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参记者-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参记者
杨飞
定格的人生
楔子
忍辱下江南
马鬃岭美景遇美人
神秘的神堂湾
美人怀抱救英雄
糅情万种翠筱园
风云突变情不变云
雨激荡夫妻岩
一对痴情人
春风吹心两相难
两个女人相遇
内参调查
祸起萧墙
重返马鬃岭
尾声
心中的风景
附录
想娶张家界做老婆的人
定格的人生
——杨飞《内参记者》序
冯骥才
吾友杨飞寄来一包东西,心想一准是他新近得意的摄影之作吧。待拆开看,却是厚
厚一本打印的文稿,一部长篇——竟然是他写的!最初的感觉是不可思议。尽管他每每
为摄影报道所写的那些介绍性的文字,都那么清新、活泼、精简,又富于表情。但长篇
小说完全是另一码事。长篇需要厚实的生活,独到的思想发现,结构本领和文字的驾驭
力。我带着这巨大的问号去读他的书稿,他的洋洋之作却给我满意并令我惊讶的回答。
一个具有正义感与良知的记者,在被卷入社会罪恶的同时,又被卷入爱情的纠葛中
——这本来可以写出一本靠情节取胜的畅销书,但杨飞偏偏不让他的人物去演绎那种悬
念不已的故事,而是用纠结的情节去精雕细刻人物的心灵世界。这是高手的方式。然而,
此作是杨飞涉足文学的处女作,他何以一上手就抓住了文学头顶上的提梁?
那就看看他最终的文学目的吧。写作目的往往就是写作的初衷。在这里,三个主人
公——记者李明阳,妻子马青青和恋人林敏——本来相互矛盾着的人物最终所达到的境
界不就是他写作激情的来源吗?尽管此中有理想色彩,但小说从来就是一种理想的形式,
或对现实的一种理想的延伸。这中间,倘没有杨飞本人的经历,亦必定有他人生的理想
与梦想。为此,在拢伴着丑恶事物的故事中,他所写的实际上是一部纯而又纯的爱情小
说。
我想,这多半来自他摄影家的思维习惯。
依我来看,摄影家的镜头是在一刻不停地寻找:一为寻找人生的真谛,一为寻找美
的形象。快门响处,美好定格。我曾写过一句话:“艺术,就是把瞬间变为永恒。”这
句话原是对所有艺术而言,但后来却被摄影界的朋友引为对摄影艺术的特指。这样做也
对。当摄影家揿动快门,那美好的一瞬不是被永久地锁定了?
而艺术最高的追求,不就是为了使珍贵的一瞬永存人间?
杨飞作为一位超大号的摄影记者,曾经把无数美好的事物摄入他那长长的镜头里,
并传布于天下。这位张家界的发现者与最早的介绍者告诉我们,美的存在有赖于美的发
现。现在,他又把这一原理引用到文学中来。而这次他是把写作的笔当做长镜头,笔落
纸上,便将三个水晶般的凡人及其迷人的画面长久地留给了我们。
我为杨飞而高兴。他原生着一条摄影的巨翅,今儿又生出一条文学的翅膀。在明天
的天空必然会常常看到他挥舞双翅,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我忽地想到他的名字——
杨飞。我禁不住呼道:扬起你的翅膀,飞吧,我的朋友!
1999.9 天津
楔子
凌晨两点,李明阳突然被电话惊醒,他急忙抓起电话。“明阳吗?”那头是个女人
的声音。李明阳似醒非醒。在他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个女人这样直呼其名。一
位是母亲,一个是前妻马青青,还有一个是他曾经的恋人林敏。母亲已经去世,林敏与
马青青而今都在美国。从时空上讲,中国与美国正好黑白对着。李明阳觉得这电话里的
声音很熟,很远,便脱口而出:“林敏你好!”“对不起,把你吵醒了,我是马青青。”
李明阳心里一热,深感自己冒失。
马青青的声音急促而且悲伤。
他告诉李明阳明后两天务必在家等京京,说京京正飞往北京,要到北京去看他,去
看姥姥、姥爷。后天是姥爷的生日,京京还要马上赶回美国上学。李明阳说:
“别让孩子来回跑了。”马青青哭了,说本来就没想让京京跑,本来是想让林敏代
她们娘儿俩看老人的,可林敏在来机场的时候出了车祸!
“人怎么样了?”李明阳急切地问。
马青青抽泣得很厉害,说:“她的前后都是大卡车,互相追尾,林敏的车都跟戴安
娜的那辆车一样了!”马青青还告诉李明阳,林敏是近几十年到美国来的中国人中最出
色的一个。她的公司兼并了三家地道的美国公司,这次她专程回家就是为了给家乡捐献
一笔教育基金……李明阳落泪了。他从感情上无论如何也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林敏不
仅仅曾是他李明阳的恋人,而且是他的救命恩人。十八年前在马鬃岭,是她,一个省长
的千金小姐,当着众人敞开自己的胸怀,让生命危在旦夕的李明阳赤裸的胸膛紧紧贴在
她丰满而又温暖的怀里,是她的心跳重新启动了李明阳的脉搏,是她的体温加速了李明
阳血液的流动!
