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要「不起见身」,还要「及见灭身」,不要看到肉体坏了就觉得生命死了,这好比只是工具坏了,换个工具就是。什么理由呢?「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这句话更严重了!我们学佛许多年了,几时见到过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在哪里?要把此身空掉了,把受阴想阴都空掉,好像连这个肉体都没有了,当然法身就清净了。所以法身就在你现在的肉身上。禅宗的云门祖师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这宝贝就在你肉体上:临济祖师也说:「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无位真人就是生命本来,就在我们眼耳鼻舌身面前跑进跑出,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法身就在你这个肉体上找,你能把这个找清楚,也就对了。古德还有一首偈子:
五蕴山头一段空 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 到头不识主人翁
我们这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上有一段空,这空就是法身,就在我们身体上,你怎么样去求证?为什么有人用观的或者用闻的就悟道了,而我们不行?法身就在你身上,能把这个找到了,才是悟道。
进一步说,你也不要看不起这个肉体,肉体就是法身。所以永嘉禅师在《证道歌》也说,「幻化空身即法身」。因此根据大乘菩萨戒,自杀是犯了重戒,等于杀了佛、菩萨、罗汉。你的肉体就是佛的肉体,算不准你明天悟道成佛,而出佛身血是入无间地狱的罪。残害自己身体,任意糟踢自己,浪费自己生命,都是犯菩萨戒的。前面曾提过,儒家文化的《孝经》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代儒家反对佛教,其实不是反对佛法,是反对出家人,父母都不养,剃了头发出家,认为是不孝。这个观念就是要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亲生育养育而来,他们希望我们能健康,你把身体毁伤了,就是不孝。又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是这个道理。身体虽然要保重,但是儒家的道理是「死有轻如鸿毛,有重于泰山」,看情况,该牺牲时,也义无反顾。所以中国文化关
于生死之间,是有很多道理的。
懂了身与灭身不二的道理,肉身与法身一样,生与死一样,「于其中不惊不惧」,就是入不二法门。
(二十四)上善菩萨──身口意三业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能够心无碍,自然能够有善行。这位是上善菩萨,最高的善,他来说明身口意三业的不二法门。我们每人每天身口意都在造业,我们来到这世界都是光屁股来的,什么都没带,活了一辈子,要吃要喝,要揩油要骗,骗不到就凶人家。所以这世界,没有哪一个众生不是偷盗人家来生存的。强盗暗抢,皇帝明抢;小偷暗偷,做生意明偷。所以不要说自己没有造业,哪一个没有造过业?身体、嘴巴、意识都在造业,自己检查看看。像我,不要说是在弘法利世了,我为了要吃饭,只好靠卖嘴巴赚钱,比歌星还不如,也造了很多口业。你们将来也不要自以为在讲经弘法,都是活见鬼,有这观念就是造意业。自己尽量向好处做,少一点过错就了不起了,不要自命不凡。所以在我看来,诸大善人和大菩萨都和我一样,是吃开口饭的,开口饭就是卖唱的。
什么时候身口意才在造善业呢?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得定了。身不动,也不用吃,身就没有造业;口不动,连阿弥陀佛的阿字都不阿了,口就不造业了;意念动也不动,清净圆明,也不造业了,只有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身口意三业向善。常有人来对我说:老师,我没别的,只有对你诚心身口意供养。去你的身口意!我真答应就签个约去公证,你身子是我的了,没有你自主的份了。所以那都是骗人的,说这个话哄人就是造业。我当年跟老师学法,从来不讲这种妄语,我手边有现成的就一定供养。当年学密宗,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今天传个法,送红包,明天传个法,又送,这供养才是真的,什么身口意供养!真正的大供养是法供养,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个时候才叫身口意供养,供养佛菩萨三宝。
身口意三业,表面上与善是相对的,但是你真悟道的人,三业皆无着相。身口意自性本空的,三业本来是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白居易有首诗说,「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这个身体本来就是空的,他用了几句诗就把佛学讲完了。
