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电影巨匠 >

第513章

电影巨匠-第513章

小说: 电影巨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说着,这群年轻人就陆陆续续地扬长而去,留下南茜一个人站在原地风中凌乱——他们等于什么都没说,这……这……

南茜转过身,又走向了另外一对中年情侣,试图采访他们。可是这对中年情侣似乎也没有特别的不同,两个人絮絮叨叨地讨论了许久,但却一点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这几乎让南茜以为“狂暴之路”简直不忍直视,可她提出这个观点时,情侣两个人都连连摇头,就好像拨浪鼓一般,“不,不不不,不不,我喜欢这部电影,事实上,这是自‘泰坦尼克号’以来,我最喜欢的电影。”

南茜彻底目瞪口呆了,她随后连续采访了八组不同对象,包含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搭配组合,但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一样,当她要求他们评价一下这部电影时,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思考到了最后,却发现贫乏的语言根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可是当她询问这部电影到底是好是坏时,所有人又众口一致地拍手称好,如此反差甚至让南茜怀疑——是不是电影着实太糟糕,所以每个人都在说反话、说客套话?

“狂暴之路”首映式结束了,反而越来越走向了迷雾之中,这部作品到底是好还是坏?

这让南茜不得不把目标锁定在了专业影评人身上,可南茜马上就发现,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纽约时报”的约书亚·罗斯考夫、“综艺”的迈克尔·卡滕巴赫、“好莱坞报道者”的米克·拉萨勒这三位权威人士聚集在了一起,但他们却彷佛没有看到迎面走来的南茜一般,低声交流着想法,快步离开,直接无视了南茜提问的要求。

“娱乐周刊”的克里斯·罗森看到她手中的录音笔,掉头就走,南茜不得不追了上去,“克里斯!克里斯!”可是她越喊,克里斯的脚步就越快,一溜烟就消失在了人群之中,再也找不到了。南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克里斯足足有两百磅!但他跑步起来就像是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一样。

回过神,南茜眼尖地看到了“纽约邮报”的梅根·莱曼,直接就抓住了梅根的手腕——同样都是女性,总算是有点优势了,“梅根,梅根,电影到底怎么样?”

梅根为难地看着南茜,“呃……是这样的……我也不太确定应该如何形容,怎么说呢,兰斯真的不是一个普通人。”梅根的话语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两句话,彷佛根本理不清一个头绪般。

“梅根,你是影评人,你就是以批评电影为生的,你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敢说了?”南茜却不愿意轻易放过梅根。

梅根呵呵地轻笑了起来,“我不是不敢说,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面对南茜那咄咄逼人的眼神,梅根视线余光看到了不远处的罗杰·埃伯特,就彷佛看到了救星一般,“罗杰,罗杰,过来,过来,你向南茜解释一下,‘狂暴之路’这部作品到底如何?”

罗杰虽然是“芝加哥太阳报”的常驻影评人,是南茜竞争对手的重要王牌,但态度却十分和蔼可亲,“南茜,你知道我一直都很诚实。”不会因为南茜是“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就说谎,“但我必须说,我不知道。兰斯这次的作品……”罗杰沉默下来,认真想了想,“很有趣。”

梅根立刻拍手表示了认可,“这也是我现在的想法,唯一的想法。”

罗杰笑呵呵的点点头,“我必须重新理清一下思路,才能发表看法。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兰斯又完成了一次壮举,刷新了我们每个人的看法,不是吗?”罗杰和梅根交换了一个眼神,让南茜嫉妒的眼神——因为那是只有看过“狂暴之路”之后才能理解的眼神!

目送着梅根和罗杰离开之后,南茜沮丧地站在原地,前后折腾了将近半个小时,她还是一无所获,脑海里想起了本,再次开始咬牙切齿起来,都怪那个混蛋,让她错过了今晚的首映式!

当看到哈维尔时,南茜终于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哈维尔,朋友,你一定要告诉我,‘狂暴之路’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我询问了所有人,大家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不知道。这,这太不可思议了,不是吗?”

哈维尔托着下巴认真想了想,“事实上,这的确是最好的回答。”南茜瞪圆了眼睛,那愤怒的表情仿佛恨不得直接把哈维尔生吞了,这让哈维尔哈哈大笑起来,“南茜,我说的是事实。这样说吧,还记得‘2001:太空漫游’上映之后的情况吗?影评人和观众都陷入了短暂的茫然状态,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部电影发生了什么。”

南茜当然知道,“2001:太空漫游”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之下,诞生了一大批电影爱好者,逐渐成长为支撑当代电影艺术的顶梁柱,即使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也无比深渊——苹果公司的创意概念以及设计理念之中就处处可以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影响。

不过,当年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影评人对其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有人盛赞它是科幻片的里程碑和终极作品,有的人则抱怨它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但,时间证明了这部经典的价值。

南茜愣了愣,“那……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她万万没有想到,哈维尔居然把“狂暴之路”与“2001:太空漫游”相提并论!

