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女主-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能像天地一样,才能称为圣人。”
大多数时候,朝凤的脸上,都是带着一种淡淡的笑意的。倒不是她真的因为什么而高兴,只是习惯了。可是此时。她的脸色,却凝重的像是寒冰一般,看着就叫人压抑。
“您在杞人忧天些什么?莫非您忘记了。您说过,会还百姓一个。可以宁静祥和生活之所,会代替待战,好好地治理这万载江山?”甄谨有些不敢看朝凤的目光,这目光中包含了太多太多,也实在太过沉重。
见到甄谨想要躲避,朝凤皱皱眉,却并没有打算放过他。自己的日子不久了。若是在拖下去,只怕早晚会碍事。
“古代的民众,勤勉而愚蠢,因此可以用虚名来骗取。现在的民众奸诈。而聪颖,总想自己有所作为,不肯听从君主命令。你一定要用赏赐的办法,加以劝勉,然后才能使他们进取;同时又要用刑罚的办法加以恫吓。然后才能使他们不敢后退。”
不允许甄谨有丝毫的躲避,朝凤走到他的面前,迫使甄谨看着自己眼睛。认真听自己说完,自己想说的话。
“世上的人却都说:‘许由把统治天下的权力都推掉了,说明赏赐不足以勉励;盗跃触犯刑律而奔赴危难。说明惩罚不足以禁止。‘可是我却认为,这这是种荒谬的说法。”
君主要想禁止奸邪,就要去审核形名。形名是指言论和职事。做臣下的发表一定的言论,君主根据他的言论,授予相应的职事,专就他的职事,责求他的功效。
“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言论,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言论,就罚。所以群臣言大功小的要罚;这不是要罚小功,而是要罚功效不符合言论。群臣言小功大的也要罚;这不是对大功不喜欢。而是认为功效不符合言论的危害,超过了所建大功,所以要罚。”
这些社会上许多人,不谈国法,而谈纵横。那些讲合纵的国家说:‘只要合纵成功,就一定可以称霸。‘而讲连横的国家却说:‘只要连横成功,就一定可以称王。‘
试想山东六国;大谈纵横;不曾有一天停下来过。然而并没有成就功名,和称王称霸。这便是因为凭着空话,是不能达到大治的。当君王的,只有能独断专行,才称得上王。
所以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不致力于纵横捭阖的方略,就能匡正天下,春秋五霸不搞纵横捭阖的方略,就能明察天下,他们不过是在治理好内政的基础上,来自如地制定对外政策罢了。
“您与我说这个做什么,这天下,我是不会要的。”甄谨皱皱眉,似是不习惯听见这些话“我从未有过要代替您的想法,也希望您不要在说这样的话。臣告退。”说着甄谨就拱手,向着朝凤拜别。
若是甄谨走了,那还有谁能接替自己的位子呢?朝凤皱皱眉,伸手想要拉住甄谨,可是刚伸出手,就觉得眼前一黑。几乎就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
“您怎么了?”见到朝凤脸色煞白,甄谨也顾不得说什么离开了,急忙上前扶住,喊道“太医。”
他这话刚出口,就被朝凤堵住了:“好了,不要大惊小怪的,我的身体,我自己还不知道吗?现在多少人,多少双眼睛,就等着我可以出事。你这不是帮我,是在害我。”
“你到底是怎么了?这样多久了。”有一种强烈的不详感,笼罩在甄谨的心头。朝凤不是爱惹事的,也不会矫情的说些死不死的,期待别人的安慰,她现在会说这些,只怕真的是身体不行了。
轻轻地摆了摆手,朝凤示意甄谨不需要过多担忧:“你若是真的为我担心,那就好好地听我把话说完。
迟疑了良久,甄谨终于还是坐下了。见到甄谨肯妥协,朝凤的脸色也好看些,继续开口道:
“你记住,想治好宫中,要设置官员,但不可亲近。想治好宫外,要每个官职只设置一人。不让他们肆意妄为,他们怎能越职侵权?大臣的门下,就怕人多势大。凡是极佳的治理状态,就是臣下不能得到非法报偿;名实切合,臣民才会安守本分。”
若是丢掉这些,另寻出路,就是最大的迷惑;刁民就会越来越多,奸臣就会遍布君侧。所以说,不要使人大富裕,自己反而去借贷;不要使人太显贵,自己反而受逼迫;不要专门信任一个人,自己反而丧失国家。
“小腿比大腿粗,难以快跑。君主失去神秘莫测,老虎就会跟随其后。君主仍不察觉,老虎就会伪装成狗。君主不能及早制止,狗就会不断增加。等到老虎成了群,就会共同杀掉君主。”
做君主的没有忠臣,还有什么国家可言?君主施行他的法令,大虎就会害伯;君主施行他的刑罚,大虎自会服贴。法令刑罚如果坚决执行,老虎就会重新变成人,恢复他的本来面目。
“圣人治理国家,本来就有,使人不得不爱我的办法,而不依赖别人出于爱,而为我效力。依赖别人出于爱,为我效力就危险了。依靠使人不得不为我效力,才能平安。”
见到甄谨皱眉,朝凤还以为他是在担忧无法掌控。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君臣之间,是没有骨肉之亲的,如果凭正直态度可以得利,臣下就会尽力来侍奉君主;凭正直态度不可以求安,臣下就会营私来侵犯君主。
“愚蠢的人不懂这些,反而看作残暴。现在的百姓,固然希望安治,却反对达到安治的方法;都厌恶危险,却又喜欢造成危险的原因。严刑重罚,是百姓所厌恶的,但又是国家得以治理的方法;怜惜百姓减轻刑罚,是百姓所喜欢的,但又是国家陷入危险的途径。”