身体到了无作相境界,当然就不会造口业,不会说是非。身口意三业中,嘴巴造业的机会最多。身业只有杀盗淫三种,意业也只有贪嗔痴三种。口业有四种,妄语(譬如不想和某人打交道,他来找你,就随口说没有空,就是妄语)、恶口(骂人、挖苦人)、两舌(造是非,像是同人讲,这话只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就是两舌)、绮语(像是说些不相干、不由衷、敷衍的话,或者是说没有意义、言不及义的话,像聊天就是)。
不造口业就意无作相,这一点是很难说的。例如有人以为不说话、禁语,就可以不造口业了,可是他虽然不说话,见了别人有什么过失,那难看的脸色就摆出来了。这不仍然是在说话吗?真正禁语是要从意上去禁的。
能真正身口意三业清净了,就不止是戒了,比戒还进一步,是无作慧,是智慧的解脱。用上面的例子,看到人家做什么事,心中也不会动念,这才是解脱,是要有智慧才做得到的。这是大乘三法印的无作,前念已灭,后念不起,起了就丢,这样才是入不二法门。这是上善菩萨的境界,是真行善。你懂了上善,就会懂了密宗的上乐金刚和禅悦的道理。
一个人想要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是有好多方法的,按摩是一种方法,乃至有人捏香港脚也无比舒服。但真正的得至乐是为善最乐,上善成就了,它由内而外发出的快感是永远不退,昼夜都在快感中。那种快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就是经上所说的,菩萨内触妙乐,是登地以后菩萨的境界。有上善、上乐、上喜的境界,才算是福报的成就。做点好事只能算是在培养福报,是福报的资粮。你想得到上乐境界,要问自己福报够吗?一身都是业怎么能得到?接下来是福田菩萨,是真正福报的成就了。这个次序排列得非常严谨的。
(二十五)福田菩萨──福行罪行不动行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出家人的袈裟,上面有一块块的,就叫作福田衣,象征出家人是为众生种福田。现在福田菩萨为我们讲行,什么是行?就是行为、动作。做人每天不是在做福行(善事),就是做罪行(恶事),所以得善报或恶报。如果每天只睡觉,不做善也不做恶,那还是有报的,得无记报。得无记报就变猪了,因为无记业就是罪业,昏头昏脑当然有罪,不过算是消极的恶。
不动行是上善之行,已经得了道,不空而空,自然清净。孟子说自己的修养是「四十而不动心」,他从年轻作学问修道,到了四十岁才敢说不动心。孔子也说要到四十岁才「不惑」,不惑就是不动心。但是不动心不算悟道,孔子孟子到四十岁并没有悟。你问,孔子到了几岁才悟了?五十岁,他「五十而知天命」,破初关。用功十年,「六十而耳顺」,破重关。再下十年功夫修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才破三关,才成就了。孔子是很辛苦的,他是个孤儿,十二岁就要自立,养一个后娘,还养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家中贫困,不能不挑这个担子。虽然这么艰苦,十五岁就志向已定,「志于学」。要到四十岁才不动心,可见不动行之难。
所以这三种行,福行是善报来的,罪行是恶报来的,不动行是修菩提果报来的。普通看起来,这三行是不同的,其实这三种行为都在一念之间,因为「三行实性即是空」。要从这里见空,真见到了空,善的、恶的都沾不上了。
像刚才说,孔子孟子在四十岁时还没悟道,要进一步晓得三行的自性皆空才是悟道,「于此三行而不起者」,那才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才是入不二法门。入了不二法门你福行也对,罪行也对,不动行也对,那是菩萨境界,才可以为众生种福田,这不是凡夫可以想象的。出家的同学要注意了,你要反省有什么资格穿福田衣,为一切众生种福田啊?如果披了这一件衣服而不好好修行,果报是很严重的,来世连人身都得不到。所以若有同学披了袈裟来听课,我可就不敢坐在这上面了,那是因为它所代表的精神。同样的,有同学穿
了袈裟我就不能骂他了,这正应了「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句老话。
但是,「披上袈裟事更多」,这是真的,出家不只是为自已,更是为了度一切众生,为众生种福田。所以你的修行是为一切众生而修,成就了更要去利他,当然事就更多了。这一句话也被用来批评出家人反而攀缘更多。菩萨是多情慈悲的,从圆满的境界看,菩萨也可以说是痴情不得解脱的。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他就没资格学大乘,修成了也是个小乘罗汉,是自私的。所以有诗曰:「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
(二十六)华严菩萨──由我而起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接着福田菩萨之后,另一位更大的菩萨出来了,华严菩萨,华严的境界更大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处处都是菩萨,上面下面,最干净的地方,最脏的地方,到处有。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善恶恶,分辨不清,华严境界是尽虚空徧法界。《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汪洋渊博,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其后华严在中国佛学又成了一学,研究唯识法相的人,非研究华严不可。《华严经》是唯识的五大经之一。
