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113章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13章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扶南〃、〃夫南〃。三世纪末年陈寿所撰《三国志。吴书》卷十五《吕岱传》中写道:吕岱在3世纪上半叶(公元220—231年)任广州刺史。当他在交州和广州时(公元225—231年)〃曾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据推断;林邑在扶南国东北;即今越南中部;堂明在扶南国西北;即今老挝的的中寮一带;从地理角度看;它与《老挝史》所说的〃科达蒙〃相吻合。《三国志》既然把堂明与扶南、林邑相提并论;说明堂明在当时的地位可能相当重要;而且堂明也有是〃科达蒙〃的可能。
老挝语中〃科〃或〃西科〃意即国家的意思;〃科达蒙〃即〃达蒙〃国;而〃堂明〃与〃达蒙〃均属T字和M字音;念起来声音很相近;特别是用广府一带的方言念;很可能是同名异译。
上文曾提及真腊一国;据史家推断;其作为扶南属国时的所在地域;主要应在今老挝下寮的巴色一带;并兼有柬埔寨的一部分;而古城占巴塞是其政治中心。公元8世纪初叶;真腊国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分为水真腊和陆真腊两个国家。当时水真腊亦称下高棉;是柬埔寨的古国;而陆真腊大约在今老挝甘蒙省他曲地方附近;后又向北扩张国土;都城迁至文单;所以陆真腊又名文单国;而文单即今天的万象;已经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论证。
公元八九世纪以前;就在老听族所建立的国家统治着老挝中、下寮大片地区时;老挝北部出现了〃澜沧国〃;它的立国年代;目前说法不一。马哈西拉。维拉冯著《老挝史》中说是757年;万象1972年版《老挝重要人物志》说是749年;易君、建青著《柬埔寨。老挝》说是857年;还有说是9世纪后期的。但是在陆真腊时代;老挝北部出现了一个由老龙族建立的国家;却是目前比较一致公认的。这个国家;我国史籍有时称之为〃南掌〃。其实〃南掌〃与〃澜沧〃也系同名异译。其政治中心在孟骚;后更名川铜;1560年再改名为琅勃拉邦。澜沧国建立后;老龙族再次大量迁移进入老挝。由于他们带入了比老听族更为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生产熟练程度与文化水平都比其他民族高〃(富米。冯维希语);所以;从此以后;〃在老挝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逐渐表现为老挝民族的真正主体。〃管罗以后的澜沧国;又传嗣了22代国王;其间经历了500多年;直到14世纪中叶才建立起由老龙族为主体民族的老挝统一封建王国——澜沧王国。从此奠定了大体上等于今日老挝的疆域;并世代传嗣;演化至今。正因为如此;澜沧王国及其前身澜沧国一直被老挝史学界视为老挝正统的古国。
但是据上所述的史实似乎证明;澜沧国并不是老挝唯一的古国;科达蒙(堂明)、文单(陆真腊)和澜沧(南掌)是当时最早出现的三个古国。因此;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专门查证;才能证实老挝的古国究竟是一个还是三个。
(傅丰渭)越南古代史上确有一个〃文郎国〃吗?