李明阳再也无法入睡了。他像女人穿长统袜似地在右腿上装上假肢,悲痛地走到另
一间屋翻看日历。李明阳惊讶了!1999年3月18日。3月18日!李明阳与林敏在马鬃岭第
一次相识就是在十八年前的3月18日!前些年中国人不是把18当成要发吗?
说18是万事如意的吉利数。当时各种各样发了财的人,甚至有些国营单位也花几十
万上百万抢着买尾数带8的汽车牌子。天啦!18就是要发,这是什么人的鬼逻辑?!
华盛顿周围不是没有大山吗?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雾?这是怎么啦!世界真的变了!
变得没有好歹了!
李明阳泣不成声,泪如泉涌。抚今追昔,回忆把他的思绪拉到了十八年前——
他和林敏在马鬃岭相识相知相爱的日日夜夜……
忍辱下江南
阳春三月,北方的冻土虽醒,但整个大地仍如一位还没来得及梳妆的女人;南方却
不然,早已是春风融融,山花烂漫。中国通讯社摄影记者李明阳把女儿京京寄放到邻居
王大娘家之后,便背起沉重的摄影器材远行来到了江南的土地上。
李明阳原先是军委工程部队的一名军人。由于他诚实、聪明、机警,仪表出众,入
伍之初便被选为首长警卫员。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常有小文章见报,四年的
战士生活之后,李明阳下到京郊一个师宣传科当文化干事。从此,他开始与吹拉弹唱、
打球照相、陪客吃饭、迎来送往打交道。李明阳在文艺和体育方面并没有什么特长,但
对摄影有浓厚的兴趣,当初读中学时他就曾和物理老师一起制作过一台三脚架的照相机,
镜头是一节竹筒装几片凹凸镜片,控制曝光量的光圈用纸板挖几个洞,快门则用喝水的
搪瓷茶杯盖子代替。尽管照相机的样子笨拙、土气,只能给人照出一个很模糊的影子,
但仍然在偏僻的县城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今,李明阳利用科里的一台德国禄莱120
照相机很快就敲开了首都几家大报的大门,各报版面上频频刊登他拍的新闻照片。师里
的领导从师长政委到副师长副政委,都通过李明阳手中的照相机上过大报。李明阳名气
大了,《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都想要他去当记者,但师里不放他走。一次在暗房,
政委看他放大照片,李明阳对师长说他想回地方工作,政委放下正在显影盘中翻动照片
的夹子,问他:你才吃几天军粮,就想脱军装?继续革命的思想哪儿去了?
再好好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李明阳说到地方也是革命,也是为人民服务。
政委说组织上已经考虑了,准备让他下团里当二把手。李明阳对当官看得很淡,读书的
时候他只作过两个梦:一个是当记者,一个是当作家。
天大的营房流水的兵,干一辈子革命不一定就要穿一辈子军装,军人迟早都是要回
地方的。
李明阳不想以后再回到家乡的大山里去修理地球,更不愿将来把心爱的妻子青青也
拖累到山沟里去。他想: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机会来了,迟走不如早走。
经过努力,部队终于开了绿灯。正当此时,军队干部退役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李明
阳怀揣0001号转业证跨进了中国通讯社的大门,从此,他成了一名职业新闻摄影记者。
此时,说心里话,李明阳根本不想出差。
妻子刚刚与他分手,女儿京京才五岁,没人照管,他实在没有出差的那份心情。可
是组里的同志们一片好心,春节一过大家就量体裁衣,专门为他策划了几个关于A省吉
州民族方面的报道专题。春天到了,让他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吸点新鲜空气,散散心,否
则,他一身的冤枉会把他压垮的。
女儿京京死活不让爸爸走,拖迟了李明阳出门的时间,他紧赶慢赶总算没有误车,
刚踏上卧铺车厢,火车就咣当一声启动了。李明阳坐的是下铺,他有个习惯,出差总是
爱把摄影器材放在自己身边,爱惜如命;坐汽车,无论多远的路程,他都总是把照相包
放在自己的腿上,像抱婴儿一样紧紧搂在怀里;乘火车,他从不把装照相机的包放在货
架上或卧铺的下面,而是放在铺上自己的枕头边。枪是战士的武器也是战士的生命,摄
影记者的武器就是照相机。
李明阳弯腰将卧铺上的被子、毛毯和枕头移开,把照相机包放在枕头的位置,凉完
毛巾之后他转身到茶几边,双手将窗帘朝两边推了推,才坐在铺上望着北京站的建筑物
一步步地往后退。
李明阳还在想女儿哭着不让自己走的样子,眼前刚刚浮现京京哭着喊着顺车奔跑而
来的清晰画面,突然被人撞了一下,把他脑海中的京京撞消失了。李明阳心底涌出一股
烦恼,他回头一看,是一位长者坐在他的铺上,他很肥胖而且脸色苍白,那样子不是大
