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20章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20章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振环)
希特勒血洗冲锋队原因何在?
1936年6月30日凌晨;法西斯魔王希特勒在戈培尔及大批随行陪同下;乘一长列汽车由慕尼黑抵达维西;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一天之内;包括参谋长罗姆在内的数百名冲锋队要人干将惨遭杀戮;随后又宣布解散冲锋队;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血洗冲锋队事件。杀人狂草管无辜原不足怪;然而希特勒这次竟然对他的患难老友开刀;并解散为其上台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这就要使人发问:希特勒为什么要这样干呢?研究者们对此作了不少探索;大致归纳出如下一些原因:其一;冲锋队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冲锋队又称褐衫党;是纳粹党下属半军事组织、正式成立于1921年8月。其主要职能是保护纳粹集会;捣乱其政敌的组织活动;破坏工人运动;对反纳粹者搞恐怖。在纳粹发家史上;冲锋队充当政治打手;为希特勒摇旗呐喊;作为纳粹的政治资本和实力后盾;对希特勒上台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纳粹一旦上台;冲锋队的使命就告结束。保障国家安全有国防军;维持社会治安有各种警察;实在没必要保留一种既非军队又非警察的武装力量。所以;不论通过何种途径;冲锋队都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其二;希特勒与罗姆的矛盾。罗姆是希特勒较早的政治伙伴;曾一起搞过政治阴谋;事情败露后又同蹲一个监狱;可说是患难之交。但同时两人又有分歧。罗姆是冲锋队的实际创始人;而希特勒起初并未让他领导冲锋队。
1925年冲锋队重建时;罗姆主张冲锋队独立;反对搞党务者插手;企图把冲锋队建成变相的军队。而希特勒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政治舆论工具;为纳粹上台提供必要的暴力和恐怖;无意把它建成一支常备武装力量。因此两人只好暂告分手。1929年希特勒重新启用罗姆;委以参谋长之职;让他领导冲锋队。罗姆掌权后仍然按其原先设想大力扩充冲锋队;积极推进军事化;力图将来取代国防军。希特勒上台后;罗姆不仅加紧发展冲锋队;而且叫嚣进行
〃二次革命〃;建立真正的〃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纳粹政权难以容忍;希特勒便考虑解决冲锋队的问题。正因为二人是生死之交;所以希特勒在最后解决之前曾和罗姆进行了长达五小时的密谈;以图达成谅解;而且在血洗之时;希特勒还吩咐手下把一支手枪留在罗姆的桌上。这都可以说是希特勒留给老朋友的最后面子。
其三;党卫队与冲锋队的斗争。成立于1925年的党卫队(黑衫党)最初是冲锋队的下属组织;在冲锋队膨胀的同时;作为希特勒铁杆卫队的党卫队亦迅速发展壮大。这两支政治力量在争权取宠的竞争中难免发生矛盾冲突;尤其自1929年希姆莱出任党卫队全国领袖后;双方的矛盾日趋激化。1930年;党卫队基本从冲锋队独立出来;其组织机构日益完善。加上党卫队纪律严明;组织性极强;又受希特勒偏爱;尽管只有几万队员;但仍形成为冲锋队的强大对手。正当希特勒在解决冲锋队问题上犹豫不决之际;是希姆莱促成希特勒相信〃罗姆要发动政变〃;从而最后采取了过激措施。党卫队在血洗过程中亦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
