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我们也看到,生活日益错综复杂,我们的知识支离破碎,成年的生活反复无常,我们也犯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错误。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这一切情况,我们会发现,成人的处境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与孩子的处境大不一样。每一个成人都需要帮助、温暖与保护,这种需要的方式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孩子,在许多方面又与孩子类似。一般的成年人都深深渴望得到那种母亲曾经给予过的安全感和实在感,这难道是怪事吗?
除非他找到了新的扎根方式,否则他决不会放弃这种强烈的渴求,这难道是预料之中的吗?
在精神病理学中,这种拒绝脱离母亲那无所不包的轨道的现象,屡见不鲜。
最极端的形式,都是返回母亲子宫的渴望。
48
63健全的社会
一个人如果完全被这种欲望纠缠住,可能会呈现出精神分裂的症状。他就会像婴儿那样感受、行事,甚至连小孩子的最基本的功能都不会。
我们在许多较严重的神经症患者身上,也发现了这种渴望。
不过这种渴望是以压抑的方式出现在梦中,或者在症状及行为上显现出来。那种想继续留在子宫里的强烈欲望,与人格的成人部分,即希望过正常生活的思想倾向相冲突,就产生了这种压抑的欲望。在梦中,这种渴求以象征方式呈现出来,诸如在一个黑洞里,在单人潜艇中,深入深水里,等等。这类人的行为反映出一种对生的恐惧,对死的妄想(在幻想中,死便是回到子宫,回到大地母亲)。
在有些人身上,这种对母亲的固恋不那么严重,他可以允许自己被生下来,却害怕迈出诞生的第二步——断奶。
滞留在这一阶段的人渴求着母亲般的爱抚、哺育以及保护。
他们永远依赖他人,在失去母亲般的保护之后,就感到害怕、不安全,而如果有慈爱的母亲或母亲化身存在之时(无论实际存在,或幻想存在)
,他就乐观、主动。
我们从人类进化中,也可找到与这种个人生活的病理现象相当的东西。这种现象最明白地表现为普遍存在的禁止乱伦的习惯,就是在最原始的社会中,也有乱伦禁忌。乱伦禁忌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并不是由于性的原因,而是由于感情方面的原因。
人要诞生,要进步,就必须割断脐带,克服想同母亲保持联系的强烈愿望。
乱伦的欲望,不是来自母亲的性吸引,而是一种希望留在或者回到安全的子宫,或者返回滋养一切的胸膛的渴求,这种渴求根深蒂固。这种乱伦禁忌不是别的,正是那两个手持火红宝剑的天使,他们守卫着天堂的入口,阻止人返回个人存在形式之前的那种与大自然合为一体
49
健全的社会73
的状态。
然而,乱伦问题不仅仅限于对母亲的固恋。
同母亲的关系只是所有给人以扎根感及所属感的自然血缘关系的最基本的形式而已。
无论血缘关系是按照什么系统建立的,血缘关系都可以延伸到所有与血统有关的人、家庭和家族以及后来的国。。。。
家、民族、教会等。一个人依赖于家庭、家族、国家、民族及教会,感到自己扎根其中,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脱离他们的孤独个体。
不属于同一团体的人被看作是外人、危险分子,因为他不具备只有这个团体才有的人性。
弗洛伊德认为,对母亲的固恋是人类(种族与个人)
发展的关键问题。
按照弗洛伊德的思想体系,对母亲的强烈固恋感情来源于母亲对孩子的性吸引力,是人的本性。他认为,继续发展的性欲使固恋情感在人的后期生活中持续存在。他将这种假设与他所观察到的父子对立情绪联系到一起,得出了一种独创的解释,即“俄狄甫斯情结”
(“恋母情节”)。
他把儿子对父亲所持的敌意,解释为儿子同父亲争夺性对象的结果。
弗洛伊德虽然看到了对母亲固恋的情感的巨大重要意义,他对此所作出的特殊解释却削弱了这项发现的力量与意义。他把成人的性感情投射到了儿童身上;他认为,有着性欲的小男孩本来受到最亲近他的女性的性吸引,只是在同父亲所处的三角关系中,由于对手(父亲)
的绝对权力,他才被迫放弃他的欲望,他一直不能从这种挫折中完全复原。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对观察到的事实所作的难以理解的理念化解释。
在强调乱伦欲望的性特征的同时,他将孩子的欲望解释为本身便具有理性的东西,而回避了真正的问题:儿子同母亲的非理性。。。
感情联系的深度和强度,想回到母亲的怀抱,仍然成为她的一。。
50
83健全的社会
个部分的愿望,以及对完全脱离母亲状态的恐惧。
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由于父亲作为对手而存在着,乱伦愿望无法实现;现实情况则是:乱伦愿望与成人生活的所有要求形成了对照。
由此可见,恋母情结理论既承认了又否认了人渴望母爱。
这种重要现象极力强调乱伦的争斗精神,就等于承认了同母亲的联系的重要性;将乱伦欲望解释为性欲望,就否认了这种联系的感情上的(也就是真正的)
含义。
对母亲的固恋也可能是性固恋(这种情况无疑存在)
,这是因为爱恋过于强大,影响到了性欲,而不是因为性欲是固恋产生的根源。
对其对象来说,这样的性欲是极不专一的。
