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119章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19章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闶呛蘸沼忻暮胶<摇⑵咸蜒廊寺笳苈住K啻蜗虮竟跎昵虢幸淮位非蚝叫校坏獾骄芫灰蛭咸蜒酪丫刂屏硕降拿骋祝徊幌朐倩ㄇフ倚碌暮降懒恕B笳苈缀胶N尥灰闳挥�1517年10月移居到了另一个海上强国西班牙。在那里;他再次陈述了他的宏愿;表示愿为西班牙国王效劳。正值鼎盛时期的西班牙国王查理很快恩准了麦哲伦的请求;出资让他率领一支船队从西面寻找一条通往东印度群岛(即马来群岛)的航路。
船队从圣罗卡启航后;历尽千难万险越过了大西洋;尔后沿着南美洲大陆的海岸线南下;穿过后来因之命名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继尔又横越太平洋西行;至1521年4月7日抵达菲律宾群岛的宿务岛时;船队只剩下3条船了。现在每当我们提起麦哲伦时;马上会联想到他带领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壮举。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注意到;麦哲伦并没有完成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海。他在途中的一次激烈战斗中丢了性命。
至于麦哲伦究竟是怎么死的;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麦哲伦干涉岛上的内讧;在一次战斗中被杀。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顾汉松所著《世界五千年》等都持这种观点。当船队西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时;麦哲伦发现群岛上的两个小岛正为一些事务发生争执;于是他想通过插手这两个部族的械斗;从而达到控制这块美丽富饶地方的目的。但是;当麦哲伦他们在帮助一个部族进攻另一个部族时;吃了大败仗。麦哲伦受了重伤;被活活打死。最后;他的助手卡诺带领剩下的两条船逃离了这个群岛;向东南方向行进;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西航回国。
二是认为麦哲伦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高中《世界历史》课本、杭州大学历史系编撰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英国著名学者韦尔斯的《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等均主此说。韦尔斯写道:麦哲伦在那浩瀚无边的海洋上毫不畏缩地航行了98天;除了两个荒凉的小岛外什么也没有看见。水手们因患败血症而虚弱了;只有一点淡水可喝;少量劣质腐烂的饼干可吃。他们渴望能抓着些老鼠;啃牛皮和吞食锯末以暂时平息饥饿的阵阵剧痛。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远征队到达了拉德隆群岛。他们发现了菲律宾群岛。
就在这里同菲律宾土人的冲突中麦哲伦战死了。其他几名船长也被杀害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因饥饿而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三是认为麦哲伦在岛上进行侵略活动;被当地居民杀死。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简明世界史》、严中平的《论麦哲伦》、李永顺的《究竟应该怎样评价麦哲伦之死》、1982年第4期《课外学习》、1988年第1期《历史大观园》等都这样认为。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也说:〃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在马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
当麦哲伦一行来到宿务岛时;富庶的岛屿立即引起了麦哲伦的极大兴趣;他决心把这个异国的岛屿变成西班牙的殖民地。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麦哲伦动用武力强令当地的酋王胡马波纳皈依基督教;并让他起誓服从于西班牙国王。可是离开宿务岛不远的马克坦岛上的小酋王拉普拉普对胡马波纳的卑鄙行径恼怒万分;发誓要诛死一切投降者;并对麦哲伦的警告不屑一顾;声称他不会放弃原来的信仰;并且也决不听从入侵他的国家的陌生人来任意摆布。麦哲伦得知后;愤怒达到了极点;当即决定派兵攻打马克坦岛。恣意妄为的麦哲伦认为对手不过是一群草寇;因而没有让经验丰富的军官参战;同时也拒绝了降服于他的几位其它部落的头领提出帮忙的请求。他匆匆地招集了60名志愿者;其中大多为缺乏作战经验的士兵、普通水手、厨师、侍从等;便气势汹汹地扑向了马克坦岛。谁料到;拉普拉普手下的人都是些膘悍善战的勇士。结果;马克坦人把这些西班牙航海者杀得大败;麦哲伦本人及其7名随从在激战中被杀。著名作家西尔弗伯格在《最遥远的航行》一书中详细记录了麦哲伦在马克坦岛被杀死的最后惨景:〃麦哲伦挣扎着要抽出佩剑;忽又被另一个持长矛的土著人刺中右臂;迫使他右手刚把剑拔出一半便动弹不得。此时;麦哲伦已失去了进攻力;只能靠着左手拿的盾牌和皮戈费塔、亨里克以及另外的两名卫兵来护身。他们紧拢在一起;试图移成方阵杀出重围;逃到深水里去。但是土著人挥舞着刀剑;避过对方的盾牌;猛砍西班牙人的下半身。突然;一把短弯刀重重地砍在麦哲伦的左腿上。麦哲伦的脸部立刻痛苦地抽搐起来;紧接着便一头栽到在海水里。攻击者们马上团团围了上来。麦哲伦费力地抬起头睁开双眼;好像在看他的士兵是否已经完全脱身。但是霎时间;麦哲伦便在马克坦人一阵长矛乱戳和弯刀乱砍之下而葬身鱼腹了。〃
(俞姡а�
中国人最先到达澳洲吗?
