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68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68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一弓七鸟的恐怖射箭技术。他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在草原上混了这么多年。韩鲍自然知道精锐的士兵加优良的武器装备可给他高句丽的战士带来什么样的进步。在草原上说到底谁都靠不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
    见李云犹豫的样子,韩鲍以为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忙道:“不过什么?还请天使明说!”
    李云装做很舍不得的样子道:“侯爷您知道的,大汉的精锐俱是重金训练出来的,而大汉的武器也俱是金钱堆积而成,而且上等武器数量稀少,大汉天军自己都没有装备多少,所以本使不能将大汉国珍贵的东西白白送人,即使本使对贵族十分喜欢,也是不能啊,因为天子面前其他大臣会有意见的,所以本使必须收点什么做补偿!”
    韩鲍听了,无奈的摇摇头道:“天使,小侯族小,除了牛羊马匹,再无什么东西了,根本付不起啊,还请天使可怜!”
    李云双手撮了撮,面带难色的犹豫一下,旋即像下了很大决心一般,咬牙道:“侯爷这样吧,本使也不想为难您,一头羊换一件装备,一头牛换三,一匹马换四,至于教导骑兵本使就自己垫了侯爷觉得这样如何?”李云心里却乐开了,虽然说这个价格和提供给月氏人的一样,但是这次提供给高句丽的可不是青铜啊!而是铁制兵器,不过却依然是大赚特赚,更令他高兴的是,高句丽人并不排斥他派骑兵帮忙训练的要求,嘿嘿,教导骑兵,其实说穿了,就是洗脑骑兵。他们虽然无法指挥高句丽人,却可稳稳的将忠于大汉,服从大汉天子地思想灌输给高句丽人。再加上高句丽本身的亲汉气氛以及李云以后将要推出的少数民族政策,用不了几年,高句丽骑兵就将彻底的变成大汉的骑兵。
    综观历史上,无论是曾经威风八面,号称一个士兵顶三个外族士兵的大汉还是曾经被所有少数民族共同尊为天可汗的唐帝国。他们在草原上都无法长久的立足,究其原因除了帝国实力的衰退之外,最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帝国缺乏一个简单有效的少数民族政策,帝国的军队和官员始终用着不切实际的骄傲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这才最终引发帝国西域政策的全面失败。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无疑是新中国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的国策以及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使得全国上下基本消除了民族间的歧视以及仇恨。
    当然现在假如若李云要偏袒少数民族的话,那么无疑将受到主流社会的抨击,但是平等对待少数民族,挥舞同是华夏族这面大旗。毫无疑问的,李云十分精通。
    韩鲍听了李云的条件,他并不傻,他自然知道在草原上满地可见的牛羊口在大汉国属于极为昂贵的资源,可是大汉的丝绸,铁器以及皮革同样在草原上属于紧俏和昂贵的战略物资,实际上来说,高句丽并没吃多少亏,因为李云允许羊也作为交易单位,要知道羊在大汉并非什么要紧的牲畜。而草原上最多的却是羊,最容易抢掠的牲畜也是羊,这样一来他高句丽就可用几万牛羊换来三万精锐,这买卖划算的很。要知道几万头牛羊或许对汉人来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是相对于高句丽而言,这不过是九牛一毛。
    至于教导骑兵团的问题,韩鲍并没有多少意见,他也不认为这里面有什么花招,于是得到满足的两人迅速的就大汉武装高句丽的具体细节达成协议。
