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宋风 >

第33章

宋风-第33章

小说: 宋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的时间,如果各位有那些饱学大儒的朋友,也可以介绍到我这里给学生们讲课。” 
  酒席上的众人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显得格外兴奋,都纷纷称赞王静辉高尚的品格,把这个无赖那厚比城墙的脸皮都给夸红了,表示一定在建书院上给王静辉伸出援助之手,而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官职的王安国表示自己随时都可以到书院中去讲课。 
  “看来还是这些文豪比较可爱些,那个未来的神宗皇帝赵顼可是办事不牢靠啊,都几个月了也没有给我介绍一个可以到书院来教书的先生。看来出版《梅雪》这样文学月刊使这些文豪对我相当有好感,连帮忙都这么爽快!”王静辉心中想到。 
  当王静辉听王安国表示可以到书院来当老师,心中十分高兴想到:“虽然王安国在变法中和自己的哥哥王安石有点不对路,但他毕竟是王老头的弟弟,不看僧面看佛面,有王安国在手,王安石和他的新党成员们应该对这所书院有所宽松吧!”不过这个推测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但王安国的来书院当老师那是最好不过的,虽然不清楚王安国为什么率试不第,但既然他的文才受到大家的推崇想必以他的水平当个教书先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治平二年三月,王静辉终于等到了任命他为校正医书官任命的圣旨,朝廷的征召是非常低调的,由颍王赵顼携带圣旨直接到平民医馆给他下圣旨后就可以上任,而不用像惯例一样还要见皇帝。王静辉很痛快的接受了圣旨,任命他为校正医书官的同时,英宗皇帝赵曙还赏赐给他金鱼袋、赐紫,这也算是非常优待了。 
  颍王赵顼在我接受了圣旨后对王静辉简单的说明了一些他担任校正医书官要注意的事项,但其中最让他高兴的便是他这个校正医书官时间比较自由,可以不上班。这就给王静辉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不过他是不会消极怠工浪费这样一次整理古代中医书籍的好机会的。 
  第二天王静辉便迫不及待的直奔位于城东皇城边的校正医书局去上班了,当他向校正医书局报道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被其中一个官员带到了一个独立的院落,说是去见校正医书局的提举。 
  王静辉听后感到很吃惊,因为按照历史的发展,北宋校正医书局的第一任老大是三朝元老名相韩琦啊!这实在是让他太惊讶了,一朝宰相不过是在这里挂个名罢了,那会抛下繁重的政务跑到这个校正医书局的小院子里面空耗时间呢?难道这个韩琦也是个医道出色的家伙?韩琦在医学上的建树还没有到历史留名的高度吧?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王静辉终于在一个厢房中见到了这个传奇中的三朝元老,不过韩琦现在只是两朝宰相,谁也没有想到英宗皇帝赵曙会死的那么早,在位时间短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韩琦,字稚圭,相州人。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王静辉在路上努力从他那点儿可怜的历史知识里面回忆有关韩琦的一切资料。 
  公元1058年,宋仁宗拜五十岁的韩琦为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自此,韩琦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宰相生涯。“不过这个家伙最厉害的便是拥立皇帝,英宗赵曙、神宗赵顼能当上皇帝和他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拥立之功恐怕是满朝官员谁也比不了的,更何况去年他成功的帮助英宗赵曙实现亲政,在政治山现在应该是他最鼎盛的时候。与他十几年前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黜汴都长达十一年在外任地方官员的经历相比,简直就是一天一地啊!不过他最终还是栽在了神宗身上,神宗是个好斗的公鸡,心中满怀着宋朝中兴利剑横扫天下的心思,而韩琦在军事上和富弼一样主张缓和政策。平心而论,这样的主张虽然让人听起来不很舒服,但相对于宋朝当时的国力来说还是一条正确的策略,但由于和神宗皇帝意见向左而被贬官。看来宋朝的皇权虽弱,但皇帝老儿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碰上神宗赵顼这个年轻气盛又很好斗的家伙,以后可要小心些!”韩琦医生的遭遇让王静辉心中给自己与赵顼相来往定下了一个基调。 
  走进厢房,王静辉便看到了一个身穿紫色蟒袍的老头儿,一把雪白整齐的胡须,养身得当;一双下垂的眼皮,透出这个老家伙的心机深沉,这便是北宋名相韩琦了。此时他正在书案旁聚精会神的看着一本书,王静辉一眼便认出了正对着自己的书皮封面上写得书名:《外科正宗》。 
  如果说王静辉来到这个时空后给医学界带来最大的改变便是外科手术了,华陀虽然号称中医外科始祖,但他的医书都失传了,他的医术在历史长河中也成为了令后人向往的一时传奇绝响,但王静辉又再一次使外科手术重现人间。虽然王静辉只做了很少的几例非常简单的外科手术,但所起的影响是巨大的,足以振动了这个时代的医学界,这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望,仅仅凭此一术,王静辉便跻身为当世名医之一,他所写的《外科正宗》出版后,也是他写的四本医书中卖的最好的。不过书卖的好并不代表有人敢和他一样给病人做手术,虽然所需用的药物和手术器具王静辉都在书中毫无保留的给写了出来,但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听说过哪家医馆的郎中敢做手术,汴都开封的病人如果真的需要做手术不可,那会得到所就医医馆的郎中推荐到平民医馆来做手术。 
  旁边引路的官员进入厢房后说道:“相公,王先生已经带来了!” 
