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687-好工作都到哪儿去了 >

第2章

1687-好工作都到哪儿去了-第2章

小说: 1687-好工作都到哪儿去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人有着这样的心态呢?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存在这种心态是不无道理的。    
    首先,求职者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我投递足够数量的简历,就一定会得到工作机会的垂青。自古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找工作大抵也不例外。其次,他们也可能会怀着赌徒的心态,认为不会每一次投注都失败,一定会有赢的时候。如果求职者都指望靠这样的心理获得安慰,那么现实就会教育他们,这样的想法太天真了。赌博本来就是一场有输无赢的游戏,人们之所以会陷入这场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会是最终的幸运者。在揭开底牌之前,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可能拿到主宰命运的王牌。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找工作跟撞大运还有什么两样呢?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在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每个人都会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机遇的垂青呢?想来想去,总是不免为自己找上一大堆理由。有时候,这些理由听起来还真是那么一回事,诸如自己能力不够、学历太低、经验不足,或者年龄太大之类。所有的这些理由,都是打击人们信心的因素。    
    每当你开始认真考虑要做某一件事情时,在潜意识里经常会出现另一个声音:“这些想法太不切实际,太愚蠢了!”也就是说,总会有一种思想上的阻力与自己对抗。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处理任何重要的事情,都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    
    可以说,许多人的脑子里都有这样一个专门唱反调的声音,它总是在各种场合给你泼冷水,削弱着你的意志和力量。尤其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它会给你灌输这样的观念:那份工作是不可能轮到你的,比你优秀的大有人在,他们随时可以把你挤到队伍的最后去,还是承认现实、接受命运吧。    
    如果对追求一份好工作缺乏信心,踌躇不定,那么这很可能是因为正在经受感情或心理障碍的困扰。    
    你可能经常会这样想:“我太普通了,怎么可能成功呢?”    
    果真如此吗?事实上,许多天才人物在小的时候看上去都平庸无奇,其中不少人在上学时也并不出色。比如爱迪生,对于当时的教育制度无疑是个绝妙的讽刺。当年在学校时,他甚至被认为是“毫无发展的潜力”的弱智儿童。而正是他,26岁时已取得了惊人的研究成果。相反,那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所谓“神童”却大有人在。“普通”并不是拒绝优秀的理由,更不是找到好工作的障碍。    
    你也可能这样想:“我的学历太低了。”    
    拥有高学历,诚然会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但是机遇和成功并不是只偏爱学历高的人。很多成熟的大公司在招聘的时候,看重的可不是你的毕业证书。所以有一点要提醒大家,许多工作中表现十分出色的人,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培训其实并不比你多。       
    古往今来许多职业生涯的成功者,很多都没有接受完系统的科班教育。其中最著名的事例,莫过于微软的比尔·盖茨了。很多著名的发明家,甚至连中学都没读完。可见,学历并不能说明一切,成功源自自信。    
    这些事例难道还不足以给你以信心么?    
    或者,你还会这么说:“年岁不饶人,我的年纪太大了。”    
    也许你认为对自己来说,重新开始创业为时已晚。毕竟一旦过了巅峰期,就很难有什么潜力可挖了。可是把一切都推诿到年龄头上,却未尝不是一种借口。古今中外那些“大器晚成”的例子,我们不想多举。其实在求职的时候,有时年龄虽然是一道门槛,却并不是绝对的屏障。    
    而与之相反,有些人恐怕又会有相反的说法:“在这个领域,我的资历太浅了。”    
    诚然,如果自己太年轻了,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很难引起他人的重视。但是年轻本身就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年轻人有活力、有创见、有闯劲。至少,你还拥有大把的时间学习和成长,拥有不断试错和从头再来的机会。    
    你要知道,年轻永远只是本钱,而绝不是负担。    
    又或者,你还会有借口:“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是……。”    
    不管省略号后面是什么,都不能成其为借口。哪怕是个残疾人,他也有权利得到好工作。    
    一位名叫凯文·罗宾斯的美国人从前是个森林看守员,1975年一次惨痛的事故使他成了残疾人。现在,凯文在堪萨斯城作自由撰稿人和摄影记者,尽管他只剩下左手的无名指能够活动,却已写作并出版了3本小说。    
    


