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揭炎诺兀追鹱悖疫v七帀,一心合掌,在一面立。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遶七帀于一面立。诸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于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各令复座,即皆受教。众坐已定,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神力之所为乎?唯然,已见。汝意云何?世尊,我覩其为不可思议,非意所图,非度所测。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于是舍利弗语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阿难言:此所从来?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维摩诘言:至此饭消。曰:此饭久如当消?曰: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佛言:如是!如是!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阿难,汝见诸佛国土地有若干,而虚空无若干也。如是见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无碍慧无若干也。阿难,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得念总持,此诸人等以劫之寿亦不能受。如是,阿难,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阿难白佛言: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佛告阿难: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说汝于声闻中为最多闻,非谓菩萨。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阿难,汝等舍置菩萨所行,是维摩诘一时所现神通之力,一切声闻辟支佛于百千劫,尽力变化所不能作。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愿赐少法,还于彼土,当念如来。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无尽?谓无为法。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何谓不尽有为?谓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众生,终不厌倦。于四摄法,常念顺行。护持正法,不惜身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志常安住,方便回向。求法不懈,说法无悋。勤供诸佛,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不轻未学,敬学如佛。堕烦恼者,令发正念。于远离乐,不以为贵。不
着己乐,庆于彼乐。在诸禅定,如地狱想。于生死中,如园观想。见来求者,为善师想。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见毁戒人,起救护想。诸波罗蜜,为父母想。道品之法,为眷属想。发行善根,无有齐限。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行无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恶,净身口意。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行少欲知足,而不舍世法。不坏威仪,而能随俗。起神通慧,引导众生。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善别诸根,断众生疑。以乐说辩,演说无碍。净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无量,开梵天道。劝请说法,随喜赞善,得佛音声。身口意善,得佛威仪。深修善法,所行转胜。以大乘教,成菩萨僧。心无放逸,不失众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寂灭。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故,不住无为。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诸正士菩萨已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名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尔时,彼诸菩萨闻说是法,皆大欢喜,以众妙华,若干种色,若干种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此经法,并诸菩萨已。稽首佛足,叹未曾有!言:释迦牟尼佛,乃能于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现,还到彼国。
我们现在开始说《维摩诘经》下卷第十一品。研究佛经有一个最新的观念,每一部经有经题,例如《妙法莲华经》,每一品也有题目,把每一个题目连起来,就是全部的佛法。《维摩诘经》讲到香积佛品是一个高潮,全经有好几处高潮迭起,大家要搞清楚。现在是菩萨行品,是讲大乘菩萨道应该如何修行。全经用很多的故事,其中有用比喻,用直说,用问答,来说明佛法的修持。
维摩诘领众前往礼佛
「是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本经讲到此处,我们要记住佛开始是在庵罗树园,因为维摩居士有病,佛要大家去看病,故事由此开始。现在佛还在庵罗树园等着,大部分的同学都去看维摩居士了。在这个时候,这个庵罗树园忽然变大起来了,有无比的庄严,一切都发出金色。
「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阿难觉得奇怪了,就问佛为什么这个地方,有如此祥瑞的感应。
「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遶,发意欲来,故先为此瑞应。」佛说,这个瑞应是因为维摩居士,和文殊师利菩萨领头的大众,都要来这里的缘故。我们要注意这个场面,当时还包括了从香积佛国来的菩萨在内。
「于是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与诸菩萨礼事供养。」维摩居士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我们现在应该和所有在座的菩萨,过去礼佛了。
「文殊师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时。」文殊师利菩萨说,好的!我们去吧!现在正是时候。
「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到已着地,稽首佛足,右遶七帀,一心合掌,在一面立。」当时在场那么多的菩萨,和那些师子座,被维摩居士用神力,右手一端就端过去了。我们看了觉得是很稀奇的神话,有没有这回事?绝对有的。为什么后人修行达不到这样的神通力?这件事代表着什么?就是个严重的问题了。佛过世以后,古今中外的佛弟子,修行都没有到达这个境界,这是个什么问题?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只是当做神话比方,就把它抹过去了。这个问题就与菩萨行有关,我们不作结论,希望大家去研究。
维摩居士带大家到了释迦牟尼佛面前,就对佛磕头。这里的稽首就是跪拜,我们在家人写信也用顿首,在信尾写,「弟某某顿首」,这与稽首是一样的意思。出家人写信给人家用合十,就是合掌,不是跪拜,同鞠躬差不多。维摩居士向佛顶礼之后,依印度最恭敬的礼貌,向右围绕佛七圈,才合掌站在一边。这里记载的与中国古代礼节一样,到人家家中去作客,到了先行礼,然后自己退一步,等主人进一步来请你。现代人都不讲这一套了。
「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绕七帀于一面立。诸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所有同维摩居士一道来的菩萨、大弟子、帝释天、梵天、四天王等人,原来是在座位上被端过来的,也纷纷下座,依同样方式,向佛行礼后立在一边。
「于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各令复坐,即皆受教。」佛等大家行礼完毕,就照一定的礼法慰问大众,请大家再坐下来,听佛说教。
「众坐已定,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神力之所为乎?」等大家都坐定了,佛就问舍利弗,这一次去维摩居士那儿,亲眼看见了大乘菩萨修到自在神通的功力了吧?
