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127章

混在大唐-第127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礼堂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每月初一的大演讲和给每年从清心书院走出去的毕业学生授予清心书院证书所建造,毕业生凭着这张证书,他们可以到武清的产业下做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当然大礼堂的作用也不仅于此,师生之间的交流会,也会在此举行。
  如今清心书院正式搬迁到洛阳,清心书院的老师们都授予了博士官衔,虽受国子监节制,但自由度非常高。更何况有武清这个院长,谁敢为难?
  今日是清心书院在洛阳的开学典礼,武清这个院长自然必须到场,并致词,这也算是清心书院的一大特点。
  王勃和卢照龄带领各位博士都恭候在门口,见到武清进来,都拱手微笑着。
  “远山,我等在此恭候多时了!”王勃笑道。
  如今王勃主要研究经学和理学之间的共通之处,而且并为理学理论做润色,教授学生儒家经文,算是清心书院的二把手。而且父亲王福畴也从交趾归来后便辞官在家。
  武清连忙拱手道:“子安,辛苦了,家眷可安顿了好呢?”
  王勃笑道:“多谢公子,都安顿妥当了。”
  武清点头,看到卢照龄也来了,卢照龄这两年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武清也非常照顾他,让他很少授课,但卢照龄对于理学的研究已经快追上武清了。甚至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新思想,使得理学在哲学和物理学方面更加丰满。
  “卢公,您都来了啊!”武清赶紧抓住了卢照邻的手。
  卢照邻虽身体不好,但精神相当不错,说道:“今日书院搬到洛阳,我理学必将光耀千古,老夫怎么能不来呢!”
  武清感慨万分。这卢照邻初见之时,对自己也只是稍微敬重一些,对理学甚至不屑一顾。可如今却是理学的引导者,于是便说道:“今日之始,卢公之名,必将名垂青史。”
  卢照邻自然十分高兴。说真的。将近三年不见武清,他还真有点想探讨一番,特别是他的“格物致知”理论还需要完善。
  对于其他博士,都是清心书院的历届优秀毕业生,那七十二名番外博士,都主要进行的是研究工作,顺带教导一些特殊学生。
  武清都一一拱手见礼。随即,武清登上了三尺之高的讲台。礼堂内已经坐满了学生,还有慕名来参加清心书院开学典礼的士大夫、官员、学生等等。其中就有被贬出政事堂的国子祭酒郭正一。
  当武清走上讲台,注视堂中学生。自有学生喊“起立”,随即众学生起立,大声喊道:“老师好!”
  武清躬身行礼,说道:“请坐!”
  这样一个仪式过程,让在场的观礼者大感惊奇,心中也不禁对清心书院有了期待。
  武清待礼堂内安静之后,而后站在了讲桌之后。
  “诸位学子,诸位老师,还有诸位文学之士,欢迎你们,来参加清心书院之开学典礼!”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很多是怀着好奇来到这里,所以我是非常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清心书院不会敝帚自珍,清心书院对大唐的所有学子都是开放的。”
  武清自然不会在开学典礼上讲什么理学之类的,毕竟如今儒道释三家争论不休,如果理学忽然异军突起,那无疑是只会让理学陷入泥潭。但不提理学,显然不能让这些来观礼的人不能信服。
  忽然,他灵机一动,便指着屋外正迎风飘荡的彩旗问道:“诸位看到屋外的彩旗飘动,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有一位笃信佛教的文学之士说道:“学生用六祖慧能禅师之佛语便可回答。”
  武清一见,是一个一身锦袍的中年男子,便笑道:“先生说来听听,也让大家见识见识,佛家智慧。”
  那人拱手行礼,说道:“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心动。”
  武清不禁一叹,这六祖慧能果然好佛性,便笑道:“这位先生说的有道理,这也是慧能禅师‘顿悟’之佛性,但这只是佛家之言,说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这好比就是,我闭上了双眼,就是天黑。”
  礼堂中众人一愣,随即一想,这闭上了双眼不就是黑暗吗,那不就跟天黑了一般。这句话似乎没错啊。
  武清看着一脸茫然的众人,解释道:“闭上了眼睛,便是天黑,这是你心中所想,心中所感,也属于精神层面上的。但其实,闭上了眼睛,你只是看不到东西而已,若白天闭上眼睛,在你的精神上喝感知上觉得天黑了,可其实天依旧是白天,并没有因为你的感知而天黑,白天依旧是白天,这是事实。”
  “至于不是风动,不是旗动,是心动,亦如是。卢照邻博士说‘格物致知’便是追寻万物之理,逐本溯源,旗为何而动,便是因为有风,那为何又有风呢?”