一般说来,这种性欲恰恰是帮助青年人脱离母亲的动力,而不是把他同母亲紧紧系在一起的力量。我们在观察固恋改变性冲动的正常作用的情况时,应当考虑到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对母亲的性欲望是阻止试图回到子宫的那种欲望的防御机制;后者会导致神经失常和死亡,而性欲则至少与生命一致。
另一种可能是,通过近乎现实生活的幻想(即让恰当的器官进入阴道)
,来解除对子宫威胁的恐惧感。
①另外一种值得考虑的可能性是,孩子同母亲性交的幻想,并不具有成人性生活的性质——自觉、快感、主动,而是被动的,孩子感到甚至在性领域,自己也被母亲所征服,所占有。除了表明较严重病理的这两种可能性之外,我们还发现了由母亲勾引而刺激产生的性乱伦欲望的例子,这种欲望虽然表现出了对母亲的固恋,却并不能表明某种严重的病理。
①例如,这种情形可以在梦中这样出现:梦者先发现自己突然置身于一个洞窟之中,他感到恐惧、窒息,同母亲性交之后,他才感到某种宽慰。
51
健全的社会93
弗洛伊德本人歪曲了自己的重大发现,其原因可以归结到他同自己母亲的关系这一不解之谜。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他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所处时代风行的严峻的家长式作风的影响,而弗洛伊德自己也完全具有这种家长式作风。
母亲从爱的对象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上被推了下来,父亲取代了她的位置,被当成影响孩子感情生活的最重要的人物。
在家长制倾向已经没有什么努力的今天,当我们读到弗洛伊德的下述这段话时,我们会感到几乎令人难以相信。
弗洛伊德写道:“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我找不到有什么比寻求父亲的保护更强烈的需要了。”
①1908年,在提到他父亲之死时,他写过类似的话:父亲之死“是人生中最大的事件,最大的损失”。
②
这样一来,弗洛伊德便把实际上属于母亲的位置给了父亲,而把母亲贬低为发泄性欲的对象。
女神被变成了妓女,父亲则被提升到了宇宙中心人物的位置。
③
约翰。雅各布。巴赫芬,这位比弗洛伊德早一代的天才,曾经看到这种同母亲的联系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中心作用。
④因为他没有受到那种就固恋母亲的情感所作的理念化解释的限制,他对事物便能作出更深入、更客观的讨论。在有关母系社会的理论中,他提出,人类在进入父系社会之前,经
①引自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
②引自E。
琼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生平和著作》,基础书籍出版公司,纽约,1953年。
③弗洛伊德从心理学中来抨击母亲形象的作法,正如路德对宗教所作的一样,更恰当地说,弗洛伊德是新教的心理学家。
④参阅巴赫芬:《母权与原始宗教》,R。
马克思编,A。
科革力出版社,斯图加特,1954年。
52
04健全的社会
历了一个母系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同母亲、血缘以及土地的联系,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关联形式。如上所述,在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中,母亲是家庭、社会生活以及宗教的中心人物。
尽管巴赫芬的很多历史构想不一定站得住脚,毫无疑问,他揭示了为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所忽略了的一种社会组织和心理结构,因为这些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往往从父权倾向出发,认为社会曾经由女人而不是男人统治的说法荒唐可笑。不过,有充分证据说明,希腊和印度在北方部族入侵之前,曾经有过母系社会结构的文化。神话中女神数目庞大、职位较高的情况也说明了这一事实(例如威伦朵夫的维纳斯,莫亨哥—达罗的母亲神,伊西斯、伊西塔尔、瑞亚、库伯勒、厄普尔的蛇神,阿卡德的水神阿依、德墨忒尔,以及集生命与死亡为一体的印度女神加里,等等)。甚至在许多当今还存在的原始社会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以母亲血缘形式或母系氏族婚姻形式组成的母系社会结构的残迹;更重要的是,即使在社会形式已经不再是母系结构的社会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类似母系社会的那种与母亲、血缘和土地有关的联系。
弗洛伊德在乱伦固恋中只看到了消极的、病理的因素,而巴赫芬则清楚地看到了对母亲依附的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一种对生命、自由以及平等的肯定感,这种肯。。。。。。。。。。。。。。。。。。。。。。。
定感遍及母系社会的整个结构。因为人是自然之子、母亲之。。。。。。。。。。。。。
