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403-跨越雄关 >

第15章

5403-跨越雄关-第15章

小说: 5403-跨越雄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的先头部队与红军后卫三十七团火力接触,遭到三十七团猛烈反击后,万部就在团街构筑工事,固守不追了。5月4日,蒋介石严令薛岳督促各纵队:“不顾任何牺牲,追堵兜截,限歼匪于金沙江以南地区,否则以纵匪论罪。”这使万耀煌更加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他设了个金蝉脱壳计。当晚,他向蒋介石发电,谎称:派侦察队严密搜索,在前进的方向上,尚未发现共军的任何行迹,故决定在原地休整一天,俟查明共军去向后,再尾击而“剿”之。5日晚,他又继续向蒋谎报:经过一天侦察,前方仍未发现共军,6日拂晓前如无新的训示,将率部队从团街以南沿原路返回,协同友军从其他方向“围剿”共军。实际上,他在发报后即命令部队后撤了。蒋介石接到电报后大怒,向万发出了“限即刻到”的手令,断言飞机侦察共军确实已经从皎平渡到了北岸,命令他仍从团街向皎平渡全力“追剿”,如再违令,将按军法从事。在蒋介石的严逼下,万耀煌只好重新向团街推进。    
    万耀煌师这一退一进,正好为红一、三两军团赶来皎平渡渡江争取到必要的时间,毛泽东等果断决策,一方面电令一、三军团迅速赶往皎平渡渡江,一方面加重五军团的掩护任务,并派李富春到五军团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向江边前进,以保证红军主力渡江。    
    当李富春到达五军团时,五军团已经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的炮火异常猛烈,但因红军分散配置,每个山头只有一二十人,故仅轻伤数人。争取到一定时间后,五军团就主动撤到后一阵地。战斗正激烈时,李富春来到阵地,他首先代表中央、军委对五军团全体指战员进行亲切的慰问,并且传达了中革军委和毛泽东的重要指示。他对军团和各团干部说:原来全军准备从三个地方北渡金沙江,由于情况发生变化,现在只能集中在皎平渡过江了。过江的时间要延长几天,所以你们阻击敌人的任务也加重了。他又说,数万红军正依靠几只小船,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日夜渡江。现在已渡过三分之二,只要我们能再坚守三天三夜,蒋介石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即要宣告破产。李富春最后铿锵有力地说:“毛主席要我告诉同志们,中央相信五军团是能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的!”    
    红五军团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立即派干部到各阵地,传达李富春来到前线慰问的消息和军委、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情绪。“人在阵地在,坚决完成任务”成了大家的共同誓言。指战员们更加顽强、巧妙地阻击敌人,使万耀煌师难以前进。    
    5月8日,龙云和薛岳又命令周浑元、吴奇伟、孙渡纵队一齐“向环州石板河一带之匪,竭力压迫,乘其半渡而击之”,严令“各部努力追击”。    
    尽管敌人越来越多地麇集山下,敌我力量越来越悬殊,但红五军团指战员仍然顽强战斗,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把阵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红五军团的领导富有战斗经验。他们在坚决阻敌的同时,也做好了及时甩脱追敌的准备,把伤员全部送到了后方。因而,当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接到军委要他们撤到金沙江北岸布防的命令时,便迅速地脱离了追敌,以急行军到达皎平渡渡口。    
    5月9日,红五军团全部渡过了金沙江。过江后,他们在做好船工工作的情况下,把7只渡船全部毁坏。红军给船工每人每天发工资大洋5元,另给每人发30块大洋,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还深情地对船工们说:“我们全都过了金沙江,你们有很大的功劳。白军很快会再来,你们回去要小心,要同反动派做斗争。我们还要回来的。”船工们一个个深受感动,有的船工还坚决地参加了红军。    
    在这期间,红九军团也在会泽西北的树桔渡过了金沙江。    
    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的第二天,即5月10日,敌人赶到了江边。可是这里已经没有了船只,追敌只好望江兴叹。    
    毛泽东在得知蒋介石与万耀煌的矛盾,并决定利用这一矛盾调一、三军团来皎平渡渡江的时候,曾风趣地说:“你们看,龙云的部队被我们‘调’到贵州去了,现在万耀煌的第十三师又要听我们‘指挥’了。你们知道三国时代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吗?我们现在借用蒋介石与万耀煌的矛盾,把主力部队调到这里来渡江,将来也让后人写段故事吧!”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真是太多了。红五军团宣传部的黄镇等同志曾以《一只破草鞋》为名,写了一个活报剧。在渡江之后第三天红五军团与红军主力在会理附近会合时,“猛进”剧团演出了该剧。剧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勇敢顽强、机动灵活地战胜敌人,胜利渡过金沙江,而蒋介石指挥的几十万敌军,追堵数千里,追到金沙江边,一无所获,只拣到了红军战士扔下的一只破草鞋,蒋军士兵你争我夺,准备拿去向蒋介石报功领赏。    
    这个故事的确生动而又深刻。它热情赞颂了红军将士的大智大勇,也辛辣地讽刺了蒋介石官兵的愚笨无能!    
    蒋介石和毛泽东都讲起大渡河是翼王石达开死地的故事。


