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耶稣 >

第9章

耶稣-第9章

小说: 耶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聚集在耶稣周围的人中有些人认为耶稣就是上帝恩许给以色列民族的复国救
主——弥赛亚,酝酿着要拥立他作犹太王,以他为旗帜号召民众,准备大规模武
装起义,推翻希律王朝,驱逐罗马人,重建以色列王国。其中以奋锐党最积极,
他们通过十二门徒之一曾是奋锐党人的西门去说服耶稣答应他们的要求。
    耶稣拒绝了奋锐党人的要求,明确地告诉他们:天国运动不是一场政治运动,
他不是犹太人期望的传统意义的弥赛亚,他要建立的天国更不是传统的以色列王
国;他并且告诫奋锐党人不要贸然举行武装暴动,因为从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
犹太人绝不是罗马人的对手,武装暴动肯定会遭到罗马人的残酷镇压,以色列民
族的处境将更加悲惨,公元前586 年耶路撒冷被毁的历史悲剧将会重演。
    耶稣的态度使奋锐党人非常失望。他们也提醒耶稣:即使耶稣不反对罗马—
犹太政权,恐怕他们也不会放过他,不如孤注一掷以图侥幸。耶稣回答说他非常
了解自己的处境,但是,如果只牺牲他一个人而能挽救整个以色列民族免遭毁灭,
正是他所追求的目标。
    双方接触几次以后,奋锐党人见耶稣的信念和决心毫不动摇,就离开他走了
;一部分群众见耶稣不是他们原来期望的犹太王,也离开他走了;一部分人发觉
了罗马—犹太当局对他们的注意,害怕政治风险,也不来听道了。
    热情振奋的群众集会逐渐冷落下来。天国运动遇到了挫折。
    公元29年夏,耶稣带领着十二门徒离开了加利利。
    第四章天国的福音1 上帝是爱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
》十11)
    古以色列人信仰的上帝是一位威严、公义的上帝。他赏善罚恶,嫉恶如仇。
《旧约圣经》的一些作者为了强调上帝的公义,不惜把他描述成一位易怒,甚至
“杀人”的上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作恶的人感到畏惧。
    其实他们也相信上帝是仁慈的,他对罪人的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要人
们悔改,他就会收回自己的义怒,以彰显他的慈爱。这种信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
重而日渐成熟。公元前8 世纪下半叶,北国以色列政局动荡,从公元前743 —前
722 年,仅仅20年间,就有4 个国王被谋杀,有一个国王在位仅仅一个月。政局
的动荡反映在社会上则是士风日下,道德败坏;反映在宗教上则是敬拜偶像,背
离《西奈盟约》。这期间亚述帝国向西扩张,意在占领巴勒斯坦,以色列国强敌
压境,国难当头,人心惶惶,于是,先知何西阿(欧瑟亚)挺身而出宣布上帝的
启示。他一方面痛责以色列人背离上帝导致宗教腐败、政治混乱、道德沦丧,预
言上帝将严厉惩罚他们;一方面为了不致使以色列人绝望而强调上帝的仁慈,深
愿以色列人悔改并答应使他们复兴。为此,何西阿用两个比喻来象征上帝和以色
列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比喻是婚姻关系,把上帝比作丈夫,把以色列人比作不贞
的妻子,妻子改过自新就会得到丈夫的原谅。另一个比喻是父子感情,上帝是慈
父,以色列人是逆子,儿子虽然不肖,父亲的慈爱却是伟大的,他耐心地“用慈
绳爱索牵引”以色列人。何西阿的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先知们影响很大,经过以赛
亚、耶利米、以西结等先知们的阐述与发展,仁慈就逐渐成为上帝的主要特性,
而且成为弥赛亚恩许的信仰基础。到公元1 世纪上半叶,终于成熟为耶稣所主张
的“上帝是爱”的神学思想。
    “上帝是爱”是耶稣对一千多年来以色列人宗教信仰的总结,是理解上帝、
理解上帝和人类及人类历史之间的关系的基础,是耶稣全部活动的依据。
    上帝在创造天地万物时就已经暗示了他对人类的至爱,愿意与人类分享他创
造的一切(《创世纪》一27~29)。后来,上帝在万国万民中拣选了以色列人作
为自己启示的领受者与表明者,并与他们订立盟约。然而,上帝是以色列人的上
帝,也是全人类的上帝,他不仅爱以色列人,同时也爱世上所有的人和一切受造
物。上帝当然爱义人,但他也爱罪人,而且他对人类的至爱特别彰显在罪人身上。
耶稣把上帝形象化为一位慈爱的父亲。他曾讲过一个浪子回头的比喻:从前有一
位慈祥的老人和两个儿子一起生活。大儿子勤劳顺从,小儿子则好吃懒做。一天,
小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想和您分家,请把我应得的那份家产分给我吧!”
