手!这地方不好,赶快远离。
讲到这里,想起一则现代公案。杭州有个法师,他说:‘讲《金刚经》的人虽然不少,但一句话就能把他们问倒。《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无净相、无垢相,那么,这里有一泡大粪,你无相,把它吃掉吧!’这哪里是诘难讲《金刚经》者,这是在诘难《金刚经》的经义啊!其实他这问话很容易答。答他:‘请你衔将来。’你不是让我吃掉它吗?那就请你用嘴把它衔过来吧!这是客气的答法,如果不客气,就震喝他:‘嘿!你这法师竟然被一泡大粪埋掉了。’他看见这泡大粪,著相了,就等于被大粪埋掉了。这都是爱憎取舍分别之心在作怪啊!因此,我们不能对外境起爱憎取舍之心,这就是护持真心。
为何要这样护持真心呢?‘因其生灭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因妄念生灭没有能够超越‘法身妙用王’的境界啊!法身的妙用是包容一切的,故而称‘王’。妄念的生灭当然也在‘法身妙用王’的境界之内,不出真心妙用的范围。所以,妄念尽管有生有灭,只要我不跟你跑,不为你所牵,不为你所动,那就是护持真心了。
‘妄念虽具无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
《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又称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蕴属色法,色法有相。男女老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都是色相。受、想、行、识是心法,心法无相。妄想属于心法,可是,为什么说妄念‘具无明色相’呢?起妄念就是有住著、有执取。执取什么?执取色法虚妄的形象——执取色相。妄念一起,头脑中就有色相的影子,所以说妄念‘具无明色相’。其实,心法就是色法,色法就是心法。离开真心哪有二法?但因无明之故,心法一动,就是色法的影子,故称‘无明色相’。无明色相同样是虚妄的、不可得。假如你能‘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为什么妄念能够翻成妙受用呢?因‘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
这里讲的‘自性’,是‘自身性质’的意思。妄念的自身性质是虚妄不实的,也可以说,妄念无自性,犹如‘空中华’——就好像看到虚空中有花朵。那是眼睛有毛病了,眼睛里长了翳,才会看到空中有花,其实空中是没有花的。眼里有翳,比喻自心的妄想执著;见空中花,比喻认虚作实,妄执妄取。这不但迷惑于虚空——不见真如实性,而且也不见实华生处——也不能了知妄念与妄境都是真心的妙用。无明、妄念皆如‘空中华’(古时华、花二字通用),均无有实体,都是虚妄的。可是它为什么能生起来呢?就是因为我们具有灵明真心啊!真心如大海,妄念似浪花。无大海便无海浪,无真心何来妄念?真心就是智慧法身,真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所以,妄念的自身性质并没有超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证道歌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的真实性质,就是真如佛性;如幻如化的‘本来空’之身,就是智慧法身。因为虚妄的身心并没有超出清净智慧法身的范围。这就是实相、就是一真法界。
‘故于广大不断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
‘广大不断之光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智慧法身。法身是广大无比、永远不断、光明无量的。《佛说阿弥陀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阿弥陀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空间之‘广大’,无量寿就是时间之‘不断’,阿弥陀就是‘广大不断之光明’。我们修行,无论念佛、参禅、修密,都是修心。心空净了,就会光明大放。现在为什么不放光明?因为有无明遮盖,就像珍珠被污泥包裹,光明不见了。但是,虽不见还是有啊!其实,光明并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作文章、创造发明等等,这些仍然是光明,仍然是法身的妙用,只是没有全部发挥出来罢了。在这个‘广大不断之光明’的朗照之中,所有一切妄念的自身性质,原本都是空寂的。