    按照李云与韩鲍的协议,高句丽用四万头牛羊以及七千匹战马的代价,换来了大汉国整整两万套标准骑兵装备以及五百名教导骑兵帮忙训练,当然这个协议还涉及了战利品的瓜分。譬如当高句丽征服一个小部落时,俘虏以及掠夺到的牛羊需要优先提供给大汉,当然大汉将用丝绸,粮食,食盐以及铁器,菜刀等日用品交换。
    整个协议完全是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签定的,表面上高句丽得了宗主国莫大的便宜,要知道以往高句丽掠来的牛羊以及人口大部分都被浪费掉了,譬如俘虏,大多数被廉价的处理给了马韩等国,其余的只留下年轻的女子以及小孩子作为高句丽人的奴隶。
    而现在大汉国居然开出了一个成年男性奴隶折算为一头牛的天价,要知道马韩人开出的价格是十个男性奴隶仅仅一头羊。两相比较之下,韩鲍不由的在心里大骂马韩人的无耻,同时对大汉国的富庶更加心仪,虽然他不知道这位使者要奴隶干什么,要知道大汉国早就明文禁止了大规模奴隶的买卖。
    却不知李云心里早乐开了花,他自然知道奴隶的价格十分低廉,之所以给出如此价格,是因为他需要用高额的利益刺激高句丽人大量的去掠夺其余民族的人口,使之成为大汉战车上第一个跟随者,更可为他提供大量用于开凿道路,开垦荒地的壮年奴隶,要知道草原上的男子普遍比较强壮,这样的一个壮年男子,基本上可顶二个大汉的民夫。但是大汉国人口明显不足,大量的耕地尚且缺乏足够的种植者,所以征发民夫的行为无疑于自掘坟墓,这也是历史上汉武帝被人诰病的原因。可是有了廉价的奴隶的话,那么即使死上十万,大汉国也仅仅是失去了一笔烂在仓库里的钱财,历史上也绝不会有史官写下他李云残暴的记载。
    两名各自得了想要的东西的大奸人在签下协议后,相视而笑,历史上第一份军事援助协议就这样诞生了。
    建元元年八月,有汉七十四年,辽东高句丽请奏内附,上曰“许之!”特赐其辽东侯爵,许护东中郎将李云前往宣诏,其族闻天使至,出三百里而迎。越三日,护东中郎将回报天子,言其族可信,请天子许卖大汉兵器与之,上闻喜曰:离乡不忘故,此诚谓之曰:真,至远而不忘其君,此可言之曰忠,乃下诏许之。——《史记一一辽东高句丽传》


第一第七节 大雪
    通常人们常说,商业是政治的延续,这话一点不差。
    高句丽回归大汉后的第一个月,跟随着李云来淘金的商人们就把手上的货物全部出手了,大汉的丝绸,临邛特产的铁器,草原上最好的调料食盐,这一切都令高句丽人发狂。
    而高句丽人用来当主食的牛羊,廉价的战马以及奴隶也同样令大汉的商人着魔。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商人,徐岩率领的商队怎么也想不到在大汉根本花不多少钱的一斤食盐竟然可以和高句丽人换上一只羊,甚至一头牛!
    这些牲畜拉回大汉内地,至少可以赚取几十倍纯利润。
    至于奴隶的问题,大草原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蚂蚁般廉价的奴隶,特别是青年男性奴隶,因为没有哪个部落会在征服他人后还留下壮年男子,通常是杀掉,将头颅割下来当成个人勇敢的见证,但是李云来了,这位大汉的高官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钱财,一边大肆购买高句丽人手上的奴隶。
    仅仅一个月,受到大汉物资诱惑的高句丽骑兵就出动了十次之多,共消灭了七个扶余人的附庸部落,抢来了七千多俘虏以及二十几万牛羊,战马,全部被高句丽人换成了汉人的东西,丝绸,食盐,铁器,军械等平常高句丽贵族才用的起的东西,纷纷涌入了高句丽战士的家中,而贵族则深深的迷恋上了临邛最新的主打产品,水晶杯以及烟花。
    当李云派遣的军队护送第一批商人从辽东返回大汉时,奴隶们赶着二十多万头牲畜引发了整个长安城的骚动,虽然战马早已经被边关驻军买走,但是如此多的牛羊依然引起了长安贵族们的眼红。
    这些牲畜被长安的商人一抢而空,特别是耕牛。这种大汉国最最缺乏的战略物资,仅仅几万头根本不能填补它巨大的缺口,所以相对于长安羊肉价格的下滑,耕牛地价格根本没有下跌的趋势。反是因为临近春耕时节,其价格向上涨了七十钱。
