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民主的细节 >

第5章

民主的细节-第5章

小说: 民主的细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在所有这些愤怒的人中,纽约市长布鲁伯格无疑是最生气的。在他看来,谈不拢再接着谈啊, 
你罢什么工啊。他在20 号的声明中说:交通工人工会将他们的私利摆在了公共利益之上, 
                                            “ 
这不但是对公共服务这个概念的羞辱,而且是通过让这个城市给他们下跪来达到他们的目 
的”。更重要的是,根据纽约州的泰勒法,公共行业的工人罢工是违法的举动。布鲁伯格抓 
住这个法律上的“辫子” 敦促法院对工会做出处罚。 
                             , 


众所周知,在这个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养老金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欧洲近几年的工人 
罢工,也往往与养老金问题相关。这次纽约公交系统在养老金问题上双方爆发冲突,并不出 
人意料。在“地方100”看来,这次妥协,可能是将来工人福利进一步被侵蚀的开端。对“都 
市交通局”来说,交通工人的待遇已经比其他公共行业的从业人员(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 
消防员)要高了,55 岁就开始领退休金在私营行业也是闻所未闻。对白领阶层来说,交养 
老金的份额就不是百分之四、百分之六的问题,全国平均而言,白领阶层对自己养老金的贡 
献率为32%左右。更重要的是,长远地看,按照现在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支出,可以推算出 
“都市交通局”在2009 年将要背上10 亿美元的赤字。 如果一个巨浪即将打过来,你要在 
                                                      “ 
这个巨浪到来之前就闪开,而不是等它打到你之后才开始闪避”。 


纽约的舆论越来越“一边倒”,甚至连“地方100”的母工会“全美交通工人工会”都宣布 
他们不支持罢工,并敦促工人立刻返回岗位,同时法院也开始传唤“地方100”的领导人, 
在这种形式下,“地方100”结束了罢工,三天之后就回到了谈判桌。 


这次罢工, 地方100”和“都市交通局”两败俱伤,所以一回到谈判桌,双方“口气”都 
             “ 

软了不少。几天之后,双方达成了新的协议。“都市交通局”不再要求提高工人对养老金的 
贡献率,但是双方同意工人对医疗保险的贡献率要提高1。5%。同时,作为补偿, 都市交通 
                                                                      “ 
局”会部分返还工人已提交的养老金,使每个工人能得到8000 美元左右的现金收入。当然, 
这只是双方高层达成的协议,对工会来说,它还需要得到几万工人的投票批准,对于“都市 
交通局”来说,也需要董事会的批准。协议能否获得通过,仍然是一个悬念。 




在这整个“戏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对“小人物”的命运随意地 
拍板钉钉。“都市交通局”不能随意决定其员工的工资待遇,必须与工会定期协商,决定合 
同内容;市长不能随意下令逮捕谁,只能“督促”法院采取行动;联邦政府不能干预州内事 
物,只能象征性地表示关注;甚至“地方100”工会本身也不能决定合同的有效性,他们只 
是代表工人协商合同,只有工人的投票才能决定合同的有效性。 


其次是工会的势力。没有人任何人能任意鱼肉“小人物”,恰恰与工会强大的势力相关。一 
个文明的社会,必须给予劳动者政治上的声音,这一点至关重要。然而,就美国的某些行业 

来说,这种保护有时候已走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在一个全球竞争的时代,对劳动力的 
过度保护,已经削弱了美国许多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通用汽 
车在日本同行面前的节节败退,最近开始大量裁员和关闭工厂。通用的市场眼光固然有失误, 
美国汽车行业的“军事化的”强大工会也令其喘不过气来。据通用公司声称,在他们每一辆 
汽车价格中,有1500 美元是用来付其员工和退休员工的养老金。中国的轻工产品对美国市 
场的全面“霸占”     ,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中国对工人缺乏保护、美国对工人过度保护的结果。 
正是因此,美国竟然出现了工人自发地抵制工会势力的奇特现象:许多工人自发地打出了 我 
                                                                                “ 
们要工作,不要工会”的口号。美国工人的“工会加入率”也连年持续下跌,从战后的33% 
下跌到今天的12%左右。 


