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 >

第21章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第21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幽默大全之中国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尉答道:“你和县丞已动手了,我再动手,老百姓就没法活了!”

豺狼咬鱼
    闹了旱灾,求雨要表示诚心,按例是禁止屠宰的。
    御史娄师德到陕县视察,当地的官吏为了奉承他,还是叫厨子拿羊肉给他吃。娄师德责
问厨子:“你们为啥要杀羊?”
    厨子答道:“不是杀的,是豺狼咬死的。”
    娄师德笑笑说:“这只豺狼倒蛮懂得礼节的。”
    一会,厨子又端上了红烧鱼。御史又问,厨子故意说:
    “它也是被豺狼咬死的。”
    娄师德大笑道:“你这傻瓜!为啥不说是被水獭咬死的呢?
    这就不会露出马脚来了。”

好客挂牌
    元朝鼎盛时,有个江右(官名)名叫胡存斋,特别好客,常常怀疑守门人挡驾,有客来
了也不通报。后来,他在家时就干脆挂出一块牌子,上写:“胡存斋在家。”

征收鹰翎
    某地有两个做官人。不通文章,但却喜欢卖弄文章。
    一次,其中的一个称赞杜荀鹤的诗,说“也应无计避征徭”这句非常之好。
    另一人不服,说:“这句有什么好,一定是句误诗,野鹰(音通“也应”)怎么能有征
徭?”
    说这诗好的人解释说:“这怎么会有误呢!杜荀鹤是著名诗人,这是当年苛捐需征收翎
毛罢了!”

良马善走
    李东阳曾经有一匹良马,送给了陈师召,陈师召骑着这马回朝,在马背上作成二诗。
    隔日,他把马还给李东阳,说:“我原来骑的那马,每次回朝总能作成六诗,骑这匹马
只能作二诗,这不是好马。”
    东阳笑道:“马以善走为良。”
    陈师召想了好久,感到这话有道理,就再骑上良马回去了。

万物一体
    某儒者正在读万物一体。有个腐儒问他:“如路遇猛虎,这时怎样求得万物一体。”
    另一腐儒急忙解释道:“有道之人,能降龙伏虎,倘遇老虎,定能骑在虎背上,决不会
被老虎吃掉。”
    周海门笑道:“骑在虎背还是两体,只有让老虎吃下肚去,才可称一体。”听者大笑。

驱驴宰相
    王及善才学平庸,为人刻薄,作宰相时,别人暗地里把他比作凡庸的斑鸠占据了显贵的
凤凰池(接近皇帝的机要部门称凤凰池)。他毫无政绩,有一点却管得很严,每日都要关照
下官说:“不得让驴进入官署。”后来,别人就给他起了雅号叫:“驱驴宰相。”

弹劾御膳
    古时御史之职就是监察朝廷,任御史的人如百日之内不能对朝廷提出批评,就属不称
职,要被罢免。
    有个御史叫王平,到了百日,仍未提出任何批评。同事看他很镇静,有些吃惊。有一人
说:“王平闷声不响,定有大事在胸。”
    过了几天,同事听说王平向朝廷进言抨击了,就去偷偷打听,哪知探得半天才得悉说:
“王平上言弹劾御膳(皇帝的食物)中夹进了一根头发。”众人都为这小题大作而发笑起来。

鹅鸭谏议
    南宋高宗赵构朝见下官,有个叫董门的谏议官向高宗建议说:“近来禁止杀猪羊,这很
符合圣德,但对鹅鸭也宜禁宰。”
    刚说完,忽有人报:“金兵南侵,有一号‘龙虎大王’的人,特别勇猛,很难抵挡。”
    高宗一时沉思不语。在旁的胡侍郎(宰相府、三省及六部尚书的副职均称侍郎)上奏
说:“大王不必忧虑,这里正有‘鹅鸭谏议’,足以对等‘龙虎大王’的了。”

《孝经》退兵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向栩为朝廷献计说:“我有一计,不须兴兵,便可使黄巾军退
去。”
    人问:“此是何计,请速讲来。”
    向栩道:“只需派人在黄河边上,面对北方读《孝经》,兵自可退去。”
    人又问:“你此说有何依据啊?”
    向栩笑道:“难道你没听说过吗?赵普以半部《论语》就定了天下,一部《孝经》又怎
么不能退黄巾军呢!”

