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阅世心语_季羡林 >

第2章

阅世心语_季羡林-第2章

小说: 阅世心语_季羡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中国有一句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关系。
 
  吾辈小民,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候难免走点小运,有的是主动争取来的,有的是时来运转,好运从天上掉下来的。高兴之余,不过喝上二两二锅头,飘飘然一阵了事。但有时又难免倒点小霉,〃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没有人去争取倒霉的。倒霉以后,也不过心里郁闷几天,对老婆孩子发点小脾气,转瞬就过去了。
 
  但是,历史上和眼前的那些大人物和大款们,他们一身系天下安危,或者系一个地区、一个行当的安危。他们得意时,比如打了一个大胜仗,或者倒卖房地产、炒股票,发了一笔大财,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自以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固一世之雄也〃,怎二两二锅头了得!然而一旦失败,不是自刎乌江,就是从摩天高楼跳下,〃而今安在哉!〃
 
  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这在西方国家是找不到的。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算的这个总账,后来并没有改变。汉以后所有的文学大家,都是在倒霉之后,才写出了震古烁今的杰作。像韩愈、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等一批人,莫不皆然。从来没有过状元宰相成为大文学家的。
 
  了解了这一番道理之后,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意义是重大的。它能够让我们头脑清醒,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1998年11月2日
 

。。c o m



第5节:缘分与命运

t。xt。小。。说。。。天。堂

  缘分与命运
 
  缘分与命运本来是两个词儿,都是我们口中常说,文中常写的。但是,仔细琢磨起来,这两个词儿涵义极为接近,有时达到了难解难分的程度。
 
  缘分和命运可信不可信呢?
 
  我认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
 
  我绝不是为算卦相面的〃张铁嘴〃、〃王半仙〃之流的骗子来张目。算八字算命那一套骗人的鬼话,只要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就能揭穿。试问普天之下……番邦暂且不算,因为老外那里没有这套玩意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孩子有几万,几十万,他们一生的经历难道都能够绝对一样吗?绝对地不一样,倒近于事实。
 
  可你为什么又说,缘分和命运不可不信呢?
 
  我也举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只要你把你最亲密的人,你的老伴或者〃小伴〃,这是我创造的一个名词儿,年轻的夫妻之谓也……同你自己相遇,一直到〃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经过回想一下,便立即会同意我的意见。你们可能是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即使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也同样有个〃机遇〃问题。这种〃机遇〃是报纸上的词儿,哲学上的术语是〃偶然性〃,老百姓嘴里就叫做〃缘分〃或〃命运〃。这种情况,谁能否认,又谁能解释呢?没有办法,只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北京西山深处有一座辽代古庙名叫〃大觉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流泉,有三百年的玉兰树,二百年的藤萝花,是一个绝妙的地方。将近二十年前,我骑自行车去过一次。当时古寺虽已破败,但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忆念难忘。去年春末,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欧阳旭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剪彩,原来他下海成了颇有基础的企业家。他毕竟是书生出身,念念不忘为文化做贡献。他在大觉寺里创办了一个明慧茶院,以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我大喜过望,准时到了大觉寺。此时的大觉寺已完全焕然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玉兰已开过而紫藤尚开,品茗观茶道表演,心旷神怡,浑然欲忘我矣。
 
  将近一年以来,我脑海中始终有一个疑团:这个英年岐嶷的小伙子怎么会到深山里来搞这么一个茶院呢?前几天,欧阳旭又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吃饭。坐在汽车上,我不禁向他提出了我的问题。他莞尔一笑,轻声说:〃缘分!〃原来在这之前他携伙伴郊游,黄昏迷路,撞到大觉寺里来。爱此地之清幽,便租了下来,加以装修,创办了明慧茶院。
 
  此事虽小,可以见大。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1998年1月16日
 
  做人与处世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犹未为晚。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1998年11月17日
 