众所周知,政治是一种斗争的艺术,然而,同样重要却经常被忽略的是,政治也是一种妥协 
的艺术。在一个协商性的政治里,没有任何一方可以为所欲为。“地方100”工会最大的教 
训恐怕也在这里,煽动群情激愤等固然姿态华美,然而当它滑出法律的轨道,为了一个团体 
的利益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顾时,这种华美也就沦为小题大做的滑稽了。毕竟,一个既得利益 
集团争取更多的利益,有别于一个真正的弱势群体捍卫自身的基本权利,因而也缺乏广泛的 
社会呼应。这已经不是一个高呼“失去的只有锁链,赢得的却是整个世界”的时代了,更务 
实的做法是回到谈判桌前,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失去的只有1。5%的医疗保险,赢得 
的却是整整7百万人的安宁。 






金融危机里的左中右 


---------------- 
这场金融危机,左翼埋下了种子,而右翼则积极地施肥浇水,“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 
也有我的一半 


“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对这次总统大选有什么直接影响的话,一个时事评论员写道,就是 
                                                       ” “ 
结束了麦凯恩的竞选。 本来9月初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共和党选情已经出现转 
                          ” 
机,民调显示奥巴马和麦凯恩支持率不相上下,但一场金融危机的巨浪打过来,共和党选情 

立刻回冷,麦凯恩与奥巴马的支持率开始节节拉开。 


奥巴马当然知道如何将这场金融危机打成选举牌。在最近的总统竞选辩论中,他慷慨激昂地 
控诉道:正是麦凯恩支持的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去管制化的市场至上论,导致了目前的华 
尔街危机。 


毛主席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反映到最近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上,当然也不例外。 
以奥巴马为代表的左翼对金融危机的理解是:是金融界的贪婪、共和党的自由市场至上的原 
则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正是基于这个理解,民主党把持的众议院才对最初的政府救市方案 
进行了否决, 凭什么我们要拿纳税人的钱去挽救那些贪得无厌的华尔街银行家?”甚至有 
                “ 

些左翼评论员不无幸灾乐祸地就此宣告资本主义的“终结”,认为这场危机恰好反映了资本 
主义的内在弊端和必然崩溃。 


右翼则对左翼的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与左翼那种“都怪银行家”的论调相反,右翼更倾向于 
“都怪那些超前消费买房的穷人”这种看法。在他们看来,这次金融风暴的根源在于次贷危 
机,而所谓“次贷”,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银行给缺乏消费能力的人贷款买房。有些人 
不名一文,却大摇大摆地到银行要求贷款买房,银行则抱着“反正房子会涨价”的心态给他 
们进行抵押贷款。 


两方谁对谁错呢?我想来想去,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奥巴马“都怪共和党、都怪去管制化” 

的说法,在我看来不过是政客一贯的混淆视听。其实不管政治派别如何,大家基本能达成共 
识的一点是,这次金融危机的起源是次贷危机,而当年基于“保护弱势群体”的理念主张放 
松对穷人贷款限制的,恰恰是民主党政府和国会代表。1977年卡特政府批准、1990年代克 
林顿政府屡次修改的“社区再投资法案” 求房地美和房利美(“两房” 等贷款公司降低 
                                              ,要 ) 
中低收入者贷款的门槛、甚至规定给低收入人群的贷款额度。2005年,当时还在共和党控 
制之下的国会曾经动议规范“两房”的贷款标准,却遭到民主党的一致反对。众所周知,最 
近的金融危机第一声“号角”,就是两房大规模亏损吹响的。也就是说,民主党一直在推动 
房地产贷款按照福利原则而不是市场原则运作,所以恰恰是政府干预市场、而不是“全盘自 
由主义”埋下了这场金融危机的祸根。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银行家的贪婪”肯定也通过金融杠杆将这种潜在的危机放大了数倍。 
为了尽快将次贷兑现,华尔街精明绝顶的银行家们将次贷“包装”成优质证券,将这个烫手 
的山芋一个接一个环节地往下传,直到穷人付不起房贷的消息传来、大家发现次贷它就是“次” 
贷、怎么包装乌鸡也变不了金凤凰为止。等次贷这个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倒下,全球金融 