歪戴帽子
    元时,胡石塘应聘入京,元世祖忽必烈召见。胡石塘头戴棕皮编织的帽子,稍有歪斜,
忽必烈问他所学的是什么,胡石塘答道:“治国平天下之学。”
    忽必烈笑道:“自家的一顶帽子尚不端正,又怎能平天下呢?”于是就不用他。

孝泌怜虱
    江泌字士深,办事喜讲孝道。因同族有个人与泌同名,为便于区别二人,所以别人就把
他称为“孝泌”。
    孝泌每逢吃菜总不肯吃菜心,他说:“菜心吃不得,它是可以继续生长的东西,吃了违
背孝道。”
    每到冬季,他的棉衣破絮块块,虱子总喜欢躲在里面生活繁殖。一次,孝泌把生了虱子
的棉絮从衣服里掏出来,放到墙壁间。过了一会,又怕虱子会饿死,就重新把藏有虱子的破
棉絮放回衣服里去。

不禁盗坟
    某朝士性迂腐,任职河中府龙门县。有个人叫薛少卿,长期居住此地。某天,忽见祖坟
上的松树和楸树被人砍去,就告到县府。朝士拿诉状一看,也不细究,就判道:“周文王的
苑囿,老百姓都能去打柴、放牧,你薛少卿的坟茔有什么了不起,要禁砍柴?!”

郡守忌讳
    某郡守忌讳得特别厉害。刚到某地任职,有个叫丁长孺的来拜见恭贺。因郡守忌讳
“丁”字,就避而不见。家仆知道他的意思,就叫那人改姓丁为姓千,果然郡守乐呵呵相见。
    另有一日,有大案来报,文中有“病故”两字,吏官知他怕见,就用手指掩住这两字。
郡守一气看来,见被遮处文义不通,就用笔敲击吏官的手指,让他拿开。“病故”两字露
出,郡守脸色顿变,急忙取了文书到案桌下旋转数次,口中还念辟邪祛凶的咒语。堂中多人
暗暗发笑。

陈镐“戒”酒
    陈镐爱酒如命,而且酒量极大。在山东当督学时,父亲怕他喝酒误事,便写信嘱咐他戒
酒。陈镐接到父亲训示后,特别订制了一个可盛二斤酒的大碗,还在碗边上刻上八个字,约
束自己:“父命戒酒,只饮三杯。”

讨好遭打
    唐朝有个刺史穆宁,高高在上,作威作福,还要几个做官的儿子轮流供养他,稍有半点
不称心,就要责骂他们。
    一次,一个儿子将熊油与鹿肉煮成菜肴孝敬他,穆宁觉得味道鲜美,吃得十分开心。其
他几个儿子以为父亲定会大大夸奖,心里很羡慕。
    谁知穆宁吃饱后,反把儿子揍了一顿,骂道:“哼,这么好的东西,为啥直到现在才弄
给我吃?”

翠鸟筑巢
    翠鸟胆子极小,怕人捉它,就把巢做在很高的树杈上。可生了蛋后,又怕蛋从窝里滑下
跌破,就造个较低的新巢,把蛋搬到新巢去。小鸟们孵出来了,“唧唧”地讨食吃,又唯恐
它们跌死,马上又做个离地更近的新巢。小鸟会飞了,站在巢边,拍着翅膀想往外飞,翠鸟
更怕它们跌死。于是再造个离地更近的新巢。结果,小孩便很容易地捉到它们。

飞升上天
    浙江有个男子想修行成仙,便隐居了好久。他荒诞地认为自己已身轻如燕,可以飞升到
天上去,于是在后园里迭起几张桌子,爬上去试验飞升。可是两条胳膊刚刚张开,人便很快
地掉下来,跌坏了筋骨。请医吃药,过了整整一个月才复原。

夫人问姓
    姓伍的官太太,依仗男人是县太爷,骄气十足。
    一天,一群下属官吏的老婆从她门前路过,她指着其中一个,轻蔑地问道:“你姓啥?”
    这个女人恭敬地回答:“姓陆。”
    官太太很不痛快,心想:“我男人比你男人官儿大,我只姓伍,你倒姓陆啦。”
    接着,她又指着另一个女人问:“你姓啥?”
    答道:“姓戚。”
    官太太更不高兴了,气鼓鼓跑到丈夫那儿告状道:“我姓伍,她们偏说姓六、姓七;再
问下去,说不定还有姓八、姓九、姓十的呢!她们不是存心要爬到我头上吗?!”

