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独立记录:对话中国新锐导演 >

第8章

独立记录:对话中国新锐导演-第8章

小说: 独立记录:对话中国新锐导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象:你怎么看待中国的纪录片环境?    
    ○汪:我拍片子的时候根本没想过将来会在哪里播或者在哪放,播出媒体接触得不多,觉得按自己的想法拍了就拍了。至于你说的纪录片环境,我觉得在中国很不好,你看虽然电视台上很多纪录片在放,但基本上还是报喜不报忧,不痛不痒的,没有力量。我个人觉得纪录片还是要有批判色彩,或者说要真诚面对社会和人本身,在我看来,很多国内的纪录片都存在不真实现象。虽然这样,我还是认为,中国是个拍摄纪录片的宝库。    
    ●现象:为什么认为中国是个纪录片的宝库?    
    ○汪:去过国外的人都会说这话。中国近10年来经济的变化,导致人们心理的变化,还有这种独特的社会结构,农民居多,沿海富裕,内地贫困等等这些。在未来的20年当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大量涌进城市,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正好为拍纪录片提供了大量的好素材。    
    ●现象:你怎么看待或者说你怎么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的问题?    
    ○汪:我觉得真实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你拍摄的环境、人物的真实,那种是表层的;还有一种是背后的真实,是透过现象的本质的真实。两种真实是以一种集合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能透视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人性的复杂。对我来说,我更关注后者的真实性,表层的真实其实是可以很主观的。安东尼奥尼的《放大》其实就是探讨真实性的问题。    
    ●现象:我觉得这个观念更像是在说剧情片。    
    ○汪:我觉得这个不矛盾,纪录片和剧情片本身就不是对立的,而且很多更是相通的。    
    (采访:万小刚)    
    作品赏析/汪士卿    
    《像灰尘一样飞》    
    故事梗概///    
    唐家荣十七岁时被人贩子从四川拐卖到山东做媳妇,丈夫是比她大十二岁的文盲农民。唐家荣不满足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1998年来北京打工,开始当洗碗工,后来卖杂货。2000年唐家荣与江苏老王相遇,老王教她如何鉴别花的品种、如何到花市上货。他们一人手推三轮车,一人骑自行车靠打游击卖花营生,一不小心会被城管抓住,没收全部财物。


第二部分郑大圣(1)(图)

