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傀儡皇帝 >

第6章

我是傀儡皇帝-第6章

小说: 我是傀儡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下方的信息很简单,就是说要是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可以纳钱代役。

这样短短的几句话,杨侑看了几遍。这才心情愉快的轻轻合上奏折。

代王殿下殿下这么大的动静早已经被底下的大臣关注着,只是不知道骨仪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现在见代王殿下神色轻松,都不由的惊奇出来,难不成那个奏折还能变出钱来?

第十一章以工代赈

轻轻的将奏折放下,杨侑缓缓起身,原本愉快的神情开始消失,取之而代的是一种忧愁的神情。

“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百姓流离失所,所求的不过是一口活命的饭,大兴地区的百姓在心仁厚,遇到受灾的百姓,也是尽力救助。本王既怜悯流民的苦难,又庆幸拥有这样善良的大兴百姓,并以拥有这样的百姓为荣。”

“代王殿下怜惜百姓,实在是大兴之福。”卫文升恭贺道。

他不知道折子里的内容,只是习惯性的抢先出手,以免落了先机。

杨侑点了点头,继续道:“本王既要赈济灾民,又不能寒了这些善良百姓的心,经过昼夜忧虑,终于相处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哦!官员们的好奇心提了起来,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别看平时官员们对杨侑恭敬有加,但心中对他并没有多少敬畏,毕竟他的年纪在那放着。

“以工代赈。”杨侑斩钉截铁的说道。

以工代赈这个词大臣们并不陌生,以工代赈起源于周代,文字最早记载见于《礼记》一书,《礼记·月令》篇中有“季春之月,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的记载。《汉书·食货志》载有“虚郡国仓廪以振贫”。《后汉书·质帝纪》有“方春戒节,赈济乏厄”的记载。从此可以看出,从东汉开始,改“振”为“赈”。

纵观以前的扶贫赈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减赋、免征、平粜、赈济、借贷、安辑、抚恤等。减赋、免征,即减免税收;平祟,即在灾年平价调拨卖出粮食;赈济包括粮赈、钱赈、物赈、粥赈和工赈。

但是这些赈灾一般都是在受灾地区进行,大兴地区是大量灾民进入,怎么进行以工代赈?

望着大臣们迷茫的眼神,杨侑不由得得意起来,说道:“再过不久,就是大兴百姓服徭役的时候,历年来大兴百姓一直对服徭役苦不堪言,不愿意服徭役,而如今大量的流民进入大兴地区,所求的也不过是一口饱饭,为了。

说道这里杨侑顿了顿,看向地下的大臣,已经有不少大臣明白了,隋朝的徭役一直很繁重,而大兴地区的百姓多富裕,大半不愿意服徭役。

“代王殿下的意思是今年要免除大兴地区的徭役,让这些流民代替大兴百姓服徭役。”骨仪装模作样的惊奇道。

其实他上这道奏折就是要给杨侑解围,故意不直接点明,也有考验杨侑的意思。果然杨侑并没有让他失望,毫不客气的将这份创意占为己有,来增添自己的威信。

也许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没有人会说出来,传到百姓中,大家感谢的是代王殿下的仁义。

“骨大人所言甚是。不过并不是免除徭役,而是纳钱代役,毕竟我们大兴潘库已经没钱了,我们还要养活那么多的灾民。不过,本王保证,在三年之内一定免除大兴地区的徭役。”杨侑道。

“可是大隋律规定六十岁的老人可以纳钱代役,现在全部都允许纳钱代役,没有先例呀!”一个满头白发的礼部官员出列道。

话音刚落,就被所有周围的官员所鄙视,不允许全部纳钱代役,那供养流民的钱你出呀!多一个人出钱那就多养活一个流民,难道你还想最后户部出钱,下个月集体去喝西北风呀!这个礼部官员看到周围人脸色也知道自己说错了,灰溜溜的溜回队伍中去了。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如果皇爷爷怪罪的话,本王一力承担,”杨侑挥挥手,大义凌然道。