第一部分:找份好工作为何这么难多些勇气 少点叹息 2

    凯文的故事告诉人们,灾难和不幸并不能阻碍成功的到来。就在凯文瘫痪那年,他家的房子在一次火灾中化为灰烬,而他妻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又差点送了命。    
    凯文的成功和毅力来自哪里呢?他自己认为是来自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他曾这样说:“如果你像我一样习惯于与生活作斗争,那么为你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当时我想要重新投入积极的生活,想要重新站起来,到外面做我能做的事。这大概是我的天性。所以挑战越是严峻,我越是觉得兴奋。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付出全部的努力,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别人为你创造更好的生活呢?”    
    当你不相信自己的时候,请永远记住一句话:“天助自助者”。    
    你为取悦谁而找工作    
    你也许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在父母、老师或其他人的眼中你被寄予厚望,你可能是他们的寄托所在,因此不得不拼命地取悦他们。哪怕在求职道路中,也时常要顾及他们的感受。要知道,父辈的想法和自己难免差异巨大,这样一来,他们的关爱岂不简直就是个累赘?没准这就是你职业生涯道路上一种隐形的拦路石。    
    这样的拦路石几乎遍地都是,不少人深受其害。我的朋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现在依然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他酷爱音律,并拥有常人不能企及的音乐天赋,完全可以在这个行当中谋求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位。然而,他的父母却认为那是个荒谬的职业。在他们的“鞭策”下,他不得不投身于IT大潮,以己之短示人。他自己并不喜欢IT的工作,也不擅长,是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了这一行业,尽管他真正的梦想是当一名录音师,然而他很可能一生也无法触及这个梦想了。的确,这样的结局常常使我们困惑,我们难道不是在为自己做出选择吗?下面这样一个例子,也许更具有普遍性。    
    美国人辛克莱尔现在是一名外科医生,但长久以来他一直渴望跳出医学界。他理想中的工作是在社会公益组织中当一名管理人员或是保健顾问。他对等级分明的医学界感到很不自在。    
    辛克莱尔具备改行所需要的文凭和资历,从这点上讲他是幸运的。他曾在数家卫生组织及办事机构工作过,并一直在特别医疗工作组很投入地工作,还取得了一所名牌大学管理学的硕士文凭。    
    那么,为什么这位天资聪颖,又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没能从事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呢?答案是:当外科医生是父母对他的期望。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呢?    
    辛克莱尔的父亲是著名的外科医生,而他从小又深受母亲的影响,因此,每当他产生从事其他职业的想法时,内心便会产生负疚感。即使他已经50多岁了,他的母亲已有80高龄,这种情况也并未改观。    
    “我和弟弟的职业都是由母亲决定的,”辛克莱尔回忆道,“我的使命就是沿着父亲的足迹发展,成为本城继他之后第二个最有名望的外科医生。母亲至今还这么盼望着,虽然这从来就不是我自己的愿望。”    
    辛克莱尔清楚地记得,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母亲是怎样向他施加影响的,“不论我想做什么事情,她都表示反对,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认为这样做明智吗?’”此外,还有一种“非语言的警告性暗示”,他回忆说:“如果我坚持自己的想法,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她对我的冷淡。”    
    人们在面临事业抉择时有两大致命弱点:一是要依赖于外界的支持,二是让别人的意志凌驾于自己的愿望之上。辛克莱尔已经拥有了外科医生的工作,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好工作,然而对他来说这是一份好工作吗?很显然不是。    
    许多人像辛克莱尔一样,仍旧没有摆脱外力的支配以及还在童年时所接受的训导约束。这无疑使他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认识都受到了局限。这样的影响显然是潜移默化的,在求职过程中极易体现出来。对此,著名作家罗兹洛·勒纳曾说过: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大人们使我懂得:不要自己思考,不要相信自己,别把自己的想法当真。父母培育了我对他们的依赖,而我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则越来越没有信心。我开始依赖他人帮我做出决定。长大以后,所有的直觉变得十分迟钝,于是我总是做出错误的选择并使自己深受其苦。”    
    


