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著名的巴比伦神庙也筑成七层;称为〃天地之基宅〃。按伊斯兰教的信仰;他们有七重天和七层地狱。有人说;天堂在第七重天;有人则说;第七重天的上方乃是七个光芒之海;然后再是天堂;天堂由逐层相叠的七级构成。同样地;七层地狱也是层层相叠:第一层收容不道德的伊斯兰教徒;第二层收容基督教徒;第三层供犹太教徒用;第四层供塞巴人用;第五层供袄教僧侣用;第六层供偶像崇拜者用;第七层供伪君子用。伊斯兰教徒还相信有七种大地;大地有七种气候;天有七个区域。至于佛教赋予〃七〃以神圣意义的例子则更是不胜枚举。如七佛、七观音、七贤、七圣、七众、七宝、七宝塔、七宝狱、七华、七垢、七逆、七处善、七难;等等。
数字〃七〃在许多民族中都具有神秘意义;这已无可置疑。但是对于〃为何具有神秘意义?〃的问题;却从未取得过一致意见。有人认为;〃七〃的象征意义来自于日、月与五大行星(火、金、水、木、土星)。即;人们将这七大天体视为一组;并因其人格化而产生了许多关于〃七〃的象征意义。
不过;有人反驳说;这一解释并不令人信服。因为有证据表明;尽管《圣经》中包含许多以〃七〃为神秘数字的例子;以及这类例子可以追溯至希伯来人的最早文明时期;但是希伯来人似乎到了相当晚的时期仍然只有极为肤浅的天文知识;他们当时不可能透彻地了解七大天体。巴比伦人的情况亦与此类似。所以〃七〃的象征意义不是源自人们对七大天体的认识;而应是源于人们对一个太阴月的划分:太阴月为2912天;其1/4为738天;故人们近似地取〃七〃作为1/4个太阴月的周期。由于月亮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标示黑夜;以有规律的周期计量季节;影响人体的康健和疾病、自然界的潮水和风暴;等等);所以被处于早期文明阶段的人们视为神圣和神秘;从而使〃七〃也具有了同样的色彩。恐怕这一解释更为有理一些。
(芮传明)
古代的某些巨额数字说明了什么?
公元前3000纪即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王朝的苏美尔人留下了一些文字记载。有块泥版列出了10个神话传说国王的统治期——始自从天庭降凡的最初国王;止于大洪水的发生——在位年数分别为67200、72000、72000、21600、28000、21600、36000、72000、28000、36000;共计456000年。另一块泥版则列出这一期间8位国王的在位年数:28800、36000、43200、28800、36000、28800、21000、18600;共计241200年。关于这些国王在位年数的第三张表则由公元前3世纪著名的巴比伦祭司贝洛索斯所列:36000、10800、46800、43200、64800、36000、64800、36000、28800、64800;共计432000年。
这些数字显然绝非诸王的真实在位年数;但恐怕亦非任意杜撰;因为我们在其它地区的神话和宗教中也发现了相同的;或者与之密切相关的数字。
例如;约成于1100年的冰岛古代诗集说;奥丁神的天堂勇士厅上有540扇门:〃凡尔海勒殿堂的墙上;有540扇门。每扇门内走出800个勇士;去进行对付恶狼的战争。〃按该神话;〃与狼的战争〃乃是每个宇宙周期之末;诸神对已往诸神的地争;它周期性地出现。有意思的是;诗中的540与800两数相乘之积为432000;恰是贝洛索斯所列苏美尔10王在位期的总年数。然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古印度关于〃劫〃(梵文kalpa;意指极为漫长;难以用月、年计算的一段时间)期间数的说法。婆罗门教认为;世界要经历许多劫。
或说一劫等于大梵天的一个白天;相当于人间4320000000年。另一说分一动为四时:圆满时;合1728000年;三分时;合1296000年;二分时;合864000年;争斗时(即人间目前所处之时代);合432000年。四时共计4320000年。
