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传 作者:陈衍俊-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7日李嘉诚先生专程赴潮州市。正在潮州视察工作的广东省长卢瑞华亲切地会见了李嘉诚先生。并一起参观了由李嘉诚先生所赠建的潮州医院、潮州市中心医院,及韩江大桥、新城区等。李嘉诚说:“潮州是我的故乡,我的出生地,我衷心祝愿潮州更有希望,更有前途!”
5月10日,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首期注资15。05亿人民币,与广东省南海市合作建设经营高等级公路网络。是日举行合同正式签署仪式。
第一章东方之珠
20世纪
90年代举世瞩目的东方之珠。 100多年前,香港,还是一个荒芜落后的渔村。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上海已经以“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闻名于远东时,香港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港口城市。但是,“二战”后的50余年来,它却以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而扬名于世。
1992年4月初,有人曾不无自豪地这样介绍它:
“香港,东方的曼哈顿。它,既保持着东方的文化传统与风韵,有众多的航船和餐厅:也充满着现代世界大都会的刺激与活跃。香港,它就像一个手表的内胆,繁杂紧张而活跃。它是当今世界华人社会最繁华的超级大都市,是旅游中心和购物天堂。香港的美食林林总总,举世无双。赤■角新机场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化机场之一。它还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东方航运枢纽和自由港,一个世界性的大窗口。是一个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性大都会。它拥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
香港,面积1071平方公里。据香港的最新资料,1996年年初,全港人口已增至630。79万人。在香港总人口中,华人占了98%。而潮汕人则约占总人口的1/5。从50年代开始,香港的居民以每十年递增100万人口向前发展着。
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本地有十多家银行在香港以外的30多个国家设有分行或代办处。香港现共有183间持牌银行,共设分行1600多间。外国银行在本港设有150多间代表办事处。居世界第三位。
香港是世界的黄金贸易中心。这里开放的黄金市场仅次于伦敦及苏黎世,也是亚洲最大的黄金贸易中心。黄金市场每年进口量超过300吨,居世界第四位。
它还是世界第三个最大的钻石贸易中心,仅次于美国及日本,也是世界第三大珠宝贸易市场。
香港的股票市场居亚洲第二位。
它拥有世界一流的货柜码头。葵涌货柜港码头的吞吐量,已超过纽约和鹿特丹。香港货柜处理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
它的航空客运及货运量分别占世界第二位和世界第三位。
它的信息资讯业空前发达,已建立了以国际联机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信息网络,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之列。
它是世界第四大国际银行贷款筹集所,是国际外汇市场远东贸易中心。香港每天外汇交易量逾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
它是世界最大的高级成衣出口地区,世界最大量的手表、玩具出口地区。世界著名的购物天堂。世界印刷业的第四中心。据1994年资料,香港贸易总额达24244亿港元。
它拥有庞大的公屋计划及建设,为世界之冠。
据统计,它在60年代经济发展的平均实际增长率是11。7%,70年代是9。2%,80年代的前5年为7。6%。近几年来,保持在5。4%这个增长度。虽然,近年来香港在经济方面也出现一些隐忧,如房地产价格下跌,失业率升高等,但经济发展的主流仍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整中蓄势待发。高等,但经济发展的主流仍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整中蓄势待发。
1992年它已脐身于全球十大贸易地区之列。
香港原是一个人口密集、地域狭窄、资源贫乏的地区。它之所以在近50余年来能够在经济的繁荣发展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它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有合理的经济结构,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而中国政府一贯实行维护香港稳定繁荣的政策,既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也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而香港居民则为香港的安定、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这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主力。1996年4月 12日,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在“迈向97香港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词中提出,在探讨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时候,“中国因素”、“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港人治港”的真正实现,和维护香港社会的稳定是四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四个因素将为香港后过渡时期以及97年以后的经济繁荣,提供基本的保障和空前的发展机遇。周南强调说:处于过渡期最后阶段的香港,正面对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一切真正关心香港繁荣稳定的人士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对香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路向进行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使香港能够更好地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使“东方之珠”在全世界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香港,美丽的东方之珠。
