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静辉所做的一切,每一样皇帝赵顼都真切的看在眼中,驸马的做法和治国理念是他在所受的帝王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见识过的,这一切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皇帝赵顼虽然看不起西夏,甚至不肯承认西夏是一个国家,但他更加清楚这么一个才有几十年立国历史的西夏,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内给大宋造成了多少麻烦,不要说王静辉承诺五年解决西夏,就是再多上一倍的时间他也肯等——朝中的大臣,和天下所有的人都没有人能够认为大宋能够在短时间解决西夏问题!
“驸马以为下一步该在西北如何动作?”
“眼下龙州、银州已为我大宋所有,这两州之地都有广阔的草场可供养马之用,但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大宋能够守得住!圣上请看。根据种谔发回地战报可知龙州基本上是没有遭到太大破坏便为我大宋所得,我们可以依托现有的条件来加强工事修筑,这笔投入不会很大,难点便是在银州!臣以为为了保证银州的稳固,大宋应在此地修筑城寨,至于如何修建,则要看枢府的建议。总之保住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场对大宋意义重大,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丰厚,重要的是今后若有意西北,银州沿无定河逆流而上四百里便是石州,战略上地意义非常重大!”
“富弼来信至枢密也请朝廷能够在银州附近建立新地城寨,并且修整龙州的城防!”文彦博说道。
“以臣之见,不若趁李清作乱西夏无暇东顾之际取左厢神通军司,进而去榆林寨,真抵长城,则银州更加保险些!”郭逵眼睛盯着与河东路毗邻的左厢神通军司说道,那里距离大宋河东路晋宁军不过三百里,若是得手地话,将会和银州、龙州连成一线,使大宋对西夏的防线整体向北推移近五百里。虽然没有王韶开熙河辟地千里那么夸张,但这片土地都是属于明堂川和无定河流域,实在是个养马放牧的好地方,况且从左厢神勇军司到银州仅两百余里,若是有事也好近距离支援,总好过从大宋绥德军奔袭五百里要好的多。
“臣也以为郭大人所方有理,夺取左厢神勇军司对大宋来说难度并不是很大,毕竟现在党项游牧联军主力正和李甭在德靖镇和铁治务一线激战,不过臣估计以种谔以往的作风,恐怕夺取左厢神勇军司的军队此时应该已经兵临城下,要是得手也没有稀奇的!”王静辉笑着说道。
也许冥冥之中因果相连,王静辉对种谔的了解倒是非常准确,他确实不会放过左厢神勇军司,毕竟谁也不能够忍受一个孤城久悬于外,从最近的大宋绥德军到银州还有五百多里,而左厢神勇军司不过才两百余里,这个距离相差的也实在是太多了,这是一个非常大地诱惑——把左厢神勇军司拿下来,那修筑防御性的城寨只需要一座即可。对于富弼来说,王静辉能够投这么多钱进来还是看得了这里的草场。这就需要大宋能够长期占领并且守住银州和龙州,没有必要留下一个左厢神勇军司给自己造成一个这么大的凸起来让党项人攻伐骚扰,夺取左厢神勇军司势在必行!
这一次是种谔亲自领一万精兵跟着无心的特种部队去夺左厢这里勇军司,他想要亲眼看看特种部队是怎样攻城掠地,从而进一步对特种部队的战斗力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不过他心中还是非常怀疑自己现在这些兵可能还不够用,随即发信给绥德军,调派两万兵士向左厢神勇军司进发。
种谔这么做并非是瞧不起无心的特种部队,而是因为他自己攻占银州的时候动静实在是太大了,距离这么近地左厢神勇军司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以往特种部队的偷袭可能会在如临大敌的党项人面前失去作用,剩下来的也唯有强攻了。
左厢神勇军司作为西夏对大宋河东路唯一一个前线壁垒,虽然和对面的晋宁军之间的地形非常复杂用不着驻守太多的军队,但这里的守军都是党项精锐,警觉性非常高,不过现在对于这里的党项人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于大宋,而是李清地泼喜军,这里原先驻守的两万军队其中的一万多已经调往铁治务来对抗李清去了,剩下的七千余守军来把守这座军事重镇。
特种部队在以往百试不爽的乔装进城策略失败后,上下决定开始强攻这座坚城,他们偷袭敌城的手段也并非只有乔装进城这一种,当然到现在为止这种方式最有效也最简单。种谔虽然是这里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这次是来实地考察特种部队战斗力的,所以他并没有插手夺取左厢神勇军司的战斗,而是将手中的一万精兵交给无心来调动,并且表示不用三天,从绥德军那里还会有至少一万精兵到来,若是可以的话完全可以等汇合支援部队后再攻城。
对于种谔的好意,无心心领了,不过他也明白若是真的等援军来了才能够拿下目标,那特种部队在种谔心头的分量可就轻多了,所以他选择奇袭。
正文 第三百零一章 设套
