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三国演义经营谋略 >

第6章

三国演义经营谋略-第6章

小说: 三国演义经营谋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的企业家,借鉴《三国演义》中的这个谋略思想,就应该在〃借〃字上动动脑筋,作作文章。〃借〃 是一支小笔,但在谋略家的手中,却可以纵横挥洒,绘制出气魄豪迈的巨画。〃借〃是以少胜多的谋略,是省力高效的谋略,是发展壮大的谋略。企业家呼风唤雨,才能际会风云,推波助澜,创造出超常的业绩! 
  一定的资金是企业家起飞的基点,是企业扩大经营的前提。您的资金有限,怎么办?不妨谋划筹借。 
  技术和人才是开发新产品的关键,您的技术和人才有限,怎么办?不妨也运用一个〃借〃字。 
  还应该注意的是,〃借〃不是〃靠〃,〃借力〃不能依赖、等待。            
12、“攻心为上”,“心战为上”     
  抓住根本,信誉制胜 
  在失守街亭这一事件中,罗贯中塑造了一个蹩脚指挥员的形象,那便是大话秀才马谡。马谡也因此成为后人常常引以为戒的反面教员。其实,马谡一生,功过参半。比如说,对于诸葛亮开发西南和臣服孟获,他就出过很好的主意。 
  据演义叙述,诸葛亮率军南征之初,马谡奉后主之命,携酒帛前来劳军。公务完毕之后,诸葛亮把他留在帐中,请他对这次〃征南〃〃赐教〃。马谡回答道:〃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是矣。〃马谡的一席话,正好说到诸葛亮的心坎里。诸葛亮感慨说:〃幼常(马谡字)足知吾肺腑也!〃在以后的实践中,诸葛亮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谋略,对孟获七擒七纵,创造了攻心为上的千古绝作,终于使孟获感激涕零,发誓 〃子子孙孙〃永不再反,为诸葛亮挥师北上,奠定了巩固的后方。 
  在这里,尽管马谡的〃攻心为上〃是针对开发西南的特殊作战背景提出的,但与刘备、诸葛亮的一贯政治见解和策略相一致。刘备非常注意收买人心。他在许多场合,把自己装扮成〃爱民惜物〃的〃忠厚长者〃,一位仁德圣明的君主。他刚刚就位新野牧,就造福于民,赢得新野百姓一片讴歌。他一到西川,便〃广施恩惠,以收民心〃。他文不及孔明,武不及关、张,而能被曹操称作和自己并驾齐躯的〃天下英雄〃,被周瑜、鲁肃看成是不好对付的〃枭雄〃,在你争我夺的乱世中平步崛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马谡的议论,刘备的所为,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治国、治军、制胜思想的精华。古人云:〃得人心者 王〃,《孙子兵法》中有〃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注意民心的向背,赢得民心,治国则可长治久安,治军则可令兵效命,制胜则可实现〃兵不顿可利可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目标。〃上兵伐谋〃,这里的〃谋〃是多方面的,其中谋得人心,则是伐谋中的精髓。 
  〃攻心为上〃的谋略,曾经是三国中制胜者的武器,也完全可以成为企业家竞争制胜的法宝。一个企业 家要在时代经济的风云中占据优势,必须努力赢得人心。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内赢得企业职工之心, 二是在竞争较量中赢得广大顾客之心。 
  赢得顾客之心,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竞争制胜的根本原因。 
  赢得顾客之心,靠的是良好信誉。良好信誉的树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文明礼貌服务 
  良好的顾客印象,是促成顾客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是良好信誉的标志之一。 
  货真而价实 
  制造一个好的〃顾客印象〃,是成交的第一步,但赢得顾客的根本是靠物美价廉,货真价实。因为顾客购买行为的目标就在于此。 
  全心全意为顾客 
  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为顾客服务,不仅能赢得顾客之心,而且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加企业的经营项目。因此,企业在经销中,要想顾客之所想,服务尽量周到;急顾客之所急,努力为顾客排忧解难。            
13、“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     
  善败不亡,退中求胜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联络东吴,两方在东西两条战线统一行动,东吴派30万大军进攻合肥等地。不料诸葛瑾先被魏兵劫营成功;接着陆逊定下了前后夹攻之计,写表奏请孙权,也被魏军中途劫获;加上正值酷暑,人马多生疾病,陆逊打算撤退。但他腹藏机密,不动声色,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他让众人在营外种豆菽,自己和诸将在辕门外射箭取乐。然后又令诸葛瑾整顿船只,张扬声势,要向襄阳进发。当魏军捉摸不透,不敢轻举之际,东吴的三路大军已经安然撤回。魏主曹睿不禁感叹道:〃陆逊用兵,不亚孙吴一一东南未可平也。〃 宗岗在此批道:〃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的确,高明的退却,也是一种本领。 
  当然,导演撤退艺术的大师,依然是非诸葛亮莫属。他六出祁山,六次撤退,各有特色,不落旧套,常常在撤退中变被动为主动,大量消灭敌人。他的这个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他曾经说过,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并提出〃善败者不亡〃的至理名言。 
