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一品仙娇 >

第231章

一品仙娇-第231章

小说: 一品仙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也有些偏差。
  朝霞中,狭小的山隘口立着一座破破烂烂的木头城门,比平西城的城门还要破烂。城门洞开,连个守城门的军士也没有。
  破烂不堪也就算了,沐晚狐疑的走过去,伸手轻敲一根木柱子——这货怎么看。都只有几十年的光景!
  数百年的老城。是这副德性?
  深吸一口气,她小声问道:“阿百,有没有城中察觉不妥之处?”论体能。妖族远远强过人族。同样是灵力被封,古百的五感比她敏锐得多。
  “我去上面看看。”古百嗖的跃上破烂的城门。
  使劲的朝城中嗅了嗅,又纵目四望,不一会儿。他跳下城门,仰头答道:“沐姐姐。城中很干净,没有妖气。我也没有感觉到魔物的气息。”
  难道是我想多了?沐晚仍然有些不放心,挥手示意古百跳回行李木架。她封闭五感,慢步踱入城门。
  城里的人们都起得比较晚。她在城里转了一圈。街上渐渐有了人迹。
  整座城又破又小,也不象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城。而且,她也没有找到书上所说的飞水观。根据破阵手印判断出来的方位。她也去了城里几个最有可能建城隍庙的地方,却一无所获。
  怪哉……沐晚心里直犯嘀咕。
  这时。她看到前面有一口水井。四五个男子有说有笑的聚在井边洗菜,洗衣裳。
  想了想,沐晚走过去,在一位面相忠厚的中年男子面前,躬身行了一礼:“大叔,我是过路的人。能借您的水瓢一用,打些井水喝吗?”
  中年男子起身,飞快的在身上擦干净双手,拿起身边的葫芦水瓢,双手奉上:“姑娘请用。”
  “谢谢!”沐晚也是双手接过,拿着水瓢去井边舀水。
  另一位长得跟个团子似的胖男人笑道:“哟,好俊俏的小姑娘!您打哪里来呀?”
  沐晚本来就是跟他们打探消息的。是以,她笑道:“哦,我从平西城过来。”
  “平西城?在哪里呀?”
  “没听说过。”
  “应该是很远的地方吧。”
  “难怪穿着打扮怪怪的……”
  其余男子纷纷交头接耳。
  胖男人是个嘴快的,又问道:“姑娘,平西城在哪里呀?”
  沐晚好脾气的解答。喝了水,她蹲身将水瓢洗干净,双手奉还给中年男子,再次道谢。
  后者是个老实人,一张脸涨得通红,连道:“姑娘太客气了。”
  “姑娘好斯文。”井边的男人们对她的好感直线上升,话也多了起来。
  很快,沐晚从他们嘴里得知,岩里城确实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城。不过,那是旧城。
  旧城在前朝的战火之中毁于一旦。有很多人家逃难去了,留下的人们往西搬迁三十多里,建了新城。
  新城远不如旧城便利。是以,岩里城败落了,早就不复曾经的繁荣。并且,新城里,家家户户信奉的是佛陀。他们不知黄泉,只知西方极乐世界。以井边的这些男子为例,他们都深信,活着的时候,要多多积善行德,这样,死后才能去西方极世界。而做恶的人,死后将堕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啊,道统尽毁!沐晚听得心惊胆颤,告别众男人,赶往旧城。
  几十年过去,旧城却是连渣都没有了!
  沐晚看到的是一个长着密林的山谷。拔开一人多高的杂草,她找到了当年的驿道。
  黄泉道还有没有呢?沐晚用破阵手印飞快的推算着。最后,她算出两处有可能的方位。
  然而,翻遍了那两处,她也没有看到黄泉井的残痕。
  连黄泉道都不复存在,怪不得此地的人们只知西方极乐世界!沐晚再努力回想沿途所见,不由忧心忡忡:一路走来,她确实没有看到过一座城隍庙!