  礼堂中众人深深地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武清笑道:“战船可以扬帆,便是靠风,而不是靠心。若只靠心动,战船还能吗?‘无风不起浪’便是这个道理。旗子得到了风,才得以迎风招展,那么风是如何来的呢?这便是我清心书院要研究的东西。”
  武清看着礼堂内深思的学子和那些文学之士,说道:“今朝我清心书院为圣上所看重,敕令我等搬迁到这洛阳城,当尽心竭力为我大唐培养出治国之人才,诸位学子请多多努力。”
  武清深深一躬,而后走下了讲台。
  随后便是王勃激情飞扬地讲话,他本就是诗文俱佳之人,所以他的讲话博得了满堂彩,经过多年的沉淀,王勃的诗文更加拥有了韵味。
  王勃之后,卢照邻也讲了话,特别是对格物致知作了解说,毕竟“格物致知”本就是先秦以来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倡的一种学说,但被历代的儒学家等等都弃之不用,如今再次提出来,并赋予新的含义,在理学的推广中是很有必要的。
  经此清心书院的开学典礼后,整个洛阳便知道了清心书院到底为何物,也让天下更多的人知道,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问。它继承了先辈的宝贵财富,并用辩证的方法来解读道家和佛家等诸子百家,是前无古人的一种新学说。
  有人为此学说出现而兴奋,也有人持有怀疑态度,更有人对此大肆批判,当然也有人甚至称之为“伪学”。
  但不管怎么样,“格物致知”之说,还是得到了很多士大夫的认同,毕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东西,谁说没有道理呢?至于认不认同理学的说法,那就是个人的事情了。
  自有人报知武太后,武太后听到武清那一番辩证之说,也不禁思考了起来,嘴中念道:“旗动,风动,心动。”
  对于笃信佛教的她来说,亵渎佛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但说出此话的人是她的侄子,是武家之人,是太平的驸马,而且对武家的是绝对忠心的,所以她不禁也念叨起来。饱读诗书的她,也是知道“格物致知”的,但理学赋予的新概念,让她不理解,也不明白。不过她也不得不承认武清之才能,说不得百年之后,他就会如孔圣一般,被尊为圣人。
  武太后看向了旁边整理奏疏的上官婉儿,问道:“婉儿,你觉得‘旗子动’,是什么原因?”
  上官婉儿一愣,她自然知道武太后这会儿在做什么,她赶紧欠身道:“奴婢不知。”
  武太后苦笑道:“明知你不会说,本宫问你作甚。本宫恕你无罪,你且说说你的想法。”
  上官婉儿顿了顿,说道:“按照儒家之说,旗子动,便是风在动。慧能禅师的禅宗之语说,不是旗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动。如今理学解释说,旗子因风而动,风因某种物理而产生。奴婢也不知如何解释,奴婢只是想,百家之言,各有道理,我等为读书之人,不应有偏颇,而应鼓励这些言说,方能再现‘百家争言,百花齐放’的文明盛世。”
  武太后不禁露出了笑容,这上官婉儿果然是贴心,这么一说,她竟然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管它有何种学说,只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打压任何学说,让百家之言为我所用,方显盛世之文明。
  “文明!”没错,自己刚改元文明,这清心书院的开学典礼,暗合此意,果然是天意!