  在政治军事的斗争中,不失时机,硬攻强取,固然是英雄本色,但审时度势,该退则退,也不失伟人之 举。 由此可见,〃成功之道,羸缩为宝〃,进退伸缩,皆为成功的法宝。在形势于我不利的情况下,可以投 降,可以讲和,也可以退却。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是一半失败,退却则可转败为胜。所以,古代兵书认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退却在经济的竞争中,同样是个很有价值的概念。 
  退却,首先表现为半途而止。 
  退却,还表现为暂缓前进的节奏,调整部署,积蓄力量。有时发展的暂时受阻,经济效益的一时不佳,未必说明整个决策方案就是错误的。决策的目标与实际的可能存在差距,经营资源的调整和使用不尽合理,目标市场的选择不够恰当,产品结构和重点产品的确定存在问题,都可能导致失利。这时,就需要暂缓经营的节奏,调查研究,找出问题,调整有关结构,重新部署力量。须知〃欲速则不达〃,退一步却能进两步。 
  退却,也表现为另觅新路。自觉的退却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辩证法告诉我们:有止才有流,有舍才有取,有减才有增。在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只有牺牲一部分利益,才能在新的领域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从无谓的纠缠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才能有更多精力和力量思考新的出路。 
  总而言之,退却可以减少损失,保存实力;退却可以重整旗鼓,以利再战;退却可以另觅新路,争取更大的胜利。赵云在第一次北伐受挫后的撤退中,独自断后,斩将立功,不曾折一人一骑,诸葛亮不仅称赞他〃真将军也〃(第96 回);还赏赠赵云50斤金,可见诸葛亮高度重视撤退的艺术。 
  退却需要勇气 
  退却的道理说来并不高深,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在此以前,已经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花费了不少心血,一旦抛却犹如割肉剜心,既会担心蒙受损失,还会害怕丢掉面子。然而,如果不坚决退却,就要中途耗尽全力,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因此,事业上的退却犹如面临死亡,只有具有舍身忘死工作精神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艺术。 
  退却需要智慧 
  虽然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但是何时走,怎样走,走向哪里?这里面包含着临机决断的极大学问。退却同样需要调动一切智慧,做到周密计划,深思熟虑,忙而不乱,退中有进。            
14、“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防间识诈,因间制胜 
  在纷纷扰扰的军事战场上,若要选准制胜克敌的谋略,保持自己的主动和优势,必须做到〃我能知人,人莫知我〃。一方面是〃知彼〃,随时掌握可靠的情报信息,做到遇事先知,洞悉敌情;另一方面要严守机密,防止泄失,做好识间、防间和除间。实现这个双重目标的最佳所在,便是秘密的间谍战场。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史,胜利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正面战场上的厮杀,而是取决于特殊战场上的特殊战斗间谍战。 
  按照孙武的说法,军事用间可分为五,即因间、内间、死间、生间、反间。所谓因间,就是利用敌人的同乡等关系从事间谍活动;所谓内间,是收买敌营中的某些人作为自己的间谍;所谓死间,是不惜牺牲自己的间谍,把假情报传给敌人;所谓生间,是派出间谍侦察敌人,然后活着回来报告敌情;所谓反间,是收买敌人间谍成为〃双重间谍〃为我所用,或者将计就计,利用敌人间谍传递假情报。其中死间,反间,是最积极主动的防间。特别是反间,是最精采、最能反映军事权谋的用间艺术。 
  《三国演义》的作者,以鬼斧神工的笔力,尽诡秘变幻之手法,描写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间谍战,展现了古战场秘密角落里光怪陆离的间谍活动。 
  曹操是用间防间的老手。吕布的谋士陈登,便是曹操埋在吕布身边的内间,他曾连施三诈,助曹操一夜之间连得萧关、小沛、徐州三座城池;曹操能够比较顺利地平定汉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收买了张鲁的谋士杨松;曹操先后诛杀了董承、伏皇后等人,目的在于除间。赤壁大战期间,当阚泽献上黄盖的诈降书时,书中描写,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以此恫吓对方,考察真伪,表现了很高的防间警惕性。另外,曹操之派蒋干说周瑜,是在使用因间;曹操之派蔡中、蔡和诈降周瑜,意在将两人作为死间。至于结局的成败利钝,那应该另作别论。 
  诸葛亮是用间防间的高手。张松、法正、孟达,都是诸葛亮、刘备夺取西川的内应,是为内间;在平定孟获时,诸葛亮曾得到孟获之兄孟节的指点,是为因间; 他经常派出〃细作〃、〃探子〃侦察敌情,然后回营报告,是为生间;在布置战斗任务对,他有时〃附耳低言〃,有时预设锦囊,嘱咐不到危急时刻不得拆看,是为了严防失密和泄密。第二次北伐开始,为了拿下陈仓这个战略要地,他明里令魏延、姜维三日里去攻城,暗地里却亲率关兴、张苞,暗出汉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成功,把魏、姜二人一直蒙在鼓里。 