国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了国家形成的历史阶段。然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形成概况;多
缺乏可靠的信史记载而仅据传说记述。传说;有虚有实;有真有伪;因此后人的看法也难免大相径庭;肯否不一。越南古代史上〃文郎国〃的虚实;即为一桩众说纷纭、悬而待决的千古之谜。
〃文郎国〃相传是越南最早的国家。最早提到〃文郎国〃的越南史籍;是成书于14世纪后期的《越史略》;著者不详。这是越南流传至今的最古的编年史。关于〃文郎国〃的情况;书中是这样记述的:〃昔皇帝既建万国;以交趾远在百粤之表;莫能统属;遂界于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宁、军宁、嘉宁、宁海、陆海、汤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怀欢、九德。皆禹贡之所不及。至周成王时;越裳氏始献白雉。
《春秋》谓之厥地;《载记》谓之雕题。至周庄王时;嘉宁部有异人焉;能以幻术服诸部落;自称雄王;都于文郎;号文郎国。以淳质为俗;结绳为政;传十八世;皆称雄王。〃
另一部提〃文郎国〃的越南正史;是吴士连于1479年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书中云:〃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即而南巡至五岭;接得婺仙女;生(泾阳)王。王圣智聪明;帝明奇之;欲使嗣位。王固让其兄;不敢奉命。帝明于是立帝宜为嗣;治北方;封王为泾阳王;治南方;号赤鬼国。王娶洞庭君女;曰神龙;生貉龙君。……君娶帝来女;曰妪姬;生百男;是百粤之祖……封其长子为雄王;嗣君位……(雄王)建国号文郎国。〃
根据上述记载;现代越南史学界大多认为〃文郎国〃实有其国。阮灵等在《雄王问题和考古学》中认为:越南〃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建立了一个具有独特的青铜文化的文郎社会;这个民族显然是一个具有非凡力量的民族。〃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纂的《越南历史》断言:〃在青铜器发展的时代;越南的历史进入了雄王时期——文郎国时代〃;至今已〃经历了4000年悠久的历史〃。
但是;也有一些越南史家对〃文郎国〃是否确实存在表示怀疑。史学家陈重金认为:越南旧史所载〃文郎国存在2622年;经历了18世雄王〃之说不足为信;因为若取长补短;平均计算;每位君王在位约150年。虽系上古时代之人;也难有这么多人如此长寿。〃陶维英等一些当代史家十分赞同陈重金的观点;认为〃文郎国〃可能是后人伪造的;他在《安阳王和瓯雒国》一文中指出:〃文郎一名只能是后人杜撰的〃;〃我们不能拘泥于国字而就认为雄王所辖的地方是一个具有今天含义的国家。〃明峥在1956年出版的《越南史略》中;也认为〃文郎〃不是一个国家;他说:〃文郎〃这个名称;很可能是一个最初到红河两岸和带江以及今天的富寿、永安和山西的积江沿岸河谷生活的部族。〃他在《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一书中;进一步明确地作了这样的结论:〃越南历史上最早的部族是文郎部族。〃
我国学者对〃文郎国〃的真伪;也存在着迥然相异的看法。陈修和先生在《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的文化交流》一书中;称〃文郎国〃是〃越南最古的国家〃。认为文郎国〃传18世;皆称雄王的记载是比较正确的。〃因为〃我国周庄王时代;正当公元前7世纪;传至周末;也恰为18世。〃但是;我国大多数史学工作者对〃文郎国〃是否确实存在;均持否定态度。理由是:其一;越南最早的古籍没有〃文郎国〃的记载。《越志》是越南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籍;系黎文休所修。此书虽然未能传下来;不详其说;但黎文休还著有一部《大越全书》。吴士连在《〈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序》中说黎文休的《大越史记》记述的是〃自赵武帝(即赵佗)以下至李昭皇(公元