  怎么会这样!她定了定神,翻开《大秦山经注》,选了一座较大的城镇——永安府。
  永安府以岩里城东南方,距此间九十余里。据图上说,大秦朝在这里设置府郡,下辖五城,岩里镇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连永安府也找不到黄泉道,那么,说明经历战乱之后,东安的道统已尽失。她的处境堪忧。
  沐晚握了握拳,带着古百先回新城,在一家成衣铺里买了两身新衣,然后再前往永安府——她是做道士打扮的。然而,井边的男人们却悄声议论她,穿着打扮怪异。为了不引人注意,她决定入乡随俗,改换行装,扮成过往的商人。
  傍晚时分,沐晚披着晚霞,风尘仆仆的赶到永安府。
  看到古朴的青砖城门,她松了一口气,欣喜的念道:“谢天谢地。”
  门口有一队执戟的年轻军士。相比平西府,她们明显敬业得多,凡是进出的牛车、马车,一律拦住,检查之后才会放行。而对于步行之人,明显松得多。
  沐晚藏在城外的小树林子里,远远的观望了半刻多钟。期间,这些军士只拦下了一名穿着打扮与常人不同的人。不过,盘问过后,很快就放行了。
  沐晚暗自庆幸:多亏我换了行装。
  吩咐古百躲进行李木架里,她理了理衣裳,快步走出小树林,混在进城的人群里。
  经过城门时,军士们的眼神从她身上一扫而过。
  于是,沐晚顺利的进了城。
  然而,看到眼前的情形,她的心立时瓦凉——城中,几乎所有的建筑上都挂着一条条五彩的小布旗。傍晚,起风了。它们迎风飘扬,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前世,她去过寺庙,知道这些五彩的小布旗是什么。五彩经幡!信徒们深信,风吹动经幡,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与诵颂真经的效力是一样的,也能消灾免难,保一家老小平安。
  难道满城人都信奉佛陀了吗?沐晚寻了个僻静之处,吩咐古百查看城中有无异物。同时,施展破阵手印,寻找阴寒之地。
  古百跳上一棵高树,认真的察看一番,回来报告:并无不妥之处。
  而沐晚已经推算出三处可能盖城隍的地方。
  乘着天色未晚,她带着古百急匆匆的过去察看。
  三处地方,有两处是挂着五彩经幡的民宅,还有一处种着一株数人方能合抱的古树。
  此时,夜幕降临,一轮圆月爬上夜空
  和大周一样,城中也实行宵禁。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全副武装的军士五人一队,在城中巡逻。
  沐晚也累了,纵身跃上树梢上,藏在浓密的树冠之中。
  夜色笼罩中的城市,灯光点点,寂静无声。
  古百忧心忡忡的蹲坐在她身边,压低声音问道:“沐姐姐,这里也与黄泉道断了关联,对么?”
  两边的太阳穴隐隐作疼,沐晚叹了一口气,取出狼皮水囊,仰头灌了一大口水,应道:“嗯。看来,我们还是必须去东边的三座山。”事到如今,她虽万般不愿,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残酷的现实:此地的道统灭绝。取道黄泉,是完全行不通的!
  古百嘀咕道:“明明前朝还是以道教为国教,才短短的几十年,这里怎么就完全断了道统呢?太奇怪了……”
  就在这时,沐晚看到前方,有两条黑影小心翼翼的摸黑往这边走来。
  “嘘!”她示意古百噤声。
  一人一狐居高临下,目不转身的瞅着渐行渐进的两条黑影。
  那是一老一少。老者是位白发苍苍的男子,腰背微沉,看上去有七八十岁的样子;扶着他的是一位年轻女人,大约二十出头的样子,身强体健。她另一只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袱,机警的四下观望。
  很快,两人在古树前站定。
  
  第356章 镇妖塔
  
  老者从年轻女人手里拿过包袱,低声吩咐:“云姐儿,你看着点儿。如果巡逻的来了,赶紧告诉我。”
  “哎。”年轻女人应了一声,转过身去,面向街口,替老祖望风,嘴里还小声问道,“爷爷,这个办法到底灵不灵啊?我怎么从来就没听说过,世上还有城隍奶奶呢?”
