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532-日常的佛心 >

第6章

4532-日常的佛心-第6章

小说: 4532-日常的佛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陆军对付雪盲目症的办法是,派先驱部队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这样,一望无垠的白雪中,便出现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点。    
    假如心迷失在冷寂无边的雪野,让我们率先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    
    评:人的心中藏有无数宝藏。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为了打开宝库的大门,找回那个灿烂辉煌、光芒四射的真我。    
    (觉察)    
    谁的心里没有隐痛?没有最怕人触及的伤痕?没有一直在淌血的伤口?    
    莲子的心    
    我们内心渐成熟的涩苦,是滋润生命的另一番味道,隐于恬淡表情之下不露声色,一如莲子的心。    
    与朋友逛街,见有卖莲蓬的。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吃莲子。剥去青青的表皮,一颗白白的果实便停在手心里,“很纯洁的感觉呵。”我笑着对朋友说,同时迫不及待地把这份纯洁放进嘴里。朋友来不及阻拦我,我已“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好苦!怎么这味?”朋友笑而不答,又拿来一粒剥去青皮,再剖开那白白的果实,一瓣绿芽静躺在其间。朋友将那绿 芽取出,让我再尝,这次感觉甜甜的,唇齿间有了些许清香。    
    这小小的绿芽竟是如此“害人不浅”吗?“这就是莲子芯,味苦但清热去火,还能用来泡茶喝。”     
    莲子有清甜的仁,藏于心底的却是最苦的芯,难道这也是莲子的隐忍之道?是不是只有长成熟的莲子,才有这不为人知的“苦心”呢?     
    我不懂莲子的生长,却想着我们的内心深处,也如同这莲子一般。儿时的天真烂漫,少年时的无忧无虑,会在年龄的渐长与岁月的流逝中渐渐淡去。当每日为生计忙碌、为理想奔走、为感情困惑,我们也感激生活将各自磨砺得更成熟,不浮躁于世,不哗众取宠,不图名利也不贪奢华。内心渐成熟的涩苦,是滋润生命的另一番味道,隐于恬淡表情之下不露声色,一如莲子的心。    
    评:也许那颗最苦的心,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为我们孕育出,一个最美丽的世界。


第一部分 佛是宽容觉察(3)

    (觉察)    
    忙碌并没有错,因为忙碌而迷失了自己,那就有点不对头了。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在日本的历史上生成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而柳生又寿郎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又寿郎由于年少荒嬉,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了家门。于是受了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而独自跑到一荒山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拜见了宫本武藏,柳生热切地问道:“假如我努力地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更急切地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那需要多久的时间?”    
    “那,也许需要十年。”宫本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让他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时多久?”    
    “嗯,那也许要三十年。”武藏缓缓地说到。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    
    “哦,那可能要七十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剑手了。”    
    此时,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疑团:“这怎么说呀?为什么我愈努力,成为第一流剑手的时间就愈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者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眼中的“第一流剑手”,对你而言代表什么?是权位?是金钱?还是哪些目标或理想?“第一流剑手”对你的组织而言又代表什么?赚钱?占有关键地位?还是服务社会,实践终极关怀?    
    是什么原因让宫本武藏说,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练剑,反而无法成为第一流剑手呢?而成为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宫本说的是什么意思?要看自己什么样的内容呢?    
    在工作与生活中,全球快速变化、快速传播的信息洪流,促使每个人也莫不是汲汲营营地追求新知,唯恐不学无以活到老;可是在夜深人静时,却又迷惘于“我是谁?”“我在追求什么?”“这样追求的生活是我的理想人生吗?”因而久久不能成眠。    
    这些现象莫非也是“眼睛全都盯者‘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自己呢?”    
    或许,是该用一只眼睛看自己的时候了。什么使你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地“练剑”?那背后的心才至关重要啊!当你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挣扎时,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什么才是人生之本?    
    评:人生之本,就是人不是机器,不能编一套程序一直运转,直到报废为止。人每天都在重新选择,如果你选择走老路,希望你觉得快乐,或者值得。    
    (觉察)    
    有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    
    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着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    
    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评:世界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时时检讨自己。重要的是,照镜子的人,该有一颗开放的心。    
    (觉察)    
    总有一些时候,生活的真相会为我们显现——我们并不仅仅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我们的生活,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鹿的故事    
    在古时候,有一个猎人经常打猎。由于他射猎百发百中,是个远近闻名的好猎手,猎人也以此为豪。    
    有一天,猎人像往常一样步入森林打猎。他忽见一对母鹿和小鹿在森林里漫步,母鹿在前,小鹿紧跟在后。母鹿不时地回头,仿佛是催她心爱的小鹿:“快快走,别走丢了。”就在这时,猎人毫不犹豫地举起他的弓,一箭射中了小鹿的脖子,顿时鲜血如注,小鹿慢慢地倒下而死。母鹿见此,也慢慢地倒在了小鹿的身边。    
    猎人快速走近了母鹿和小鹿,只见母鹿也死了,且神情尤为悲伤。猎人觉得很奇怪,他根本就没有射母鹿,母鹿怎么就死了?就一刀打开了母鹿的腹部,母鹿的心、肝和肺都已裂开。母鹿是因为小鹿,悲恸欲绝而死。    
    猎人看后,觉得十分难过和内疚,埋葬了母鹿和小鹿。从此他再也不打猎,并归隐山中修道,终于修成圆满。    
    评:那样的瞬间震撼心灵,让我们明白。一个猎人明白了,就去山林修炼,成为了佛祖。我们呢?