其四;国防军容不得冲锋队。一战后德国军队受到限制。陆军方面在冲锋队成立之初出于重新武装德国的目的;对冲锋队采取了扶持态度;把它看成后备军。但随着罗姆取代国防军的企图日渐暴露;军界感到其特权受到了威胁。特别是到1934年初罗姆表现出要作武装力量总指挥的野心;人数已达三百多万的冲锋队又要求承担东部边防任务;军官团便不能容忍了。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强烈要求希特勒限制冲锋队;将其排斥于武装部队之外;只承认国防军为〃唯一的武器持有者〃。希特勒在决定二者取舍的考虑中;按理说应偏袒他的发迹资本冲锋队;但这样做有两大难题不好处理。一则保留庞大的冲锋队使他难以对欧洲各国作出恰当解释;使其外交陷于难堪境地;二则得罪了国防军就难以达到继承命在旦夕的兴登堡总统职位的野心。所以;希特勒权衡再三;最后决定牺牲冲锋队;顺从国防军。事实上;希特勒在血洗冲锋队之前;已得到了军界支持他继任总统的承诺。这样;同年8月2日兴登堡死后;希特勒政府便宣布总统的职务已与总理的职务合并为一;希特勒顺利地成为元首兼国家总理。国防军随即宣誓效忠于元首。
其五;纳粹政权与冲锋队的利害冲突。冲锋队的成员主要是退役军人、破产者、失业者和获释罪犯。这些社会下层寄希望于纳粹掌权后给他们带来好处;但希特勒政权完全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未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冲锋队里有一种抱怨希特勒〃背叛了他们〃的情绪。罗姆便利用这种情绪叫嚣所谓〃二次革命〃;其用意只是向希特勒施加压力;为冲锋队争取某种利益。但冲锋队的这种鼓噪;以及他们肆意捕人、迫害犹太人、攻击教会等暴行即使德国资产阶级感到恐惧;也为纳粹政权招惹了许多麻烦和攻击。所以;希特勒便以冲锋队阴谋〃二次革命〃为口实;顺水推舟将取悦资产阶级和除掉惹是生非的冲锋队这两个目的在政治清洗中〃毕其功于一役〃。上述几点无疑是事件背后的原因;但促成希特勒最后下决心的又是哪条呢?有谁能对此作出确切的解释呢?
(张世满)
希特勒是怎样死的?
人们总是以特殊的眼光来关照历史上的特殊人物;纵然是遗臭万年的希特勒也同样备受世人注目。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人们刨根问底的热门话题。对于希特勒神秘的死;人们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1945年4月下旬;曾经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在废墟和凄凉中度过了他的生日并在举行完婚礼后;便从世界上销声匿迹了。生耶?死耶?于是人们数十年来一直猜测纷纷。
很少一部分人认为希特勒似有从天罗地网中逃生的痕迹。当柏林陷于一片火海之时;就有希特勒已飞往巴伐利亚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说法;这甚至否认了希特勒曾举行过婚礼。另一些人似乎有根有据地说;希特勒在柏林失陷的3天之前便和女飞行员莱契一起驾机出走;他的死不过是一种假象;是为了迷惑世人而制造的谎言。又有人说希特勒是从地下通道逃出柏林的;躲到〃攻不破的〃南蒂罗尔堡垒中去了。
还有人从缴获的文件中看到;希特勒的一些机构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已转移到伯希斯特加登去了;同时转移去的还有希待勒的部分文献;他的一个秘书;尤其还有私人医生莫勒尔;从当时希特勒的病情推断;他没有这名医生配制的强烈刺激剂;是一天也支持不下去的;所以这名医生是断不会与希特勒分开的。再者;希特勒任命邓尼茨为北线军事总指挥;但南线没有类似任命;是不是因为希特勒决意南逃以图东山再起;而把这个位置留给了自己?后来是不是因为迫于大势;才无下文呢?这些是否可以说明希特勒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已逃遁南方了呢?如果这样;那就侧面否定了希特勒是在柏林自杀的。
还有;鲍曼的文件中有一封令人颇感兴趣的电报:45。4。22上萨尔斯堡休麦尔同意迁往大洋以南全国总区长鲍曼这意味着鲍曼在遥远的德国境外已安排了避难所;而这种战略性的安排;显然要得到〃元首〃的同意;这似乎可说明希特勒早已为脱身作了精心安排;加之后来的事实证明;大批纳粹战犯都逃往南美洲隐身;〃元首〃是否也潜伏南美的某一角落呢?