1879年;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一棵榕树根下;发现了一尊精致的玉石神像。据发掘者描绘;这尊逼真的神像塑造了一个着长袍、束腰的长须男子;跨坐在一头造型优美的羚羊之上;他耳垂极长;口大唇厚;有一双大而凸出的高加索人的眼睛;他扎着一方罕见的头巾;头巾前部有一椭圆形饰物;头巾下露出的头发似乎梳卷并扎成一个譬子;脚上穿着一双方头鞋;鞋底与鞋帮上的皮革不同。
50年以后;即1928年;一位澳大利亚学者对玉石神像的形貌和含义进行鉴定分析;判定这是一件中国的工艺品;是中国的道教之神——寿老神雕像。他据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尊神像制作于唐朝时期;很可能就在那一时期被人带到了澳洲。这就意味着;在17世纪欧洲人抵达澳洲之前;中国人早在唐朝就已在这块大陆上留下了足迹。到了50年代;澳大利亚学术界围绕着这一猜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人首先到达澳洲大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早在汉朝时;中国船只即已到达南海;唐朝时已远达印度洋;明朝时更远航至非
洲;故完全有可能航行到离中国南部并不遥远的澳洲大陆。但这仅仅是可能性而已;迄今还未见到任何文献记载;唯一的证据就是那尊神秘的玉石雕像。
问题是;玉石神像是否在古代即已被带到澳洲?有人认为;石像虽是中国工艺品;却是一群华工首先发现的;有可能是其中某个人丢失了这尊像;甚至为了获得一笔赏金而故意埋在地下。如此而言;这尊神像很可能是近代输入澳洲的。但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推测;因为石像发现后;并无华工要求领回或请赏;从神像发掘的细节来看;它是在地下4英尺深处发现的;并紧紧地楔入树根之间;任何人要将它丢入或埋进地下4英尺深;并楔入一棵正在生长中的大树的树根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漫长的时间才能造就这一情形。因此这尊神像肯定是早在欧洲殖民者及华工到来之前的某一时期被带入澳洲的。
如果这一推论合理;这尊像确实是中国人在古代带到澳洲的;那么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中国人又是在具体哪一时期到达澳洲大陆的呢?持唐朝说的学者认为;唐朝时中国的势力已臻鼎盛;其势力已从威海扩张到黄海;从西伯利亚延伸到后印度;此时中国文明不仅传入了印度支那;而且传入了苏门答腊、爪哇以及乌来群岛的其他岛屿;中国的帆船队已远航到波斯湾;并与阿拉伯人一起垄断了国际贸易。根据上述历史背景;很可能唐朝人即已将神像带入了澳洲。
也有的学者则认为;这尊神像可能制作于14世纪;在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被带到澳洲。其理由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印度洋上驰骋了将近半个世纪;远及非洲;而唐代似乎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其次;中国古籍中虽然没有关于澳洲大陆的记载;但关于帝汶岛的描述却在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星槎胜揽》一书中出现;而帝济岛是在距离澳洲最近的地方;并且最靠近达尔文港;再次;从神像特征和出土地点看;这尊神像并不是渔船或小型贸易船只偶然失落的;而是大型帆船航行到澳洲后遗留下来的;最后;郑和下西洋除了政治上的使命外;到各处搜寻奇珍异兽也是航行目的之一;有可能会派一支分队去南方海岛寻找;或许他们听说南面的海岛上有名叫大袋鼠的异兽;便从帝汶岛南下;试图捕获一只袋鼠。根据这四点理由;可以推论在那些被派遣进行不太重要的远航分队中;可能有一艘船到达了帝汶;然后驶抵北澳洲海岸。然而;正如唐朝说纯属猜测一样;这一推论也仅仅是一种假设。那艘船是否真的驶抵澳洲海岸并在那里停泊过?那些船员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些疑问都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迄今为止;除了可以判定那尊玉石雕像是道教众神之一的塑像之外;其他所有的论点都属于在久远的历史背景上构想出的猜测。首先到达澳洲大陆的确实是中国人吗?这尊神像究竟是哪一朝代的制品?又是在何时被何人带到这块陌生的大陆的?要对此作出最后的定论;看来还需要时间与证据。