第一部分 佛是宽容觉察(4)

    (觉察)    
    神佛的公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东西无法标价,它需要你付出全部的身心。在心灵升华的旅途中,富人并没有丝毫的优势,财富不能解决丝毫的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朋友的一个问题    
    有个朋友透过MSN问我,有没有认识比较高明的师父?    
    透过网路,我确实愣住了。什么叫做“比较高明”的师父?而所谓的“认识”,该如何定义呢?    
    朋友说,他想学佛,可是自己很懒,所以想要找一个比较厉害、比较高明的师父。    
    匆促之间,我并没有跟他详谈,只约略劝他,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懒,自己下不了决心,任何高明的师父,可能都帮不上忙。他或许可以点醒,但有没有办法参透,是不是能践行,还是修行在个人。    
    关上电脑之后,我又想起了很久以前曾经看过的一则新闻:有个犯案累累的人,身上总是带着各大庙宇求来的平安符,还四处点光明灯。被逮捕的时候,他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害怕仇家来寻仇,所以希望众神保佑他。    
    就像有些人总是夸耀自己捐了多少钱,皈依在哪个师父门下,可是在生活中,还是习惯对很多人不满、对许多事情怨恨、照样奢华享乐,这跟那位带着平安符却频频犯案的人一样,拜佛会不会只是逃避,只是图心安而已?如果进而从佛的角度想想,你拜佛,佛就愿意管你了吗?你求神,神就愿意保佑你了吗?还得抱着一颗真正向善,真正清净的心啊!    
    朋友的一个问题,开启了我的思考,我很感谢这样的问题。    
    评:人的努力,只能争取到更多外在的东西,而心灵的成长却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也不需要你那么紧张——你必须守住一颗愿意返璞归真的心,当妄念止息、清净下来,你便能够觉察。    
    (觉察)    
    激烈的情绪让人变得丑陋,如果你当时能够有所觉察,有所醒悟,你就已经迈出了超越自己的第一步。    
    激动时,吐不出象牙来    
    记得那是一个飘雨的黄昏,我搭朋友的便车回家,车子左转滑过十字路口时,有一辆冒冒失失的车子竟从安全岛对面车道急速大转弯,想挤进我们这个车道来。    
    这当然是严重的交通违规,最危险的是,他竟然还转得那么快。若不是朋友紧急煞车,他一定会撞上我们。    
    我的朋友很生气。不知道为什么,在开车的时候,再怎么好脾气的人都很可能骂出“三字经”来。我的朋友大概也想这么做,但因有淑女(我)在邻座,所以他只是迅速按下车窗,瞪着那个冒失鬼,看那人要怎样。    
    “对不起,对不起!”    
    那人自知理亏,马上道歉,但在两声像在骂人的“对不起”后,他立即又加了一句:“我有说对不起哦,我已经说了哦!”    
    此话不说还好,一听,我的朋友更加气恼。他把车堵在那人前头,下了车。    
    那人不敢下车,坐在驾驶座前方仿佛在大声咆哮:“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样?”    
    这是我看过的效果最差的道歉方法。每一声“对不起”都像长了拳头似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也常目睹或耳闻“少说少错,多说多错”的类似事件。    
    以良好态度送出去的单纯道歉,常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若在情绪激动时,以防卫性的态度说出任何话,常是火上加油,明明企图灭火,却把燃料当成水泼出去。    
    男女朋友吵架,一个得了理暂时还不肯饶人,一个却想赶快息事宁人,两人情绪都激动,想把道理讲清楚,但是常变成大翻旧账,不然就是被“我都说对不起了,你想怎样”搞得不欢而散。    
    情绪激动时,防卫心和攻击性都很强,我们常变成一个锐不可当的“机械战警”,千方百计护卫自己,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做什么沟通;被指责的人,尤其需要冷静,眼光放远一点,先估量一下:此时是为自己争辩好呢,还是虚心候教好?这关系到你的危机处理能力。    
    一个虚心的鞠躬礼,往往胜过排山倒海的答辩状。也许对方错怪你了,待那人情绪平稳后,相信会自知理亏,并佩服你的“有容乃大”。    
    我也曾听过一个因为防卫心太强、只急于卸过而闯下大祸的例子。    
    一位客人在一家大餐厅吃甜点时吃到了碎玻璃,割伤了嘴。在客人大发雷霆时,服务生陪着客人一起激动,坚称:“这个甜点又不是我们做的,是从外面叫进来的,我们也没办法,你要骂,我给你他们的电话,你去骂他们好了!”两人当场吵了起来。    
    此事后来闹大了,上了法院,该饭店赔了一大笔钱,那个服务生的下场,自然也不会太好。    
    每一次听到陌生人大声吵架(路上车子擦撞、隔壁夫妻婆媳失和),我总会远远地竖耳倾听,从没发现谁说过一句真正有道理的话。大家比大声,能吵出什么好结果来呢?吵赢也等于输,为什么要白费力气?    
    评:忍不住争吵,说明这个人的承受力真的很差,他的精神时常紧张,总是害怕受到伤害,这样的生活那才叫苦呢。