为了否认希特勒在柏林自杀;有人以〃两个相貌相同的人〃来表明希特勒似有〃金蝉脱壳〃之嫌。甚至在60年代;一名摄影师在一家报刊上登出了希特勒尚在人间的照片。更耸人听闻的是电影中有报道希特勒的画面;并配有夸张的字幕〃希特勒——安静地进入蒙太奇〃;这轰动一时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各家报刊。
当然;大多数人肯定希特勒已在柏林陷落前夕于1945年4月30日自杀身亡;然后被浇上汽油焚尸灭迹。但是;他们对于希特勒自杀的方式;则各执己见。
一种说法以希特勒的贴身侍卫林格的招供为据;林格说:〃希特勒用一支7。66口径的手枪向右太阳穴上开了一枪。这支枪和另一支备用的6。35口径的手枪都落在他脚边。希特勒的脑袋稍偏向墙壁;鲜血流在沙发边的地毯上。〃
另一种说法来自希特勒尸体的解剖报告。〃在被火烧得变了形的躯体上未发现明显的致命伤或疾病〃:〃嘴里发现有薄玻璃瓶的瓶身和瓶底的玻璃碎片〃。专家们在对报告详细研究之后;作出结论:〃由于氰化钾中毒致死〃。
此外;尚有两点旁证;(一)在4月30日下午3点到4点;希特勒自杀的地下室内充满了苦巴旦杏仁味;这显然是氰化钾的气味。(二)4月29日至30日的夜间;希特勒曾将3个装在子弹壳里的小玻璃瓶拿给总理府医院院长哈
泽教授看;希特勒说;〃这些小瓶里装着快速致死的毒药;这些毒药是他从施登夫赫尔大夫那儿得到的〃(哈泽语);并且希特勒当场请哈泽在其爱犬身上试验药性。
关于希特勒自杀时秘室中的枪声;也说法不一。认为希特勒用手枪自杀的人当然认为:(一)有枪声;(二)这枪声是希特勒本人开枪所致。认为希特勒以氰化钾自杀的人对枪声的说法各异。有些人认为当时希特勒房间里根本没有枪声;或者只是当时在门外的人们的一种幻觉。另一些人则认为;当时在场的希特勒卫兵、传令兵和女秘书等听见了枪声;这不应视为讹传。
但他们认为打枪的人不是希特勒;而是林格!这些人的证据是希特勒私人卫队长腊登休伯的供词:〃看来;希特勒怀疑毒药的作用;因为他长期以来每天都进行注射;所以他命令林格;让林格在他服毒之后向他开枪……林格向希特勒开枪了。〃
人死见尸;通过法医便可验明正身;然而有关希特勒尸体的下落;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一种是死不见尸体。希特勒当时身边的一些人;如为他育犬的托尔诺夫、厨师兰格尔等都认为:〃元首死了;他的尸体一点也没留下。〃
据亲手烧掉希特勒尸体的林格说:希特勒自杀的时间是15时30分;而后他将尸体用毯子裹好搬到花园里;浇上早已准备好的汽油焚烧。〃7时(19时)
半;遗体还在继续燃烧;我不再管它。〃由时间推断;尸体已焚化得所剩无几了。前苏联人则不然;他们声称发现了希特勒已焚烧过的尸体。1945年5月5日的备忘录记载;有7名苏军官兵在柏林城内的希特勒总理府地区;离发现戈培尔及其妻尸体处不远的地方;在希特勒的私人避弹室附近;发现并取出两具烧过的尸体;一具女尸;另一具男尸。经过仔细研究后确定;这是希特勒与爱娃。布朗;尸体上也有特征。另一旁证是;与这两具尸体同葬在一个弹坑中的还有两条狗;而那是〃希特勒私人的狗〃。决定性的证据是对希特勒牙齿的鉴定;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牙齿完全相同。前苏联人找到了希特勒牙医布拉什克教授的助手霍伊捷尔曼;她帮助前苏联人找到了希特勒牙齿的X光照片和没有来得及戴的金牙套;并且凭记忆描述道:〃希特勒的上一排牙有金桥;支撑在左边第一颗戴牙套的牙上……〃这些与前苏联人手中握有的希特勒的牙齿基本吻合。最后霍伊捷尔曼仔细对照实物;〃确认这是希特勒的牙齿〃。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说法;如希特勒的尸体〃通通烧化〃;与蒙克小组一起突围的希特勒青年团首领阿克斯曼带走了〃元首〃的骨灰。或者如英国历史学家特雷沃尔——罗别尔所说:〃希特勒总算达到了自己的最后目的。……
被自己的追随者秘密葬在意大利的布其托河边;当今的人类摧毁者也永远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奇闻种种;矛盾重重;是否有真正水落石出的一天?抑或它注定为一个永恒探索的课题并且是永远无解的谜?
(建冬)
莫罗前总理遇害内幕如何?
