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东乡指示野村和来栖;日本政府20日的建议是〃绝对最后建议〃和〃防止某种事件发生的最后努力〃;这个最后通牒的期限是11月29日;东乡在电报中说;〃最后期限绝对不能改变。在这之后;事情将自动地发生。〃作为对日本11月20日建议的答复;赫尔国务卿于11月26日向日方代表递交了美国政府拒绝日本建议的照会;即所谓《赫尔备忘录》。由于美国截获和破译了日本的密电;美国方面觉察到日本将有所行动;但并不清楚日本的具体进攻目标;对此;就连日本谈判代表野村和来栖也被蒙在鼓里。舍伍德指出;日本机动部队是在11月25日向珍珠港进发的;这是赫尔向日本递交备忘录的前一天;是东乡密电上指定的〃绝对最后期限〃的前四天。这就是说;日本根本不需要美国的答复;在一本正经的、无效的外交换文还在继续之际;战争就已经发动了。战后;在美国政府对此事的调查中;以欧文。J。罗伯茨法官为首的调查委员会披露了一份材料;这是1941年11月27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给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海军中将的一份电报;电文预期日本最近将有侵略行动;其目标可能是菲律宾、泰国或克拉地峡;可能还有婆罗洲。并指示太平洋舰队
实施防御性部署;准备执行作战任务。舍伍德说;从11月22日美国破译了日本密电开始一直到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美国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情景:一个大国丧失了一切主动权;从而不得不处在一种软弱无能的状态中;等待着它的敌人来决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种形势使罗斯福政府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
但是;有些日本人对此事件又是另一种说法。
日本有一个叫渊田美津雄的;他在1941年为海军中佐;〃赤城号〃航空母舰的飞行队长;袭击珍珠港时任飞行部队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于1967年再版了他的《袭击珍珠港》一书;试图说明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指责是一个阴谋。他指出;当时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人民在参战问题上统一起来;千方百计想找一个类似〃路西达尼亚〃号邮船惨案的事件作为参战的借口。(1915年5月7日;载有许多美国旅客的3。2万吨英国邮船〃路西达尼亚〃号在北大西洋被德国潜艇击沉。美国以此为借口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先进的无线电监听系统早已破译了日本的密码;得悉日本正在觊觎珍珠港。罗斯福对这件事是完全清楚的;但他愚弄了人民和军队;故意使太平洋舰队处于无准备状态。另一位珍珠港战役的参加者;当时任机动部队第一航空舰队参谋的原田也在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上撰文指出;美国政府在事前就得到了情报。至少罗斯福总统在袭击珍珠港之前11小时就知道了日军的动向;他没有通知夏威夷和珍珠港的原因可能是出于深谋远虑;试图让日本先下手;从而一举统一舆论和提高士气。
日本人还有另一种说法;提出袭击珍珠港作战方案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目的是;想依靠根据一般常识想象不到的突然袭击杀出一条血路;一举歼灭美国海军主力;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但是;山本坚持〃军事上奇袭不应该成为政治策略上的偷袭;作战应该堂堂正正地进行〃的信条。据说;12月3日;山本长官向伊藤军令部次长建议;务必在攻击珍珠港之前向美方递交停止谈判的最后通告。日本军令部和外相共同商议的结果是;决定在开始攻击珠珠港前30分钟在华盛顿把通告递交美国。但是;因为办理事务手续;通告的文本递交美方的时间比预定晚了1小时10分钟;即在第一次攻击波开始攻击珍珠港40分钟后才递到美国人手中。山本长官一直坚持奇袭珍珠港;但他从未考虑过偷袭。因此;当美国广播说〃珍珠港遭到卑鄙的偷袭〃;山本还认为这是美国的故意宣传。
珍珠港事件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但它的真相还应有更多材料的披露和进一步的研究;以使后人彻底看透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径和面目。
(赵晓雷)
英国潜水员克拉布是怎样失踪的?
