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三线轮回 >

第51章

三线轮回-第51章

小说: 三线轮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洞像垃圾场的倾泻地,到处都是船,歪散的、靠边的、堆叠的,打眼看过去,根本没往外的出口岔道,如同巨大的箍桶,还带盖。
  这可怎么出去?难道跟蛤窝的那个溶洞一样,也被息壤封死了?又要烧出条路来?但这儿这么大,往哪烧呢?
  两人找了好久,精疲力竭,好在这儿不缺休息的地方:任何一条稍微大点的船,找到破口钻进去,就算个不错的掩体。
  易飒在隐蔽处找了条没翻的小货轮,进去找了张床,床垫子掸掸就蜷缩着躺下了。
  太累了,心比身体还累。
  宗杭还想做点什么:“易飒,要么我出去找找,有没有什么吃的?”
  易飒话都说得有气无力了:“你别乱走了,到时候走丢了,我都不知道往哪去找你。不会有吃的,就算是密封罐头,这几十年下来,早变质了,你先睡会吧,养点体力。”
  也是,宗杭从隔壁拖了张床垫子过来,在她床边搭了个铺,然后挪桌搬椅,把入口堵严实,这才放心躺下。
  躺下不久,就听到肚子咕咕叫,他拿手摁住肚皮,强制着不让它发声,哪知道正对抗着,易飒的肚子也叫了。
  宗杭抬眼看她。
  两人四目相对了会,几乎是同时笑了。
  宗杭想聊点什么分散注意力:“姜孝广跟丁玉蝶他们是一起的,姜孝广出事了,那其它人呢?”
  易飒翻了个身,趴到床垫上,也把手伸到身底摁住肚子:“两种可能,一是这里有‘东西’,大家都出事了;二是这几个人互相在厮杀,老实说,那个抓痕……”
  做排除法的话:丁玉蝶那性子,打死也不大可能向姜孝广动手,姜骏又是姜孝广的儿子,总不至于父子相杀……
  好像也只剩下易萧了,这个她不了解、也从来没有机会去了解的姐姐。
  ***
  易飒闭上眼睛。
  她做了个梦。
  饿得太厉害了,梦里都在吃饭,饿死鬼一样往嘴里刨食,米粒子洒了碗周一圈,易萧在对面敲碗,训她:“你看看你,吃个饭像拱猪食槽一样……”
  她抬起头,抹掉唇边的米饭粒,看到易萧攥筷子的那只手,指甲里全是血。
  易飒问她:“是你吗?你杀了姜叔叔?”
  易萧忽然诡异地一笑。
  然后凑过来,一字一顿:“飒飒,我已经不是我,你也已经不是你了。”
  什么意思?
  易飒遍体生寒,眼前的易萧渐渐变了,变成了一幅图,仔细看,像时下流行的图层相容,用无数张照片拼成一张人脸,那些照片渐次扩大,在她面前循环往复,都是不认识的人的脸,男女老少,美丑妍恶,眼睛都看着她,突然嘴唇同时开启,都在说同一句话。
  “它们来了。”
  无数人的声音,涌动成大潮,四面八方,一波迭过一波,都是密密麻麻的“它们来了”。
  易飒大叫:“什么意思?谁来了?它们是谁?”
  ……
  无数模糊的声线里,忽然掺进一道宗杭的:“易飒?易飒?”
  易飒浑身一激,猛然睁开眼睛,一口气险些没倒上来。
  还在那条用于栖身的船上,天已经全黑了,宗杭守在床边,正担心地看着她:“易飒,你做噩梦了?一直说梦话。”
  可能吧,易飒头痛欲裂,伸手去抹,满额津津的汗,后背也凉飕飕的:“我说什么了?”
  “你一直说‘它们’、‘它们来了’,很慌的样子,我怎么推你也推不醒。”
  是吗?易飒有点虚,趴着缓了会,忽然抬头:“天怎么黑了?”
  没道理啊,溶洞里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用于照明的是洞顶那些薄薄的一层息壤,难道它们休息了?
  宗杭答不出,他也是被易飒的梦话惊醒的,一时紧张,都没注意过天黑这回事。
  正想说什么,易飒忽然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别说话。”
  宗杭闭上嘴。
  过了会,他竖起耳朵,身上汗毛都奓起来了。
  他听到了“沙沙”的声音,像什么东西被拖着走,过了会,这声音似乎到了外头,有微弱烁动的光映了进来。
  易飒抓住匕首,低声说了句:“我们别出声音,悄悄看一下。”
  说着起身往外走,宗杭抓住铺边的消防锨,屏住呼吸跟上,随着她到了舷窗边,刚向外溜了一眼,脑子里一轰,紧接着噼里啪啦,像有无数白色焰火炸开——
  他看到条幅粗细、像透明纱一样,但泛微弱荧光的息壤正从地面缓缓拖迤而过,尽头处裹着一个人的腿。
  那是姜孝广。
  他无声无息,双手垂落身侧,正被那条息壤拖拽着,一滞一顿,慢慢从他们眼前经过。
  船上的人都去哪儿了?
  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个,被拖走的。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我写得有点pia pia的。