北方游牧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逐水草而居,房屋大都是帐篷,根本没有汉人的砖石建筑,更不要说是城墙了。西夏自李元昊立国以来其军事思想还是固有的骑兵战术,虽然也借鉴了宋朝的城防,但除去少数核心城市,大部分的城市还都是几十年前宋朝统治时期所留下来的城墙,不过是加以修整了一番而已。
无心突袭左厢神勇军司的突破口便是选择了这样的城墙,党项人对筑城并不感兴趣,对于城墙的认识远不如其同行契丹人那么重视,即便是修整城墙也是马马虎虎,这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城墙在党项人的维护下到今天还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便可想而知了。特种部队都是经过枢密院严格选拔的禁军,其中不乏厉害的角色,有几个顶尖的人物虽然不像王静辉看得金庸小说这么玄乎,但想想也至少是个霍元甲那样的水平,等闲十几个人根本奈何不了人家。
无心选拔出十几个武艺高强的人,分别带领由十个人组成的小队,配备好装备,定下联络信号后,十几个小队人马便开始潜入到城墙附近,或是徒手攀爬或是借助特殊工具开始爬城墙。
突击小队速度很快,加之这已经是千疮百孔的城墙在他们眼中异常容易,不过一会儿便翻上了城楼。这里地党项守军虽然很警惕。但特种部队下手的时间都已经快要天亮了,此时是人们最松懈、最疲劳的时候,站了一晚上的党项兵基本上都是上下眼皮直打架,有的干脆依靠在城楼上就睡着了。
特种突击小队立刻无声的袭杀了城楼上地党项守军,集中在南门城楼上便晃动火把发出得手的信号,然后悄声打开城门。无心在看到信号后。立刻请示种谔,请求大队人马立刻上马突进城中,种谔听到无心的请求之后,苦笑的摇摇头便对自己的副将命令全军上马从已经打开的南门进入,杀进城中。
一个时辰后,种谔便站在了左厢神勇军司的军司衙门大厅里,到现在他也算看出来了,训练类似一支无心率领这样的特种部队在攻城战中确实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这样的军队明显就是专门开城门地钥匙,虽然宋军论起攻城来是非常拿手的项目,但像这样用特种部队来钻敌人的空子。只需要短短的半个时辰,敌人的城门就形同虚设了,这与动辄十天半个月惨烈无比地传统攻城战法相比,特种部队攻城确实对大宋军方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现在的种谔心中想的最多的便是上书朝廷,尽量组建更多地特种部队。甚至在自己的军队中也想组建这么一支军队,当然他也知道论其兵员素质是无法和无心这支队伍相比的,但哪怕战斗力达不到这种标准,能够有一半,以后自己再突袭党项人地时候。至少攻城这种事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那战略回旋的余地可就大多了。
种谔在夺取左厢神勇军司后,没有多做停留。在留下两千人把守城池肃清城内残余敌人后,便立刻全军上马直奔一百里开外的榆林,只要榆林在手,那明堂川东边的土地就算彻底为大宋所有了,最重要的便是榆林紧靠长城,这是对北边防御的重点。
无心的特种部队除去开始的时候帮助种谔开城门之外,他的部队并没有参加城内战斗,而是事先埋伏在北门,用弩箭专门来射杀那些逃出来地党项兵。为的便是不让他们跑到榆林去报信。
榆林的防御自然是比不上左厢神勇军司的城防的,仅有一圈高不过两丈的矮土墙充当城墙,守军也不过才两千余人。打仗自然是伤亡越少越好,无心的特种部队全部换上党项人服装,装做是从左厢神勇军司逃出来的溃兵,在简单的问答之后,榆林的小城门便向他们敞开,无心带队一马当先的冲了进去,当城内厮杀声响起的时候,种谔的后军也都冲了上来,小小的榆林那里撑的住近一万的宋军,半个时辰之后榆林便落到了种谔的手中。
不到两天的时间内,连克左厢神勇军司和榆林,这样的速度是种谔从来没有想过的,此时他已经彻底放弃了对特种部队的疑虑。斩敌三千,俘虏一万,这样的战绩虽然在王。韶平复熙河和韩琦保安城之战的阴影下已经算不得是什么了不得的战功了,不过种谔对此还是非常满意的。
在全程“观看”了特种部队的“表演”后,种谔立刻向无心提出让他的特种部队为自己训练一支类似的军队出来,并且装备上同样的武器。面对种谔的要求,无心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手中的装备却是个大难题──这些装备都是枢密院专门朝军器监订制的,弩箭、E书天空弓箭的尺寸甚至是箭支的制作材料都和现在宋军的装备有着很大的不同,至于身上的那些小装备更是不可能装备到种谔这样的普通军队中,当然最大的秘密便是他们长刀和箭支上所涂抹的毒药,这东西可是大宋的机密,即便种谔算是大宋的名将,但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资格来知道这件事。
特种部队是王静辉所发起的,无心自然知道先生在枢密院中所面临军方的质疑,虽然不能够通过几场战斗就能够改变他们对特种部队的看法,但种谔这种对特种部队作战方式非常有好感的重要将领,还是要大力帮助,通过一个种谔可以让更多的军方将领能够认识到其中在战争中的作用,这正是王静辉求之不得的。
眼下西北战事又陷入了一种平衡。李清地泼喜军虽然很强大,但游牧民族的社会构成更加有利于战争,虽然李清在三岔口和万井口一线击溃了来犯的党项精兵,但部落联军在夏州依托城墙工事稳住了战线之后,便全民皆兵军力一下子扩张了好几倍,以六万对十几万这样的比例。想要击溃防守一方还是非常困难的,大宋将边界推进到这一步向前一步就会促成党项部落联军内乱,不要说以几倍的兵力掉过头来对付种谔,还让李清白白拣了便宜,这种事情种谔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地。