《跨越雄关》 从金沙江到大渡河蒋介石得意忘形,毛泽东胸有成竹(1)

    蒋介石在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之后,于5月12日急忙乘飞机到达昆明,策划对红军实行新的围追堵截。    
    蒋介石一到昆明,龙云就向他献计,建议像清军在大渡河边消灭石达开一样,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此计正中蒋介石下怀,他飞临昆明正是为了亲自调兵遣将,鼓舞士气,部署大渡河会战,妄图在大渡河畔聚歼中央红军。    
    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可能向大渡河前进,深入四川腹地,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他制定了一个把红军封锁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予以“根本歼灭”的作战计划。他除了命令薛岳率军尾追外,急电四川军阀刘湘派兵堵截。他命令川军二十军全部及二十一军之一部归杨森指挥,火速至大渡河北岸防堵;令刘文辉将二十四军驻大渡河以南的部队,统归刘元璋率领并受薛岳指挥,堵截红军北上,掩护薛岳部主力北进;令二十四军主力布防大渡河北岸,严密封锁,并指定杨森、刘文辉到汉源指挥。    
    当时,四川军阀刘文辉的部队已驻在大渡河所在的川康地区。刘文辉为国民党二十四军军长,下辖二十四军三个师和川康边防军二个师,共二万余人。蒋介石致电刘文辉,一方面称“大渡河天险,共匪断难飞渡”,为其打气;一方面又严令他“严密防守,务将共匪彻底消灭于大渡河以南。如所部官兵敢有玩忽职守,致使河防失守者,定以军法从事”。蒋介石还派其亲信到雅安和汉源对刘文辉部队进行监视。    
    刘文辉此时也感到处境不妙,坐卧不安。一方面他认为红军目前力量虽不算强大,但扫平川康这点部队仍游刃有余,和红军硬打是打不赢的,逃避也是逃避不了的;另一方面,他又怀有一线希望,感到只要薛岳追军早到,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历史也可能重演。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决心硬着头皮顶住红军,以二十四军为主力,并发动大渡河沿岸反动势力,固守金沙江、大渡河待援,力求保全实力,保住地盘。于是,刘文辉率军部、警卫旅及直属单位驻雅安,统一指挥堵截红军的军事行动。刘文辉严令各旅长“不能成功,即当成仁”,“与城共存亡”。    
    想到大渡河曾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死地,蒋介石不禁喜出望外,得意忘形。他频频给大渡河南北各军去电,大肆鼓吹“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匪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蒋介石还两次从昆明乘飞机到川康边境前线视察,向各部队前线指挥官空投“手令”,并大量空投传单称:“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几十万大军左右堵击,共军插翅也难飞渡。”    
    为实现让历史重演的梦想,“叫朱毛做石达开第二”,蒋介石部署大渡河会战的总兵力已达20万人左右,其中,中央军10余万人,川军五六万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当地人又叫铜河。大渡河边的安顺场,确实是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名将,文武双全,精通韬略,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曾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1857年5月,石达开因与洪秀全相互疑忌,负气出走,带走了太平天国五至七万精兵强将。他先是率部挺进浙江、福建、江西,后又转入湖南,南下广西,驰骋于川黔之交,奔突万里,连下百城,飘然若风雨,声势如霹雳,一度威震清廷,使官军防不胜防。1863年春,石达开率军从云南的米粮坝(今云南巧家)渡过了金沙江。是年4月13日,石军进到了宁远府(今西昌)境内的白果湾一带;5月1日至2日,进至德昌及西昌县的马道子。石达开的计划是:越过大渡河,从大渡河北岸取成都和川西平原。石达开决定从宁远北上,经冕宁、越西到大渡河的南岸,再跨过大渡河,经雅安而取成都。石达开深知这一带峰峦蜿蜒,山势险峻,大渡河波涛汹涌,飞渡困难,而所经地段,彝汉杂处,由彝族土司直接管辖,不可掉以轻心。为了减少进军的阻力,他送了重礼给土司王应元等,向他们买路,王应元等答应了石达开的要求。石达开对这些土司的口头应允深信不疑。5月12日,他统率三四万太平军,绕冕宁、越西,从西边小路长驱直进,于5月14日黎明进抵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今安顺场)。这里当时是清朝越西厅西北境的一个市场,归土司王应元管辖。紫打地地势险要,前临大渡河,左界松林河,右有老鸦漩河,东南方向峰峦重叠,兵力难以展开和回旋,易遭包围和伏击。    
    尽管如此,石达开到达紫打地后,还是有极好的机会可以渡过大渡河的。当时清军唐友耕部尚未到达大渡河北岸,王应元等尚未被清朝政府重金收买,且松林河仅有200多人防守,守备非常薄弱。但石达开没有利用这个机会,迅速渡过大渡河,逃脱厄境,而因造船扎筏的困难,行军的过分谨慎,并为生了儿子“传令犒赏三日”,失去了宝贵时机,等唐友耕部一到,渡河就极为困难了。    
    由于坐失良机,敌军赶到,又逢河水暴涨,石达开于5月17日和21日组织了两次敌前强渡,都没有成功,部队损失惨重。5月22、23日,石达开转而抢渡松林河,又告失败。在以后的10多天中,石又连续组织抢渡,均遭失败。这时石军已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进退两难。6月9日,石达开组织的强渡失败后,清军乘机攻破石达开军紫打地大营。中午,石达开率残部6000人向东突围至利济堡,又为老鸦漩河所阻。6月10日晚,他和部将商议最后出路,相对而泣。石达开内心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在绝望中幻想“舍命以全三军”。于是他写信给四川总督骆秉章,提出以他个人的死来赦免他的部属。6月11日黎明前,敌人发动突然袭击,石达开率军激战,向东南方向的凉桥突围。敌人为了活捉石达开,向清王朝报功请赏,利用石达开的幻想,使用诱降诡计,派出守凉桥的参将杨应刚等人来到石达开军中,假装答应石达开的要求。石达开轻信对方“誓言”,于6月13日自动投入洗马姑清营,即被清军囚禁,押往成都。6月25日,33岁的石达开死于清王朝的屠刀之下。对于石达开的2000多名部属,敌人原先答应让他们休息几天,给资遣散。但等到他们放下武器之后,敌人却突然在一个晚上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洒遍了大渡河畔。而逃亡的太平军将士,则被彝族奴隶主拘留,沦为奴隶。据说至今尚有太平军的后裔数千人,分布在石棉、甘洛、越西等县境内。    
    熟知历史的毛泽东当然比蒋介石更熟悉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故事。在离安顺场约三公里的一个大山脚下,有一块为纪念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灭而立的石碑。就在这块石碑前,毛泽东给红军指战员们讲起了石达开在安顺场被围失败的故事。末了,毛泽东为石达开惋惜不已,他向石达开、也向自己发问:“石达开如果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战略家的话,既然渡不过大渡河,为什么不沿着左岸直上,进入西康?为什么不向下走,到大树堡拐回西昌坝子?或者再往下走,到大凉山以东的岷江沿岸去呢?那里的活动地区不是很大吗?”    
    毛泽东紧接着向红军指战员们发问;“72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也来到石达开失败的地方。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抱着很大的幻想,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注定是石达开的命运,因此,他们幻想把红军也消灭在安顺场。你们说,我们能走石达开的老路吗?”    
    指战员们齐声回答:“不能!红军不是石达开!”