第一部分 佛是宽容觉察(5)

    (觉察)    
    如果别人的话听起来不太顺耳,那起码说明他有他的道理,而你对他的道理并不了解。    
    善良是一种觉悟    
    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靠猎杀动物为生,动物的肉体用来充饥,它们的皮毛卖给远道而来的商人。    
    对于猎人来说,猎杀北极熊之类的大动物不是一件容易事,身手笨拙的猎人可能会搭上身家性命。但猎杀貂的风险就小多了,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轻松。虽然貂的肉很少,但貂皮却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    
    但猎杀貂过程十分“残忍”。美国的一位摄影记者曾经记录了猎人猎杀貂的过程。    
    夜幕降临时,猎人穿上厚厚的棉衣出发,到貂经常出没的地方躺下,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貂生性慈悲,看到有人卧在雪地里,它们会从暖暖的洞穴里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温暖那些佯装冻死的人。于是,捕貂者十分轻易地抓到了貂。    
    那种令人齿寒的捕貂方法被记者报道后,引起美国动物保护协会的抗议,并且信奉上帝的西方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这是人类最为丑陋、最为险恶的行为。    
    不少人认为应该对那些惨无人道的猎人给予制裁,希望通过政府的力量对该国的经济进行制裁,以惩罚那些捕貂者。    
    但是,当地人并不认为这有悖人道。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貂的一种习性,捕貂的方法并不是他们发明的,而是流行了上千年,他们的祖辈就是这样捕貂的。    
    但是,严厉的谴责还是让那些捕貂者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迫于舆论压力,当地开始制止这种“忘恩负义”的捕貂行为。    
    在经过十几年的禁猎后,这种捕貂行为被当地猎人所废弃。如果还有人采用这种捕貂方法,将被同行所不耻,他们就无法参加捕猎大动物的行列,只能永远孤立于猎人组成的松散型组织之外。    
    人的恶有时候是被惯性所牵引着的,日积月累之后,恶变成了一种常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