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爱也无奈 作者:叶辛 >

第18章

爱也无奈 作者:叶辛-第18章

小说: 爱也无奈 作者:叶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一转身气咻咻地走了。
  赶场的寨邻乡亲们看着他们灰溜溜远去的背影,不由发出一阵讪笑。
  其他的围观者,听清楚没听清楚,我讲不清了。我自己,对那个汉子说到的什么国宝,是留神了一下的。
  不过我并不相信他的话,山乡里穷得连吃饭都发愁,哪会有什么国宝啊!赶场回去的路上,我就把这件事置诸脑后了。对于我来说,这不过就是在赶场路上做了一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而已。严格地说,连拔刀相助也算不上。吴玲娣是我的学生,她遭到外人欺侮,我作为老师,理应挺身而出。
  赶场回雨山屯的路上,同行的寨邻乡亲们都在夸我,说今天吴玲娣全亏了我,在众人都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挺身而出。要不然,吴玲娣这姑娘还真不晓得要吃多大的亏。专政队调戏妇女、奸污黄花闺女的传言,也是时有所闻的。
  也有人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招惹了专政队,吴玲娣说不定哪天还要有麻烦。
  不过这话没有说准,以后好长的一段时间里,吴玲娣什么事儿也没有,她天天背着书包到小学校来上课。原先,像她这样大年龄的学生,读书从来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自从赶场天那件事情以后,她几乎是一天不拉地到学校里来读书了。为此,我在班上还把她认认真真地表扬过几回。只是,她的成绩仍然很差,交的作业错误百出,测验照旧不及格。我早看出来了,现在她天天到学校里来,纯粹是为了给我面子。十八九岁的姑娘,坐在教室里眼巴巴瞅着我的眼神,已带着浓重的异性色彩,和班上那些十岁刚出头的女娃儿完全不一样。说老实话,吴玲娣目不转睛带着明显的好感听我讲课时,我的目光只要一转到她的脸上,就会心虚地赶紧移开。幸好,在这班上只有吴玲娣和吴仁萍两个大龄姑娘,要不,我心慌的眼光不知道往哪里瞧,真不晓得这个课怎么上下去。
  只是,在雨山屯团转,缠溪两岸的村寨上,渐渐传开一些流言,说得活龙活现,在干活路的山坡上、田埂边、晒谷坪的土地庙前头、农舍的火塘旁,大家伙儿都在传说,吴玲娣的爹吴远贤,雾岚山上石碉古堡的看山人,珍藏着皇帝的宝剑。
  这宝剑可不是常物,而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从明代的开国年间传下来,好几百年了。据说它能削铁如泥,拂绫即断,说的是绫罗绸缎轻轻一拂上去,则自动变成两段。人们传得神乎其神,说削铁如泥的宝剑还常见,这拂绫即断的宝剑,才是罕见的。
  专政队在赶场天找吴玲娣的麻烦,并非无理取闹,而是想把她逮去关押起来,以独生女儿相要挟,让十分钟爱女儿的吴远贤乖乖地交出皇帝的宝剑。
  不过,传归传,雨山屯寨子上,哪个也不曾见过传说中的宝剑。
  上山下乡之前,文化大革命的小道消息传得甚嚣尘上的同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关于“梅花党”和“一只绣花鞋”的故事以及类似的版本,说得天花乱坠,我是从来不信的。在我看来,到了偏远蛮荒的乡下,“皇帝的宝剑”这一类传言,不过就是城市里编烂的故事的翻版而已,从来没把它当一回事。
  春去秋来,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早熟的谷子挞上来了,坡上的包谷扳回寨子了,雾岚山下、缠溪两岸,田坝坡土里一派收割的景象。这是乡村耕读小学放农忙假的前夕,已是黄昏时分,学生娃娃们都已欢叫着回到各自的寨子上去,我趁着小学校里难得的清静,正在全神贯注地批着作业本。办公室门口,忽然传来一个柔柔的嗓音:
  “华老师。”
  我转脸一看,吴玲娣倚着门框,一手提着书包,两眼睁得大大的,满脸羞涩地望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她的身旁,站着和她同龄的姑娘吴仁萍,扑闪着一对大眼睛。她们两个,一个文静寡言,一个泼辣率直;一个苗条瘦削,一个丰满健壮。乍一眼看,一瘦一胖,特点是很分明的,不过,只要下细地多瞧两眼,就会发现,两个人各有姿色,是那种在赶场天撩人的姑娘。特别是吴仁萍,一双大眼睛热辣辣地瞅着你的时候,真有点让人招架不住。
  两个大龄学生主动到办公室来找我,这是我教学生涯里极少有的事情。我急忙离座起身招呼:“进来坐呀,有啥子事情?进来说罢。”
  吴玲娣迈进了门槛,往里走了两步。吴仁萍跟着进了屋,却并没往里边走,还是徘徊在门边。
  吴玲娣转脸瞅了吴仁萍一眼,低下头去,脸上飞起了一片红云,嗓音比往常更低地说:“华老师,农忙假过后,我就不来上学了。”
  “为什么?”