危机也就为时不远了。这其中的关键是次贷的证券化,而在次贷的证券化过程中,可以说“华 
尔街的贪婪”功不可没。 


可以说,这场金融危机,左翼埋下了种子,而右翼则积极地施肥浇水,“军功章”里,有你 
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正是因此,把这场危机打成选举牌,变成政党相互攻击的武器,是 
件可悲的事情。大难临头,解决问题最紧要,化悲痛为棍棒却似乎不大光彩。“凭什么拿纳 
税人的钱去挽救那些贪得无厌的华尔街银行家”这种说法固然颇煽情,但一个人身无分文却 
要买车买房,不贪得无厌吗?泡沫破灭的时候,大家气愤填膺。泡沫高涨的时候,大家不也 
都“同去、同去”了吗?要我说,贪婪的银行家固然可恶,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银行家。 






公民社会篇 




至少还有记忆 

------------------ 

前一段去伦敦旅行,看了一个据说“近来最轰动伦敦的”话剧,名字叫“弗罗斯特/尼克松”。 

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 
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 1977 年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 5 年,尼克松也 

下台了 3 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坦然承认过自己的错误。弗罗斯特,一个当时事业 

正在走下坡路的节目支持人,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该访谈中承认错误,从而实现他自 

己商业上的突破,尼克松自己当然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的机会。但 

是最后,在智囊团的帮助下,弗罗斯特还是“战胜”了尼克松,使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总统在 

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缴械投降。 

这个话剧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来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不但尼克松下台3年之后不能原谅他的过错,哪怕他下台30多年后的今天,这样一个戏剧 
的出台、上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重申了这种“不忘记、不原谅”。 

无独有仨。最近一年我就看了另外两个主题类似的电影,一个是2006年赢得多项奥斯卡提 

名的电影“晚安,好运”,另一个是03年底出品的记录片“战争的迷雾”。前者是通过一个新 
闻主播穆罗和麦卡锡的对峙,声讨50年代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后者是通过对约翰逊政府的 

国防部长麦克那马拉的访谈,再次反思60年代的越战。 

令我震动的与其说是这些文艺作品本身,不如说是西方政治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 
于怀”的态度。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约翰逊政府40年前的错误、麦卡锡50年前的错误, 

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虽然尼克松、麦克那马拉、麦卡锡在世时就 

都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他们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忘记向已 

经落入“井底“的他们不断扔新的“石头”。 

就尼克松来说,水门事件之前,尼克松几乎可以被列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推行东西 

阵营之间的“缓和”外交,和苏联一同协商军备削减,推进和中国的外交,着手结束越南战争, 

国内政策上制定一系列有关环保、劳工保护、社会保障的开明政策,深得人心,这也是为什 

么1972年的总统选举中,尼克松能够在50州中的49个州赢得胜利,以罕见的绝对优势 

重新当选。 

然而水门丑闻将这一切粉碎。 

对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这个据说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对竞选对手 

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在同一时代的中国文革里,还几亿人受到窃听、相 

互窃听、窃听完了如发现反动言论还劳动改造甚至人头落地呢。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 
容”,也懒得对尼克松来个“三七开”,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 




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用“弗罗斯特/尼克松”这个话剧结尾的一句话来说:下台 

以后,尼克松一直极力扳回他的形象,但是没有用,到今天他唯一的遗产,就是让所有的政 

治丑闻后面多了“门”这个字眼。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拿水门事件来说, 

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我的美国同胞》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 

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爱家男人》《什么都不信》《星 

期六现场秀》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至于歌曲《迪克完全是个屁眼》《美丽的可怜 

虫》,一看标题就知道有多么寒碜尼克松。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 

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 

经汗牛充栋。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天与地》是最信手沾 

来的例子,《现代启示录》、《逐鹿者》、《杀戮场》 同样经典,至于不太经典的,比如 

《越战突击队》《草莓宣言》《归乡》《越南血战史》《越战家书》《早安越南》《前进高 

棉》《汉堡高地》等等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西方的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 

传载记忆的责任。面对权力我们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 

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越战之中美国阵亡士兵不到六万,就引起了如此波澜壮 

阔的文化后果,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个电影反映那些苦难?与 
麦卡锡主义时代接近的但迫害程度惨烈得多的中国“反右”,又引起了多少文化上的回音?面 

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我们的《晚安,好运》 
《战争的迷雾》《弗罗斯特/尼克松》在哪里?显然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