不识宝砚
    有个人叫孙子翰,对古代文物毫无所知。有人捧着一只古砚给他看,并说道:“这东西
价值3万,十分宝贵。只要用嘴在上面呵一呵气,就会有水流出来。”
    孙子翰听了冷笑道:“一天就是呵出一把水,也只值3文钱,为啥漫天要价呢?”

何婆算命
    洪州有个叫何婆的人,善用琵琶卜卦算命。
    一天,一个姓郭的司法官请求算算官运。何婆便把琵琶上的弦丝调了调,唱道:“你这
男人要交富贵呢!今年得一品官,明年升二品官,后年升三品官,再后年升四品官”
    司法官笑道:“何婆,你说错啦。品级越少越高,品级越多官越小啊!”
    何婆随即改口,又胡诌乱唱道:“今年你减一品官,明年减二品官,后年减三品官,再
后年减四品官,再过五、六年,你就算没官啦。皇帝以下算你独大了。”

禁月照明
    晚唐昭宗时,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下令灯油归他的官署专卖,所牟利润充实军饷。可是灯
油卖不出,原来百姓全改用松明子了。李茂贞下令禁止使用松明子。
    艺人张廷范求见李茂贞,用嘲笑的口气道:“您单单禁止百姓用松明子恐怕还无用,天
上还有月亮呢!我建议您也下令禁止月亮照明。”

疑是仙鹤
    北宋开宝年间,神泉县张县官,表面廉洁,其实贪财。他在县衙门口张贴告示道:“某
日,是本县官生日,特此通告衙内人员不得送礼。”
    一个小官见了与同事评议道:“县太爷出告示写明他的生日,目的是让我们晓得,说不
得送礼是假的呀。”大伙异口同声道:“对呀。”
    于是,张县官生日那天,县衙内人员各自拿着细绢送他,说是给他增寿的寿衣,张某来
者不拒。又对部下说:“下月某日,是我太太生日,不要再送礼了。”
    大家见他又要勒索,只能苦笑。一个进士写了首《鹭鹚》诗讽刺道:“飞来疑是鹤,下
处却寻鱼。”意思是:他来时装作像仙鹤般清高,蹲下来便像鹭鹚般贪食,处处摸鱼吃了。

众多“方朔”
    唐朝有个叫阿来婆的女人,以弹奏琵琶来为人卜算吉凶,据说很神。一时,达官贵人盈
门,求她卜算官运。
    文学家张鹜不信此道,特地前往察看。一位身穿紫袍、腰佩玉带的将军正在求阿来婆算
命,还送上一匹绫罗。只见她烧香闭目,拨动弦子,高声乱唱道:“东告东方朔,南告南方
朔,西告西方朔,北告北方朔,上告上方朔,下告下方朔”
    世上只有汉武帝时的一个东方朔,哪来“南方朔”、“西方朔”、“北方朔”呢?将军
说:“你请来这么多‘方朔’,我想与他们见个面。”阿来婆顿时目瞪口呆,不能回答。张
鹜大笑而去。

刻戒怒板
    都御史陈智性子异常暴躁,动不动就打人。他洗脸时要用7个仆人,但仍不称心,洗脸
时,很少有不被他打的。他坐着时,如谁走过有脚步声,也要遭其打骂。有个朋友劝他改改
脾气,于是他便专门做了一块木板,在上面刻了“戒暴怒”三字,表示一定要改正。可木板
刚做好,一人对他不够顺从,他便举起这块木板,打了他无数下。

灶神白衣
    陈孟贤素不喜欢客人,家中也从未留客吃过饭,同事就给他编了个笑话:
    腊月二十四,天下灶神都到天上朝拜玉帝。所有灶神都是黑衣服,只有一个灶神穿白
的。玉帝奇怪,问道:“你为什么独自穿白?”这个灶神答道:“我是陈孟贤家的灶神。各
位灶神都天天烟熏火燎,自然黑了,我在陈孟贤家,他从不请一次客,我的衣服怎么能黑
呢?”