  吴玲娣不说话,脑壳垂得更低了,脸色一片绯红,抽抽条条的身子难为情地晃动着。
  “她要出嫁了!”门边的吴仁萍嗓门很大地替她解释着,“哈哈,月儿光光,今夜做个新娘……”
  “真的?”我尽量掩饰着心中的震惊,淡淡地问,“喜期订在哪一天?”
  “九月二十八,”事情说出来了,吴玲娣倒也不觉害羞了,她大胆地昂起脑壳,细细长长的眼睛望着我,“华老师,爹说了几遍,到那一天,请你来喝喜酒。”
  我望着她,郑重地点头。在雨山屯,我是老师,尽管只是耕读小学的一个民办教师,拿的也是工分,但是寨子上遇到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都会来请我去喝酒。有的是学生的老祖祖做寿,有的是学生的长辈离世,也有的是学生娃的哥哥姐姐出嫁或是娶亲。
  可是像吴玲娣这样子,学生自己出嫁请我去,我还是头一次碰到。雨山寨上早婚,这在我们的插队落户生涯中,已经司空见惯了。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出嫁,更不是啥稀罕事。只是,吴玲娣的这回出嫁,还是令我颇觉意外。怎么我事前一点都没听说呢?迟疑了片刻,我才讷讷地说出口:“祝贺你,老师祝贺你。”
  “你一定来啊,华老师。”说完,吴玲娣一阵风般,跑出了办公室。
  “玲娣,你……”她的这一举动,使得吴仁萍慌得叫起来,“你咋个不等我?”
  吴玲娣头也不回地说:“你的事,自家跟华老师说吧。”说完就扭着身子跑远了。
  我这才晓得,吴仁萍不是陪同吴玲娣来的,她也有事情找我。我瞧着吴玲娣远去的背影,抬头瞅了吴仁萍一眼,笑着说:“你也有事,说罢,什么事?坐下说。”
  “要得。”吴仁萍并不羞怯,她扯过一条我手指的板凳,挨近我坐下,从衣兜里取出一封信,“华老师,我是求你替我写回信的。”
  “写信?”吴仁萍的个头和吴玲娣差不多,但身子骨明显地要比吴玲娣壮实得多,丰满的脸颊,浑圆的肩膀,胖乎乎的手臂,隆得高高的胸脯,全身上下都洋溢着乡村少女那股健朗的朝气。她在我身边一坐下,我就觉得有些不自然。
  “是啊。我只有求你了,华老师。”说话间,吴仁萍伸出手去,把办公室的门掩上了,“我晓得,你写过这种信的。”
  她一说请我写信,我就明白了,她要我替她写的是什么信。插队落户的这几年间,时有即将出嫁的姑娘,或是在嫂子、或是在同伴的陪同下,找到知青屋,来请我写信。那信的内容,多半都是对男方提出的娶亲要求的答复,写起来并不复杂。但提笔为自己的学生写一封这样子的信,我还从未遇上过。
  “让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你就是不学好。”我忍不住摆起了老师的架子,对她抱怨一般批评起来,“现在好,这么大年龄了,读到五年级,连封信也不会写。你看你……”
  “哎呀,华老师,你咒得我脸都红了。”吴仁萍一把逮住我的手臂摇晃着,“不是早和你说过嘛,我脑壳就是笨,不会读书。再说,嫁都要嫁人了,读书又有啥子用。”
  她这么说,我还能说什么呢。
  “行啊,把男方的信让我看一下吧。”我伸手接过她递来的信,展开信笺,就着窗户透进来的光线,读了起来。