父亲见他态度坚决,就把他应得的产业分给了他。
    过了不久,小儿子把他的全部产业变卖,带着现钱离开老家到外地去住。他
在那里花天酒地、任意挥霍,很快就把钱花光了,只好给人家去放猪,经常饥饿
难忍,恨不得拿猪食来充饥。一天,他痛苦地思索:“我在这里放猪,饿得要死。
我父亲那里有很多雇工和粮食,我不能在这里等死。我要回到父亲那里去,对他
说:”爸爸,我做错了事,得罪了天,也得罪了您。我不配
    做您的儿子。请把我当一名雇工留下来吧!‘“主意已定,小儿子便动身回
老家去。父亲远远地看见小儿子衣衫褴褛踉踉跄跄地走回来,立刻明白了一切,
就动了慈心,迎上前去。小儿子看见父亲,就跑过去跪在父亲面前泪流满面地说
:”爸爸,我做错了事,得罪了天,也得罪了您,我不配作您的儿子……“父亲
不等他把话说完就不顾一切地搂住他的脖子连连与他亲嘴,并吩咐仆人说:”赶
快去把上好的衣服拿来给他穿上,拿戒指来给他戴上,拿鞋子来给他穿上;再去
把那头肥牛犊宰了,让我们为他的归来高高兴兴地庆祝一番。“正当他们唱歌跳
舞地庆祝的时候,大儿子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了,还没有走到家就听见家里一片欢
乐声,就问一个仆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那仆人告诉他说:”您弟弟回来了。老
主人因为他平平安安地回来就宰了肥牛犊来欢迎他。“大儿子早就听说过弟弟在
外面的所作所为,见父亲竟这样欢迎他,不禁大为生气,不肯进家里去。父亲出
来劝他,大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服侍您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不听您的话,
可是您并没有给我一只小羊羔让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欢乐欢乐。您这个儿子在外
面寻欢作乐,花光了您给他的全部财产,您倒宰了肥牛犊来欢迎他!“父亲温和
地说:”孩子,你经常和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而你这个弟弟虽然
做错过事,但是他现在悔悟了,就像死而复活、失而又得一样。所以我们理当为
他庆祝啊!“
    耶稣还讲过一个著名的比喻:有一个牧羊人养着100 只羊。一天晚上,他把
羊赶进圈里去,一边赶一边数:“……97,98,99——少了一只!”他赶快把圈
门关好,动身去寻找那只丢失的羊。他不顾天色昏暗、山荒路险,高声呼唤,四
下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那只小羊,就跑上前去把它抱起来扛在肩上回家去,然
后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邻居们,请他们与他共享寻回羊羔的快乐。耶稣告诉人
们说:“你们中间有谁丢失了羊不是这样做呢!罪人好比迷路的羊,一个罪人能
够悔改,我们的天父也会这样为他高兴庆祝的!”
