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403-跨越雄关 >

第4章

5403-跨越雄关-第4章

小说: 5403-跨越雄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飚委屈地说,“你看嘛!全团伤亡过半,政委负伤,我这个当团长的已经拼开了刺刀,敌人兵力处于绝对优势,一个团抵挡10多里的正面战场,接合部失守,也是战士全部牺牲后才发生的。”    
    “四团不应该有这样的事嘛!”罗瑞卿态度稍稍缓和,又问,“指挥打仗为什么要披毯子,这像什么样子?”    
    耿飚的警卫员杨力认识罗瑞卿,赶紧把罗瑞卿拉到一边,解释说:“罗局长,你弄错了,我们团长正在打摆子,是我给他披上的。”    
    “哦,”罗瑞卿这才有些后悔,温和地说,“刚才有股敌人从你们这儿冲过去直插军团指挥部,林彪军团长和聂政委险些当了俘虏,你们说玄不玄?”    
    耿飚听后伸了伸舌头:“哎呀,差点闯大祸。我们将功补过。”他立即亲自组织突击队,堵住被敌人打开的缺口,又用一个营的兵力兜击突进来的那股敌人,使防线很快恢复稳定。在觉山一带,红一军团与湘军的激战持续了五天五夜。在完成了保卫渡口,掩护党中央渡江的重任之后,一军团撤出了战场。    
    红一军团浴血奋战,虽然遭受了伤亡过半的巨大损失,但是它掩护了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江,在历史的丰碑上写下了悲壮而又辉煌的一笔。


《跨越雄关》 喋血湘江红四师十团一日之内竟牺牲了两位团长(1)

    彭德怀指挥三军团在兴安、灌阳一带与桂军激战,红四师十团一日之内竟牺牲了两位团长    
    正当红一军团与湘军血战的时候,红三军团在兴安、灌阳一带与广西敌人展开了激战,红五军团则在文市附近与周浑元等追敌进行激战。这些作战同样惊心动魄,惨烈而又悲壮!    
    11月25日,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三军团向广西急进,西渡灌江,向灌阳逼近。红四师渡过湘江占领界首,牢牢控制了界首渡河点后,进入界首以南的光华铺与敌激战、对峙;红五师主力进到灌江西岸新圩以南地区。    
    11月27日,彭德怀命令红五师急速奔赴湘江、灌江之间的新圩,阻击桂军进攻,掩护红军大队人马前趋湘江。28日,桂军两个师向红五师阵地发动猛攻,红五师仅有两个团,且武器、弹药也不足,坚守在没有坚固工事的五公里多宽的阵地上。指战员知道,如果敌人攻占了新圩,红军将被拦腰斩断,后果不堪设想,因而个个英勇地与敌拼杀肉搏,苦战两昼夜,终于坚持到30日。红五师虽然伤亡惨重,但终于完成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的任务。红六师一个团为阻击敌人而未及时渡江,大多壮烈牺牲。    
    11月29日,红三军团在渡江点界首南光华铺打响了阻击战。光华铺距界首只有几公里路,为一片较为宽广的开阔地,不利于据守。为阻击来自全县、灌阳之敌,保证红军大队人马继续渡江,彭德怀只得不惜一切,背水一战。他把红三军团指挥部设在湘江西岸离界首渡口仅几百米远的一座祠堂里,亲自指挥这场关系重大、异常严酷的战斗。    
    翌日清晨,敌人的正面进攻被红四师十团拼死顶住,敌只好沿湘江西岸向界首进逼,对红军实施迂回。十团团长沈述清在指挥发起反击时,中弹牺牲。彭德怀命杜中美接任十团团长。当日,杜中美又壮烈捐躯。一日之内,牺牲两位团长,可见此战是何等激烈!    
    让我们循着红五师的战斗足迹,走近这场恶战。    
    红三军团五师在师长李天佑的带领下经过几天的急行军,来到文市附近。部队刚刚休息半日,正准备继续前进,译电员走过来递给李天佑师长一封电报。电报是军团发来的,命令五师的十四、十五两团(十三团归军团直接指挥)立即行动,赶赴灌阳的新圩附近,阻击桂军,保证整个野战军左翼的安全,掩护中央机关纵队过江。电文最后用铁定的语言说:“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到四天!”    
    任务是艰巨的。就在道旁,李天佑打开了地图,借着手电的亮光找到了阻击位置,当即向部队下达了命令:部队行进方向转向西南,以急行军向新圩前进。    