1225年)〃。《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二保存着黎文休对赵佗的评论:〃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其功可谓大矣!〃
可见黎文休是把赵佗作为越南的开国皇帝的;没有提及〃文郎国〃。由此可知他所撰修的《越志》也一定是以赵佗为开国皇帝而不会记有文郎国。越南人所著的《安南史略》;是又一部较早的史籍;在该书所记的越南世家中;也把〃赵氏世家〃放在首位;未有〃文郎国〃的记述。上述两部古籍;其成书年代均早于《越史略》和《大越史记全书》;因而后者所述〃文郎国〃的传闻是不能凭信的。
其二;我国史籍对〃文郎国〃亦无确切记载。我国最早记有〃文郎〃的书;是约成书于5世纪的《林邑记》;它记载了朱吾县(今越南广平省洞海县)南文狼人的情况:〃朱吾以南有文狼人;野居无室宅;依树止宿。渔食生肉;采香为业;与人交市;若上皇之民矣。〃郦道元作《水经注》时;抄录了《林邑记》的这段文字;并加注释:〃县南有文狼究;下流径通〃。〃究〃
即川和水的意思。〃文郎究〃可能是因文狼人而得名。但是《林邑记》和《水经注》都讲的是文狼人;而没有〃文郎国〃。后来;杜佑在著《通典》时参考了前书中有关文狼人、文狼水、文狼城的记载;结合古代对国字含议的理解(古代〃国〃字指城邑、城邦即地域、区域的意思)把文狼说成国名;改狼字为郎字;又将其地点移到经济发达的峰州(今越南富寿省越池县南);便把唐代峰州说成是古代文郎国的地方。杜佑的《通典》比《水经注》成书约晚300年;他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不仅在此之前我国史籍无此说;而且与杜佑同时代或后来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如作《元和郡县志》的李吉甫;作《旧唐书》的刘;作《新唐书》的欧阳修等;都没有采用杜佑的提法。而比《通典》晚400多年成书的《越史略》和《大越史记全书》;可能就是根据杜佑的说法;编织了〃文郎国〃的故事。因此;通过对我国史籍记载的考察;可以断定越南古代只有文狼(郎)人或文狼(郎)部落;不会有〃文郎国〃。
其三;从〃文郎〃本身的含义考察;也可以认定当时不可能产生国家。
〃文〃即〃文身〃;这是许多古代民族在早期社会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种风俗习惯;即用针在人体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动物或几何图形。〃狼〃是部落崇拜的图腾。〃文狼(郎)〃名称可能来源于原始人类的部落习俗和图腾崇拜。古越人濒海而居;渔猎十分方便;生产劳动以渔猎为主;而从事这项生产的主要是男子;他们认为将身上绘成水怪或龙的形状;可以避免水中害人动物的攻击。因此〃文身〃的习俗最初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后来随着文化的进步;〃文身〃虽然失去了图腾崇拜的含义;却作为一种习俗和传统保留下来;成为当地人们身上的一种美术装饰。但是;由于他们的〃文身〃;后人就把他们居住地域称为〃文郎国〃了。
〃文郎国〃问题;也引起苏联、法国、日本等国研究学者的注目;但多认为越南古代没有〃文郎国〃。前苏联的穆克里诺夫、德勒勃萨夫等人在《东南亚各民族》一书中认为:〃雄王时代的社会性质是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正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还没有阶级统治的国家。法国学者H。司马帛洛在《文郎国》一书中;也对〃文郎国是阶级社会的国家〃的说法表示怀疑。
日本的河原正博教授、杉本直治郎博士、山本达郎博士都是长期从事越南史和中越关系史研究的专家;他们认为公元10世纪前越南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河原正博教授在其著的《丁部领即位年代考》中指出:越南独立国家的
开创时间;应在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之乱〃;统一红河下游地区;自称〃大胜王〃时代。1977年台北再版的吕士朋撰写的《北属时期的越南》一书;也认为越南远古时代不存在〃文郎国家〃。
总之;诸种说法;莫衷一是;说虚道实;俱称有理。真相究竟如何?只有全面深入地研究考辨;才能揭开这一〃千古之谜〃。
(李运明)
孟买是否得名于〃孟巴〃女神?