香港的中环,是香港金融中心的心脏地带。被称为香港的“华尔街”。这里,有形形式式不同造型的、豪华气派、高耸云天的高楼大厦。中国银行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东亚银行大厦、恒生银行大厦、怡和大厦、太古大厦、环球大厦、中环大厦、圣佐治大厦、置地广场、告罗士打行、华人行错落有致地建设在这里。这些著名的商业大厦的顶楼,都身价昂贵。是香港各大企业集团最高决策者的办公室、会议厅、宴会厅、俱乐部和高级会所,这些地方的顶层,也是浏览观赏香港市景、海景、山景的最佳境地。高达22层的华人行,位于皇后大道中段。整座大楼用白色的玻璃幕墙,显得气派不凡。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总写字楼就设在这里。它的顶层,则是当今世界著名华人超级富豪、大企业家李嘉诚博士的总部办公室。这里,楼层四周遍植各式赏心悦目的花草。有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的主席办公室、会客厅、会议室、餐厅。它明亮、朴素、清幽、淡雅。李嘉诚和他的董事们、左右手、智囊团就经常在这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万里之外。
在香港,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在世界五大洲,许多人都知道李嘉诚这个华夏骄子、商界巨子的名字。但是,亲见其人的还不能说是太多。在他身影上,总蒙上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市面上先后出现过多种描述他的书本,许多报章杂志,也经常以显著篇幅和特大字号对李嘉诚及其事业作出这样那样的报道和评述。
在好几年前的一次叙谈中,李嘉诚曾这样挚诚地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永远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多年来,我一直为李嘉诚先生成功的人生道路所深深地撼动。由于幸运地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作者得以从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各个环境去探究李嘉诚先生。由于作者有机会亲身参与李嘉诚捐赠巨资创建的汕头大学的创业实践的全过程,与李嘉诚先生有过多次的接触;又历时近十六年的作资料积累分析以及赴港生
活调查研究与追踪采访,对李嘉诚先生的认识和理解,得以逐步深入本书所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是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真实的记录。
第二章“见龙在田”
1992年1月19日至29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掀起了东方大国——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大潮。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香港,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强烈而巨大的轰动效应。李嘉诚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正是科技的时代,开放的时代,亚洲和中国人的时代。”是年,李嘉诚已经步入了64岁之年。在香港心脏地带的中环皇后大道中的华人行总部里,李嘉诚每天仍日理万机。他对祖国依然是一往情深。
早在《中英联合声明》公布前后,李嘉诚就已经坚定明确地表示过:“香港的安定与繁荣,跟中国的安定与繁荣息息相关。如果中国不安定,香港安定的程度也有限,如果中国经济不佳,香港好极也有限”。“就我所接触到的中国领导阶层人物,都是希望香港好的。香港与内地不应该关系恶化”。“中国为香港厂家的后勤基地,如果没有内地庞大的劳动力、便宜的厂房及低生活指数作后盾,香港厂商没法子生产具有竞争力的货品去与国际竞争。两者之间是互相得益。”他说,“我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长江实业集团未来在香港的投资仍会继续增加,不会减少。”
他还多次表示:“我事业的根基永在香港”。“我公司的总部永远设在香港,不会迁册。”
1990年1月16日至19日,在李嘉诚应邀访问北京期间,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逐一接见。他态度明朗地说:“我是看好香港前景的。香港90%的同胞是爱国的。中国领导人没有不关心香港的,没有希望香港自主自灭的。”他表示:“香港的安定繁荣与中国的安定繁荣息息相关。香港前景是乐观的,有条件成为‘四龙之首’。只要国家安定,香港就能保持繁荣。”他还对中国领导人说:“长实集团系公司近两年及未来几年内将在港投资400亿港元。作这样大规模的投资正是因为看好香港的前景。而在加拿大等地也投资,但仅占总投资额的10%至15%。正如一棵大树,‘长实’系的根是扎在香港的。我希望中国强大,我希望香港繁荣。”
1991年12月17日,他应邀参加汕头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暨特区范围扩大的盛大庆典。再一次会见了江泽民总书记。随江泽民、温家宝、田纪云等中央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庆典大会和妈屿海湾大桥的开工仪式。他再一次把自己的心愿告诉了江泽民。