圣人以法治国,必定违反世俗而顺应真理。懂得的人,就会赞同原则而违背世俗;不懂的人,就会违背原则而赞同世俗。天下懂得的人少,这个原则就成为错误的了。
“您怎么知道这些?”甄谨看看朝凤,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这是对君主不尊敬的话。然而古代没有虚妄的谚语,不能不详察。这句话是针对被劫杀死亡的君主说的。君主随随便便,而不能表现出神妙莫测,叫做弹威,它的危害在于后纪用毒酒,害死夫君的乱子会出现。
“作为君主,并非眼睛像离娄一样,才算锐利,并非耳朵像师旷一样,才算灵敏。假定眼睛不靠君主法术,而要等到亲眼看见,才以为明白,看见的东西就少了;这不是不受蒙蔽的方法。”
轻轻地笑了笑,朝凤看着甄谨,发现对方也在看着自己,于是脸上的笑意更加浓了。
“假定耳朵不靠君主权势,而要等到亲耳听到,才以为清楚,听到的东西就少了;这不是不受欺骗的方法。作为明君,要使天下不得不为我看,不得不为我听。所以身处深宫之中,明察四海之内,而天下臣民,不能加以蒙蔽和欺骗。”
听见朝凤的话,甄谨先是一愣,思考了好久,呐呐的开口“为什么呢?“
“因为愚昧混乱的办法废除了,耳聪目明的形势形成了。所以善于借势的,国家安定;不知借势的,国家就危险了。由此看来,明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设立赏罚措施来昭示天下,如此而已。因此君主虽然不亲口教化百官,不亲眼搜索奸邪,国家却已治理好了。”
说道这里,朝凤从暗格中拿出了一张诏书,送到了甄谨手中。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结局
若是说甄谨之前,还以为朝凤不过是随便说说的。可是在看见这诏书后,他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将军甄谨禀柔成性,蕴粹含章。叶沼沚之芳猷,茂频繁之雅韵。晨昏奉盥,承尊孝以无违;拮据力操,治阃严而有则。故朕离世后,让位甄将军,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按理说,禅让诏书应有三份,第一份是由皇帝在禅位前首发退位诏书,自责罪过,宣布退位,然后在禅让大典上,由主持仪式的大臣,拟定一份禅让宝册。虽是麻烦了些,可这是必须的一个程序。等到登基后,再下一道诏书,宣布登基。你放心,内容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自谦,然后册封百官,大赦天下一类。”
说罢,朝凤低下头轻轻地笑了笑。就好像自己让出去的,不是什么皇位,而是一个大包袱似得。
“你早就不想当皇帝了,是这样吗?”看诏书上的字迹,只怕已经写了不少时日了。只怕朝凤早就想好,只是到了现在,才告诉自己。想到这里,甄谨有些说说不出来的气闷。
看着甄谨紧紧抿起的嘴角,朝凤自然知道他心里不痛快。可是知道归知道,自己却无法直视。罢了,反正不论如何,这也是自己最后一次坑害他了。以后只怕是再也看不见他了吧。
“古代秦国的风俗。君臣废法而行私,因此国乱兵弱,而君主卑弱。商鞅劝说秦孝公。要变法易俗,倡明公道。奖励告奸,抑制工商,便利农耕。在这种时候,泰国百姓习惯于犯罪可以赦免、无功可以显贵的旧俗,所以轻易触犯新法。”
难得的低下头,朝凤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又接着开口。
“法度是治国之本。只有对违反新法的人,,刑罚严厉而坚决,对告发奸邪的人赏赐优厚而守信。那么奸邪的人,就没有不被发现的,那时遭受刑罚的人很多,民众怨恨,大家的责难每天都能听到。秦孝公不加理睬。坚持推行商鞅的法令。民众后来知道有罪必诛,而告发奸私的人多,所以民众没有敢犯罪的,刑罚也就没有对象施加了。”
因此,国家太平而兵力强盛。土地广大而君主尊贵。泰国所以治理得好,是因为对包庇罪犯的惩罚严厉,对告发奸私的赏赐优厚。这也是使天下人一定成为自己耳目的方法。最好的治国法术已经够明白了,而当代学者却一点也不懂得。
“要做的,就是这些吗?”甄谨皱皱眉,似乎在思考,自己到底应当做些什么。
看着甄谨沉思的表情,朝凤轻轻地笑了笑:“甄谨,其实你不用考虑应当做是什么,只要不做多余的便好。”
“无所作为?”甄谨皱着眉,轻轻地问了一句,却见朝凤点点头。
帝王无为,役使天下人而且闲暇有余;臣子有为,为天下事竭心尽力,而且唯恐不足。因此,古时候的人,都看重帝王无为的态度。这就是无为而治。
“若是处于上位的帝王无为,处于下位的臣子也无为,这样臣子跟帝王的态度相同,臣子跟帝王相同那,那君王,还可以称之为君王吗?”思索了半天,甄谨还是不能理解朝凤的意思。
权势不应表露无遗,而应保持本色,无为而治。政事在地方,要害在中央。圣明君主执掌着要害。四方臣民都会来效劳。只用冷静地对待臣下,臣下自会办好事情。天下既已平安无事,君主就可以从静态中观察动态。文武官员既经设置,君主就可以广开言路接待他们。不要变更,不要改动,按照自然和人类法则去行动,不停顿地做下去,这就叫遵循事理。
“那若是处于下位的臣子有为,处于上位的帝王也有为,这样帝王跟臣子的作法就相同了,帝王跟臣子相同,那岂不是也不象帝王了?”