第一部分:找份好工作为何这么难探寻好工作的求职误区 1

    “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它从不同情失败者。”这句话深深的刺痛着每一个求职者。因此,在求职之路遭遇挫折的时候,你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也一定要想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这样的忠告诚然可以理解,但是求职之路上遍布的荆棘却总让许多人步履维艰。大家都在忙着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游荡于招聘会、互联网和面试考场之间,而无暇顾及对自己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才是最关键的。然而这一点许多人却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多数求职者更关注的是哪里有高薪职位,自己要采取哪些技巧才可能打动面试官,必要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搞点“歪门邪道”;却不愿意花时间“重新审视自己一眼”,更没能明确自我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没有把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摸清并理顺的情况下就贸然出击,实在是太盲目了。这就好比人们攥着大把大把的钞票,站在一条繁华的街上,只知道要把手里的钱花掉,却不知道自己该买些什么东西好,就更别提对这些店里的商品进行比较和选择了。    
    所有的这一切,无疑都增加了求职的难度。下面我们仔细来看看,求职的种种误区,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不知道如何鉴别好工作    
    正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首流行歌中唱到的那样:“花儿都到哪儿去了?”这代表了一代美国人的迷惘和渴望。现在对每个找工作的人也许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好工作都到哪儿去了?”其中首要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鉴别好工作。很多不切实际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想法始终在他们头脑中挥之不去。有人认为,在知名的大公司里干活,那才是好工作,因为那儿往往收入不菲,还挺风光。也有许多人认为能到炙手可热的行业去工作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的行业紧跟着时代的发展,远大的前途可比短暂的“钱途”更重要。而还有人呢,他们想找的只是一个可靠的、有稳定的收入预期的行业,所以公务员或教师也许是他们的首选。    
    这些想法,诚然都不算错。再说古语亦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求职者们千万不要抱定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来看待所谓的“好工作”,他们更需要的是辩证的思维和开阔的眼光。    
    如果一份风光体面、待遇优厚、人人羡慕的职业,却并不适合你干,那就不能算做一份好工作。好工作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你不能仅仅靠薪水和社会地位这些表面化的尺度来衡量。如果对某些具体的指标过分在意,只能使自己陷入求职误区。事实上,即使在当今最诱人的行业、最热门的公司里也会有整天怨声载道、得过且过、消极度日,甚至巴不得尽快离开的人。    
    缺乏自我认识和剖析    
    有一句古老的西方箴言叫做:“认识你自己。”中国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但千百年来,这两句话所代表的却永远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是自我剖析,在求职过程中始终是处于第一位的。它包含有两个层次,一是审视,二是挖掘。前者重在对自我价值的了解,对个人资本的识别以及个人对职业生涯的态度;后者则是对个人潜在能力的挖掘,它包括欲望、能力、气质和资源。如果求职过程中这两个方面做得不够,那迎来的只能是悲剧性的结局,永远都不会与好工作有缘。    
    职业生涯规划的失误    
    许多人总是把找工作看成一件孤立的事情,一旦找到职位就万事大吉,好像就跟一锤子买卖似的,这当然不是正确的思路。我们在这里更要强调的是职业生涯这一概念。所谓职业生涯,实际上就是你的职场人生,也是你展现自我价值的旅程。因此求职应该被看成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开始职业生涯的序曲。如果你想在新的天地中演奏出华彩乐章,那么这个序曲将会成为你的定音锤,由它引领你奏响职业人生。         
    因此,从找工作开始你就要规划你的职业生涯了。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现实里太多的人三十好几却仍然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几近不惑之年却仍然迷失无措,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生活在职业生涯的悲惨世界中,不得不忍受着辗转求职的痛苦历程,难道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没有对求职环境进行扫描    
    有许多的求职者在投入求职大潮前显得过于匆忙,他们甚至对所处的求职环境都没有经过分析和研究,就妄想凭借一些“奇迹”来叩开“天堂的大门”,然而在对求职环境做到深入了解前,他们不可能成功,“奇迹”也永远不会出现。    
    因此,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能事先对求职环境进行扫描,对招聘公司进行研究,那么其结果就会在每一个求职者的求职天平上加上重重的砝码,这个砝码足以引领每一个准备充分的人叩开成功之门。    
    


第一部分:找份好工作为何这么难探寻好工作的求职误区 2

    缺乏有效的求职策略    
    虽然你有可能已经客观、深刻地认识了自己,也能够清晰地了解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个人资本,并且通过职业环境扫描,你也已经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和工作,也就是说你已经找到了好工作的去向。但是别因此就认为好工作已经成为你的囊中之物,实际上你距离它还有很远。    
    有许多人都经历过现实带给他们的尴尬: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好工作,然而却得不到它。这是为什么?他们也许觉得是被上帝愚弄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找到了好工作的踪迹,然而就在似乎唾手可得的时候却被它甩掉了。    
    显而易见,是那套早已过时了的陈旧、呆板,又没有效率的求职方法害了他们,使他们与好工作失之交臂。实际上,可以说这些求职者对真正有效的求职方法还一无所知,当然也谈不上制定一套系统化的求职策略了。    
    求职者价值观的局限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