WWW。xiAosHuoTXT。



第6节:牵就与适应

^t*xt…。小%说天。堂

  牵就与适应
 
  牵就,也作〃迁就〃和〃适应〃,是我们说话和行文时常用的两个词儿,含义颇有些类似之处;但是,一仔细琢磨,二者间实有差别,而且是原则性的差别。
 
  根据词典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注〃牵就〃为〃迁就〃和〃牵强附会〃。注〃迁就〃为〃将就别人〃,举的例是:〃坚持原则,不能迁就。〃注〃将就〃为〃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举的例是〃衣服稍微小一点,你将就着穿吧!〃注〃适应〃为〃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举的例子是〃适应环境〃。〃迁就〃这个词儿,古书上也有,《辞源》注为〃舍此取彼,委曲求合〃。
 
  我说,二者含义有类似之处,《现代汉语词典》注〃将就〃一词时就使用了〃适应〃一词。
 
  词典的解释,虽然头绪颇有点乱,但是,归纳起来,〃牵就(迁就)〃和〃适应〃这两个词儿的含义还是清楚的。〃牵就〃的宾语往往是不很令人愉快、令人满意的事情。在平常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本来是不能或者不想去做的。极而言之,有些事情甚至是违反原则的,违反做人的道德的,当然完全是不能去做的。但是,迫于自己无法掌握的形势,或者出于利己的私心,或者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非做不行,有时候甚至昧着自己的良心,自己也会感到痛苦的。
 
  根据我个人的语感,我觉得,〃牵就〃的根本含义就是这样,词典上并没有说清楚。
 
  但是,又是根据我个人的语感,我觉得,〃适应〃同〃牵就〃是不相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常使用〃适应〃这个词儿的。不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是习而不察。我手边有一本沈从文先生的《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汪曾祺先生的〃代序:沈从文转业之谜〃中有一段话说:〃一切终得变,沈先生是竭力想适应这种';变';的。〃这种〃变〃,指的是解放。沈先生写信给人说:〃对于过去种种,得决心放弃,从新起始来学习。这个新的起始,并不一定即能配合当前需要,惟必能把握住一个进步原则来肯定,来完成,来促进。〃沈从文先生这个〃适应〃,是以〃进步原则〃来适应新社会的。这个〃适应〃是困难的,但是正确的。我们很多人在解放初期都有类似的经验。
 
  再拿来同〃牵就〃一比较,两个词儿的不同之处立即可见。〃适应〃的宾语,同〃牵就〃不一样,它是好的事物,进步的事物;即使开始时有点困难,也必能心悦诚服地予以克服。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经常不断地遇到必须〃适应〃的事务,〃适应〃成功,我们就有了〃进步〃。
 
  简截说:我们须〃适应〃,但不能〃牵就〃。
 





第7节:谦虚与虚伪

t…x…t_小_说天堂

  谦虚与虚伪
 
  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漠》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1998年10月3日
 
  容忍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的。
 
  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中国姓张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
 
  但是容忍也并不容易。1935年,我乘西伯利亚铁路的车经苏联赴德国,车过中苏边界上的满洲里,停车四小时,由苏联海关检查行李。这是无可厚非的,入国必须检查,这是世界公例。但是,当时的苏联大概认为,我们这一帮人,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恐怕没有好人,必须严查,以防万一。检查其他行李,我决无意见。但是,在哈尔滨买的一把最粗糙的铁皮壶,却成了被检查的首要对象。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薄薄的一层铁皮决藏不下一颗炸弹的,然而他却敲打不止。我真有点无法容忍,想要发火。我身旁有一位年老的老外,是与我们同车的,看到我的神态,在我耳旁悄悄地说了句:patience is the great virtue(容忍是很大的美德)。我对他微笑,表示致谢。我立即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看来容忍确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美德。但是,我认为,也必须有一个界限。我们到了德国以后,就碰到这个问题。旧时欧洲流行决斗之风,谁污辱了谁,特别是谁的女情人,被污辱者一定要提出决斗,或用手枪,或用剑。普希金就是在决斗中被枪打死的。我们到了的时候,此风已息,但仍发生。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相约:如果外国人污辱了我们自身,我们要揣度形势,主要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