  “你知道什么?我说有,就有!我们小时候,这里就是城隍庙。那个时候,谁家的孩子哭闹不休,都是到这棵树下来请一小把神土。回去用水煮沸,小孩子喝下后,立马就好了。”老者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小包袱。
  里面赫然摆着一叠纸钱,一个小小的瓦质香炉,三根清香和一个火折子。
  老者点了三根清香,迅速摆了一个简易的香案,朝古树跪下来,“梆梆梆”的叩了三个响头,嘴里轻声祷告:“城隍奶奶,小老儿的长曾孙女儿整日里哭闹不停。周边的郎中、寺里的高僧都不管用,请您大发慈悲,赐些神土,护佑小老儿的长曾孙女儿,叫她莫再哭闹了。”说完,他脱下脚上的两只鞋,叭嗒扔在地上。
  一只向上,一只向下。
  “城隍奶奶同意了!”老者欣喜的又趴在地上叩了一个响头,顾不得穿鞋,赤着脚,去树根下用一方白帕子包了一小把细土,放进怀里藏好。
  接着,他又回到香案前,一边焚烧纸钱,一边继续祷告道:“城隍奶奶,要是小老儿的长曾孙女儿服了您的神土后,断了哭闹,小老儿过两天再来给您烧座宝山。”
  年轻女人听了。神色大变,转过身来,悄声说道:“还要来?爷爷,我们在这里焚烧纸钱,要是被巡逻的抓到,会被当成妖孽,关进镇妖塔!镇妖塔离我们这儿几千里地呢。好多人都是死在半道上……”
  这会儿。老者已经烧完了纸钱。轻声打断她:“啰嗦什么?还不过来帮我收拾东西?把钱纸灰都收拾干净,莫留下痕迹。”
  “哦。”年轻女人松了一口气,踩熄残火。尽数将之捧进小香炉里。
  三根清香还没燃完,老者穿上鞋,将之掐灭,一同收进小包袱里。年轻女人搀着老者小心翼翼的返回。不一会儿。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
  古百喜道:“沐姐姐,还有人拜城隍呢。”虽说“城隍奶奶”听上去。感觉怪怪的,但是,这确实不失一个好消息。照老者所言,他们现在就在曾经的城隍庙里。
  沐晚吐出一口浊气。细细察看着古树,暗道:要是香香在就好了。她准能从这棵古树的记忆里,查出几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惜。她没有这种神通。古树沧桑,静悄悄的站在那儿。她什么也看不出。
  略做思索。沐晚又打开《大秦山经注》——她刚刚听到年轻女人念叨着镇妖塔,还说什么妖孽都关在那里头。烧几张纸钱就是妖孽了?管制得好严!也许,从那里能找到有用的线索。不过,她怎么不记得书里有提到镇妖塔呢?难道是看错了?
  又翻了一遍,她没记错,也没看漏,整本书里确实没有“镇妖塔”的存在。
  看来是东安朝弄出来的东西,并且家喻户晓。应该不难找到。
  心中主意既定,沐晚拿出一颗柑桔慢慢的剥着,对古百说道:“阿百,今晚,我们就在这棵树上对付一宿。明天,我们先在城里打听镇妖塔的事。”
  “镇妖塔里肯定有人知道上哪儿去找城隍。”古百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清晨,沐晚带着古百又在城里转悠。
  她首先想的是去书铺里买些八卦野史之类的闲书。然而,这里的人们都起得慢。转了半天,商铺还没开门。
  她只好继续转悠。
  路过一个街口时,恰好看到几个七八岁的女孩子在打架。三个围殴一个。
  为首的女孩长得膀大腰圆。她一边用脚踢,一边恶狠狠的骂道:“死妖孽,全家都关镇妖塔的货!”
  另外两个瘦弱些,也跟着拳打脚踢的。
  挨打者双手紧紧护着头,蹲在地上,任她们踢打。
  这已经不是小孩子之间的玩笑打闹了。再打下去,会把人打坏的!
  沐晚走过去,厉声制止:“做什么呢?”
  “快跑!”为首的女孩儿尖叫,带头拔腿就逃。
  就那两条小肉腿,怎么逃得过?