在漫长的〃冷战〃年代;下面要说的这则与一名英国潜水员有关的故事;只能算〃小菜一碟〃。但是;它当初也曾轰动一时;而今仍是谜团一个。
1956年4月;前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由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陪同;出访英国。18日早晨;赫鲁晓夫乘坐的轻型巡洋舰〃奥尔忠尼启则〃号在两艘苏联驱逐舰的护卫下;驶进了朴次茅斯港。第二天早晨七点半左右;一个穿着闪闪发光的橡皮潜水衣的潜水员在两艘苏联驱逐舰之间冒出了水面;他脸朝上;在水面上像软木塞那样漂浮了大约一分钟;然后他把脚上长长的橡皮蛙蹼用力一蹬;就像一只墨鱼那样消失在水中。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苏联军舰上监视哨警惕的目光。第二天;苏联舰队司
令V。F。科特夫大将在军官俱乐部会晤英国朴次茅斯军港司令菲力普。w。伯内特少将;就苏联军舰附近水域出现潜水员一事提出了非正式抗议。伯内特少将否认当时在苏联军舰附近有英国海军潜水员活动。他甚至告诉科特夫;设在距离〃奥尔忠尼启则〃号450米处的英国海军船只〃弗农〃号上的潜水学校那时正放假。那时;伯内特似乎确实不知道这件事。
不久;莫斯科和伦敦之间频繁地就这一事件交换措辞微妙的外交函件。
世界舆论为此哗然;西方报刊竞相报道;纷纷揣测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英国政府对此感到十分沮丧;严令知情者遵守《政府机密保护法》;保持缄默。
尽管如此;有关这一事件的细节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泄漏出来了。
这个出现在苏联军舰附近的潜水员名叫昂内尔。克拉布;是位英国海军退役中校。
克拉布自幼向往加入海军;1940年;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年已30的他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预备役海军志愿兵。1942年;他不顾一只眼睛失明;还是在直布罗陀的工兵班服役;主要任务是排除水雷和臭弹。克拉布身高只有1。67米;而且身材臃肿;本不适宜潜水。然而;他凭着如醉如痴的热忱;居然克服了生理上的不利因素;成了一名出色的潜水员。
战后;克拉布一度担任〃弗农〃号上的潜水队队长;被授予中校军衔。
1955年;克拉布因大大超龄不得不离开海军。当赫鲁晓夫抵英访问时;他的职业是家俱推销员。
4月初的一天;克拉布同儿个朋友闲谈时得意洋洋地说:〃我要潜水去看看苏联军舰的底部。如果干得好;可以拿到60枚金币哩!〃
原来;几天前克拉布在推销家俱时;遇到了一个自称叫巴纳德。S。史密斯的中年男子;这个看上去颇有教养的史密斯先生对他说;在朴次茅斯有一件〃非同寻常的差事〃很适合他去干;酬金可观。这对酷爱潜水事业而目前经济上相当桔据的克拉布来说;确实挺有吸引力。可是;史密斯没有想到肥头大耳的克拉布一喝酒说话就口没遮拦。
4月15日;克拉布给他唯一的亲人母亲写了封信。信上说:〃我要去干一件事;是件简单的差事;我想两天后就可以回来……此信看完后请立即毁掉。〃
4月17日;克拉布来到朴次茅斯。他和那个史密斯一起住进了沙利波特饭店;各占一间房。次日;也就是〃奥尔忠尼启则〃号驶进朴次茅斯那天早晨八点半左右;克拉布和史密斯离开了饭店;一整天都没有回去。据克拉布的几位曾一起在海军当过潜水员的朋友后来说;17日深夜;他们和克拉布欢聚过;游逛了好几个酒吧。