  武太后哈哈大笑,大喊道:“文明,文明!”
  上官婉儿大为不解,为何太后竟然如此高兴呢,太后很久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待到武太后停下笑声,上官婉儿欠身道:“太后很久没有这么笑过了,真的是很好看!”
  武太后心中欢喜,说道:“你这妮子,真个儿会哄本宫开心,这样吧,拟个密旨,宣武清来见本宫,让本宫和他好好谈谈。”
  “是,太后!”上官婉儿赶紧拟了个条子,便出了贞观殿,到了内侍省,让太监传密旨去了。
  出了内侍省,上官婉儿的脸上出现了一抹兴奋,她又可以见到清哥了,每次远远地看着情郎,她真想依偎在他的怀中。
  “婉儿?”身后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上官婉儿一看,只见太平公主一身素服,领着婢女们缓缓而来,上官婉儿赶紧欠身道:“奴婢见过公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 陛下您

  太平公主看了眼一身白裙的上官婉儿,想当初与表哥武清三人曾游览洛阳各地名胜的时候,彷如昨日,却不想自己已为人母,而上官婉儿依旧在宫中,她也知道武清与上官婉儿旧情从未断绝,所以对上官婉儿那份姐妹情还是有的。
  毕竟,要是没有母后参合其中,或许武清娶的就是上官婉儿了。于是便说道:“姐姐别多礼,你我情同姐妹,这样不是见外呢?”随即便拉住了上官婉儿的手。
  上官婉儿自然明白这话的意思,当然也不会傻乎乎地跟太平公主谈什么姐妹情深,在宫中多年,什么尔虞我诈没见过。这太平公主自幼在宫中长大,又有武太后亲自调教,怎会差了几分。就连武太后经常夸奖太平公主,“太平最肖我。”
  “公主,尊卑有别,奴婢不敢。”上官婉儿说道。
  太平公主叹了口气,说道:“婉儿姐姐是否怨恨太平抢了表哥?”
  上官婉儿连忙说道:“奴婢不敢有此妄想,还望公主切莫再说了。”
  太平公主笑道:“好了,好了,别以为我不知你和表哥的事情。好长时间没有跟你白打了,我们去毬场吧!”
  上官婉儿笑道:“也是啊,今日正好无事,也好去毬场玩玩。”心中却十万个不愿意,因为武清要到贞观殿,她可就能见到了,但若自己拒绝,一会儿太平公主定会在殿中待一段时间,一定会碰到武清。所以她只能答应。
  太平公主笑道:“那我们去换衣服吧!”
  上官婉儿欠身,便和太平公主去了寝殿,不多时。二人身着胡服,发髻也挽了个髻,二人一个清纯仿似白莲,一个娇艳宛大红牡丹,不多时便到了宫中九州池畔的毬场上。
  太平公主说道:“往日里我们都是白打,今日不如来个蹴鞠,我找些婢女加上我。跟你那边的宫女蹴鞠一场,你看如何。”
  上官婉儿蹙了下秀眉,但还是答应了。“公主的婢女都经常蹴鞠,奴婢与宫女们最多也就是白打,你可得让着我们。”
  太平一笑,说道:“蹴鞠也是为了活动活动。整日里待在府中也闷死了。咱们啊也只是玩玩,不计分的。”
  于是两队人,两队女子便开始蹴鞠,一时间,毬场上娇声阵阵,引得玄武门上的百骑将士瞪大了双眼,瞅个不停。
  武清接到太后密旨后,便从清心书院赶到了贞观殿中。没见到上官婉儿,却看到了一名体态婀娜皮肤如象牙一般白净的宫女。她眉眼也极为标致,低着头,走在前面,武清能从那饱满的臀瓣便能猜测出,这宫女绝对是能生养的货色,只是可惜了,做了宫女。
  等进了贞观殿,武清躬身拜见了武太后,武太后正在看着一本书,确切的说是一本线装书。线装书是最近才出现的书籍,自然为武清所发明。武清为了理学的传播,便开了一家印刷局,先印刷武清以前小说,特别是《西游记》,并把这本书献给了武太后。
  所以武太后手中拿着的就是这本《西游记》。
  武太后放下书,看向武清,说道:“清儿坐下说话。”
  “谢太后。”而后便跪坐了蒲团之上。
  武太后说道:“你这书不错。”
  武清一愣,不知道武太后说的是小说不错呢,还是这线装书不错,便拱手道:“此书献给太后,只是作消遣之用,若能让太后心情愉悦,臣下也就放心了。”
  武太后说道:“你这书中说的,可是玄奘法师到天竺取经之事,没想到被你这么一写,倒是让本宫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啊。不过本宫还是喜欢这本书的纸的质量和这装订方式。本宫听说你与那匠作监裴匪舒合作,发明出了活字印刷之术,此书可是用那活字印刷之术所印?”