意大利罗马玛利奥夫尼街;凌晨4点半;一切还显得静寂、安宁。可谁会想到;几小时后;这里将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绑架案。此刻;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主席、前总理莫罗已兴奋得早早起床了。1978年3月16日这一天对他来说;是其30年政治生涯中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辉煌的日子。不久前;他顺利解决了意大利战后最大的政治危机——数月来的无政府状态行将结
束;各党派在他的斡旋下已达成协议;组成联合政府。今天;国会将讨论这个协议。事先他已得到许多头面人物的保证:协议一定会获准通过。在当今意大利政坛上;莫罗是最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五度出任总理;解决过不少政治危机。人们都说;没有莫罗;意大利早就四分五裂了。年底的总统竞选;他是最炙手可热的人选。如果这个协议得到批准;总统的位置一定非他莫属。
可悲剧也恰恰在这时发生了。
8点半;莫罗和妻子依列娜深情吻别;每次出门他都要这样做。莫罗的轿车正沿着斯特里大街向国会大厦方向驶去。这时;四名〃红色旅〃罗马小组的成员正化装成航空公司雇员模样静静地守候在玛利奥夫尼街和斯特里街的交叉处;准备绑架莫罗。为首的是个美貌的金发女郎;名叫安娜;是〃红色旅〃的创始人之一。意大利〃红色旅〃创建于1969年;成立后即以绑架、暗杀等恐怖活动闻名于世、给意大利政界造成了严重威胁。安娜见莫罗的汽车缓缓驶来;猛一挥手;四人同时打开旅行包。转瞬间;乌亮的冲锋枪出现在他们手中;闪电般地向莫罗的汽车冲来。安娜端着冲锋枪对准前排座位乱扫;警官里奇和莫罗的司机连叫都没叫一声就死去。随车的四个保镖情知中伏;刚要拉开车门外冲;一阵弹雨铺天盖地而来;三个惨死车内;另一个勉强逃出车外;即被一排更为猛烈的子弹打倒。安娜等人用冲锋枪指着一动不动地坐在车后座里的莫罗:〃跟我们走!〃众人一起走向停在路旁的一辆警车。突然;当莫罗被人推着行将登车之际;他把皮包扔在地上;用恳切的、哀求般的口吻说:〃求求你们;放走我吧。〃安娜厉声命令:〃上去!〃他顺从了。警车呼啸而去。
莫罗被绑架后;意大利举国震动;世界也被震动了。罗马戒严;全国戒严。警察倾巢出动;开始了空前规模的大搜捕。次日;政府又调来5万军队加入搜捕的行列。其实;莫罗并没离开罗马;甚至只在离绑架地斯特里街不远的停车场修理库的密室里。之后;〃红色旅〃不断发表公告;不断提出要求;然而;所有这些均遭到意大利政府的拒绝。接着;〃红色旅〃又发表了莫罗的亲笔信。莫罗以个人名义向政府呼吁:同〃红色旅〃谈判;释放库乔等人。库乔何其人也?〃红色旅〃首领是也。他曾是特伦多大学的学生领袖;在一次示威游行时;他的两位好友被警方的催泪弹炸死。就在这一天;他发誓成立〃红色旅〃;为好友报仇。1975年;库乔偶然被捕。3年来;官方对他开庭审判已有数次;然而没有一次能进行到底;库乔还威胁法官们:谁坚持对他的审判;〃红色旅〃便会结果其性命。〃红色旅〃也曾多次营救库乔;均未能得逞。而这次绑架事件就发生在将对库乔进行新的审判的前一天;意大利政府对莫罗的求援;采取了拒绝的态度。不错;那是莫罗的手迹;但仍不能释放库乔。理由很简单:这些信一定是莫罗在饱受折磨后被迫写的;甚至受了药物的影响;也未可知。依列娜也多方奔走;希望政府能同〃红色旅〃
对话;拯救莫罗的生命;政府同样置之不理。她又来到天主教民主党总部;声泪俱下地对党的领袖们说:〃为了这个党;莫罗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你们不能见死不救!〃那些领袖大多是莫罗一手提拔的;与他私人感情极深;但这件事实在是无能为力。他们只得沉痛地说:〃党的立场不能改变;我们绝不同恐怖分子对话。这样;即使莫罗遇害;也等于意大利精神上的胜利。〃
〃红色旅〃再次要求莫罗给政府写信;重复他们的要求。他想拒绝;但求生的欲望很强烈;于是他写了。他写了一封又一封;但封封遭到拒绝。当他的第80封信遭到拒绝时;他彻底绝望了。至此;〃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