    耶稣进一步指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
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段话把“上帝是爱”的启示发挥到了顶峰,成为
福音的核心。为了挽救世人,天父把自己的独生子派到世界上来,而且明明知道
他来到世上将遭拒绝、受苦难、被杀害。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爱。还有什么比这
更伟大呢!
    上帝是爱,人生活在爱里面就是生活在上帝里面,上帝也生活在里面,成为
人们彼此相爱的源泉与力量,这样,天国就实现在人间了。因此,耶稣说:“我
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这就是他为了体现“上帝是爱”的信仰、建立地
上天国的道路。
    2 对《律法》的新解释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
要成全。(《马太福音》五17)
    论守安息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马可福音》二
27)
    有一个安息日,耶稣和门徒路过一块麦田,门徒饿了,就顺手掐了一些麦穗
搓着吃。这事被法利赛人看见了,就指责耶稣说:“你看,你的门徒做了安息日
不可做的事。”因为按照《律法》,犹太人可以在邻舍的麦田里掐麦穗吃,但安
息日例外(《申命记》二十三24~25)。在这些法利赛人看来,耶稣的门徒这样
做是违犯关于守安息的诫命。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指责,却反问道:“你们没有读过《撒母耳记》吗?
那书上有一段记载说:我们的祖先大卫逃避扫罗的迫害时,逃到挪伯①,饥饿难
忍,就去见大祭司亚比亚他(厄贝雅塔尔)②,向他讨食物吃。亚比亚他回答说
:”我手里没有普通的饼,只有刚从祭坛上换下来的供饼。这饼是圣饼,是不准
俗人吃的。‘《利未记》二十五5 ~9 )但是,大卫不但自己吃了供饼,而且还
给跟从他的人吃。你们认为大卫做错了吗?我告诉你们,我们应该守安息日,但
是,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而不是人为安息日设立的。你们为什么要让人作《律法
》的奴隶,把他们不能负担的重轭强加在他们脖子上呢!“
    接着,耶稣向在场的人们大声宣布说:“你们这些劳苦担重担的人哪,都到
我这里来吧,我将使你们得到安息。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应当负我的轭,跟着我学,就必然得着心灵的安息。
    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十一28~30,
十二 1~8 ;《马可福音》二23~28;《路加福音》六 1~5 )
    有一次,耶稣到一个犹太人会堂里去守安息。那里有一个病人,非常可怜,
他的一只手肌肉萎缩,瘦骨嶙峋,快要枯干了。这时,有人向耶稣提出了一个挑
衅的问题:“安息日可以治病吗?”
    耶稣回答说:“你们这些铁石心肠的人哪,难道你们没有读过先知何西阿的
话吗?他代表上帝说:”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他不是不要求我们献祭,
而是说怜悯比献祭更重要。守安息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上帝是慈爱的怜悯人的
父,他喜爱怜悯胜于祭祀。请问,你们当中有哪一个,他仅有的一个羊在安息日
掉进深坑里,他却因守安息而不去把羊拉上来呢?何况人比羊贵重多了。“
    耶稣让那个病人站在人们中间,反问法利赛人说:①挪伯:在耶路撒冷以北
的便雅悯支派境内。约公元前1050年,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战败,上帝的约柜被
非利士人掠走,示罗的圣所被毁,祭司们遂将圣所迁往挪伯。
    ②按《撒母耳记》二十一、二十二章中的有关记述,当时的大祭司是亚希米
勒(阿希默肋客)。亚比亚他是亚希米勒的儿子,大卫在位期间任大祭司。
    “在安息日做好事和做坏事、救人和害人,你们说哪一样可以做呢?”
    人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回答。
    耶稣既为他们心地刚硬、毫无同情心而生气,又为他们顽固自义而难过。
    过了一会儿,耶稣对那病人说:“伸出手来!”