  正在看书的韩琦抬起头朝他们看过来,见到王静辉已经来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站起身走到王静辉身旁看了看说道:“王先生果然是少年英才,年纪如此年轻便有如此医术和见识!”他说话的时候扬扬手中王静辉写的《外科正宗》。 
  王静辉笑了笑说道:“承蒙韩相公错爱,大人就直接称我的表字改之就好了,我怎么算都是您的晚辈。其实这本书和我的医术并非我所独有,而是来自把我抚养大的师傅,要不是他老人家的言传身教,我也没有今天的医术,我的手法和医道知识全部是由师傅教的。” 
  韩琦听得称奇,问道:“那改之你的师傅在哪里?朝廷设立这校正医书局这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我可以上书朝廷保荐你师傅!” 
  王静辉看得出来韩琦是认真的,这使他对看到韩琦第一面所留下的老谋深算的印象感到了一种错觉,不过他问自己的师傅在哪里,他哪找得到啊,他的老师还在二十一世纪的医学院中教他的师弟师妹呐!不过既然撒了谎就要把它圆下去,王静辉的脸上挤出了一副沉痛悲伤的表情对韩琦说道:“我从小便是孤儿,有幸被师傅所救抚养成人,还没有好好孝敬他老人家,他便已经驾鹤西游了!”说完还哭出声来:没有办法,既然是演戏,那就全套都做全吧! 
  王静辉这个无耻的无赖就这样把韩琦这个北宋名相给糊弄了,临了韩琦还放下宰相的身份,一个劲的安慰他要节哀顺变!等王静辉“悲痛”的心情平复下来后,韩琦说道:“改之,人死不能复生,你今天把你师傅的医术给传了下来造福百姓,如果你师傅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现在你是校正医书局的七品编修了,还望改之你能从中多出力啊!” 
  王静辉知道自己一进这校正医书局便能得到这七品编修已是皇恩浩荡了,如果放在翰林院,一个状元及第才能直接获得七品官职,虽然两者不能同日而语,但在官品上是一样的,这也让王静辉心中有些飘飘然了。他也从刚才和韩琦的谈话中感到是韩琦上书建议英宗皇帝把自己召进校正医书局的。估计其他大臣如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人也都上书让朝廷来招揽自己,这其中该是颍王赵顼从中周旋,他知道自己不愿意当官,如果贸然下圣旨,搞不好会碰一鼻子灰,正好韩琦的折子给了他们有回旋的余地,自己能够当上这七品编修,当中也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没想到,我到成了香饽饽了!”王静辉心中好笑的想到。   
      正文 第三十六章 上岗 
       
  第三十六章 上岗 
  “真幸福啊!”这是王静辉来到校正医书局当编修“上岗”的第一天,不过不要误会这个无赖在出工不出力,糊弄洋鬼子,虽然他在诗词上是比较无赖一些,但在医学这个老本行上,校正医书局才是他真正之所爱。 
  王静辉在见完朝廷“老大”韩琦后,便随着那个引路的官员来到了校正医书局的办公场所——藏书楼。这里是校正医书局的中枢,里面收藏有从太祖、太宗开始到现在,大宋皇家一百年当中所收集的几千卷医书。在宋朝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封建朝代这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恐怕是当时这个世界医学类藏书最丰富的地方,王静辉甚至在想在遥远的西方,恐怕其他文明发源地医学方面的书籍都加在一起都不会比这几个院落里藏书多。 
  从引路的官员口中,王静辉证实了韩琦今天“驾临”校正医书局的目的就是为了他这个无名小卒,因为这个官员说韩琦虽然是校正医书局的提举,但由于公务繁忙很少时间到这里,他也不过是在这里挂名而已,平时都是钱象先大人来主持这里的运转。得到这个消息后,让王静辉着实的惊讶了一把:这个韩琦还真是很重视自己啊!不过这种“重视”对于自己到底是好还是坏呢?王静辉用力甩了甩自己的脑袋,努力把这个疑问忘掉,毕竟现在自己在这些朝廷大佬眼中不过是个不如流的词人而已,和十几年前出现的“代朕填词”的柳永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比柳永可有钱多了,但在这些人的眼中还远远没有到受到重视的地步。 
  摆脱了心中的胡思乱想后,王静辉向引路的官员请求要去校正医书局的藏书楼去看看,那位官员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时候,王静辉才知道这个引路官员的名字:孙兆。王静辉知道这个孙兆和他兄弟孙奇十分精通《素问》和《伤寒论》,他老爹更是尚药奉御丞孙用和,后来他们兄弟两人也做过这个位置,他又问道孙兆这个校正医书局中有那些名医,因为他记得这个校正医书局存在时间虽然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由于皇室的重视,其内的成员号称是将天下名医一网打尽,正式这些名医通力合作才使校正医书局在短短的几十年当中深刻的影响了其后一千年当中中国中医的发展。 