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是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素有〃西部门户〃之称。
其城名的起源颇多说道。一说;得名于〃孟巴〃女神;一说为葡萄牙人所取;还有一说是;因其附近海面盛产一种大鱼而得名。
要想知道孟买一名的来源;还得追溯一下它的历史。
孟买背依青山;面临大海;山水相映;景色宜人;风光秀丽。原为阿拉伯海上的七个小岛;后经填海造地;才连成一片;成为今日一美丽的良港。
从远古时代起;这里就有人类栖息。据大孟买市的卡恩迪维(Kabdivi)发现的一块石碑表明;早在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群出没活动。一般认为;这里最早的居民是柯利族(Koli)渔民;他们以捕捞为生。在古代;孟买地区曾是古印度国家同波斯和埃及进行海上贸易的中心。古希腊天文和地理学家托勒密(约100—170)称它为〃希普坦尼西亚〃(Heptanesia)意为〃七岛〃
之地。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公元前238或前232)统治时代;孟买等地已包括在帝国的疆域之内。
按照12世纪尼泊尔一部有关的古籍记述;孟买一名起源于岛上的一座女神庙;该女神为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神之妻、雪山女神的化身;称〃孟巴。迪维〃
(MumbaDevi);也叫〃孟巴。巴依〃(MumbaBai)。至今这座女神庙还屹立在孟巴女神湖畔。她是柯利族渔民崇拜的女神。
进入中世纪后;孟买历史几度变迁。南印度德于国王一度占据该地。到了14世纪中叶;即1384年左右;孟买又受到伊斯兰穆斯林势力的入侵;并成为古吉拉特王国的一部分。1534年;古吉拉特的统治者、苏丹巴哈杜尔沙将该岛割让给从事殖民活动的葡萄牙人。后者又把这些岛屿和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封建王公和教会;作为交换条件是;让当地封建主提供军事效劳。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通;欧人相继东来;葡萄牙人率先来到。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卡。达伽马(约1469—1524)最早驶抵印度西海岸的科泽科德(中国古籍称〃古里〃)。嗣后;葡萄牙人纷纷前来;先后侵占了果阿、第乌、达曼、孟买第地。于是;孟买城名的起源又与葡人连在一起了;由此而产生另一说。即孟买之名最早是葡人首先使用的。因为孟买地势良好;是一天然良港;所以葡人发现时;称它为〃博姆…巴伊阿〃;意为〃美丽的海湾〃;孟买(Bomgay)一词就是该词葡文的变音。
其实;不仅葡萄牙人看中这一地方;甚至后来者英国人也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英国商人曾想从葡人手中购买这些岛屿;开埠设市;但遭葡人拒绝。然而;到了1661年;英葡两国王室喜结秦楚之好;英王查理二世娶了葡王伯拉甘扎的女儿凯瑟琳公主为妻。葡王为了讨好英王;遂将孟买作为女儿的陪嫁;赠送给了英王。1688年;这位〃快乐国王〃又将这个小小渔村;以每年10英镑的租金;把它转让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此时起;孟买的面貌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此后;许多英国商人纷至沓来;并在此修建了一
座圣乔治堡;作为入侵印度内地的一个桥头堡;它与加尔各答的威廉堡和马德拉斯的圣戴维堡组成英国入侵印度的三大据点。
从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英国对印度的侵占和征服;孟买地位的重要性与年俱增。英国人通过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活动;孟买地域不断扩大;到了19世纪中叶时;其周围附近岛屿已地连一片;并有大桥和长堤与陆地相通。1853年;英国人在此修建了印度全国第一条铁路;孟买至塔那;全长32公里;水陆交通相连。
今日;孟买不仅是印度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工业发达;商业繁华;交通方便;而且也是文化教育和电影工业的一大中心;这里不仅拥用历史悠久的孟买大学(创建于1857年);而且电影制片厂林立。印度全国年产电影九百多部;其中将近一半是在这里摄制的;从而使孟买获得〃印度好莱坞〃之称誉。
不仅如此;孟买附近海域海产资源十分丰富;据云;在孟买海湾出产一种名曰〃鲍布尔〃的海鱼;这样;孟买城名又多了一说;有人认为;孟买地名因该鱼而得名。可见;孟买城名之来历;至今众说不一。
(袁传伟)
巴基斯坦国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南亚次大陆上诞生了两个新独立的国家;即巴基斯坦和印度;也许有人会问;巴基斯坦是如何诞生的?
其国名的含义又是什么?对于前一个问题;印巴两国史学家持有完全对立的看法;对于后一个问题;人们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印度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战后印度获得独立是不可避免的;但巴基斯坦的建立则是与英国执行〃分而治之〃政策和穆斯林联盟的教派主义与分离主义所致。巴基斯坦的学者的看法则全然不同。他们认为;巴基斯坦的诞生;是世世代代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关系破裂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也是印度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他们撰写的历史著述中;坚持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很显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