  ☆、第66章 03

  那片荧光慢慢去得远了。
  易飒低声说了句:“带上家伙; 跟过去看看。”
  不是说“处境危险的时候; 遇到异样; 别马上冒头”吗,宗杭想说什么,话到嘴边; 又咽下去了。
  他已经饿得小腿打颤了,再躲个三五小时; 估计路都走不动了,伸头一刀; 缩头也是一刀; 还不如迎难而上,不破不立,说不准能有新发现。
  他攥紧消防锨,跟着易飒出来。
  四下都黑,只有那移动的息壤泛光亮,只要带了眼; 就不会跟丢,两人大气都不带喘的; 紧紧跟上,还得时刻注意周围是不是有情况,也不知道跟了多久; 曲曲绕绕了几次,那条息壤忽然折向紧挨石壁的一艘钢铁大船。
  那船足有七八十米长,像是高空坠落; 船头杵地,船尾砸倚在高处的石壁上,这体量、形制、身长,很像传说中的神户丸号。
  两人之前找出口时,也曾到过这儿,但因为它是船身竖起的,很难攀爬,为了节省体力,只在底层看了一圈,确定没出路之后就离开了。
  看来,这船里有玄虚。
  易飒长吁一口气,仰头往上看,这根息壤的“端头”也不知道在哪里,只知道末梢处裹着姜孝广——现在,姜孝广像被高处的吊绳拽起,头下脚上,慢慢往上吊升,身体不时撞到突出的窗棱、斜出的器具,发出咣啷咣啷的声响。
  声响落下来,砸得人头皮发麻。
  易飒甩甩手:“我得爬上去看看,跟上它,说不定能找到出路。你还行吗?不行的话,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我没状况的话,会回来找你,有状况的话,你自己想办法吧。”
  她觉得,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就别含糊粘糯了,话说透了比较好。
  宗杭马上点头:“我跟着你,你不用等我,我会跟上来的。”
  他倒是从来也不愿意拖别人的后腿,但目下也只能这样了,易飒说了句“那你自己小心”,很快纵身往上攀去。
  还好,比单是光溜溜的石壁省力多了,船身本就凹凸不平,有很多钢缆、桅杆、斜出,可以用于踩踏,而且这是运输船,很多住人的房间,船身一竖,舱房的窗户一格格往上延伸,跟摩天大楼的楼层似的,爬累了,可以暂时钻进去休息一会。
  息壤行进的速度不算快,易飒紧攀了一会之后,已经和它相距不远:她不敢跟得太近,怕息壤会生异动,于是拿脚拨开就近的一扇窗户,想进去歇口气。
  哪知一落脚,踩到一个圆不溜秋的东西,险些栽倒,易飒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窗把手稳住身子,然后低头看。
  借着外头隐约的微光,她看到那东西,是个造型拙朴的紫砂茶壶。
  再看屋子,是个单人间,器具倒翻,有口木箱子扑在地上,箱口已经开了,依稀能看到鎏金的佛头,还有各色珠串,其中有些泛微弱的黄绿、橙红颜色,显然是夜明珠。
  传说神户丸号是运宝船,果然不虚,易飒猜测,这房间里住的应该是个军官,从大库里选了些私货想路上把玩,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终究也没能带走。
  她几步过去,一把掀起箱盖,抓了几串亮度最高的套在胳膊上,然后出来。
  往上看,依稀还能看到姜孝广悬垂的头颅。
  往下看,宗杭正吃力地往上爬,易飒朝他撮了记口哨,候着他抬头,向他晃了晃戴珠串的胳膊,然后继续往上。
  息壤又折向了。
  它哧溜一下子,把姜孝广拖进了一扇黑洞洞的窗户。
  易飒猱身跟上,探身钻进去之后,拣了串珠串,挂在窗户把手上,这才放轻步子,继续尾随。
  房间也不是终点,姜孝广又被拖出了房门。
  易飒拽断了一串珠串,珠子撸在掌心,方便随时扔下一个当路标。
  现在,几乎完全是在神户丸号的内部了,因为船身竖立,所以左右手边是曾经的天花板和地面,头顶和脚下反而走一段就会出现房门,易飒走得小心翼翼,冷汗涔涔,连肚子饿都忘了,经过门扇时,总要先拿脚尖探探虚实。
  万一那些房门忽然打开,不管是掉下去还是被人薅草一样拽上去,都不是什么好事。
  她没有注意到,自己走过之后,有一扇顶上的房门悄悄掀开了一线。
  ***
  这战战兢兢的煎熬终于到头。
  又拐过一道弯时,眼前突然出现一条岔洞。
  这场景极其古怪,近现代船体的钢铁材质,竟然和石质的山壁无缝衔接在了一起。
  易飒还没反应过来,那条息壤拖着姜孝广的尸体加速远去,岔洞的洞口却旋即慢慢缩小。