依从一次
    从前,有个逆子,父亲说东,他偏道西。
    父亲临死唯恐死后不把他埋葬在土中,就立遗嘱道:“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水中。”
    谁知这回儿子倒开了窍,他想:“我平时都违背父命,如今父亲死了,就依顺他一次
吧!”于是挖了一个池塘,把父亲葬在水中。

半天悠闲
    有个官吏游寺庙,和尚设宴招待他。官吏酒足饭饱后,兴致勃勃,当即吟了唐人两句
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和尚听了苦笑两声,官吏问他为啥笑,他说:“你官老爷偷得半日闲,我老和尚忙了三
天哩。”

随口对应
    文皇曾经对解学士说:“有人写了‘色难’一句,很难作对。”
    解学士马上回答说:“容易。”
    等了一会,文皇不见解学士有下文,说:“既然说容易,为什么迟迟不对啊?”
    解学士答:“刚才已经对了。”文皇方才醒悟而大笑。

称雨道晴
    裴子羽做下邳县令时,张晴任县丞,两人都很有声望,且喜谈时事。有个小吏私下里开
玩笑说:“县官之间很不和睦。”
    有人问他缘故,小吏答:“长官称雨(羽),赞府道晴,终日如此,哪里会和?”

懒猫五德
    万寿地方有个叫彬师的和尚,看到一只懒猫,对客人说:“人家常说鸡有五德,这猫也
有五德:看到老鼠不捉,是仁;老鼠抢它的东西它就避让,是义;设宴待客有美食时就出
来,是礼;鱼肉等美味藏得再隐蔽它也能偷到,是智;每到冬天就躲进灶内,是信。”

谢客妙法
    乔仲山家做的馄饨很好吃,曾经因为许多宾客朋友前来求取食物而苦恼。一天,他在每
位客人桌前先放好一张纸条,并且告诫各位说:“吃完后方可打开纸条。”客人吃完后打开
一看,原来里面写着做馄饨的方法。客人大笑而去,从此便没有再来求取食物的人了。

李谐妙答
    北方使者李谐到了梁国,梁武帝陪同他到各处游览,偶尔到了放生的地方,武帝问李谐
说:“你们国家也放生吗?”
    李谐答道:“不捉,也不放。”武帝面露愧色。

领受半礼
    吴生虽已年纪很大,但好趋附权势。
    偶有一次赴酒筵,看见有个穿著打扮像平民的人,在他后面也去参加宴会,吴生只是勉
强点了下头,神色很傲慢。过了一会,他见主人对这布衣者很恭敬、热情,就私下探问,别
人告诉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张伯起。
    吴生想再上去向张伯起献殷勤,张笑着说:“刚才已经领受过您的半礼,只等我再讨了
半个一起补还给您,就不要再劳动你了。”

赃官收受
    明朝正德年间,陈民望做黄州郡守时,重修了鼓楼,并在上面题写了“壮观”二字。同
守黄州城的王卿,是陕地人,平素颇有清廉之誉。看到题词后,对一位叫邓震卿的说:“什
么叫‘壮观’?照我乡口音谐音就是‘赃官’。”邓震卿笑了。
    又有一次,绍兴府的上面挂有一匾,写着“牧爱”两字,戚编修对当时的守令讲:“此
匾应当撤去,从下面望上去,不是‘收受’二字吗?”

急变称呼
    宋朝崇宁末年,读书人蔡嶷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因奉承巴结权贵而考取进士第一名,便
去权臣蔡京家拜谢,尊称蔡京为“叔父大人”。蔡京叫儿子蔡攸、蔡无出来接见,蔡嶷急忙
改口道:“叔公大人在上,孩儿再拜见两位叔父大人。”

好好先生
    东汉司马徽从来不说人家的短处,同人谈话,无论何事总是说“好”。有人问他平安
吗?他答:“好。”有人向他诉说自家儿子病死了,他说:“大好。”
    妻子责备他道:“别人认为你是有道德的君子,所以将私事告诉你,怎么听说人家儿子
死了,反而说好呢?”
    他答道:“你说的话,也大好。”现在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