    新登基的天子刘彻见了区区几百车丝绸以及其余物品就换来如此多的牲畜。心里大为高兴,下令重重褒奖了这些将耕牛带回长安的商人,要知道本来大司农估计,明岁耕牛价格将上涨一半,刘彻正愁怎么缓解因为耕牛紧缺带来的农业危机,这下可好,几万头耕牛进入长安,而且看样子以后陆续的还会有更多牲畜从辽东运回来,大汉再也不用缺乏耕牛而烦恼了。
    从这一天起。大汉国的有识之士正式感觉到了草原对于大汉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年后,大汉国丞相在朝会上向天子提出了“帝国的利益在于草原,危险亦来自草原,是以大汉不可有一日放松对草原的控制……”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草原奏折,经此之后。大汉帝国更加把大草原看成自己的私人物品,任务人不得把势力插进来。
    但是在汉元七十四年的八月底,李云却想不了那么远,当务之急,他必须在冬天还没来临之前,折掉辽东城简陋的城墙,并建立起完善的水泥生产体系。
    现在的辽东城全然是在一片繁忙之中,一千名辽东驻军从军营中走出,按照李云的命令。他们必须扔下武器,拿起鞭子驱赶那些廉价买来的奴隶,争取在冬天来临前拆掉城墙,并构筑起新的城防体系。
    李云始终认为,资本完全是血腥而肮脏的,一如后世历史上欧洲人的贩奴运动,奴隶注定将成为大汉崛起的垫脚石。
    但是李云到底不是欧洲的贩奴头子,传统的道德理念深深的扎根在他脑海中,所以他并没有欧洲人那种将奴隶身上最后一点利用价值榨干的狠劲。
    事实上李云永远也没有欧洲人那么狠,他仅仅是命令奴隶们限期完工,他并不吝啬食物,也并未死死的限制住奴隶们的自由,至少他们并不需要一天十四小时的工作,至少李云承诺在完成这次拆迁工作后,给予这五千奴隶自由,准许他们加入大汉国,成为大汉的子民。当然是地位十分底下的隐官,并且他们必须承担起沉重的赋税,直到他们为大汉立下足够的功劳,才可正式得到承认。
    在这之前,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大汉军队,在战争时期按杀敌数计算功勋,二是成为大汉帝国天子的私人牧民,按每年贡献和驯养的牲畜数目计算。
    之所以这样,除了李云道德上的顾及外,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来自他心底最深处的资本主义情节,事实上这些奴隶都是优秀的牧民,人人熟悉弓马,而且都是来自大草原,他们生在草原,了解草原,思想单纯,容易控制和洗脑。
    所以那一千名士兵除了监督奴隶的施工速度外,他们还必须承担起将大汉至上,成为大汉人光荣的理念灌输给奴隶。
    按照李云的说法是,这些士兵必须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拿着肉饼,鞭子抽过之后再奖赏几个听话的人,给他们肉吃。
    毫无疑问这项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假如这些士兵无法完成任务,李云并不会感到惊讶,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在鞭子和食物的刺激下,奴隶们分为两班日夜施工,在付出了仅仅七死十伤的代价后,整个辽东的城墙被折掉了,与此同时一座座按照临邛标准建造的水泥生产作坊拔地而起,在残酷的寒冬来临前,在大雪封住辽东的道路前,五千高句丽人买来的奴隶出色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到来年只要有足够的水泥,那么一座冷兵器时期几乎不可攻破的要塞就将落成。
    作为奖赏,李云兑现了他的承诺,他命令士兵砍断了奴隶的枷锁,并向奴隶们提供冬天必须的御寒衣服,燃料以及食物。更动员士兵帮助他们盖好过冬的房屋。
    对于这位仁慈的主人,本来以为必死地奴隶们感激不尽,要知道即使在草原上,一旦冬天来临。他们的部族也绝不会如此阔绰的对待他们,他们只能挤在牛羊的身边。哆嗦着颤抖着企<;16 k>;求老天可怜,而事实上老天通常是残酷的,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寒冻通常每年都要带走一大批族人的生命,在自然面前,人类通常是渺小而脆弱的。