第二天早晨;按照苏联人的说法;克拉布在苏联驱逐舰附近浮出了水面。
当天晚些时候有人曾在凯帕鲁斯。海德饭店的酒吧里看见过克拉布。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从此他就无影无踪了。
不久;克拉布的老板彭德克因他迟迟不归而担心起来。彭德克打电话给正在写克拉布传记的马歇尔。皮尔说;克拉布似乎出什么事了。可皮尔却不以为然;他与克拉布有深交;知道这个人经常在承担秘密使命后就隐蔽起来。
好多天过去了;仍不见克拉布回来;皮尔也沉不住气了。两人合计后;设法与18日那天在朴次茅斯与克拉布一起喝酒的一个人取得了联系。此人在海军供职;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告诉海军部说;克拉布去向不明;令人担忧。
海军部的回答却是:〃有关克拉布的任何情况都绝对不能泄漏!〃
4月29日;海军部发表声明称:〃海军退役中校克拉布在试验水下仪器时失踪;据认为已经死亡。〃官方提到克拉布的死亡;这还是第一次。
一周以后;苏联政府就这一事件向英国外交部提出正式抗议。抗议书指出;朴次茅斯军港司令伯内特少将向苏联海军科特夫大将所作的说明;同连日来英国报纸刊登的报道相去太远。后者的结论是;克拉布是在为获取〃奥尔忠尼启则〃号的秘密而进行间谍活动时死去的。苏联政府要求英国外交部予以澄清;抗议书措词十分强硬。
英国首相艾登在接到抗议文件5天后向莫斯科作了简短的答复;承认苏方人员亲眼看到的那人大概就是正在进行〃潜水试验〃的克拉布。首相的答复最后说:〃英国政府对此事表示遗憾。〃
这样的外交辞令实际上包裹着道歉之意;艾登政府为此遭到反对派的激烈批评。同一天;即5月9日;艾登出席下院会议时;场内一片喧嚣声。但首相十分镇定;他冷冰冰地说:〃发表推测克拉布中校死亡的声明是不符合公众利益的。〃议员们的责询被顶了回去——受谴责的应该是海军部。最后;艾登还意味深长地补充道:〃我们正在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
然而:英国报纸却并不因为首相的这一招就停止了对克拉布事件的渲染。几天之后;艾登再次来到下院;他脸色阴沉;在议员们的嘲讽和指责声中慢慢站起身来;坚定地说:〃关于这一事件;我已经讲过了。除此之外;我再也没有什么可讲的了……〃
艾登的这种态度似乎取得了效果;许多议员和公众开始相信首相也许确实只是在事件明朗化之后才知道〃奥尔忠尼启则〃号下面发生的事。他们意识到;不管这一事件背景如何;一旦曝光对英国绝无好处;至此;官方人士谈论克拉布事件总算告一段落。
克拉布在〃奥尔忠尼启则〃号底下究竟干什么?对许多国家的海军部门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
苏联的巡洋舰性能优良。1953年;为了祝贺伊丽莎白女王加冕;苏联海军派出〃斯维尔德洛夫〃号访问英国。当这艘巡洋舰驶入朴次茅斯港蜿蜒曲折的航道时;舰长竟然拒绝英方领航员按常规为其导航。1。28万吨的〃斯维尔德洛夫〃号以相当快的速度行驶;顺利到达指定泊位抛锚。英国海军对此目瞪口呆。1953年秋〃斯维尔德洛夫〃号再次访英;仍然停靠朴次茅斯港。
英国的潜水员在水下偷偷地将该舰舰底装置拍了照。不料风声走漏;弄得好不尴尬。
〃奥尔忠尼启则〃号是〃斯维尔德洛夫〃号的姊妹舰;首次在英国亮相;英国人想了解它底下又增加了什么新的装置——在许多国家的海军部门看来;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是;执行这项任务的克拉布到底是受谁指使;他又是怎样失踪的呢?