不要怕妄念,妄念息下去就是真心。妄念若起,要像水上画图一样随画随灭,不要有停留,不要有执著,立即凛然一觉,起灭随无。净土宗提佛号,禅宗起疑情,密宗持印咒,都是为了转化妄念、保护真心。如此绵密行去,不过几年功夫一定成就。怕的是我们不肯这样做,不肯绵绵密密地保护,而是任由妄念纷飞,并且纵之任之,让它像大火烧起来一样——纵之使炽,那就不能成就了。所以,只要认识妄念自性原空,不要怕它,它就是真心的妙用,就是道行。念佛、参禅、修密,其目的都是为了将妄念斩断,不随之流浪。若无‘渗漏之妄念’,就断了‘轮回业因’。
‘如是长久串习行持,则妄念自起调治,动静无分,得无坏住。’
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时时刻刻做功夫,在在处处不妄记,就叫‘长久串习’。行就是实行,实际去做;持是坚持,长恒如是。如果这样‘长久串习行持’,则‘妄念自起调治,动静无分,得无坏住’。自起调治,即不用你降服它,它自己就降服了。我们做功夫就像牧牛,一开始要时时刻刻地管教,待调伏它了,不用管,它也服从你。到那时要起念就起念,要不起念就不起念。起念是派用场,若不用它,便不起念,那就修成功了。凡夫作不得念头的主,不要它起还是要起,念头自己从心里跳出来,故称‘妄念’。如果修行人也如此,那是功夫没做好,那就需要端正认识,好好用功。‘动静无分’,即动也好,静也好,打坐也好,劳动也好,都没有分别,都是如此。我让你动念头,你就动;不让你动念头,你就不动,动静一如。正起念时,也不见有念从何而起,这就是时时刻刻无念可起,而不是死水一潭,一个念也没有,只是不住著。到这个地步,就‘得无坏住’,就不会坏了。我们这个色身要坏的、要死的,缘尽便会四大分离,而法身是不会坏的。得无坏住,就成道了。大手印叫我们在心地上做功夫,不需要修什么别的法门,直接在心地上用功就行。时时观照,如水上画图,毫无住著。这样做功夫,久久妄念就自然调伏,那就结成道果,‘得无坏住’了。所以,密宗的无上部修法和禅宗是一样的,禅宗也是叫你无修而修。故心地法门非常重要。
‘极其功用,虽现喜忧疑虑之妄念与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坏之实执,而集诸行业,随贪欲力成转移。’
极其功用,就是我们这样观照用功到了极点。这时候,‘虽现喜忧疑虑之妄念与凡夫同’,遇坏事忧虑,遇好事欢喜,做事情还有疑虑(但绝非疑师、疑法,绝非疑及根本),这些喜欢、忧愁、疑虑都是妄念,与凡夫的喜欢、忧愁、疑虑一个样。‘然不似其成坏之实执’,然而,却不像凡夫那样,把所喜欢的、所忧愁的、所疑虑的境界执为实有。虽然也动一动‘喜忧疑虑之妄念’,但他不死执,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认为有什么实体可成,有什么实体可坏。凡夫把妄想境界执以为实,心里一直不安,耿耿于怀,朝朝暮暮都在心里盘算。烦恼啊、烦恼啊!凡夫的一生是在妄想和烦恼中度过的,这是多么苦啊!这就是迷惑。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就是‘集诸行业,随贪欲力成转移’。凡夫自己作不得主,而是随著贪欲之力转移。真用功修行,‘极其功用’的人,虽然也有‘喜忧疑虑之妄念’,但是一转就过去了,不随著贪欲力转移,不是耿耿于怀,不是朝朝暮暮地盘算个不停;所以不同啊!他遇到悲伤的事情,也不是不哭泣;遇到喜欢的事情,也不是不欢笑。但呜呜一哭、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心里还是平坦坦的。‘极其功用’的人,并不是喜也不会笑,悲也不会哭,不是死人、木头人。功夫到了那个时候,喜笑怒骂都是佛法,都是道行!
‘当念生时,初识其妄念之相,其相随灭,如遇旧识之人;次则妄念必自灭,如蛇结自解,最后妄念无利无害而隐灭,如盗入空室,是为解法之最要妙。’
当妄念起来的时候,初初做功夫,只认识妄念的各种相貌,妄念之相随即消灭,就像遇到从前认得的人一样。但是,这个熟人离开之后,心里头还有影子。妄念虽然消灭了,影子还是有的。其次,功夫较前做得好了些,妄念必定自起自灭,像蛇打了个结自己也能解开——执著心松动了。功夫做到最后‘妄念无利无害而隐灭’,既不是妄念生了有坏处,也不是妄念灭了有好处,而是无利无害,自然隐灭。妄念尽管起,我知道这是真心的妙用,因而不住,它自然就消灭了,不在妄念上起分别了。有的修行人喜欢分别:哎呀!我妄念不起了,有好处啊,功夫进步了;唉呀!我妄念又起了,有害有害,又退步了。其实妄念本无自性,并无好坏,只要我们认真地做功夫,最后就不会起‘有利、有害’的分别心,妄念就会随时隐灭。‘如盗入空室’,就像盗贼进入空房间一样,没有东西可偷。‘是为解法之最要妙’,这是解脱妄念最重要、最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