    那人把手一伸,手就复原了。(《马太福音》十二 9~14;《马可福音》三
1 ~6 ;《路加福音》六6 ~11)。
    论“传统”
    有些从耶路撒冷来的法利赛人和犹太经学家看见耶稣的门徒中有人不洗手就
吃饭,认为这是一件不合犹太人传统的事。按照犹太人的口头传统,饭前必须洗
手。“洗手”不但是为了清洁卫生,而且是一种取洁的宗教礼仪。
    没有洗的手称为“俗手”,用“俗手”吃饭就是不洁。这种规定不是出自《
摩西律法》,而是一种“古人的传统”。这些“古人的传统”都是为了确保人们
遵守《律法》而制定的清规戒律,法利赛人和犹太经学家特别注重这些传统,甚
至认为遵守“传统”比遵守《律法》还重要。所以他们指责耶稣说:“你的门徒
为什么不遵守古人的传统而用俗手吃饭呢,难道你没有教导过他们吗?”
    耶稣回答说:“传统是应该遵守的,但上帝的诫命比传统更重要!你们为什
么只强调古人的传统而违背上帝的诫命呢?上帝说:”当孝敬父母‘,又说:
“咒骂父母的必被处死’。(《出埃及记》二十12;《利未记》二十9 ;《申命
记》二十七16)你们却用‘传统’为不孝敬父母的人开脱,认为只要他们说已经
把应该供养父母的钱和物献给了上帝,他们就没有罪了,你们也就承认他们不孝
敬父母是合法的了。这种传统难道不是废弃了上帝的诫命吗?你们这些伪君子啊,
先知以赛亚所说的预言放到你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说:”这些子民用嘴唇尊
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把人订的规条当做真道去教导人,所以敬拜我也是表面
的,虚假的。‘“(《以赛亚书》二十九13)
    耶稣又转向群众说:“你们要记住,古人的传统说,用俗手吃饭可以使人不
洁净,不过,进到口里的东西不能使人污秽,只有从口里出来的东西才能使人污
秽。因为一切进到口里的东西只是进到肚子里去,然后就排泄到厕所里去了。但
是那些从口里出来的都是出自内心,从内心发出来的恶念、淫乱、偷盗、凶杀、
奸淫、贪吝、邪恶、诡诈、放荡、嫉妒、诽谤、骄傲、愚妄等等一切事,才是能
够使人不洁净的。所以,用俗手吃饭并不能污秽人。他们只注意进到口里的东西,
却不管从口里出来的东西,就好比瞎子给人领路一样,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会
掉进坑里去。”(《马太福音》十五 1~20;《马可福音》七 1~23)
    论《律法》耶稣是一位虔诚的犹太教徒,对于《摩西律法》当然是谨遵奉行
的。他曾十分严肃地指出:“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不!我不

    不废掉它们,而且要完成它们。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即便是天地都废去
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会废去,而且全部都要完成。“(《马太福音》五17~
18)可见耶稣是十分尊重《旧约律法》的。但是,耶稣却认为《旧约律法》的重
点在于约束人的行为,即惩罚人于犯罪之后,再加上后人为《旧约律法》作了许
多诠释,给它加上了人为的桎梏,结果是导致人们舍本逐末,甚至歪曲或违背了
《律法》的原意。因此,在如何理解与遵行《旧约律法》的问题上,耶稣与法利
赛派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耶稣主张,真正遵守《律法》应该注重行为的动机,使
行为受《律法》的内外双重制约,强调严格的自律与心灵的纯洁,约束人于犯罪
之前。对此,耶稣曾发表过一些极其精辟的论述:他曾说:”你们知道《律法》
上告诫人们说:“不可杀人,杀人的必被判罪。‘(《出埃及记》二十13)可是
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都必被判罪,咒骂弟兄的也要受审判。因为忿怒能
产生仇恨,仇恨又可能产生凶杀。所以,你在祭坛前献祭的时候,如果想起你的
弟兄对你有意见,就应当把祭品放在祭坛前,先去与他和解,然后再回来献祭。
彼此和睦就能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