笑了笑,朝凤反问了一句。看见甄谨若有所思的样子,朝凤继续开口道:
“帝王必须无为方,才能役用天下,臣子必须有为,而为天下所用,这是天经地义,不能随意改变的规律。所以,古代统治天下的人,智慧即使能笼络天地,也从不亲自去思虑;口才即使能周遍万物,也从不亲自去言谈;才能即使能雄踞海内,也从不亲自去做。”
上天并不着意要产生什么,而万物却自然变化产生,大地并不着意要长出什么,而万物却自然繁衍生长,帝王能够无为天下,就会自然得到治理。所以说没有什么,比上天更为神妙,没有什么比大地,更为富饶,没有什么比帝王更为伟大。
帝王的德行,若是能跟天地相合,那就像军队和各种兵器的运用,这是德化衰败的表现。奖赏处罚利导惩戒,并且施行各种刑法,这是诲谕衰败的表现;礼仪法规度量计数,对事物实体和称谓的比较和审定,这是治理衰败的表现。钟鼓的声音,用鸟羽兽毛装饰的仪容,这是声乐衰败的表现;痛哭流涕披麻戴孝,不同规格的隆重或省简的丧服,这是哀伤情感不能自然流露的表现。这五种微末之举,等待精神的自然运行。和心智的正常活动,方才能排除矫矜、率性而生。
“如果天下人都可以各展其才,那么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了。君主显示自己的特长,政事就不能办成。君主喜欢自夸逞能,正是臣下进行欺骗的凭借;君主喜欢惹事生非。卖弄口才和智力,正是臣下加以利用的依托。君臣职能颠倒着使用,国家因此得不到治理。”
追求末节的情况。古人中已经存在,但并不是用它来作为根本。因此古书上说:‘有形体。有名称。‘明了并区分事物的形体和称谓,古代就有人这样做,不过并不是把形、名的观念摆在首位。
“甄谨,你发自肺腑飞告诉我,你觉得作为天子用心怎么样?”看甄谨还是懵懵懂懂的,朝凤便直接提问道。
短暂的思考了一下,甄谨才开口:“从不侮慢庶民百姓。也不抛弃生活无计,走投无路的穷苦人民,为死者苦苦焦虑,很好地对待留下的幼子。并悲悯那些妇人。这些就是天子用心的方式。”
“当然是很好了,不过还说不上伟大。”朝凤笑笑,开口说道。
听见朝凤这样说,甄谨便知道朝凤还有想法,便谦虚的问道说:“如此那么将怎么办呢?”
“自然而成形迹安宁。象日月照耀,四季运行,象昼夜交替,形成常规,象云彩随风飘动。雨点布施万物。”这就是无为,却也是最好的治国之道“整日里纷纷扰扰啊!你,跟自然相合;我,跟人事相合。天和地,自古以来是最为伟大的,黄帝、尧、舜都共同赞美它。所以,古时候统治天下的人,做些什么呢?仿效天地罢了。”
天地之间,原本就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日月原本就存在光亮,星辰原本就有各自的序列,禽兽原本就有各自的群体,树木原本就直立于地面。还是仿依自然的状态行事,顺着规律去进取,这就是极好的了。又何必如此急切地,标榜仁义,这岂不就象是打着鼓,去寻找逃亡的人,鼓声越大,跑得越远吗?
“诏书你先收好吧,我有些累了,你出去吧。”抚了抚有些发疼的头,朝凤强打精神笑笑“甄谨,我能做到的,就是统一这个国家。并且用严刑峻法,获得暂时的安定。可是能撑起来这个国家,并正真使得发扬光大的,是你。”
沉默了良久,甄谨还是收下了朝凤的诏书。在看见甄谨离开后,朝凤终于控制不住,一口腥甜的血气,就从她的口中涌了出来。
自己的大限,就快到了吧。朝凤苦笑一声,用素绢擦去嘴边的点点红梅。早在以前,自己便有头疼的毛病,那时不注意,没想到却越积越重。后来被北辰下了要,伤及肺腑,就更是留不住了。
“莫离,我抢了你的江山,可是却留不住自己的命,你说这可笑吗?”看着虚空,朝凤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