    下午4点多钟,五师赶到了预定的地点。显然敌人是赶晚了,五师比敌人先到达了这里。布置好侦察、警戒以后,李天佑和师政治委员钟赤兵、参谋长胡震及两个团的指挥员来到预定阵地上。这里离湘江约有三四十公里,一条通往灌阳的公路在面前经过,这是敌人进逼江岸的必经之路。公路两侧则是一片连绵的丘陵地带。已是深秋了,路旁稻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但树叶还没有脱落,满山的松树和一簇簇灌木丛,刚好成了部队隐蔽的场所。这个地形使他们知道了这场战斗的重要:如果不能守住这片山岭,那么过了背后的新圩,一直到江岸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了。李师长明确了这点,对部队作了部署:十五团在左翼,十四团在右翼,师的指挥所就设在离前沿约一公里路的地方。此外,对临时归该师指挥的军委“红星”炮兵营,也作了适当安排。    
    刚刚布置好,侦察员就跑来报告,敌人是广西军队第七军的两个师,由夏威率领,离这里已经不远了。以两个团来对付敌人的两个师,兵力的悬殊是很明显的。而且,红军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连续行军,减员很大,也很疲劳,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到新圩只有约六公里路,又没有工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估计坚持两三天有把握,要坚持四天就有困难了。但是部队的情绪还是高涨的,李师长等红五师领导十分信赖他们的战士,他们坚信,为了打击敌人,为了党中央和兄弟部队的安全,战士们会创造奇迹。    
    李师长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参谋长胡震,胡震正对着地图出神,显然也在想着同样的问题。听了李师长的话,他把拳头往桌子上一砸:“让他们来吧,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让他们到新圩!”他们一起给军团首长起草了一份电报:保证完成任务!    
    一切准备就绪,敌人也赶到了。敌人的企图十分明显,他们正沿着大路急进,想快些赶到新圩,以便尽早控制中央红军渡江进路的左翼,但被红五师这只铁拳迎头挡住了。    
    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敌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红五师的前沿阵地猛扑。李师长走出指挥所,站在一个山头上用望远镜向阵地观察,一切都清清楚楚。敌人的排炮向前沿猛击,卧在临时工事里的战士们全被烟尘遮住,看不见了。敌人整营整连暴露着向前沿冲击,越冲越近。但是红军的前沿还是沉寂着,仿佛部队已被敌人的炮火杀完了。但是,当敌人前进到离红军只有几十米时,突然腾起了一阵烟雾——成排的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战士们就像从土里钻出来似的,追着溃退下去的敌人射击。“红星”炮兵营的炮弹也在敌群中炸开来。敌人的冲击垮下去了。这个情景使李师长想到不久以前该师所进行的高虎垴战斗。那时,英勇的战士们也是这样杀敌的。从敌人溃退的情况看,这次给敌人的杀伤是不小的。但是,因为红五师没有来得及构筑工事,在敌人的炮火轰击和机枪扫射下,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第一天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过去了。从第二天拂晓起,战斗更加激烈,敌人加强了兵力、火力,轮番冲击,并以小部队迂回红五师阵地。    
    情况越来越紧急。前沿的几个小山头丢失了。李师长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由于我们的战士不勇敢,有的山头是全部战士伤亡之后才被敌人占领的。    
    伤亡增多了,一列列的担架从师指挥所旁边穿过,抬到后面去。    
    红十四团报告:团政治委员负了伤。