(慧中)
澳大利亚是谁先发现的?
大约在5000万年前;澳洲跟南美洲一起从南极洲大陆分离出来;并逐渐向北漂移。而西边70公里宽的爱华莱士深海沟;成为澳洲与东南亚相隔的天然障碍。加之其他自然条件;致使澳洲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其他大陆相隔绝;长期成为一块〃未知大陆。〃
15世纪末开始的寻找西方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探险活动;激起了欧洲人对早已传闻的〃未知大陆澳洲〃的种种美妙的幻想和占领的强烈欲望;但充
当了〃开辟新航路〃先锋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没能如愿以偿。随着西方殖民者对控制新航路和争夺〃新发现地〃斗争的日益尖锐化;以及葡萄牙、西班牙海上势力的削弱;寻找澳洲的工作逐渐落在荷兰人和英国人身上。
荷兰自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海上势力大大增强;具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尤其在太平洋的势力迅速发展。1605荷兰航海家威廉。约翰逊从印尼爪哇岛的北部出发;沿着新几内亚南部海岸航行;横渡托雷斯海峡;在澳大利亚的卡奔塔利亚湾登陆。他发现该地的碎石中含有黄金;又看到当地土著使用的原始工具比较奇特;还发现了一种叫面包树的树;从而断定他及随员已踏上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南方陆地(即澳洲);他们将该地命名为〃新荷兰〃。威廉。约翰逊认为自己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部分学者也认同了这一看法。但是有的学者恃不同意见;认为威廉只到了澳大利亚海岸;实际上并没上岸。
1642年到1644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荷兰航海家艾贝尔。塔斯马两次对澳大利亚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在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南太平洋发现了今天的塔斯马尼亚岛屿和新西兰;第二次他沿约克角半岛海岸向西航行到达澳大利亚西岸中部的威廉斯河口;发觉卡奔塔利亚并不是海峡;而是一个海湾。因此;他断定澳大利亚是一个大岛。可是荷兰人发现了澳大利亚之后;认为它太荒芜和贫瘠;没有再作进一步的考察;更没有进行移民和开发。欧洲人对澳洲的了解仍然是模糊不清。
西方人通常把真正揭开笼罩着澳大利亚的神秘面纱;完成了发现澳洲使命的荣誉归于英国航海家詹姆士的名下。那是在荷兰人放弃对澳洲进一步考察的100多年后的事。1786年8月;詹姆士。库克从英国出发;先用船把几位科学家送往大溪地岛观察金星绕太阳旋转的情况;然后驾船向南太平洋进发;从事他的探险活动。他先在新西兰登陆;接着往西航行。1770年4月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登陆;以当时的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该地为英国所有;并命名为新威尔士;他绕过层层礁石;冲破惊涛骇浪;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调查了全长2000英里的东部海岸;编制了完整的地图;再次证实了澳洲与新几内亚两岛并不相连。1772年至1775年;库克带领〃决心号〃和〃冒险号〃两艘船又进行了第二次航行;由太平洋的最南端三次巡航南极海面上的冰山地带;把船开到南纬70度10分的地方;绕过座座冰山;战胜了严寒;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证实了澳大利亚与南极互不相连。