  果然,孙兆的回答让王静辉的眼前一亮:掌禹锡、高保衡、林亿、孙用和、秦宗古……这些人名虽然不想华陀扁鹊那样让后世中国人如雷贯耳,但深知中医理论发展的王静辉对这些人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后世几乎所有的中医理论支撑的几本经典著作都是他们负责整理编纂的,能和这样一群梦中的偶像一起工作,王静辉几乎怀疑是不是在梦中。 
  在进入藏书楼后孙兆就告辞了,留下王静辉一个人在藏书楼中,王静辉见到这些珍贵的医书后就已经进入休克状态了,丝毫没有意识到到旁边的孙兆已经走人了,孙兆也是医学世家出身,对王静辉这样的人也见怪不怪了,也没有嫉恨王静辉失礼。 
  王静辉用一种朝圣的心,小心的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纸页已经发黄的手抄本医书,虽然这些医书在这里受到专门的人来维护这些医书,但校正医书官所藏的医书都是从太宗时代收集到今,在收集的时候已经有虫蛀、脱简、缺页等损害,所以他抽到的这本手抄本的《伤寒论》也有虫蛀了。在翻了两三页之后,他果然发现了与他在后世读到的《伤寒论》不同的地方,虽然出处让他很费解,但王静辉还是非常兴奋的阅读着来和后世著作相对比,挑出其中有疑问的地方…… 
  校正医书局的藏书楼不愧是天下医学类书籍藏书最多的地方,有很多医学书籍是王静辉在后世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虽然自从他来到这个时空后获得了过目不忘的本事,几乎只要是他读过的书都能半字不差的从头到尾背诵下来,不过就算这个家伙本事再大,面对这几千卷的藏书,他一天也无法完全看完。还好这个无赖比较知道轻重,专门捡那些历史上校正医书局整理出版的医书相关的来看,不过这样也看得他两眼直冒金星,随着一声肚子的抗议,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藏书楼一整天了。 
  “可惜没有办法把这座藏书楼整个搬到自己的书房里面去,最可恨的是这里不能把藏书借出去带回家来研究,不然也剩下自己好多精力。”王静辉一边把自己借阅过的医书小心翼翼的按照书柜上的编号放回原位,一边在心里抱怨着。 
  “看来以后要长期驻扎在这里了!”可是王静辉已经不是一年前孤身一人来到汴都的时候了,自己的事情实在是太多,放着别的不说,如果自己在平民医馆十天不露面,那医馆非要乱到天上去。他的医术在汴都也算是非常有名的一家了,很多病人来到平民医馆都是看他的名气来的,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可不是那几个技术平庸的坐堂郎中所能解决的,虽然他们的医术经过王静辉调教过一段时间后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现在终归显得有些嫩了点,还远未达到独当一面的地步。 
  “人才!人才!”王静辉心中咆哮着,自己的摊子才铺开几个月,自己就已经陷入东征西讨的地步了,这还是人家徐氏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才弄到今天的地步,徐氏帮着自己打理玻璃和粮食生意,自己的账房是人家的,跑腿的伙计也是人家多年培养出来的,坐堂医生也是人家徐氏帮助联系的,最要命的是自己的管家也要靠徐氏支援,要是没有徐氏,自己可就真的完蛋了。 
  王静辉从校正医书局出来后在回家的路上就不停的在想人才这个关系到他以后行事的大问题,自己在这方面全无根基,到处都是漏洞,如果以后办的事情更大更多了,那岂不是一触即溃?! 
  从上次收购土地的时候,王静辉就打心眼中觉得自己身边可以放心使用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现在刘账房的年龄也大了,再干上三四年后恐怕就无法跟得上自己了,想起刘账房那两鬓多出的丝丝白发,王静辉的心中就觉得有些愧疚:自己的生意扩张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本来刘账房从徐氏那边借过来是帮助自己打理平民医馆的,但没几天又是济民制药、又是商务印书馆的,工作量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增大了好几倍。这个时代的记账方法又实在太复杂,王静辉一看到那厚厚的账簿就头大如斗,自己明明知道这种记账方法即复杂效率低下又不可靠,但他也不能凭借着在大学中学习的那点儿可怜的基础会计学来改良这个时代的记账方法,他一忙起来那还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是时候要对这个时代的记账方法作出改进的时候了!”为了给刘账房和自己减轻工作压力,王静辉决定要把他那半吊子的基础会计学拿出来显显眼了。 
  但人才怎么办?即使自己成功的改良了记账方法,王静辉还是面临着人才紧缺的局面。他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头绪,便掀开马车车厢窗户的布帘子,深深的吸了口外面还略显冰冷的空气,但他也看到了缩在汴都城内辉煌灯火照不到的墙角里面的乞丐。 
  “嗨!”王静辉无奈的放下了布帘子叹了口气,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