  怪不得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这船底应该有个巨大的破口,等同于一扇“门”,然后立起了倚靠在山壁上,息壤就在它破口挨靠的这一处形成了个“自动门”,不需要用的时候闭合,需要用的时候就向外生长、舒展,和这个破口衔接得浑然一体,底下的人看来,只是山壁的嶙峋突出。
  真也是用尽心思了,藏得这么隐秘,要不是这一晚做噩梦醒过来、恰好看到息壤拖拽姜孝广、一咬牙跟过来看,哪会发现这里头的道道!
  再困上一两天,她和宗杭饿死了或者渴死了的时候,这息壤又会不慌不忙,舒筋展骨,把她们也给拖走。
  拖去干嘛呢?
  洞口越缩越小,易飒飞奔向前,途中一个踮地腾跃,身子窜起,跟马戏团里的灵猴钻火圈似的,嗖一下窜了过去,翻滚落地之后想也不想,反手把一串珠子扔向洞口——倒也巧了,这串珠恰被吞了一半,估计另一半正悬垂在外头,像石壁里长出穿了线的夜明珠。
  ***
  姜孝广被拖拽的身体还在前头引路,通道不高,易飒得半躬着身体往前,好在这边视物不是问题,越走就越亮……
  终于出了通道口,易飒刚一抬头,蓦地愣住。
  眼前所见,叫她通体冰凉。
  怎么说呢,这是又一个溶洞,规模似乎比船冢还要大,但没法目测,因为从洞顶一路垂下一扇扇巨幅,有点像古代的染坊,晒杆垂下的布匹……
  那幅宽和高度,她走在下头,像蠕动的蚂蚁。
  易飒目瞪口呆地走上前去。
  走近了才看清,不是布匹,是息壤形成的,一个又一个的小六边形挤挤挨挨,像蜂窝里单个的巢房,无数巢房汇聚成从顶至底的板状巢脾,一幅幅的巢脾又构成了整个大的“蜂巢”。
  或者更确切地说,息巢。
  息壤的光烁动不定,每个巢房里都躺了人。
  抬头看,姜孝广的尸体正被那条息壤带着,缩向高处的一个巢房,太高了,这个角度看,他的尸体像个豆荚,那条息壤像连着豆荚的细茎。
  易飒的脑子里一片混沌,近乎机械地走在巢房旁,像误入了无边无际的巨型货舱,身侧的货架接天连地,迫得人喘不过起来。
  她朝巢房里看。
  这一片,都是青壮年的男人,尸体保存得倒还好,效果跟养尸囦差不多,穿的都是古装,看上去像战袍,有些人要害处,还插着箭羽兵刀。
  这是……朱元璋鄱阳湖破陈友谅?
  水鬼对江流很熟悉,对挂水湖上的战事也了如指掌:元朝末年,群雄逐鹿,到末了,只剩下两支起义军争夺天下,一支是朱元璋的明军,另一支就是陈友谅的汉军。
  当时,决定朱元璋胜出的最关键一战就是鄱阳湖水战,明军二十万,而汉军号称六十万,这场对阵被称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结果是朱元璋以少胜多,定了后续的天下大势。
  不过鄱阳湖边的传说里,朱元璋是得了神助,据说水战中,他几乎兵败被俘,这时候,水底有巨鼋出现,救他于危难之中,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感谢巨鼋搭救之恩,封它为“定江王”,还在湖边建了定江王庙。
  这定江王庙,就是现在的老爷庙。
  这些青壮年的男人,服饰古旧,数量庞大,莫非是鄱阳湖水战中沉湖的明军或者汉军?
  易飒转过一扇巢脾。
  这一排又不同,有男有女,似乎是湖上讨生活的渔民,赤脚短打,有的裹头巾,有的剃光半个脑壳,盘辫子。
  再转一扇,意外地看到疑似日本人,穿皮靴、白衬衫,腰扎皮带,也有穿军服的。
  一路看下去,又看到服装趋现代的,汗衫、胶鞋、带条纹的运动裤……
  易飒隐隐有种感觉。
  这是一直以来,在这片水域出事的遇难者,不敢说是所有人,至少是很大一部分。
  怎么会这样规规整整、有序有列地排在这呢?
  难道说,息壤在给这些人收葬?
  水鬼素有“敬死”的习惯,死于风波恶浪的人,尸体能被妥善安置,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这情形,怎么想怎么不像……
  易飒脑子里忽然爆出一线火花。
  它们。
  它们来了。
  她蓦地毛骨悚然。
  这“它们”,指的会是这些人吗?这种被储备的架势,不像是要长久安眠,反而更像蓄势待发。
  它们来了,是指要死而复生?
  也说不通啊,一小部分人想求长生可以理解,但这些巢房里的人,从古到今,毫无共性,为什么要收拢在一起复生呢?
  正思忖着,背脊忽然一紧。
  她听到了铁链慢慢拖动的声音。
  铁链?
  易飒心里一动。
  是姜骏吗?应该是,在湖底时,她看到他腰间缠了铁链,而且是锁住的,没有钥匙或者趁手的工具的话,根本解不下来。
  是他在走动吗?