  风流千古的反间计导演,大概是非周郎莫属了。群英会上,他假痴不癫,就坡骑驴地演出了一场〃酒后吐真言,帅案放降书〃的假戏,使自作聪明的蒋干如获真情,假曹操之手,除掉了曹军中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为了使黄盖诈降成功,他又以假作真, 维妙维肖地演了一出〃苦肉计〃,利用诈降的蔡中、蔡和向曹操传递假情报,到底使老奸巨滑的曹操受骗上钩,吞了苦果。 
  现代的经济市场,可以说是〃信息化的战场〃,信息的洪水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一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全应该象在军事战场上一样,一方面要随时随地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另一方面要严守自己的经营秘密和科技秘密。这是市场竞争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规律,我国企业当然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企业应该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对内,重点在于积极正当地广搜信息;对外,则要立足于识间、防间,积极合法地用间。 
  应该说,故意制造、散布或向敌人传递假情报,以诱敌上当,就是一种诈骗形式。这属于情报诈骗。另一种诈骗形式是通过示形、佯动迷惑敌人,属于战术诈骗。在《三国演义》这部奇迹纷呈的战争画卷中,比比皆是战术用诈的精采之笔,充分反映了谋以诈立、兵不厌诈这条制胜的规律。 
  因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诈骗行为不可有,识诈之术必须通。社会主义企业在遵守经济法规和商业道德的同时,必须正视经济活动中的种种诈骗之术,在讲究信誉、寻求合作的同时,必须别具慧眼,善于识别骗子们的卑鄙伎俩,摸清对方的真正意图,谨防上当吃亏。联系经济竞争中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三国演义》中的诡诈之术,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这方面本领,肯定有所帮助。在此择其要者叙述如下:第一,示假隐真 
  其一是以虚示实,借以吓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兵微船少,全赖大雾障眼,猛擂战鼓,虚张声势,吓唬敌人。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无不借助于设疑造势,以虚示实。在和强魏的长期对抗中,诸葛亮的整个战略就是以虚示实,以攻为守。 
  军事上在力量不足时,故意显示力量有余,主要是为了震慑敌人;经济竞争中以虚示实,用意在于借以吓人,使对方深信不疑,失去戒备,步步被引入圈套。 
  其二是以实示虚,释人戒备。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卑而骄敌,均属此类。 
  诸葛亮几次和敌人对阵,故意旌旗杂乱,队伍不整,诱使对手轻敌上当。老将黄忠在攻取汉中时,用骄兵之计,连败三日,然后乘敌人尽皆懈怠,大破敌军。为了偷袭荆州,吕蒙装病辞职,起用一个未有远名的陆逊,陆逊到任后,又极其卑谨地奉承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结果丧城失地,兵败遭杀。 
  第二,利而诱之 
  将士争功,战场争利,这是军事上的一般现象。因此示利于敌,以利为饵,是军事谋略家诱敌克敌的有效手法。这里的利,一是指可能建功立业的战机,二是指财物、辎重、粮草等方面的物质利益。 
  袁绍的大将文丑,率军追赶曹军。曹操先是故意暴露粮草辎重,然后又令军士尽放马匹。有勇无谋的文丑逢利便争,见什么抢什么,结果队伍大乱,曹操乘机率领将士从土山上冲杀下来,大破袁军,斩杀文丑。而庞统殒命于落凤坡前,该属后者。象庞统这样与诸葛亮龙凤齐名的谋略家,完全应该考虑到敌人可能在险要山路设下埋伏,何况诸葛亮事先有书信告戒,刘备又三番五次劝阻。但是庞统想到的却是诸葛亮〃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正是这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和急于建功的狭隘动机,遮住了他谋略家的眼睛,招致了永远不能挽回的损失。 
  第三,因利间斗 
  以小的利益离间对手,使他们彼此争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三国演义》中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诈术。如第75回写道,关羽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又紧紧攻打樊城,曹操大惊,甚至想到迁都避祸。 这时司马懿建议派使臣〃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这一着果然收到奇效,孙权为利而动,从关羽背后下手,樊城之危烟消云散。又如第14回提到的〃二虎竞食〃之计也是此理。曹操为防刘备、吕布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召集手下文武商讨计策。荀彧提出,以实授刘备徐州牧为饵,诱使刘备去杀吕布。事成则刘备没有吕布可为辅助,事不成则吕布必然要杀刘备,曹可以安收 〃卞庄刺虎〃之利。 
  第四,移祸于人 
  关羽被杀之后,吴魏双方在密锣紧鼓的气氛中,力图嫁祸于对方。杀人者孙权先来一着,把关羽〃首级〃 星夜送往洛阳,想使刘备〃痛恨于操〃,兵指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