且不说〃争斗时〃的年数恰与苏美尔10王的在位总年数相同;即使上列诸王各自的在位年数也都与各劫时的年数密切相关:它们——除了28000一个数字外——均可被60整除。而〃60〃则不仅是早在公元前4000纪就见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计算制(一为10进位制;一为60进位制);也是与天体运行极其相关的一个数字。
众所周知;每年春分时刻(公历3月21日);天体并不十分确切地位于去年同期的位置上;而是滞后约50秒角度。亦即是说;其偏差在72年中达到一度:50秒×72=3600秒=1度。按此计算;经2160年;偏差达30度(2160÷72=30);即相当于黄道十二宫中的一宫。如今;太阳在春分时位于双鱼星座;2000多年前则位于白羊星座;而在苏美尔时期则位于双子星座。这种滑移称为分点岁差。通常认为;最早指出该现象的是公元前二世纪的希腊学者希帕丘斯;他在其《论至点和分点之位移》中算出;岁差约为45—46秒。
不过;这一数值略有误差;直至公元1526年才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算出了正确的数值:约50秒。
现在;再看看这一天文现象与苏美尔诸王在位年数以及古印度劫期的关系。上文已谈及;分点岁差为50秒;72年为1度;2160年为30度。因此;经25920年后位移360度;即一个完整的黄道圈;一切星辰复归原位。这25920年即称作一个〃大年〃或者〃柏拉图年〃。而25920除以60;便得432!足知贝洛索斯所列苏美尔10王的在位年数与黄道之分点周期有着明显的关系。同时;印度的三分时恰为50个柏拉图年(1296000÷25920=50);60个争斗时恰为1000个柏拉图年(432000×60=25920×1000);而60个劫则合1万个柏拉图年(4320000×60=25920×l0000)。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是否表明早在希帕丘斯粗略地计算出岁差之前许多世纪;美索不达米亚或者印度的居民就已精确地算出了岁差;并应用于神话和其它方面?本世纪初的美国学者希尔普来契特倾向于这一观点。他在仔细研究了几千块数学计算泥版后指出;来自尼普尔和西帕尔神庙图书馆以及阿舒巴尼帕图书馆的所有乘、除法泥版都以12960000为基数;而一个柏拉图年所合的年数即为12960的两倍。杰里迈亚斯赞同之;认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早在公元前三四千纪就知道了正确的岁差;只是被后人遗忘了。但是亚述学家夏尔则持异议。他说;这不能作为古人精确观察天文的证据;因为60进位制本身就能提供这一数字:60×60×60×60=12960000;所以;这只是表明苏美尔人的纯粹数学计算碰巧吻合于后世的天文观察数字。
然而;有人反驳说;这未免过于〃凑巧〃。再说;不仅古印度的劫期与柏拉图年密切相关;希伯来的神话数字也体现出与巴比伦历法的关系:《旧约。创世纪》谓大洪水之前10个希伯来先祖(最后一位是挪亚)之寿数总和为1656岁;而贝洛索斯所列大洪水之前10个苏美尔国王的在位年数总和则为432000年。那么;犹太历每年为365天;则23年共计8400日(365×23;再加上5个闰年日);相当于1200个七日周(犹太人以七天为一周);1656年中的周数则为:1200×(1656÷23)=86400。另一方面;巴比伦历法以五日为一周;故若将432000年看成432000日;并计算其周数;则为:432000÷5=86400。显然;这个神话传说数字都与天文历法数字密切相关。
不过;即使上说似乎言之凿凿;但也不宜完全肯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或北欧的某些巨额神话数字来自精确的天文计算。此外;各地的数字是独立产生还是借自其它民族?也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讨。
(芮传明)
突厥文是怎么起源的?