在英国;人们对此有种种猜测。有些人说;克拉布不是死于苏联人之手就是被他们抓走了;有人认为克拉布的后台是英国政府。但也有人不同意这两种说法。他们指出:如果克拉布真的己落入苏联人的手中;不管是死是活;苏联都应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才合乎逻辑;如果说是英国海军部策划的;那么完全可以挑选一个年轻一点的潜水员。克拉布接受这项任务时;他因长期吸烟和经常酗酒而身体虚弱;并且已有6个月没下过水了。再次;如果是受官方派遣;他理应使用先进的呼吸器和配备助手;他浮出水面;说明他的呼吸器性能不良。有人猜测;是某个试图一鸣惊人的英国民间组织;或某些低层
次的官员以60枚金币收买了克拉布;让他去冒这样一次险。
凡此种种;都只是猜想和推测。那个自称叫巴纳德。S。史密斯的人再也没有公开露面;没有他出来作证;又怎能断定谁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呢?可怜的克拉布或许在那天就已葬身鱼腹;或许他的尸体被找到后给连同他执行的最后一次使命之谜一起被悄悄地埋葬了。
(芮洛春秋)
美军猪湾入侵为何失败?1961年4月17日;在美国空中的支援下;1500名经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过的古巴流亡人员组成的〃2506〃旅分乘13条船从尼加拉瓜的贝尔萨斯港出发;在古巴猪湾登陆。三天后;被古巴政府军击毙击伤500人;俘虏1000人;猪湾入侵宣告失败。美国的大棒政策受到沉重打击。这一天恰巧是肯尼迪总统上任后的第90天。
由美国作坚强后盾的猪湾入侵怎么会失败的呢?入侵古巴的计划早在艾森豪威尔任期内即1960年3月就已拟就;并得到了总统的批准;当时被称作〃冥王星行动〃。肯尼迪总统上任后;该计划逐渐扩大:由装备有坦克、飞机的约1500名古巴流亡人员组成的〃2506〃旅在古巴实施两栖登陆;占领滩头;并向纵深处发展;然后将在迈阿密的古巴流亡政府空运回古巴;由它出面请求美国援助;以此最后击败卡斯特罗。但显然区区1500人是难以与卡斯特罗的20万军队相抗衡的;更不用说向纵深发展了。原来预计古巴境内有5000人左右反政府武装人员;但实际上只有50人加入了入侵部队。原计划登陆时不会遇到抵抗;并有足够时间建立滩头工事;因为估计卡斯特罗需要时间调动军队;但此幻想也破灭了。〃2506〃旅从一开始登陆就遭到一个多营民兵的阻击;卡斯特罗当天就调动部署好装备有坦克的部队对付入侵。出师不利;看来这一计划注定是要失败的了。
入侵失败后;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受命调查失败原因;他归纳出三个主要原因。
一、空军支援不够按照预定的计划;美国空军在登陆前准备出动3批共40架次B—26轰炸机;攻击约40个古巴军事目标。飞机将涂上古巴空军标记;由中央情报局的飞行员和经美国训练的古巴人联合驾驶。但是;在肯尼迪的命令下;第一批只出动了8架飞机;并在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后;完全取消了以后两批飞机的轰炸;这就使古巴空军仍拥有机场和飞机。古巴空军原来共拥有6架B—26轰炸机;4架T—33教练机改装的战斗机;3架英制〃海神〃战斗机。经受第一次轰炸后;古巴仍有一半军用飞机支援地面部队;并炸沉了入侵部队的两艘运输船;其中一艘装着弹药。后来美军虽然派出了〃博克塞〃号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但由于只限于保护B—26轰炸机和运输船只;不能直接向卡斯特罗的部队和飞机开火;因而只能眼看着入侵部队被古巴政府军打得落花流水。因此缺乏足够的空军支援是此次入侵的致命点。
二、登陆地点不当在预定的入侵计划中;特立尼达德是登陆地点;那儿离埃斯坎布雷山区较近;一旦守不住滩头阵地即可转移到那儿展开游击战。
但是在入侵计划执行前夕;登陆地点被匆忙另行确定在猪湾。由于对猪湾附近地形不熟;一艘运输船撞在珊瑚礁上;耽搁了登陆人员占领滩头的时间。
登陆后;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萨帕塔沼泽地;这使部队无法展开;而只能据守在弹丸之地挨打。在以后招架不住;向埃斯坎布雷山区撤退时;又被沼泽捆住了手脚。
三、入侵计划可能泄密卡斯特罗可能事先风闻入侵计划。入侵古巴计划
早在1960年3月就已确定;并有两批近50名受到特别训练的古巴人先行潜入古巴;以便与国内反卡斯特罗的抵抗力量相联系;使国内外反政府力量里应外台;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但这些人一潜入古巴;即被捕获;卡斯特罗由此可能得知入侵计划。为了配合猪湾入侵;中央情报局还企图暗杀卡斯特罗;派杀手在卡斯特罗经常光顾的饭店等候下毒;但偏偏那段时间卡斯特罗没有露面;有消息称杀手本身为美国和古巴两边工作;可能泄露了暗杀行动。
登陆前美国新闻界也有意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