《跨越雄关》 喋血湘江红四师十团一日之内竟牺牲了两位团长(2)

    红十五团参谋长何德全来电话:团长、政治委员负伤,三个营长两个牺牲,全团伤亡500余人。    
    团、营指挥员有这样多的伤亡,部队的伤亡是可想而之的。在当时各团人数并不充足的情况下,一个团伤亡五六百人,可以说已接近可以承受的最后极限。但是,尽管如此,部队还在顽强地坚守着。    
    这时,军团的电报不断传来后面的情况:    
    “‘红星’纵队正在向江边前进。”    
    “‘红星’纵队已接近江边。”    
    “‘红星’纵队先头已开始渡江。”    
    几乎每一个电报都要求红五师“继续坚持”。红五师的指战员们知道,他们的任务是艰巨而又关系重大的,稍有不慎,让敌人进到新圩,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李师长和钟政委简单地交换了一下意见,走到参谋长身边,告诉了他各团的情况:“十五团团长白志文牺牲了,政治委员罗元发负伤了。”李师长接着说:“你去负责,去组织他们顶住,在黄昏以前,一个阵地也不能失掉!”    
    参谋长严肃地点点头。    
    李师长接着抓起电话找十四团的黄冕昌团长,要他适当收缩一下兵力,把团指挥所转移到师指挥所位置上来。师指挥所也要转移到新的位置上。    
    敌人的机枪、炮火已经打到师指挥所旁边来了。黄团长冒着弹雨来到师指挥所。他刚来到,十五团就来了电话:师参谋长胡震同志牺牲了,他是在刚才指挥部队反击敌人的一次攻击中牺牲的。    
    李师长捏着电话机愣了好大一会,几乎不能相信这是真的。才这么短的时间,他就牺牲了。胡震同志到这师还不久,但他们相识却很久了,早在瑞金红校学习时,他们就在一起。胡参谋长年轻、勇敢,指挥上也有一套办法,但是,却永远不能再见到他了。    
    李师长硬压住内心的痛苦,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钟政委,也告诉了黄团长。接着,他向黄团长谈了一下中央纵队渡江的情况,并严肃地交代他无论如何不能退。此时,李师长不由得想起战斗开始时,胡震同志用那响亮的湖南口音说过的话:“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能让他们到新圩!”    
    可是,当李师长刚刚到达新的指挥所时,又接到了报告:黄冕昌同志也牺牲了。    
    这时已是下午,红五师已整整抗击了两天,中央纵队还在过江。现在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挥员也剩得不多了,负伤的战士们还不断地被抬下来。但是,红军是打不散、攻不垮的。战士们在“保卫党中央”这个神圣的使命激励下团结得更紧,指挥员伤亡后有人自动代理,带伤坚持战斗的同志越来越多……他们以拼死的战斗,支撑着第三天更险恶的局面,阵地仍然被红五师牢牢地占领着。敌人被搁在这几平方公里的山头面前,不能前进!    
    中央局、军委和总政联合下达紧急作战命令,称:“1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12月1日凌晨,形势更为严峻。我军态势如下:红一军团第一、第二师在珠兰铺至水头一线阻击湘军,第十五师在文市、石塘一线向全县警戒;红三军团第四师在界首附近抗击兴安之敌,第五师从新圩撤至渠口,第六师除留第十八团在新圩红树脚接防外,主力到达保布坪;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到达石塘圩,第三十师主力到达红树脚,准备接替第六师第十八团防务;红八军团于29日晚从水车出发,30日晚进到青龙山;红九军团进到石塘圩地域;军委第一纵队过湘江后到达界首西北大田地域,第二纵队进至鲁塘地域。总的来看,12月1日晨,除军委纵队已过江外,我全军12个师,在湘江以西的只有四个师,即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师,三军团第四师、第五师。尚未过江的还有八个师,除一军团第十师、三军团第六师外,五军团、八军团、九军团全部(六个师)没有过江。    
    此时,敌人已完全判明我军的动向,为了阻止红军继续渡江,疯狂地进行堵截和追击。从全县南下的湘军三个师,力图封锁湘江渡口;从新圩北上的桂军两个师又一个团,已在临近我军重要交通枢纽的古岭头一带展开;光华铺的桂军一个师又一个团向石塘一带推进,企图配合新圩之敌,会攻我后续部队。我后卫第三十四师和第六师的第十八团面临被敌切断的危险。因此,保住湘江渡口,组织湘江以东各部队星夜兼程过河,就成为当时极为紧迫的任务。    
    湘江战役开始之后,中革军委要求各军团全天都要与军委保持无线电联系。12月1日凌晨1时半,军委主席朱德向全军下达了紧急作战命令,要求我野战军主力消灭由兴安、全县向界首进攻之敌,钳制桂军及由东尾追而来的周浑元部,保证我军后续部队于2日早通过湘江。其中,一军团“全部在原地域有消灭全县之敌由朱塘铺沿公路向西南前进部队的任务,无论如何要将由汽车路向西前进诸道路保持在我们手中”;三军团“应集中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在汽车道及其以西地域。有向南以驱逐光华铺之敌的任务,并须占领唐家市及其以西地域”;五军团“主力应向麻子渡前进,并有扼阻桂军及周敌追击部队之任务。被切断的部队应自动地突围向麻子渡前进”。


《跨越雄关》 喋血湘江红四师十团一日之内竟牺牲了两位团长(3)

    紧急作战命令下达两个小时之后,凌晨3时半,中央局、军委、总政又联合给一、三军团下达了一定要保证执行军委上述命令的指令:    
    1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退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我一、三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员,分入到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1时半作战命令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    
    中央局    
    军委    
    总政    
    紧急作战命令下达后,全军不顾连日战斗的疲劳,立即投入新的战斗动员和战斗准备之中。这是一个紧张的不眠之夜。生死存亡在此一战。    
    12月1日清晨,茫茫大雾吞没了湘江,十几米外就看不清人脸。敌军仗着飞机的狂轰滥炸,更加嚣张地向红军坚守的阵地进犯。他们看不清目标,便乱放冷枪冷炮,不让红军有片刻喘息时间。    
    这是一场力量对比严重失去平衡的作战。在敌人有飞机、大炮和精良的步兵武器的情况下与敌拼搏,就等于敌持长矛我持匕首,只有近战,才能发挥红军之长。红军首长命令部队不要过早还击,把敌人放到阵地前沿,而后突然反击。“让敌人在阵地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敌人的集团冲锋开始了,阻击阵地湮没在猛烈的炮火之中,活像一个饱经折磨的躯体,在酷刑下弯曲、颤抖、痉挛、拱起。炸药的气味、火星飞溅的灼热气浪和黄尘混在一起,形成遮天蔽日的滚滚战云。    
    冲上来,打下去;打下去,冲上来。掩体、堑壕、弹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无休止的拉锯战,喊声不断的白刃格斗,异常残酷。    
    敌军犹如一群输红了眼的赌徒,不顾血本,倾全力要摧毁红军的抵抗。    
    顽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