    导演郑大圣    
    郑大圣1986年~199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电影导演班,获学士学位。    
    1991年~1994年,独立电影制作人,研究生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制作系,获艺术硕士学位。连续获得1991/1992年度、1992/1993年度优秀作品全额奖学金。拍摄电影短片系列“行者No。1…路标”、“行者No。2…镜相”、“行者No。3…地图”、“行者No。4…游侠”、“行者No。5…照相拼贴”。    
    1993年以实验电影系列参加美国大型综合艺术展“红星照耀中国”。    
    1995年~1996年执导大型多媒体光盘《中国古代美术》,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该片是国内电子读物领域第一次以多媒体方式编纂的百科型中国古代美术通史。并为中国佛教协会拍摄教学片《上海龙华寺三坛大戒仪规》。    
    1996年~1997年为上海新文华影视公司执导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女子公寓》。    
    1998年~1999年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编导多媒体光盘《中国戏剧大师黄佐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    
    1998年为CHANNEL V 执导“花儿”乐队的音乐电视《向我开炮》。    
    2000年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导演电视电影《阿桃》,该片获第八届上海国际电视节评委会特别奖、首届优秀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    
    1998年在《今日先锋》(总第9期)上发表《独人电影自供状》。    
    2000年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导演电视电影《王勃之死》,该片获首届优秀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    
    2001年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导演电视电影《古玩》,该片获第2届优秀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第9届大学生电影节首届最佳电视电影导演奖、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提名;并受邀为《电影艺术》(2001年第5期)作访谈《电视电影:最主流媒体的电影》;为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导演“中华传统道德教典”——《了凡四训》。    
    2002年为中影集团第二制片公司编导以DV拍摄的纪录电影《DV CHINA》,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全国首播(更名为《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入选瑞士尼雍第9届“真实视像”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跨越”单元,法国巴黎“当代中国纪录片展映”,以及台湾第三届南方影展。并在“2003年北京首届DV国际论坛”作特别放映。同年,在《大众电影》(2002年第2期)上发表《影戏笔记》;荣获全国观众直接投票评选的第二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之十佳导演。    
    2003年为上海电视台执导公益广告《共抗非典•;回家篇》,被上海市档案馆收藏;受邀为《艺术世界》杂志(2003年第11期)作访谈《拍纪录片是我辨认自己的一次努力》。    
    导演访谈请参见《影像冲动》一书    
    DV CHINA航海日志(选摘)    
    DV CHINA是我的第一部纪录片。    
    尝试“非虚构电影”,选择以DV 的方式拍摄“DV 拍摄”,我试图追溯电影的原与始。也想从老周的身上印证若干基本命题——人为什么需要影像?为什么需要创作?影像与人的互动关系究竟如何?    
    跟踪拍摄,犹如沉浮于影像之海,生活之流更是不舍昼夜。我记下每一个工作日的“航海日志”,本是为了帮助自己辨认“生活戏剧”的潜在脉络。本不足与外人道的,不惴浅陋地暴露在这里,算是提交了一份制作报告。?    
    2002年1月1日    
    到达外景地:江西省景德镇竟成镇文化站。    
    地图上最末一级的小点之下,被隐没了名目的,是广阔的民间。    
    老周,人瘦小,嗓门倒大,沙哑而有底气。有的人天生就是有激情的。    
    纵观电影史,每到山穷水尽处,便会杀出一彪人马去拍纪录片或以类纪录片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似曾相识的故事因此有了新主张,摇身一变化为新故事。变的其实是态度,看待世界的态度。二三十年一个周期。    
    纪录片是电影的丹田。    
    向纪录片学习!    
    2002年1月2日    
    开始跟随文化站上下班。学习了一下午老周土产电视剧的代表作:《里村星火》、《英烈杜鹃》、《婆媳情缘》。    
    惊着了。    
    天麟(注:本片摄影)说自己上了一课:没想到电影还可以这样拍法的。    
    俊锋(注:本片剪辑)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独立电影。    
    在蒙昧和黑暗中,老周独自演算了一遍电影语言。100年前,爱森斯坦和格里菲斯在做同样的事。    
    他的DV简直是“上古电影史”的活化石,却又是民间文艺在“后电影时代”的极其鲜亮的表征。    
    老周说他爱看电视剧,“但跟人家不同,我是盯牢看它画面怎么变换,情节倒记不来。看到好的就录下来,然后反复看。”    
    每天泡在电视机前头的中国人海里去了,哪有像老周这样的。    
    老周说:“一开始做的时候,也是乱七八糟的,什么都不懂。只有边学边做吧。我拍的试验用的磁带,可以装两大筐,一条壮汉都挑不起来。”    
    摗叭思铱次遗南罚晕芎猛妫馊四睦锵茫每嗟模∥乙桓鋈耍嗑绫荆佳荩阌啊⒒挂孀橹ぷ鳎却蠹叶纪娓咝肆恕⒆吡耍O挛乙桓鋈烁惚嗉⒆鎏丶迹每嗟摹!? 2002年1月5日    
    我跟天麟笑说,我们是在做“关于群众性影像行为的田野调查”:    
    1. 老周拍革命历史剧,并非来自行政命令,而是一介草民在自发地追求“宏大叙事”。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拥戴是朴素的,更是出自乡土感情。此地原是红军老区,方志敏就曾在附近扎根数年。老周是老三届,样板戏是他最深刻的文艺熏陶,模仿“三突出”的范式应是他向红色经典情真意切的膜拜。    
    2. 作为一级组织,文化站站长老周自觉地承担了“教育农民群众、提高思想觉悟”的责任,这其实是中国最传统的文艺伦理:“助教化,成人伦。”。    
    3. 就类型而言,红军故事与武侠故事同是英雄剧,与《水浒传》、《三侠五义》等话本的民间流传一脉相承。侠义道,锄暴安良,另类的正义力量,是中国民间社会永远的神话。    
    2002年1月12日    
    出去逛,拍环境。    
    后景大烟筒林立,滚滚黑烟,是窑厂,前景的旷地上全是卖仿古瓷器的地摊。小巷里是挨家挨户的作坊,一路尽是晾晒素胚的架子,孩童在其中打乒乓球。墙上涂写的广告是“专接瓶耳”。真是够景德镇的。够CHINA。    
    对,片名就叫DV CHINA,既是“中国”又是“陶瓷”。    
    晚饭后,老周来了,连连说我们的机子好,那么小,图像那么清晰。他眸子里有光,是顽童盯着新奇玩具的神情。看得出来 ,此人不好烟酒财色,就喜欢摆弄摄像机。    
    天麟说:拍纪录片不仅是接近别人,也是在接近自己。


第二部分郑大圣(2)(图)