“臣等誓于代王殿下共进退。”卫文升带头,所有官员集体附和道。

“这次服徭役,一共就要修建五条水渠,疏通大兴城外的护城河。两万多流民根本干不了多久。”苏升皱眉道,苏升是大兴县令,知道今年服徭役的工程量。

“不如趁机把大兴的官道好好的修一下,这几年大兴的官道已经损坏的很厉害。”平红贵趁机要求平整官道

最近他一直在负责四轮马车,四轮马车对路况要求很高,要是修好官道,四轮马车一定会热销,到时候就是工部肯定会日进斗金,翻身的机会就来了。

永丰仓可以加快速度修建了。

万年县内还有几座桥要修。

本府的县衙要翻修了。

。。。。。。。。

不知不觉中,众官员才发现大兴地区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办。如果将这些事情全部干完,流民就是赶到明年也完不成。

不过他们每说一项,颜君成的脸色就黑了一分,纳钱代役肯定不会多收,估计一个月就会用完,这么多的工程到最后还是要户部埋单。

“启禀代王殿下,赈济流民事关江山社稷,老臣恳请代王总领赈灾事宜。”卫文升一脸郑重道。

“请代王殿下总领赈灾事宜。”所有大臣都请命道

原来在古代做善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想要当个善人,平时修个桥、铺个路,救济一下孤儿寡母就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你想救济灾民,一个不小心就扣你一个收买人心的罪名。

杨侑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是避不可避了,这个担子只能由他来抗。

骨仪看着前方的卫文升,心中暗骂老不死的,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是卫文升在布局,但是代王殿下一旦侧重流民的事宜,势必无暇顾及朝堂的事物,这样一来,整个朝堂又是他的天下。不过,骨仪并不在意,代王殿下已经开始醒悟,卫文升又能掌权几年呢。

第十二章赈灾告示

赈灾了,

朝廷要赈灾了,

刚下早朝不久,这个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兴城。

不仅是大兴的大臣,一直在固守昔日的荣光,普通百姓也一直认为自己这座城池,理所应当该是都城,一直称大兴宫为朝廷。

随着整个城市的苏醒,这个消息以疯狂的速度向外扩散,每到一处都是欢声一片。

赈灾的消息让大兴百姓都松了一口气,对于善良的大兴人来说,最见不得就是看到自己在享福,而别人受苦。

每当乞讨的人来到自家的门口,多多少少的都会送上食物和水,一些老人甚至会触景生情,眼泪汪汪的和家人诉说自己当年的苦难。

而且这几天大兴城内外都不平静,到处都已经是流言遍地了,说是大兴城外流民遍地,凄惨无比,甚至易子而食的惨剧都有传了出来,各种剧情传的有鼻子有眼儿的。

每当听到那些无知的人在讨论这些虚假的流言的时候,王博士总是嗤之以鼻,现在流民才过来十多天,哪有那么多凄惨的事情。

王博士今年五十多岁,本名不叫博士,后来先帝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连考几次都没要考上,后来年纪大了,也就灰心丧气了,不再考了。

平时经常在衙门前晃悠,平时给人写个状纸、在酒楼读邸报之类的谋生,被人成为博士。

“幸亏这次朝廷赈灾及时,要不然还不一定会有多少悲剧发生呢!”宏福酒楼中,一个中年略胖的地主打扮的人叹了口气。

宏福酒楼是王博士最喜欢去得地方,这里的饭菜便宜实惠,而且人来人往,消息很是灵通。

“就是,听说这次流民之所以这么多,就是因为代王殿下回大兴的时候,开放了潼关,这才有这么多的流民。”王博士也插了一句。

“王博士,你这就有所不知了,就是因为代王殿下宅心仁厚,不忍这些流民受苦,这才下令救济这些流民的。”中年地主和王博士很是熟悉,说话并没有什么忌讳。

这时外面一片的轰然。王博士伸头一看,几个衙役从酒楼的前面经过。匆匆忙忙的离去。

洪福酒楼对面是经常贴告示的地方,这里人流量大,消息传播的也快。

当然贴告示的地方不只是这一处,相对于整个大兴城来说,这里的人还只是小部分。

衙役刚走,王博士和中年地主就第一时间冲上前看。

“服徭役。”王博士看着告示,有些苦涩的喃喃道。

服徭役是王博士最为无奈的一件事情,隋朝规定,取得功名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但是偏偏他考了多次也没有考上。