华严菩萨说,一切从「我」来,一切万缘都因为有我相而生烦恼。待我空了,人无我,法无我,自然就成佛了。有我就有人,有人就有他,这就是「从我起二」,有人我他就有一切烦恼。「二」就是相对的,相对的境界就是由我而起。见到我的实相本空,到达无我,自然就没有相对的了。我们凡夫也有一句很好的话:「眼不见,心不烦」,虽然做不到无我,不看见就算了。很多你在外头买的食物,如果去工厂看看,包你会觉得脏。我们吃的腌菜,在我家乡是用人脚去踩出来的,你见到了一定吃不下去。另有一句话说:「水为净」,有什么脏的,用水洗一洗就干净了。中国乡下其实有很多有智慧的事,例如我小时最怕鬼,老人家就教我,如果走夜路撞见了,就把袍子一掀,放一泡尿,口中吼一声「呸」,就过去了。后来我去西藏,活佛传我个避鬼方法,也不过如此。
我讲个真的故事,将来要写进回忆录的。我小时家乡有个读书人,他诗词文章都很好。夏天晚上他在桥上睡,到了早上人不见了,全家人发动地方上百姓一起找。结果在离桥不远的一条小径边找到他,他的耳朵鼻子都被泥巴塞住,人已奄奄一息。他被救回来后,说只觉得睡着后身上被压住,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大家就说是被鬼抬走了。我听了这事,又怕又好奇,一定要拉个大人带我去那个地方看一看,大人吓我,如果被鬼抬走怎么办,我说我就掀衣服拉尿(众笑),这些都是过去农村生活的事,你们今日都市中长大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讲回华严菩萨,「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到了无我的境界,就不住相对二法,就无识了,是心意识的识,无识就不动念。识空了就意空,意空了就心空,因此人空法空。这个时候,才是真做到无我,才入不二法门。
修行要能做到无我,先空我。你看这个不惯,那个人又不对,起了善恶是非之分,皆因我起,能无我,就入了不二法门,这是华严菩萨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才算是开始向功德圆满的路上走。所以接下来是德藏菩萨,这藏不是躲藏的藏,是西藏的藏。
(二十七)德藏菩萨──有所得与无所得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一般学佛的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以有所得心来求无所得法。佛法是无所得的,你用做生意的观念,求利益的观念来求法,因地就错了。因错了,你修死了也修不出来。所以我再三引白居易的诗,「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你根本路线已经错了,走错路了。尤其年轻人学佛更是如此,连作个什么梦也当大事一件来对我说,听了我头就大,可是也只好听听。还有同学念咒子或者拜佛,唉哟,昨天得了一个境界,赶快来告诉我。你来讲境界时,那个境界早不晓得跑哪里去了,还要来说境界。那之愚蠢,恨不得一刀宰了他,帮他换个脑袋。这种心理,都是以有所得心,有所得相来求法。没向菩提相、空见上去求。
《心经》说「诸法空相」,一路无到底,最后,「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无所得是菩萨境界。若无所得,就无所取也无所舍,既不要提起什么,也不需要放下什么。很多人说自己放不下,放不下你就提起来嘛!但是又要问怎么提起,不知道就放下嘛!再问怎么不放下,那就只好说,去你的!这是第三法门啊,第一是放下,第二是提起,你前两个都做不到,只有第三了。你真能去你的,就行了。坐在那边心念放不下,去你的!有位同学被我大骂一句去你的,就把这句话当了个咒子,空不了时就念,结果居然很管用!我就告诉他可不要乱传这个咒子,是有版权的,若要传,非先让学生磕三百个头不可,还要收供养(众笑)。如果能无取也无舍,那当下就是道了。道就在这里了,既不提起,也不放下,既不求空,也不求有。为什么一定是空才对?那有呢?有也不对!那是什么呢?是什么就是什么嘛,现在就是现在嘛,那就对了,就是这个(师以指敲桌数次)!但是你要懂这个,要功德福德圆满了才能懂,这就是不二法门。
(二十八)月上菩萨──暗与明平等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你们在别的经典中看过月上菩萨吗?《药师经》中有位药上菩萨,同这位月上菩萨是有关连的。月上不是月亮上来,是用月亮形容,比清净光明殊胜境界更要殊胜。
月上菩萨说的这一段,对你们的修行非常重要,黑暗与光明是两个相对的现象,是不是?初学佛的人,打起坐来眼前黑洞洞的,这就是闇,就是无明。有时坐起来有点亮光就高兴死了,以为自己见道了,你是活见鬼了。静极则明生,那点亮光有啥稀奇!你打坐虽然不动,身体没有全静下来,还有呼吸、血液循环、心跳、脑波都在动,你觉得静,是第六意识宁静而已。心理虽然静下来,生理还在动,甚至动得更畅快,因为没有心理干扰生理本能的活动。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