1992年3月11日,李嘉诚被中国国务院聘为首批香港事务顾问(44位顾问之一)。李鹏在颁发聘书仪式上说到:“90年代是我国推进统一大业的重要时期”“平稳过渡和政权的顺利交接,是中英两国的共同目标,也是香港500万居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李鹏祝愿各位顾问“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以及在香港事务中的影响,为中国的统一大业,为香港居民的长远利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翌日(1992年3月12日)也亲切地会见了首批应聘的香港事务顾问。江泽民强调说:“一国两制方针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国策。”
李嘉诚回到香港之后,许多新闻记者纷纷采访了他。李嘉诚回答说:“我当港事顾问,决不会说假话,决不会只报喜不报忧。我一定会为香港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尽力。”
1992年4月28日,李嘉诚应邀赴北京参加北京大学为他而举行的名誉博士学位授衔仪式。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又一次先后地会见了他。江泽民总书记尤其希望李嘉诚先生和香港各界人士一起,在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李嘉诚表示,“我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的前途也充满信心。”
香港“长实”系集团,在这一年的3月27日向香港市民公布1991年的业绩。分别有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嘉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单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家,盈利就达48。6亿港元,创“长实”历史新高点。
在此之后,李嘉诚先生表示,今后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好“长实”系的主要公司上,并且争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到中国内地去看看,适时考虑对祖国内地对上海等地的投资等等。
1992年4月13日,李嘉诚以个人名义,向在港的日资财团购入了在尖东的新文华中心,正式达成买卖合约,成交价18。5亿港元。由于近期香港的商厦呈转旺迹象,故而在尖东的物业成为各个财团的狩猎目标。李嘉诚的这次购入,是由新注册的凯富来有限公司进行的,作为收租长线持有。紧接着,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及加拿大怡东(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中国国家机电轻纺投资公司联合,成立了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5月1日晚在深圳举行了合同章程签订仪式。该公司主要业务是从事工商业、地产、金融、交通、通讯、能源等的经营。注册资本为2亿港元。据有关权威方面评论,这项行动是李嘉诚向国内大规模投资的标志,显示了李嘉诚的信心。与此同时,许多香港商人对内地刚刚起步的房地产业引发起了浓厚的兴趣。有许多商人纷纷跨过深圳河,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投入内地的房地产市场。除多数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外,并出现向华中、华东、华北地区投资的趋向。它的显著特点是投资内容已不再限于在中国四大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建设生产厂房,而开始朝向商用住宅、写字楼、生活园区、旅游区等方面的综合性开发方面发展了。香港商人普遍认为,内地刚起步不久的房地产业、物业投资具有相当高的投资价值,对国家对香港对自己都有利。
在李嘉诚的家乡潮汕地区,随着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大量侨资、港资、台资的投向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华侨、海外华人支援故里乡样亲人的方式,也从过去的捐赠教育、卫生医疗、文化艺术、体育及修桥造路等社会福利事业方面转到投资家乡建设上来,转到以兴办实业来推动故园、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5月初,据汕头市潮州市所提供的数字表明,旅外潮籍同胞在潮汕地区兴办的“三资”企业已有1800多家,投资总额达5。7亿美元,超过了捐资总额,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第三章有口皆碑
李嘉诚已经在香港定居了56年,为他所从事的事业顽强的奋斗、进取、拼搏了56年。他亲身经历了半个世纪多的香港的建设史和发展史。几乎在香港的许多地方和角落,都留有他流淌下的心血、智慧、汗水和足迹的深深印记。56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说是转眼的一瞬。可56年,也是一段漫长的、历经坎坷曲折的岁月。但是,他终于成功了!他缔造了以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长实系集团这么一个庞大的国际化多元化的企业,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对香港经济的繁荣发展、对祖国四化大业的推动、对沟通世界各国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的发展与合作,作出了他的杰出贡献。
开始投入社会的李嘉诚,是赤手空拳的,没有靠山,也谈不上资金。他凭藉的是中国人的志气和吃苦耐劳的力量。在50年代的第一年,他才自立门户,创办“长江”。但那只不过是一个小塑胶厂。只有从1958年到1964年,他才开始取得很大成绩,成了“塑胶花玩具大王”。他凭藉的是辛勤、智慧、才能、环境和机遇。
李嘉诚1958年开始问津地产业,成立长江地产公司。直到1972年7月,才成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同年11月1日推出“长实”股票上市,到1979年才成为名声卓著的“地产大王”。以至到后来的入主“和黄”,被评选为香港的“风云人物”,名列香港首富等等、等等。
香港众多的中下层人士,到底对李嘉诚先生有些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