    DV CHINA    
    2002年1月13日    
    方清灿来闲坐。是个俊朗的小生,1979年生人,作贩运装修材料的生意,爱戴李连杰演的黄飞鸿。他将是文化站将要开拍的“首部大型古装武打片”《血海深仇》的男主角。    
    “站长带我们拍电视,可以说是带给了我们一个幻想。从来也没想过能实现这种幻想。我们菜农不懂得什么叫艺术,就是大家在一起玩,开心。互相都认识,那种氛围吧真的是很开心。比以前没事打牌要有意思多了。我们农民也能体会一下拍电视这种、这种……这种高档的、高尚的事,自己的素质也提高了,我觉得蛮自豪的……这样一来,这个、这个……这个恐怕也就是艺术了吧,对吧……”    
    真是传媒的时代。    
    不过小伙子说得好,我同意。    
    他说的是游戏的快乐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没了这两点,那些还号称专业艺术家的,不脸红吗?    
    2002年4月6日    
    看回放,达旦。    
    眼睁睁地,看到的净是那些被错过的瞬间。手软了,木了,来不及抢位,来不及开机,来不及换磁带、打彩条……唏嘘也无用。    
    ? 怎么办?难道能24小时地开机吗?即便能够覆盖每一分每一秒,又怎么拍得出人的心思来?像老周这样敏感、善感的人,他层层叠叠层出不穷的心像和臆想定是“野马乎,尘埃乎……”,掩藏在谦卑的表相下。怪不得KIESLOWSKY沮丧地放下了纪录片。    
    ? 只有捕捉“行为”了吧。    
    ? 故事片要求的是“行动”。影像只能诉诸“动作”了。    
    ? 纪录片现场真是没有选择,只有第一瞬间的第一感觉。对一个人的“影像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最是无情的检验。是骡子是马,全在第一个瞬间。    
    ? “拍着”是第一要务。    
    ? 器械是重要因素,尤其在纪录片。人力每有不及处,“器”的决定性力量遂显露出来。“器”是下手处,亦是最后的归依,直接作用于影像面貌。SONY PD…150的机身设计,便于提,而不便于举,所以我们的画面角度大体上是略偏仰视的。    
    ? 这倒不是暗含了什么意义,器具使然。    
    ? 遥想电影之所谓美学、风格、观念之类,一路嬗变下来,无不因器材起。电影是极其物质的。    
    ? 最要紧的,是与器“相应”。    
    ? 若神与器相应,则心像自能与影像相应。其余的皆是鸟事。? 2002年4月17日    
    淅淅沥沥,已经一礼拜了。    
    继续等。    
    老周他们等着天放晴了好去里村拍跳墙,我尾随着,等待戈多,等待戈多跳墙。    
    “跳墙”一幕,可能会是“高潮戏”。也可能不是。    
    没有人知道前景会是什么,当事人老周亦不知道的。纪录片的悬念、玄机如是。    
    纪录片,就是造化他老人家在亲自跟人捉迷藏。    
    哼哼,且看老人家如何弄我。    
    ?2002年4月23日    
    文化站的姑娘们跟我们已经厮混得极是热络,完全忽视了摄像机的存在。    
    老周却是永远不会放松警惕的。“影像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洞若观火。    
    老周对镜头这柄双刃剑已修到人剑合一的境界。如果一时镜头的兴趣点不在他身上,他便在前景进进出出,忙活,扭转我们的注意力;一旦他疲倦了、厌烦了,或是发觉自己头发乱了,便嬉皮笑脸地冲着镜头来一句:“我们要向郑导学习,学习他的这种勤奋工作的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老周与时俱进的新战术,他有意地破坏我的剪接点,将我的素材扼杀在摇篮里。一个多星期以来,他一直这么对付我们。    
    电影本是幻术,纪录片尤其是。    
    越向天空推进,天空就退得越远。    
    影像终究是“影像”,是皮相,不是“真相”。    
    2002年4月27日    
    越来越觉到摄影机的霸权。SHOOT,摄手亦是射手。    
    老周是个中老手了。他端着他的宝贝Hi 8东瞄瞄西瞄瞄,跟我对“摄”。    
    他真是个“DV人”,掌中宝,随身拍,无论片子或日子。    
    可叹这片子于我毕竟不是日子。    
    拍摄,在他是快乐的源泉,在我却是他妈的项目。    
    我们的钱最多还能支撑5天。不能让众兄弟知道。    
    回去的车票怎么办?    
    100多盘素材带该怎么剪?什么理路?得剪多长时间?    
    得先琢磨追加费用……    
    卖……还上投资方的本钱……    
    我可得想清楚。    
    ……    
    我的“影像行为”健康吗?    
    作品赏析/郑大圣    
    《DV CHINA》    
    导演:郑大圣    
    片长:92分钟    
    故事梗概///    
    周元强,48岁,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竟成镇文化站站长,出于“群众文化群众办”的宗旨,自1993至今,组织乡民自制电视剧18部30余集,故事多取材于本乡本土的红军事迹。    
    自发而有组织,且成规模,这是中国民间DV创作的一个特例,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特色”。周站长使用SONY Hi8家用摄像机和VHS录像机进行制作,刻录成CD…R在群众中流传,从不做商业发售或在公共媒体上播放。他自筹资金,自编自导自摄,在家中完成剪辑与混音,独力研制特技视觉效果,虽然没有任何专业训练的背景,但蒙太奇思维惊人的成熟。乡人自娱自乐,10年来共计有2000余人次参与演出。2002年春,他带领文化站开拍新戏《血海深仇》,首次尝试武侠片的摄制。


第二部分张侃文(1)

    张侃文1981年出生,上海人,汉族,独立制作人。    
    1999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参与创办“明河摄影社”,2001年担任“明河摄影社”社长。    
    2002年协助创办“空间电影社”,在《赫伯特与阿瑟王子》中担任编剧和导演,在《骑马下海的人》中任导演。同年协助武小勇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