哈维尔耸了耸肩,“我也不知道。”

第882章 视效盛宴

“清澈的蓝色苍穹,浓郁的红色沙漠,汹涌的黑色烟雾,病态的白色皮肤,丑陋的黄色脓包,阴郁的藏蓝车身,疯狂的橙色爆炸……所有鲜艳而极端、张扬而肆意的色彩碰撞在了一起,就像是画师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盘之后,制造的一场灾难,惨不忍睹,但是在施特雷洛那精致而巧妙、凌厉而果决的镜头之下,却勾勒出了一副浓墨重彩的恢弘画卷,奉献上这部二十年以来最精彩、最大胆、最出色、最勇敢、最诡异、最优秀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以至于让我产生了一种浓浓的无力感。”

这篇影评,来自于“好莱坞报道者”的专业影评人米克·拉萨勒,不是“纽约时报”,也不是“芝加哥太阳报”,更不是“综艺”,而是作为西岸影评实力代表领军人物的“好莱坞报道者”,以至于当这篇影评火热出炉时,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

开篇,米克就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坚定不移的立场。

“在撰写这篇影评之前,我坐在电脑面前发呆了足足一个小时,因为大脑里接受的信息着实太多了,以至于我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慢慢消化,理清思路,细细地回味‘狂暴之路’这部作品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画面,一切都是那么模糊,却又是那么清晰,这种矛盾的疯狂,让我产生了再次走进电影院第二次观影的冲动。这是自1983年高佛雷·雷吉奥(Godfrey Reggio)的那部‘失衡生活’以来,我再一次感受到镜头语言的强大和电影艺术的丰富。”

可以想象得到,米克撰写这篇影评的艰难。在此之前,西岸媒体势力几乎从来没有给兰斯过好脸色,即使是汤姆·克鲁斯领衔的“借刀杀人”也是如此,但这一次,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字里行间之中,都可以感受到米克的纠结和小心。

“作为导演,施特雷洛在镜头语言上展现出了独树一帜的想法——也许不是全部都那么讨喜,但不可否认的是,‘上帝之城’的场面调度、‘借刀杀人’的光线使用、‘罪恶之城’的色彩运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次,施特雷洛更是将现场特效发挥到了极致,打造出了一部风格犀利的作品,更为特别的是,几乎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巧妙构图,不仅展现出了人物关系,同时还对剧情内心进行了心理暗示,将镜头语言的震撼层层叠叠地宣泄下来,一层一层地接踵而至,让观影真正成为了一种享受。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画面,女主角费罗莎跪坐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上,夕阳如血,清风徐徐,沙尘滚滚,她的假肢被丢在了身后,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但很快就被吹拂而至的沙粒掩盖,蔚蓝色的苍穹清澈得彷佛抬手就可以触碰得到,但朦胧光晕之间却遥不可及,空旷得让费罗莎看起来无比渺小,费罗莎仰天长啸,将内心的所有情感完完全全地发泄出来。

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画面,却成为了2006年最唯美、最壮丽、最震撼的一个镜头。

费罗莎嘶吼之中透露出来的悲伤、绝望和痛苦,无疑是观众接受到的第一层信息。

仔细观察之后,就可以注意到,费罗莎的盔甲沾满血渍,脸颊也布满伤痕,她的假肢被无力地丢在沙漠上,几乎就要被掩埋,让观众可以感受到费罗莎内心的沉重和孤独,伤痕累累、步履蹒跚地长途跋涉,原本以为抵达终点,但却被告知终点已经消失不见,那份茫然和落寞是观众接受到的第二层信息。

又高又远的天空,又长又险的沙漠,微风吹拂,红色沙漠犹如白色细浪一般滚滚而至,混乱之中透露出来的宁静,有种惊心动魄的美,但隐藏在这份壮丽背后的,却是末世的艰辛和痛苦,没有水源,没有食物,甚至没有武器、没有同伴……也没有希望。浩浩荡荡的沉默让观众的心不由缓缓下沉,这种溺水状态的无力挣扎,一点一点将呼吸吞噬,这种苍茫和恢弘则是观众接受到的第三层信息。

但,这还不是结束。

在观影结束之后,细细回味时,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末世背景之下女人地位的低下和艰难,费罗莎历经千难万险杀出了一条血路,但却依旧找不到任何出口,似乎除了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之外,别无选择。自由的消失、人权的毁灭、生机的渺茫……还有希望的湮灭,秩序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这才是废土末日最可怕的地方。这是第四层信息。

仅仅只是这一个镜头、一个画面,施特雷洛就将色彩的碰撞、空间的架构、光线的对比运用到了极致,激发出演员最真实、最具爆发力的演出之后,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叙述。施特雷洛真正地将电影镜头演变成为了一种艺术语言,不需要台词、不需要动作,甚至不需要多余的剪辑和机位,就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呈现了出来。

这一份功力,让我想起了斯坦利·库布里克。”

不可思议地,米克将兰斯放在了斯坦利的高度,这是真正的电影大师,无数影评人公认的巨匠导演。可以说,斯坦利导演生涯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载入史册,即使是职业生涯末期令人无法满意的那部“大开眼戒”,也远远超出了许多导演的平均水准。但是现在,米克,西岸影评人代表人物,却将两个人放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讨论,这不仅仅是难以置信,更可以说是惊天动地。