  沐晚放过她的两个同伙,将之一把抓住:“为什么打人?”
  这位也是个怂的,白长了一副壮实身板,吓得脸色煞白:“她,她抢我地盘……”
  嗬,小小年纪就知道占地盘了。沐晚在她头上轻叩了一下:“打死了人,怎么办?”
  “不,不会的。她很能挨打。”壮女孩感受到了她并无恶意,神色稍缓,“大姐姐,我们闹着玩儿呢。”
  地上那个也不是个省油的,她呼的站起来,飞快的踢了壮女孩子一脚,滋溜跑了。
  沐晚没留神,居然让她得手了!
  壮女孩被踢中肚子,痛得泪如泉涌,哇声大哭。
  果然,熊孩子打架,大人插手不得。沐晚尴尬的松开她,取出一颗柑桔哄道:“别哭了。给你果子吃。”
  壮女孩果然止住哭,抽泣着接过果子:“我是大女人,我才没哭呢。”
  “好,没哭。是我看错了。”沐晚忍俊不禁,问道,“你知道什么叫镇妖塔吗?动不动就咒人全家关进镇妖塔里。”
  “我当然知道。”壮女孩一边低头剥着柑桔,一边说道,“学堂里,先生教过的。”
  沐晚心喜,挑眉说道:“哦,是吗?背给我听听。我看你有没有开小差。要是背得对,我再给你一颗果子。”
  壮女孩中了激将法,象倒豆子一样。叭啦叭啦的背了起来。
  于是,沐晚意外的知道了镇妖塔的相关信息:镇妖塔是民间的说法,事实上,它的真名是七宝如意琉璃塔,位于天雾山之巅,是东安开国凤皇亲自下旨修筑的,共有九层。
  当年。东安开国凤皇兵围大秦国都。大秦的末代凤皇在宫中的摘星楼上引火自焚。而国师不忍京城毁于战火,率众出城降顺。
  凤皇筑此塔,供奉之。
  不想。国师其实是诈降。不过是缓兵之计,她一直在暗中聚集各地的门人,试图反攻。
  结果,门人之中出了叛徒。事泄。
  凤皇召告天下,国师与其门人实乃妖人。妄图祸害东安,已被降住。又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凤皇每天都派高僧在塔外为他们诵颂真经。感化他们。
  从此,国师等人,以及后来陆续从东安各地抓来的所谓“妖人”。都被关押在此塔里,接受佛祖的感化。
  久而久之。民间广泛传开:七宝如意琉璃塔里关的都是“妖人”。此塔也因此而被人们称为“镇妖塔”。
  沐晚听完,更加坚信:镇妖塔里关的肯定都是修道之人。
  必须去天雾山!解救塔中的同道,护我道统,义不容辞!
  又给了壮女孩一个柑桔,沐晚坚定的出城而去。
  出了城,走至没有人烟之地,古百蹲坐在行李木架的最上层,问道:“沐姐姐,我们现在是去天雾山吗?”
  沐晚一边走,一边点头:“是的。”
  “大秦已经覆灭,距今将近六十年。国师他们怕是已经不在了。”古百忧心忡忡的说道,“还有,那里肯定重兵层层把守,机关重重。就凭我们两个,也不知道能不能进得塔里。”
  沐晚答道:“事在人为,我们先过去看看,到时再做打算。”
  “好,我听你的。”古百应道。这里是绝灵境,他们俩被困在这里,措手无策。难道真的要生生的耗死在这里吗?天雾山之行,虽然凶险万分,却也许暗藏生机。况且,身为修道之人,怎么能眼睁睁的看到道统断绝,而无动于衷呢?是以,于公于私,他们都必须去。
  日夜兼程,十天后,他们终于赶到天雾山周边。
  不出所料,这里果然驻有重兵,守卫森严。天雾山的周围,三十里以内,都是禁区。没有通行令符,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沐晚不敢贸然闯入,在附近的一个叫做七里坡的小镇暂时安顿下来。
  七里坡全镇只有一条街。镇上不到三十户人家。其中,有七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