每次服徭役的时候他都是触景伤情,再加上他本就是一个文弱书生,年纪已经偏大,服徭役那么繁重的体力活简直要了他的命。

“不对呀!服徭役的时间还没到呀!今年的徭役怎么会怎么早。。”中年地主不禁有些奇怪的说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中年地主家也没有出来过秀才,但是毕竟家庭富裕,每年贿赂一下里长就过去了。

“咦,今年的徭役怎么这么重,竟然是去年的两倍还多。”中年地主疑惑的道。

“我靠,”

看着这么重的徭役!一直认为是文明人的王博士不由自主的爆了一句粗口。

怪不得今年的徭役提前这么早,比往年多出了很多很多,是想让我们提前干呀!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嘴上不说,心中不禁埋怨起来代王殿下,刚做了一件救济灾民的好事,怎么会增加这么多的徭役。

其实这只是早朝上议的一部分工程,要是他知道今年实际的工程量要你这多十倍的话,他估计早就晕过去了。

王博士愤愤不平的继续看下去。

咦!

下面出现的一行字让他郁闷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纳钱代役,凡大兴居民皆可以纳钱代役,没有年龄限制。”王博士轻轻的舒了一口气,看来今年是要破财了。

“恭喜王老弟了。”就在王博士暗自肉痛的时候,中年地主笑呵呵的说道。

“何喜之有,小弟我今年是要大出血了。我家一共三个丁户,今年的代役钱不会少了。”王博士苦笑一声道。

“王老弟莫急,继续往下看。”中年地主神秘一笑。

“每丁的缴纳十文钱,就可以免去了今年的徭役。”王博士大喜过望。

十文钱算得了什么,也不过是二斤肉的价格,这对于大兴地区的百姓来说算不了什么,

除此之外,服徭役的年限也缩短了,往年的是十六到六十岁,都称为丁,都是要服徭役,而今年服徭役的年限仅仅二十到五十岁。

王博士不敢置信的从头到尾的又把告示看了一遍,就连最后一个鲜红的代王印也没有放过,反反复复的看了又看。

没有错,就是纳钱代役,而且年限缩短为二十到五十岁。

王博士不禁窃喜,因为自己刚刚满五十,自己的小儿子才十八岁岁,也就说今年自己一家只需要缴纳大儿子的徭役钱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只需要十文钱,今年全家的徭役就免了。

想想往年服徭役的辛苦,服徭役一般轻松的也需要干一个月的体力活,难道老天终于开眼了,知道体谅自己的辛苦。

当下不顾身边的中年地主,连忙往回家赶,他要回家向自己一家人报喜。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京兆郡的每一个角落,今天京兆郡每一户人家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十三章东宫府库

“开饭了,”

热腾腾的的大锅前,帮厨的师傅大声的吆喝一声,声音带着长长的尾音,传的老远。

其实不用他吆喝,锅前面已经围满了流民。都在流着口水盯着热腾腾的大锅,要不是有人维持秩序,早就一拥而上了。

这是大兴县县衙的其中一个救济点。负责赈济大兴城东的流民,由于从东面来得流民最多,所以这里最受重视。

还没有等到户部的银两发下来,苏升已经等不及了,直接动用县里潘库里面的银两,率先开始救济流民。

“不用慌,慢慢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让拥挤的人群安静了下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站在锅前安抚着众人,女孩脸蛋清秀,声音却异常的好听,一双大眼睛更是增添了几分秀丽。