突厥是古族名。广义包括铁勒(亦称〃高车〃)各部落;狭义专指突厥。
公元5世纪以前是一个游牧于准噶尔盆地以北(约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以狼为图腾的部落。后迁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学会锻冶技术。5世纪中叶柔然征服高昌;被迫迁居金山(今阿尔泰山);俗称〃突厥〃;故命其部落。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首领土门率部众击败铁勒诸部;收其众五万余户。废帝元年(552年)春;土门发兵大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建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553年初;土门死;其子科罗立;不久又死;其弟燕都立;号木杆可汗。燕都在位(553—572)时;国势强盛。击灭柔然;两破哒;东走契丹及奚;北部契骨;威服塞外诸侯。其时辖境东自辽海(指令辽河上游濒海一带)以西;西至西海(今里海);南至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五六千里。可汗牙帐(汗庭)设在于都今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畜牧业发达;锻冶手工业很盛;有文字、官制、刑法、税法等。隋开皇二年(582年)波罗可汗与达头可汗互争雄长;向隋求婚纳贡称臣;并迁于漠北。隋末强盛;围炀帝于雁门。唐贞观四年(630年)颉利可汗扰唐;为唐所伏(俘);东突厥亡。永淳元年(682年)首领骨吐禄复兴;史称后突厥;历数世;曾与唐互市;天宝四年(745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率领部从;攻杀白眉可汗;后突厥亡。西突厥辖境领有今新疆和中亚地区;处于中西交通要道上。显庆四年(659年)
为唐所灭。
关于突厥文起源问题一直是个谜。西方及俄罗斯乃至我国学者多认为:
突厥文40个字母中;有23个来源于阿拉米文;其余来自突厥人使用的氏族或部族标志及一些表意符号。也有学者认为:突厥文来源于阿拉伯草体字母;但突厥人在传入后把它改造;因此所有发明。还有学者认为:突厥文是由符号化的动物形象逐渐演化而成;第四种则认为突厥文源于我国刻划符号和古彝文。
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拉米文的最古文本属于公元前9—8世纪;是亚述、新巴比伦王国、波斯等国家文字体系之一。在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之后、阿拉米文被希腊文所排挤。公元前1世纪;阿拉米文因希腊化王国削弱而重新成为西亚的主要文字体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亚;阿拉米文被阿拉伯文排挤出去了。阿拉米文流行时间长;影响地域广;波斯王国与突厥汗国同时存在;很可能都是突厥文可能借之的因素。
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拉伯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有28个字母。阿拉伯文的最早文献是公元512年的希腊文、西叙利亚文、阿拉伯文三种文字的碑铭。
它比突厥文略早;可能突厥文来源于阿拉伯文草体。
第三种观点认为:突厥文有符号;可能是由符号化的动物形象逐渐演化而成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突厥文源于我国刻划符号和古彝文。持此说者认为;突厥文的产生只能是根据西北民间流传了6000至7000年的刻划符号来创造的。特别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商周进代流传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刻划符号;即〃鬼方〃字;亦即尚未南下川、滇、黔的古彝文;对突厥文的创制有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大量突厥文字只有在刻划符号和古彝文中找到对应的字符;而在阿拉米文中却找不到。相反;阿拉米文字母全部可以在刻划符号、古彝文、先秦货币文、汉甲骨文中找到完全对应或基本对应的字符。而且这些字符在中国长期流传使用达6000多年之久;不仅表明它们早于阿拉米文字母;而且也表明阿拉米文字母可能是通过远古的〃草原之路〃或〃丝绸之路〃的传播而来源于中国刻划符号或古彝文的。同时;突厥文的文字学性质也决定了它只能是源于中国刻划符号或古彝文。不可能借用阿拉米文或阿拉伯文草体。因为阿拉米文是音素文字;阿拉伯文是音经文字;突厥文却是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或纯粹音节文字。音素文字与音经文字都是音节文字发展后的产物。突厥文在没有脱离音节文字阶段之前;是不会去借用先进的音素文字阿拉米文或音经文字阿拉伯文的;只有寻找能为他们理解和适应的音节文字作为制造本民族文字的蓝本;才能力他们所接受。而当时;汉文字早已进入词素文字阶段;他们既难以理解;也无法适应;是不愿借用的。但在突厥民族民间早已流传(马印、巫术、神符均为流传形式)几千年的刻划符号和古彝文;却一直是音节文字;既容易理解其结构;又容易适应其形式;所以就自然而然地采用它们作为创制本民族文字的蓝本了。
(王东明)
日语到底属于哪种语系?