在关良手中的情报网的帮助下,种谔向党项部落派遣了使者,表示愿意支援他们粮草甚至是武器装备来对抗李清,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维持现有的边界,当然如果有可能大宋甚至从武宁三堡出兵来攻击李清迫其退兵──这种假设也只是顺带给党项部落的好处,因为杨崇岳已经积攒了足够的火器。正在寻找有利战机准备突袭李泉──这次进攻自然是要仔细挑选时机的,富弼派出了三万多精兵昼夜不停的赶往左厢神勇军司,而种谔也驱使城中的党项人日夜不停地修整城墙,修筑工事,只要工事和兵力部署完毕。剩下来的便是看看杨崇岳能否以少胜多突袭得手了。
“爱卿莫非是在说笑?!”皇帝赵顼瞪大了双眼看着王静辉,好像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怪物一般。
“臣哪里敢欺瞒圣上,在河北从灾民中招收五万到十万左右的人进入厢军,这有利于稳定北方的局势!”王静辉淡淡的说道。
“这将是大宋厢军扩招中最大地一次!一旦招收完毕,这些厢军可就是由朝廷来供养了。这几年爱卿费尽心力不就是为了缩减厢军吗?这么多的厢军将会耗费多少银钱来供养,朝廷财政将会陡然加重,想必司马君实和王介甫都不会同意!”皇帝赵顼说道。
“……”
“爱卿不用说了!”王静辉刚想要开口。便被赵顼摆手打断:“爱卿可能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无论如何这样规模的扩招厢军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就算爱卿能够说服朕也不会有什么作用。传旨,宣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郭逵、曾公亮、吴奎、杨绘、赵忭、王圭、吴充入宫议事!爱卿若是有什么本事就用在他们身上吧,若是爱卿能够说服这几人,那扩招厢军地诏令也能够从中书省发出,门下后省也会通过,不然三封退回后,朕亦三思!”
王安石、司马光是中书省的两大巨头。曾公亮是河北系官员的龙头,吴奎掌三司,赵忭、杨绘是门下后省地头头,而吴充则是御史中丞!朝中若是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一旦统一意见,以两人各自的影响力,那多半就会通行,但是王静辉这次提议实在是太大,要考虑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赵顼知道自己是顶不住驸马的游说的,事实上基本上每一次一对一谈话,他总能够被王静辉说服,但门下后省有封驳中书省诏令的权力,三封退回这样的局面无论是谁也不愿意看到──中书省和门下后省必须有人站出来为诏令不能够通过而负责,下场只有一个──辞官或被罢黜!
这个政治风险实在是太大,皇帝赵顼现在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看到刚刚平静下来的朝局又有所变动,更何况他对这套班子还是非常满意地,如果真的出现三封这样的事情,司马光、王安石他是有大用的,但赵忭、杨绘和吴充则面临被罢黜的危险。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王静辉真的有本事能够把这一大班人搞定,使得诏令能够顺利通过实行,如果不能说服甚至是全体反对,那……那王静辉也就离被逐出大宋政治中心不远了──御史台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相比罢黜掉一部分人,皇帝赵顼更加不能够容忍王静辉退出棋局,那同样也会让朝局形势陡然变得扑朔迷离,E书天空保守派和变法派之间的矛盾会爆发出来,两派之间新帐老账一起算,这又是一个大麻烦,朝中也唯有王静辉有办法能够平衡两派人马,赵顼宣这些人进宫议事无非是让王静辉能够知难而退。或是放弃这种想法,或是将厢军扩招地数量减少到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地步。
“按例,在灾民中招收厢军以减少作乱的可能是正常的,不过现在河北的形势还没有恶化到这个地步,即便是招收厢军,也用不着这么多。三四万绝对可以满足需要,如驸马所说的十万未免有些太多了!”司马光温和地说道,他虽然心疼国家财政的损失,但稳定灾区局势在这个时候更加重要,所以他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对。
“圣上,这是臣嘱托人调查统计后的一份结果!”王静辉从袖子中掏出一本折子双手呈送给旁边的司职太监,原本他想要搞定赵顼之后返过头来再说服其他大臣,但赵顼临阵脱逃不得不使面对这么多人。
“这本折子是臣派人将河北诸路的广惠仓统计后的结果,其中还有臣的粮仓,全部存粮用来赈灾扛过今年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最大的问题便是明年,如此大地旱灾影响不是一两年能够消除的,在明年很可能也会出现旱灾,不过波及面没有这么广泛而已,但是朝廷必须要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