  ☆、第67章 04

  易飒仔细辨别这声音的来源、方向; 然后慢慢后退。
  她不敢贸然出去; 听宗杭的说法; 易萧虽然变得面目丑陋,但沟通上没问题,可姜骏是个什么情形就难说了; 更何况她一直叫的“小姜哥哥”是假的,跟正主算是从无交情……
  最好能先暗中观察; 再伺机而动。
  易飒屏息绕过一扇巢脾的边端,探头时; 看到铁链的尾梢正从另一端隐过。
  也就是说; 两人现在的位置,恰好在一扇巢脾的两头,行进方向也正相反,想跟踪姜骏,她得先到另一端。
  易飒动作尽量放轻,加快速度; 赶到另一端时,背贴巢房定了定神; 一咬牙又探头。
  看到的还是铁链尾梢,拐了个弯,进了两扇巢脾间的夹道。
  易飒心跳得厉害; 不过到这份上,后退也无路了,她紧走两步; 闪身到其中一扇巢脾的端头,攥紧匕首,再次小心探头……
  不是人在走!
  还是息壤,拖着一具尸体,打眼看去,那尸体只穿了条大裤衩,腰间缀一条长长的铁链。
  这打扮,跟姜骏是一样的。
  所以,继姜孝广之后,姜骏也死了?
  易飒心里打了个突,既然没人在走动,她也就没了顾忌,想近前去看,才奔了几步,蓦地止步。
  不对,她记得姜骏现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