但,这还不是结束。

“施特雷洛比库布里克更加令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对艺术镜头和商业元素的结合,使得他的作品在高雅和通俗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真正地让艺术也成为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每个人都将有不同理解的作品。

‘狂暴之路’整部作品施特雷洛坚持在纳米比亚进行实地拍摄,这也铸就了电影历史上最恢弘最壮阔、同时也最独特最危险的一部作品。

在沙尘暴的龙卷风之中,彷佛置身于另外一个星球,咆哮的朋克式装甲机车,在红衣吉他手的摇滚轰鸣声之中,如宾虚般残酷地杀戮,烈焰焚天的爆炸、支离破碎的碰撞、刺刀见红的打斗、鲜血淋漓的撕裂,翻腾燃烧的车子就像稍纵即逝的星辰;浩浩荡荡的红沙连天接地,万马奔腾的冲刺追逐之中,朋克在血液里肆意窜动,狂热的战争之子们毫不畏死,高喊着‘见证我’,喷洒银漆、视死如归、同归于尽;燃烧的火焰与喷溅的血液交织成一幅瑰丽的画卷,优雅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中肆意绽放,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每一种颜色都犹如烟花般绚丽多姿,阴森恐怖冷血地交织在一起,彷佛一点风吹草动就可以扼杀生命;生死搏斗的追逐战之中,没有飞檐走壁的超人本领,没有大难不死的主角光环,完全依靠本能进行战斗,拳拳到肉、招招致命、枪枪火爆……

所有的所有,在凌厉而干脆的剪辑衔接之中,烹饪出了一道永生难忘的饕餮盛宴,把所有荒芜残忍、绝望怒火、金属爆炸、无尽追逐都杂糅在蒸汽朋克的风格之下,从单纯的电影画面组成演变成为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与虐杀。

施特雷洛将这场血与火的角逐,拍出了油画般的壮丽狂野之感,能够将邪典风格的蒸汽朋克拍出唯美艺术气质的,只有施特雷洛了;能够将沙尘暴拍摄出令人忍不住想要置身其中的磅礴和壮阔,也只有施特雷洛了。

‘罪恶之城’上映时,所有人都惊叹于施特雷洛重新诠释了暴力美学,将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远远抛在身后。但‘狂暴之路’横空出世之后,从此没有人敢在施特雷洛面前谈起暴力美学。

洋溢在镜头之中的那种粗粝质感,这是绿屏拍摄和电脑特效所无法模拟出来的,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种舍我其谁、义无反顾、飞蛾扑火的惨烈和凄美。没有对错,只有生存,即使是所谓的正义和邪恶,也都奋不顾身地为了活下去而拼搏;没有迟疑,只有暴力,没有理智,只有疯狂,没有道德,只有生死存亡,那一份纯粹透过镜头展现出来,美得惊心动魄。

大胆,疯狂,睿智,冷静,狂妄,肆意。

这就是‘狂暴之路’,这也是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只有施特雷洛才能够打造出这部作品,也只有施特雷洛才能奉献出这样一场视觉盛宴,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的盛宴。在这部作品面前,今年暑期档的其他所有作品都黯然失色。这不仅是2006年最恢弘最精彩的一部作品,这还是2000年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作品,这甚至是‘大白鲨’以来,又一部改变商业电影进程的作品。

在首映式结束之后的提问环节里,有一位男士站起来,激动得无法自已,亢奋地询问到,‘兰斯,请问费罗莎开车进入沙尘暴的那场戏,到底是怎么实地完成拍摄的?’提问的这位男士,他叫做昆汀·塔伦蒂诺。”

第883章 深入剖析

米克为“好莱坞报道者”撰写的这篇影评,从视觉盛宴的商业爆米花角度,对“狂暴之路”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且送上了至高赞誉,这着实是太过不可思议了。第七十八届奥斯卡落幕之后,外行人所看不到的变化,正在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好莱坞的方方面面,“好莱坞报道者”也许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在米克的影评末尾,专门提到了昆汀。

随后,记者们也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狂傲不羁的鬼才导演,他明确表示,“事实上,我并不看好这部作品,没有对兰斯不敬的意思,但没有哈里森·福特的‘疯狂的麦克斯’,就不能叫做‘疯狂的麦克斯’,我一直笃定这部作品是一场灾难。但,我错了。”昆汀没有任何障碍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兰斯是一位天才,真正的天才!整部电影充满了奇思妙想,根本无法想象!耶稣基督,只有疯子才拍摄得出这部作品,我完全不知道电影是如何拍摄出来的,我甚至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从来没有真正学会如何拍摄一部电影。”

在采访的最后,昆汀再三强调,“我会再次走进电影院的,三遍,不,五遍,五遍!我需要好好地、慢慢地、细细地欣赏这部作品。兰斯,你疯了,你真是一个他妈的疯子!”

昆汀的赞不绝口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种狂热,就好像一名忠实影迷般,这与米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