这样;如果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开始远航探险算起至库克的考察活动为止;欧洲人经过200多年的努力;才初步弄清了澳洲大陆的真正面貌。此后;欧洲列强便不断向澳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至此;关于澳洲的发现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其实不然。1970年;人们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西部的蒙戈湖;发现了3。5万—3。75万年前的人工搬运哈蜊的遗址;于此也发现了3万年前的男女人骨。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发现的动物化石、刮削器和石核等石器工具进行分析后;认为大概早在4万年前;人类就在蒙戈湖边生活过。1976年在凯洛尔发现了同样人种的人骨;年代约于3。6万—4万年前;具有前额饱满和圆隆、眉脊不突出、颚和牙都较少等特点;定名凯洛尔人。学者们一般认为凯洛尔人更象全新世时期印尼爪哇的瓦杰克人骨;即跟今天的矮个子的小黑人相近。而学者们在澳大利亚的塔尔盖又发现另一种人骨;这种人显然与凯洛尔人不同;具有大的下颚和宽大的脸;头盖顶骨厚而低;前额也较低平;跟属于蒙古利亚人种的印尼梭
罗人化石相同;定名为塔尔盖人。
学者们的研究早已证明: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大陆迁入的。大约干四五万年前;先民驾驶独木舟或浮水筏子;可能经两条路线迁入。一条从菲律宾经过新几内亚;渡过托雷斯海峡进入澳大利亚;另一条从印度尼西亚群岛进入澳洲。从考古发现的材料分析;第二条路线的可能性更大些。迁入的有蒙古利亚人种和小黑人种。这些人的到来实际上成了第一批澳大利亚的发现者和定居者。
一部分学者则从西方上古时代保留下来的有关资料;推论出最迟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已有人发现了澳大利亚。因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许多地理学家相信在印度洋以南的地方有一块南方大陆存在。在一些古地图上;这块地被用拉丁文标明〃未知的南方陆地〃;澳大利亚之名后来即由此而得;意为〃南方陆地〃。古希腊罗马人不一定到过该地;但能在地图上标出;并非凭空设想;可能是根据其他国家的航海者提供的情况而制作的。但因资料欠缺;难作进一步的确证。
近段时期来;澳洲和欧美均有一些学者冲破了欧洲人最早发现澳大利亚的传统说法;认为古代中国人航海技术卓越;先于欧洲人到过澳大利亚。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14世纪时;已有中国船队队员在澳大利亚的北海岸登陆;比荷兰人威廉。约翰逊约早200年。这一说法与澳大利亚达尔市出土的一件珍贵文物相吻合。该文物为一尊中国玉雕——寿星像。一位寿星公骑在一只鹿上;手捧寿桃;慈祥万端;造型栩栩如生。经有关专家断定;这是中国传统性的艺术品;制作于14世纪。澳大利亚政府非常珍视这尊玉雕;将其藏于澳大利亚应用艺术与科学博物馆。
总之;谁最早发现了澳大利亚;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沈之兴)
谁首先到达北极?
世界史土地理大发现热潮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地球本身认识的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谁是发现者的论争。如同谁首先到达美洲新大陆和澳洲的争论迄今未了一样;围绕着谁最先抵达冰天雪地的北极的论战;从宣布北极被安全抵达这一天起便已出现。论争主要在两个原本是好朋友的美国探险家之间展开。美国海军上将罗伯特。彼利是个颇具有雄心的极地探险家;很早就下了第一个踏上北极的决心。他在许多朋友的财政资助下;于本世纪初创立了〃北极彼利俱乐部〃。在以后的25年探险生涯中;彼利先后组织了8次北极考察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