  信寄自县城城关镇的朗巴寨,显然也是男方请人写的,字的笔画功架一望而知是练习过毛笔字的,那行文的语气,还文拖拖地带着文言意味。意思是极为简单明了的。信上说,自从到雨山屯来取得了吴仁萍表示同意的信物,一副绣着鸳鸯的袜垫,真是满心欢喜。经同父母大人商量,男方全家希望能尽快举行婚礼,现定于腊月二十八日这个黄道吉日前来雨山屯接亲。之所以定在春节之前,是为了喜上加喜,真正地成为双喜临门。望吴仁萍在收信以后,看还有哪些要求,尽快给个回音。以便男方家中按照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婚俗,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满足女方家庭的要求。
  看信的时候,我陡地嗅到一股浓郁的野菊花的气息,转脸望去,只见吴仁萍也把脸凑近过来,看着我手中的信。她的后脑壳上,插着一束醒目的野菊花,那花香和姑娘身上的气息混杂在一起,幽幽地散发着一股素馨,好闻极了。
  我镇定着自己,把信往桌面上一放,故作平静地说:“说吧,咋个写?你先把意思说一说。”
  说着话,我已把男方的称呼写下了。高自兴:你好!
  “是这样,”吴仁萍抿了一下嘴唇,眼睛往额颅上翻了翻,像平时站起来背书背不下去一样,讷讷地说,“结婚的日子,我家爹妈说,还是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好,再说,我还要在雨山屯和父母好好过一个春节哩,在元宵接亲,不也一样是双喜临门嘛。不过,在来接亲之前,还得按规矩送来灯草呢衣裳四套,颜色不能一样,皮鞋两双,厚薄毛线衣四件,呢子大衣一件,花袜子十二双,对了,最要紧的是,还要现金二百元,一定要事先派人送到雨山屯来。上面这几条,若有一条做不到,元宵节是接不成亲的。华老师,你一定得把这点说明白。”
  吴仁萍一把逮住我的手,郑重其事地说:“千万别把这一点漏了。”
  “还有吗?”我停了笔,转脸问她。
  “没得了,就是这几条。”
  “我已经写完了。”
  “你哄我,我才刚刚说完……”
  “不信你看嘛。”
  “我看,我看。”她说着话,双手逮住我持笔的手臂,把脑壳凑到桌面上来,手指尖点着信纸,一一看着我写下的字,结结巴巴地读着,整个身子几乎挨在我的胸前。后脑壳上的那束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在我的眼前一颤一颤的。我的心别别剥剥不自然地跳荡起来。她那劳动少女结实的后背,厚实的肩膀,发根下面洁白的颈项,全在我眼前充满诱惑地晃动起来。我的手忍不住轻轻地按在她的背脊上。
  “华老师,”吴仁萍的叫声惊得我赶紧移开了手,不知所措地望着她。哪晓得她仰起脸,大睁着双眼,直瞪瞪地瞅着我,仿佛啥子感觉也没有地对我说:“你当真全写下了呢,真快!哪,你把信封也给我开了吧。”
  没想到她根本浑然不觉。我镇定着自己,笑着摇头道:“要依我的心思,我就不写这个信。”
  “为啥子?”
  “你这哪像是和人家商量婚期的信啊,简直是在给男方开要钱、要物的催款单。”
  “没关系,他们家出得起。”她大咧咧地说。
  我随意地开着玩笑:“那他们家是大财主啊。”
  “财主倒不是,不过他们家有祖传的手艺,会雕石头,多少能找几个活路钱的。”
  “雕石头?”
  “是啊,你没听说过?城关朗巴寨那一头,专门出一种适宜刻章雕物的石头,来钱得很!”