《跨越雄关》 从金沙江到大渡河蒋介石得意忘形,毛泽东胸有成竹(2)

    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同志们说得对!这石碑为我们红军竖起了一个教训,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    
    为了从历史人物走过的道路中吸取教训,毛泽东在安顺场还专门调查、了解石达开失败的详情。当时毛泽东住在一间中药铺的隔壁。5月25日深夜,他从李富春嘴里得知此地有个清朝末年的老秀才宋大顺,年约90岁,石达开当年来到大渡河时已经能够记事,算得上是当年悲剧的见证人。毛泽东睡意顿消,当即派两名警卫员提着灯笼去请老秀才。老秀才一进门,毛泽东待如上宾,连忙亲自为他倒开水,嘘寒问暖,然后言归正题:“老人家,你知道石达开当年是怎样失阵落马的吗?”    
    这位老秀才是位民间诗人,他用诗的语言回答过李富春的类似问题,现在又稍加修改来回答毛泽东:“朝西走松林河千户阻挡,往东退陡坎子百仞高山,向北进唐总兵虎踞铜河,欲南撤黑彝儿擂木蔽天。”毛泽东听得饶有兴味,又问了一些石达开兵败的细节,便话锋一转:“老先生,安顺场的老百姓对红军有何看法?”    
    宋秀才出口成章,又用四言八句答道:“红军起义,替天行道;百税厘金,一笔勾销;贪官污吏,望风而逃;打尽土豪,百姓欢笑。”然后又至诚地进言:“首长勿停留!此地凶险,不宜于大部队周旋,石达开殷鉴不远。”    
    毛泽东点头,连说“多谢”,示意警卫员送老人家回去歇息。    
    其实,早在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后,毛泽东和军委其他领导同志就在认真考虑如何突破大渡河防线的问题,并据此采取了一系列部署和行动。其间于5月12日在会理郊区的铁厂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认真总结了前一段广泛实行机动作战的经验,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央的领导地位,统一了战略思想,明确了继续北上,抢渡大渡河同四方面军会合的方针。与此同时,多数部队抓紧时间进行了长时间行军打仗后的必要休整与补充。所有这些,都为抢渡大渡河做好了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