    但是现在,汉人给他们搭建木制房屋,使得他们不需要再担心风雪刮到身上,汉人给他们食物,使他们不需要挨饿。因此汉人教他们忠诚于大汉。教他们说汉话,并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成为帝国的合法子民。
    草原上的人,通常是容易感动的,哪怕对方仅仅是在利用他们。但是一想到成为汉人后,就可分到土地,就可住进汉人坚固的房子,就可舒服地过着小日子,许多年轻的奴隶一夜未眠,他们在火笑着幻想着自己成为汉人的那一天。
    大雪终于还是来了,庚子年十一月的大雪特别大,也特别的厉害,呼啸地北风刮的整个辽东无人敢出门。深达半米的积雪令李云感到害怕。
    由于事先采取了大量的措施,这一年,辽东无人冻死,但是在大草原上,忽然而来的大雪造成了各个游牧民族巨大的损失,高句丽人被迫退入长城,凭借李云提供的住所和房屋抵御这百年难遇的寒冬。
    尽管如此,残酷的自然天气依然造成了高句丽数十万头牛羊冻死或者被大雪掩埋的惨重损失,更有至少四百人死于雪灾,假如不是李云允许他们退入长城,并且积极为他们提供食物和燃料的话,这一损失还将无限的扩大。
    同样的扶余人的损失也十分的大,尽管这个部族在雪灾之年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准备好了足够的帐篷以及食物,并全面收缩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但是据高句丽人估计,这次雪灾至少给扶余人的战马和牲畜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打击,损失至少是高句丽人的十几倍。
    在高句丽人安顿好后的第二天,大雪再次来临,这一次下的比上次更大,也更猛烈,即使是待在房子里,坐在火堆边,李云依然感到彻骨的寒冷,幸亏在雪灾之前,他发动奴隶和士兵采集了足够数量的燃料,否则这个冬天辽东势必难以度过。
    如此大的雪灾,如此频繁的大雪,令韩鲍感到恐惧,也感到害怕,李云也十分担忧,明年受到如此大规模损失的草原民族,势必按照惯例来中原抢掠,对于目前的渔阳和右北平的防线的安全,李云不需要担心,他担心的是扶余人的反噬,受到如此大损失的扶余人势必在开春雪融之后进攻高句丽,甚至极有可能进攻辽东,以填补他的损失。
    不过李云从来就不是喜欢防守的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永远喜欢进攻,既然扶余人肯定会在明年进攻辽东,那么在他还没有缓过气来,准备妥当的时候,高句丽的军队必须对其发动猛烈的攻击,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将隐患消除掉。
    不战则已,一战消灭,这是李云的想法,而再没有比现在这种天气更不会令扶余人怀疑的了,在大雪过后,面对厚达数尺的积雪,根本不可能想到会有军队袭击他,而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松懈,最没有战斗意识的时候,想到这里,李云忙令人去叫来韩鲍以及卫青,准备商量这次行动。
    ……


第一第八节 战争开始之前
    庚子年十一月,大雪封住了整个辽东和大汉国的联系,但是在大雪封山之前,李云派出一名骑兵飞报朝廷,请求刘彻密切注意匈奴人的一举一动,他猜测明年假如不出意外,匈奴大军将全面进攻大汉国,以抢掠到足够的人口和食物。
    但是他完全猜测错误了,大雪给匈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靠近渔阳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左谷蠡王伊稚邪部,损失尤为惨重,单单是冻死的战士在短短七日内就达到了数千之多,其余老弱牲畜无数。
    而位于祁连山的王庭以及直接归属单于的部落却由于远离雪灾中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