  “那你也不能乱要啊。”
  “哎呀,华老师,跟你说不清,雨山屯的姑娘,结婚前都这么写啊!”吴仁萍眨巴着眼睛,不无怨尤地说,“都说,这是当姑娘时最后一次开条件了,不把要穿、要用、要花的都写上,嫁了过去,就再也要不到了。”
  我望着吴仁萍一脸坦诚的神情,不由叹了口气,怜悯中夹杂着不解:“我以为,山寨上姑娘们的爱情,也像她们的为人一样,纯朴、真诚、圣洁……”
  “哎唷唷,真诚、圣洁,你说哪里去了呀,华老师,”吴仁萍不悦地一白眼,学着我的声调,语气变得怪怪的,“嫁人就是嫁人,啥子爱不爱的,那不让人笑落大牙。”
  “这么说,”我诧异地瞪大了双眼,“你和人家在谈婚论嫁,却并不喜欢人家。”
  “能喜欢上,那就好了。”
  “这话咋个说?”
  “我就只晓得他是个男人,脸貌还过得去。”
  “光这样,你就和人家商量婚期?”
  “这你就不知了,”吴仁萍叹了一口气,她嘴里喷出的气息,全拂到我的脸上,我瞅着她,第一次看见这个总是活泼快乐的姑娘,眼里闪烁着忧郁的神情,“我这个男家,在县城城关,离县城很近的,男方爹因为有石雕手艺,调在县城商业局下头一个什么单位工作,其实就是手工作坊罢。娘呢,是菜农,主要是种蔬菜,收入也要比我们雨山屯这山旮旯强。我这门亲事,还是他们托县城里我的舅舅串线攀上的呢。”
  “可恋爱结婚,互相之间,总该有点点了解吧。”
  “所以就使劲开条件啊。”吴仁萍不悦地说。
  我有点明白过来了问:“那么,吴玲娣呢?她很快要出嫁了,她对未来的那个丈夫,怎么样呢?”
  我不便在吴仁萍面前说爱不爱的字眼了。
  “哎呀,华老师,你这人就是弯酸多。实话告诉你,她的情况不比我好到哪里去。她说那个男人三棍子也打不出一个屁,她又不会讲话,两个人要结婚了,总共也还没讲过几句话哩,真正急死人,她只要一想起这点来,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那她还愿嫁过去?”我大惑不解了。
  “她这回出嫁,是快得出奇。”吴仁萍舔着嘴唇说,“以往讲起来,她总是说,我出嫁在前,她嫁人在后。”
  “那咋个?”
  吴仁萍瞥我一眼:“你没听说吗?华老师。”
  我摇头道:“没听说啥呀。”嘴里这么说,我脑子里却想起了那些关于皇帝宝剑的传说。
  “是她爹怕出事,怕玲娣遭罪,才匆匆决定的。”
  我心中明白了,叹了口气说:“出嫁是早晚的事。可总该找个心里中意的人啊。”
  “有啥子办法,”吴仁萍大大的嗓门一下子低落下去,隆得高高的胸脯在起伏,眼睑也垂落下来了,“命呗!”
  “那么,”我极力想要理解这些天天相处、原以为很熟悉的村寨上的姑娘,“你们,你们当姑娘的,就不会自己喜欢上一个人,就不会……”
  “咋不会?你把我们当憨包啊,你真以为我们只会下死力气干活啊!”
  “那喜欢上了咋个办呢?”
  “你说呢,”吴仁萍抢白一般说着,陡地离座起身,走到门边,重重地把门闩“咚”一声闩上,继而一阵风般扑回来,双手使劲地搂住我的脖子往她脸前狠狠地扳过去。
  “就这么办!你敢么?”
  这真是太突如其来了,我心慌地想挣脱她的搂抱,她整个身子贴在我的身上,红扑扑的脸颊直往我的脸上贴来,嘴里激动地呼呼吐出来的热腾腾的气息,整个儿笼罩了我。
  我的眼睛里闪动着金星,直觉得她的笑容充满了诱惑,她的身上洋溢着芬芳,她依偎在我怀里的感觉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真是又美妙又令人惶惑,我情不自禁地在她的脸颊上轻轻地吻了一下,那红中泛着一层黝黑光亮的脸颊竟是那么的柔润诱人。我真不想放开她,吻她第二下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