「唯然,已见。」舍利弗答:是的,我亲自看到了。
「汝意云何?」佛又问他:你说说看,大乘菩萨何以有如此的自在神力。
「世尊,我覩其为不可思议,非意所图,非度所测。」舍利弗答:我亲自看到不可思议的神力,没有办法用世间的思想知识去研究议论。「非意所图,非度所测」,要注意这八个字,这是点题,这不是我们普通人用思想意识能贪图得到的,也不是我们的知识范围所能够推测的。
香积饭香何时消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这时,阿难在旁边岔一句话,他问佛,现在闻到一种从没闻过的香味,是什么香?
「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佛告诉他,是这些来访菩萨们身上发出来的体气。
「于是舍利弗语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你不用把佛经看得太死板,那么地庄严,你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舍利弗就碰一碰阿难说,喂,你闻一下,我们身上也带着这种香味呢!
「阿难言:此所从来?」阿难一闻,真奇怪,这香味从哪里来的啊?
「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舍利弗告诉他,这是我们上午去维摩居士府上探病,吃饭时候到了,维摩居士用神通,从上方众香国讨回来一碗香积佛吃剩的饭给我们吃,吃了之后,我们身上毛孔就出这个香味。
「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阿难有没有动心求这味,我们不知道,但是他至少追问维摩居士,这个香味在身上能留多久?
「维摩诘言:至此饭消。」现在这个重点又来了,又是吃饭问题。维摩居士说,等这个饭被人体完全吸收了,香味就没有了。
「曰:此饭久如当消?」阿难再问,这个饭在人体中,要多少时间才会完全消化?
「曰: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维摩居士答,普通人吃了这个饭,就不用再吃饭了,要七天七夜才完全消化。大家会问,不知道这饭是什么米煮出来的。
「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维摩居士接着说,如果不是凡夫,而是到了声闻境界的人(就是走小乘路线,如修头陀行的人,持戒严谨,只管自己修行,不管大乘功德的人),已经有修持但是还没有证果的人,这个饭就要到他得到正果的时候,才会消化。你看这奇怪吧!学道的人,胃的火力应该大一点,消化得快才是。可是这一餐饭吃了,就可以不用再吃,等到证果了才消化。
「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已经得到初果罗汉,乃至得到二果三果四果罗汉的人,吃了这个饭,要等心解脱了,这饭才消化。
这里有好几个问题。第一,修道境界愈高,这个饭愈持久。第二,已经入了正位的人,还要得到心解脱,饭才能消化。
得解脱是佛法的究竟,不得解脱何以能证果呢?要有定力,念念清净在空的境界上就证果了,但这不是解脱。例如学道的人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才真正证到空。前面搞气脉只算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还早得很。所以四禅八定,在大小乘乃至外道,都是非修不可的,但是不要以四禅八定为究竟。你能修到四禅八定种种不同的境界,能究人天之际,超出欲界天,乃至色界天,就是证果位,但是不一定得佛法究竟。第三个问题,也有学佛的人,他的心已得解脱,但是没有证得果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是定力功夫不够,修持不圆满。
「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中国学佛的人,都标榜是大乘菩萨道,但是发心了没有?都没有。发心很难,大乘讲发心不是你们去化缘发心修个庙子,造个塔,捐十块钱。发心是动意,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心得解脱,一念之间顿悟,是发心菩萨,在教理上讲是初发意菩萨。初发意菩萨脉解心开,但还要修!言下顿悟了就不用修吗?不是的。真发心是明心见性,一定会同时发起大慈大悲心的,作人做事乃至任何一个很小的动作,处处都是舍己利人的。我们普通学佛哪里有发大慈悲心?都只是嘴里讲的口头发心而已。学佛的人要自我反省,有时比不学佛的人还要自私,与慈悲心是背道而驰。所以真正发慈悲心是不容易的,除非见到空性,否则发不起来。
我有个老朋友,学佛几十年,现在已经过世了,他就跟我说过,我怎么样都发不起心,怎么才发得起来呢?我对他说,你讲得对,也问得好,不过你不要问我,就看你自己了。
这人讲起道理来比任何人都高,做好事也比任何人多,但是他能问这个话,证明是真修行人,他并不认为做好事是发心。所以发心之难,不可言喻。不要以为自己学佛了,偶尔行点小善就是发心了,那是发馒头还差不多。
《维摩诘经》这里说,未发心的大乘菩萨,要真发了心,这个饭才消化。
「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经发心,见到空性开悟的菩萨,到了第八不动地,得了无生法忍之后,这个饭才消化了。无生法忍是不生不灭,过去现在未来都了不可得,都切断了。
「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如果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已到了无生法忍境界,吃了这个饭,要到一生补处的境界,这饭才会消化。
一生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