子,因此,他们相互平等,有着同样的权利与要求;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便是生命。换句话说,母亲爱孩子,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比那个孩子好,这一个满足了她的期望,那一个没有,而是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在这一点上,他们都一样,都有同样的权利获得她的爱及照顾。
至于母系结构的消极方面,巴赫芬
53
健全的社会14
也看得很清楚:人与自然、血缘、土地的结合,限制了他的个性。。。。。。。。。。。。。。。。。。
及理性的发展。他始终是个孩子,无法进步前进。
①。。。。。。
巴赫芬对父亲的作用也作了同样广泛深入的解释,他也指出了父亲的作用的消极和积极的两个方面。如果解释并发挥一下巴赫芬的观点,我们可以这么说:不生孩子(我这里说的,当然是指怀孕与分娩的经验,而不是指纯理性的知识——精子也是创造孩子所必需的)
,而且也不负有哺育孩子任务的男子,比女子更远离自然。正因为男于不那么固定于自然,他被迫发展他的理性,建立一个由概念、原则及人造的东西构成的人为世界。这个世界取代了自然,成了生存与安全的基础。
孩子同父亲的关系不及他同母亲的关系那么密切,因为母亲在孩子的早年生活中起到了无所不包、保护备至、爱抚周全的作用,而父亲则从来也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相反地,在所有的父系社会中,儿子同父亲的关系,一方面是顺从,另一方面则是反抗,因而这种关系本身就包含着永远无法解释的矛盾因素。
对父亲的顺从不同于对母亲的固恋。
后者是自然关系,是固结于自然的关系的继续;前者是以权力和法律为基础的人为的东西,因而不像同母亲的关系那样具有强迫性,那样有力。母亲代表着自然及无条件的爱,而父亲则代表着概念、良
①在过去一百年中,相互对立的两大派哲学,都利用了母系结构的这两个方面,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
马克思主义学派热烈欢迎巴赫芬的理论,因为他指出了母系结构中固有的自由、平等成分(参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在巴赫芬的理论埋没了许多年之后,纳粹哲学家出自相反的理由,也对巴赫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他们对巴赫芬指出的母系结构中的另一个方面,即血缘、土地对人的非理性束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4
24健全的社会
心、责任、法律与等级。
父爱不同于无条件的母爱(因为他们是她的孩子)
,父亲所最宠爱的是那些最符合他的期望的孩子,最适合继承他的财产与事业的孩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父爱与母爱的重要区别;在同母亲的关系中,孩子无法节制或控制母爱。母爱像是一种天惠;如果母爱存在,便是一种幸福,如果不存在,则不能由人创造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没有克服对母亲的固恋的人,往往试图通过患神经症或幻想的途径来获取母爱。他们使自己显得不能自助,让自己患病,或者从感情上回到婴儿阶段,靠这些方法来达到目的。他们幻想,如果我能使自己变成不能自助的孩子,母亲势必会出现,来照顾我。
在另一方面,同父亲的关系则是可以控制的。父亲希望儿子长大成人,负起责任,有自己的思想,当一名建设者;或者(并且)
要服从,伺候父亲,像父亲。
不论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是着重在儿子的成长或是强调顺从,儿子都有机会获得父爱,做父亲希望的事,来博得父亲的欢心。
总的说来,父亲情结的积极方面包括理性、纪律、良心和个。。。。。。。。。。。。。。。。。。。。。。。
性;消极方面是等级、压制、不平等以及顺从。
①。。。。。。。。。。。。。。。。。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父亲式的与母亲式的人物同道德原。。
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弗洛伊德在关于超我的概念中,只提到了父亲同良心发展的关系。
他认为,由于受到竞争对手父亲要阉割他的威胁,小男孩感到害怕,于是,他便把父亲——确切地
①这些消极方面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安提戈涅》中的人物克瑞翁身上表达得最明白不过了。
55
健全的社会34
说,父亲的命令和禁令——转变成了良心的构成成分。
①不过,我们看到,世上不仅有父亲般的良心,也有母亲般的良心;。。。。。。
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去尽职责,也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去爱,去原谅——爱自己,爱别人,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确实,两种良心最初都受到了父亲式的及母亲式的人物的影响,但是在成熟的过程中,良心变得愈来愈脱离原始父母形象,愈来愈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