记得有这么回事;当中国的〃文革〃正〃发动〃得轰轰烈烈的时候;驻在北京的外国记者当中;日本记者是最受人羡慕的;因为他们能读懂到处张贴的大字报;于是有人就将这种现象归诸于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其实这里犯了个极大的错误:中日两国非但不〃同文同种〃;而且汉、日语还分属不同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至于日语到底属那种语系;至今仍是个
谜。
如何确定不同语言是否同属一个语系;在语言学里一般是通过辨别各语言中数字读音相似与否来确定的。在当今世界语言中还没有发现与日语数字训读音相似的数字读音;即使与日语相近的朝鲜语、阿伊努族语的数字读音与日语亦不相似;因此在世界语言中;日语可称得上是孤立的语言。美国语言学家肯尼恩。卡兹纳在他著述的《世界的语言》一书中将日语列为独立语系;中国学者黄长著则将它列在〃系属不明的语言〃栏内。
许多人尤其是日本学者不满于日语的这种孤立性;千方百计地想找出它的所属语系来。于是有人把日语同太平洋诸岛语言相比较;也有人把它与南美语言比较;但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在能明确证明和日语同系的只有冲绳话;过去日本本上听不懂冲绳话;所以直到明治时代(1868~1911年)还将它视为外国语言;称作〃琉球语〃。冲绳首理话里的数字1、2、3、4、的读音与日语相应词的训读音相似。而首里长期以来是琉球国王城所在地;所以首里话可以看作是冲绳的标准话;现在冲绳已成为日本领土的一部分;所以与其说冲绳话与日语同系;不如说是日语的一种方言。
从日语的语法结构来看;为主——宾——动型结构;且属粘着型语言;即在词干后添加构词词缀可以构成新词;添加语法词缀可以表示形态变化;辅音系统很简单;有元音和谐现象;这与朝鲜语相似;也是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特征;由此推断可能和阿尔泰语系相连结。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将证明日本人祖先的一支来自亚洲北部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平原;经库页鸟、北海道或千岛群岛、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本土。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假说;将阿尔泰语系分为东、西两个语族;日语和朝鲜语属东部语族;其他阿尔泰语言均属西部语族;如果假说成立;将推翻把日语和朝鲜语看作是独立语言的传统观点;但这有待于语言学上的进一步证实。
至于日语与朝鲜语有种亲属关系的论断似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明治时期的日本语言学家新村出博士指出;曾在朝鲜半岛立国的高句丽的语言与日语有相似之处;用汉字标出的高句丽地名;则训读成高句丽语音。如将〃三岘县〃的〃三〃又写作〃密〃;读成〃みつ〃;同日语的〃三〃(みつ)发音相近;又如〃七重县〃的〃七〃又写成〃难〃;读〃なん〃音;同日语〃七〃
的训读音〃なな〃相似等。战后京都产业大学的村山七郎经过多种探索后发现;朝鲜半岛上的另一个古国百济的语言也有与日语相似之处;只是由于资料奇缺;还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
同样是这个村山七郎;在1977年京都举行的日本语言学会第75次大会上作了题为《东亚诸语言和日语——日语的系属》的报告;认为日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间带阿尔泰——通古斯语系的成分;从而自成一种新说;理由是彼利尼西亚诸语言力动——主——宾结构;大多数词根既能用作名词;也能用作动词;这些都与日语语法特点相似。京都大学的西田龙雄则认为日语与属缅藏语族的帕普亚高地族语言相似。学习院大学的大野晋更认为日语和印度南方的达罗毗茶族的泰米尔语相似;理由是泰米尔语的许多单词与日语相似。如果这些推论也成立的话;将证明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