伸手接过递来的瓷碗,木碗,一个个的盛满,再递过去。

“谢谢,小草姐姐。”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接过碗,看着碗中的食物谢道。

“柱子,快吃吧!。”小草顾不得多说,匆匆的接过下一个碗,继续忙碌起来。

柱子捧着饭碗,来到一旁大口的吃了起来,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忙碌的小草。

他和小草都是一起来到大兴的流民,他孤身一人,而小草则有一个会做饭的父亲,这次朝廷赈灾,小草和父亲一起被选上了帮厨。

小草很是善良,平时对柱子很是照顾。

“我一定会好好的干活,以后要报答小草姐姐。”柱子看着自己瘦弱的身体坚定的道。

心中想着,眼中不由的瞄向不远处的桌子,桌子旁边有几个衙役在那里登记,这次虽然朝廷以工代赈,但是还是能够找到自己可以干的活。。

听老人说,以前朝廷赈灾的时候都是让他们免费吃饭的,怎么到了大兴这么富裕的地方竟然还要干活。

不过干活也好,柱子虽然只有十多岁,能干的是给大人帮个手,这样足可以让他再挨饿了。

“清理河道的招人了,有谁愿意的赶紧了。”一个小工头的模样中年人高呼。

“我去。”柱子快速的将自己手中的碗放下,应道。

“小屁孩,你行吗?”小工头眯着眼睛打量这柱子,有些怀疑的说道。

“叔,不瞒你说,我的水性可好了,你说修路我是不行,但是清理河道那是绝对没有问题。”柱子拍拍胸口保证道。

“那行,就你吧!”工头将信将疑的将柱子定了下来,会不会水到了河里就知道了,做不了假。

柱子回头看了看依旧在忙碌的小草,扭头跟着工头离去。

※※※

“沙沙”

孔雀翎摩擦纸张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房间。

杨侑坐在主桌前努力的算好姚思廉递上来的账目,地上的草纸已经堆了一大堆了。

姚思廉坐在左边的桌后。他今天的任务不是教学,而是被杨侑拉来壮丁,负责分配流民的事物。

要让杨侑算个算学倒是可以,但是对于这些政务可是一头雾水,所幸的是姚思廉做得很好,将赈灾的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

“代王殿下,这是新送来的折子。”

王喜推开房门,将厚厚的一叠折子放在了姚思廉的桌上。

“又是那些县令送来的申请赈灾工程的折子。”姚思廉拿起一本看了一眼,摇摇头无奈的说道。

自从杨侑颁布以工代赈以后,除了苏升之外,各县的县令都在拼命的拉工程,,赈灾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了副手去做。

修桥、铺路、修水利、建学堂。短短一个上午,递上来的折子就超过了今年徭役的百倍以上。

更何况还有一些距离大兴稍微远一点的县还没有送来。

要是都报上来估计在多一倍也不止。

“辛苦姚侍读了。”杨侑也是苦笑一声。在任何时代官员都是一样的,不管有没有必要,都是拼命的拉工程,先上马再说,拉来资金就是业绩。

对于这些事情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只有靠姚思廉自己分辨,好在杨侑给了姚思廉很大的自主权,挑挑拣拣将一些有必要的工程排在最前面,一些离谱的直接驳回。

又干了一下午,终于忙完了。

“韦妃殿下有请!”刚刚忙完,一个宫女就来禀告道。

杨侑跟随宫女回到了东宫,只见韦妃坐在了饭桌前,桌上摆上了四五盘热气腾腾的饭菜。

“拜见母亲。”杨侑行礼道。

“侑儿快快来吃点东西,今天辛苦侑儿了。”韦妃扶起杨侑,拉着杨侑来到饭桌前。

吴妈及时的递上一碗晾好的粥,杨侑接过,一口气喝完,舒服的叹了一声。

“饿坏了吧!赶紧吃一点。”韦妃连忙招呼杨侑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