  武清连忙拱手道:“回太后,此书正是为那活字印刷所印,且是第一本。”
  “嗯,第一本,这确实值得收藏。”武太后若有所思。
  随即又说道:“今春科举推迟到三月,也是你所提增加殿试,你可有更好的主意?”
  武清躬身道:“科举乃国之根本,是选寒门子弟为朝廷所用。臣下认为,科举选士,选的是天下良才,让朝中重臣监考,可提高科举之分量,加入殿试,是能够让陛下您能够亲自出题,那么天下进士便是天子门生,增加这些寒士的荣誉之感,若能在乾元殿中由天子亲奏对,点了状元、榜眼、探花,可以量其才,当场授官,并赐仪仗游街炫耀一番,那么参加科举的士子将会越来越多,朝廷可用之人也会增多。”
  半晌,武太后没有回话,她的脑海中被那个“陛下您”给震惊了,似乎有什么让她抓住了一般。一直以来她为权力而斗争,她用手段做掉了宫中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当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而后他用手段让长孙无忌自杀,让褚遂良贬出京师,后来更是参与朝政,辅佐高宗,大凡军政,几乎都有她的影子。甚至为了跟太子抗衡,她还设立了北门学士。但她也从未想过被人用“陛下您”这个词来称呼。
  她望着武清,见武清一脸沉着,难道那三个字只是口误?但武太后的心中已经掀起了千层浪,久久无法平息。
  “你说的这些,尽快写成奏疏递上来,本宫再让政事堂商议一下。”
  武清躬身行礼,说道:“微臣明白。”
  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挽着上官婉儿走进了贞观殿,见到武清在,不禁愣了下,俏皮地抛了个媚眼,而后朝武太后撒娇道:“阿娘,您最近瘦了!”
  武清心中暗骂,这个妖精,看到上官婉儿也是一身胡服,再看看她的额头上竟然有汗水粘住了一缕头发,本就清纯的脸上,竟有了一丝风尘之色。看来婉儿的心中并不快活。
  武清适时地告退,武太后看了眼,对上官婉儿说道:“婉儿,团儿,你们也退下吧。”
  二女欠身退下,武清在前,不禁想到,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团儿,瞧那模样儿,也不过十四五岁的样子,却生得跟个瓷娃娃一般。
  待出了殿门,武清微微放慢脚步,待二女经过,武清问道:“上官才人,这位贵人是?”
  上官婉儿一愣,轻声说道:“是新晋的尚食局的宫女,掌管太后起居,叫韦团儿。将军还有什么吩咐吗?”
  武清摇头道:“武某只是觉得团儿姑娘面善,不禁想问候一番,打搅二位了。”
  随即武清便告辞而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改革从科举开始

  看着扬长而去的武清的背影,上官婉儿露出了一抹伤感之色。
  韦团儿若有所思地说道:“上官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