病未愈,就是重病即将来临。李明阳见他这样,不由分说,让长者睡自己的下铺,他睡
他的上铺。长者还没有反应过来,李明阳已经将自己的照相机大包高高举过头顶放到了
上铺上,他劝长者先休息,转身坐到通道上的边座上,将右胳膊肋放在茶几上,大手托
着半边脸,双眼望着广袤大地。
这趟车李明阳乘坐过好多次,去年他坐的就是这个班组的车,而且是这节卧铺厢。
去年是7号上铺,今年是8号下铺。去年这车厢的那个漂亮的小服务员不在,她给李明阳
来过信,说她已调到局里宣传队了。当时李明阳穿条军裤和一件高领黑色套头衫,她一
会儿茶一会儿水,把个李明阳照顾得无微不至,后来才知道她把李明阳当成八一电影制
片厂的一位著名演员了。
这次李明阳是去A省的一个边远地区——吉州,去年他是到B省的省会。B省省会是
座文明古城,文化古迹多,他去拍几组对外专题稿。李明阳刚住下就有人来招待所反映
徐省长的情况,说他在干部路线上搞任人为亲。他老婆是卫生厅副厅长兼人民医院院长,
党委书记。他老婆在用干部上更是拉一派打一派。他的两个儿子在社会上影响极坏,尤
其是他的小儿子徐丹丹开着从省车队要来的车横冲直撞,在省里有恶霸之称。
有一天,李明阳由市委宣传部邓科长陪同,到市西一处商业大楼的顶部平台选择拍
日出的角度,以表现城市的勃勃生机与繁荣,刚下楼就遇见一群孩子尾随一位姑娘。姑
娘打扮入时,长相佼美,芳龄最多不过十七八岁。可走近面对面一看,却发现她神情呆
滞。邓科长说,这是个疯姑娘,叫张颖。她父母曾在部队文工团工作。
父亲病故时她才8岁,一直与妈妈相依为命。满17岁生日那天,被徐省长的儿子徐
丹丹一伙用小卧车拉到野外强奸了,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就疯了。她发病时就将自
己身上的衣服脱得一丝不挂,在大街上疯跑,一边跑一边拼命地喊救命。跑累了,喊累
了,自己就死死地抱成一团在地上乱滚。本来张颖的母亲一直跟着保护她的,但她母亲
又急又累病倒了。
李明阳看着姑娘远去的身影落泪了。他自从到这个城市以来,不论走到哪里,都能
听到群众议论高干子女仗势欺人胡作非为的事,已有不下10人找到招待所来直接向他反
映情况。
李明阳在心里发问:“共产党的天下,难道就让他们如此横行霸道吗?”作为中国
通讯社的记者,李明阳觉得责无旁贷,应该用手中的笔为老百姓仗义执言!
李明阳想起从部队转业到中国通讯社之后第一次回家探亲,当生产队长的父亲不知
道通讯社为何物,还以为是公社,便问儿子:“带国字号的社一定比我们和平公社大,
你们人均打多少粮食?每个劳动日值多少钱?”李明阳赶紧跟父亲解释:
“通讯社跟人民公社不是一回事。通讯社是新闻单位,跟《人民日报》差不多,报
社出报纸,我们通讯社为全国的各种报纸提供稿件,也把我们国内的某些新闻提供给外
国的报纸用。不同的是,通讯社还有一个写内参的特殊任务。”李明阳接着解释:“内
参是毛主席发明的一种了解下情,关心老百姓,防止下面各级干部报喜不报忧,不把真
实情况告诉党中央的一种内部秘密报纸。内参是个统称,其实内参根据内容的不同,是
分好些级别的,有的内参发给地区专员级的领导,有的内参发给省委书记级的领导干部
看,有的是绝密,只送给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他们看。通讯社向党中央毛主席
反映情况不受任何单位个人干扰,这是毛主席给中国通讯社的特殊权力。为了全面了解
全国人民的心声,他老人家还有两个特殊的措施:
一是在中南海有一专门深入最基层了解情况的干部队伍,一切开销从他老人家的稿
费中支出;另外毛主席指示,他警卫中队的警卫战士,必须是全国每个地区一个,不准
重复,他好利用战士回去休假了解全国的情况。”父亲听了李明阳的解释十分兴奋,说:
“明阳,你们单位好!你的工作好!你一定要好好听毛主席的话,一心一意工作,狠狠
地把那些胡作非为、欺压老百姓、坑害国家的干部内参给党中央,内参给毛主席,让毛
主席好好整治整治那些歪人!”在浮夸风盛行的年代,蹲点的干部曾强迫李明阳的父亲
上报亩产水稻三万斤,他不干,说:“哪是挖土呐!老子不干那种坑害老百姓、坑害国
家的事!”后来蹲点干部代他上报了,第二年,队里饿死了7口人。
李明阳想到写内参。虽说他这次到B省X市的任务主要是公开报道,但写内参是中国
通讯社每个记者的职责,亲眼所见干部子女欺压百姓,不向党中央报告,就是一个记者
的失职。李明阳决定在完成公开报道的同时,完成内参报道,也正好以公开报道的身份
掩护关于内参报道的调查。
李明阳专门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作调查,调查结果证实群众的反映都是事实。徐丹丹
是一伙流氓的头儿,他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放火强奸,无恶不作。疯姑娘的的确确是
以他为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