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相见欢 作者:非天夜翔 >

第93章

相见欢 作者:非天夜翔-第93章

小说: 相见欢 作者:非天夜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秦泷已经被武独教训过一次了,这人浓眉大眼,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带着部下亲自朝段岭谢罪,又准备了吃食与热水,供段岭与武独休息。
  河间较之邺城要繁华一些,曾经是直面辽人的河北重城,城市中央乃是校尉府——也就是武独的官邸。校尉府为了抗击辽人,调动军队方便,是以常驻河间。没想到这许多年来你方唱罢我登场,邺城反倒变成了打前锋。
  “其实你一直以来,都把河间守得不错。”段岭用热毛巾擦手,秦泷在一旁亲自服侍,答道:“大人谬赞了,缘因元人不常走河间路而已。”
  河间与邺城不同,上一任校尉将军战死之前,两城便各自为政,城中军队名义上服从河间校尉,实际上则是秦泷的私军。段岭一看秦泷就知道此人满肚子算计,定会阳奉阴违,说不定那天夜里在城上早已看到了自己与武独,只是他故意按兵不动。
  今春窝阔台来犯时,上一任校尉身先士卒,最后也没能等到本该是自己兵马的救援,死于敌手。
  若武独不来,最有资格擢升为校尉将军的,就是秦泷了。
  “县丞呢?”武独突然问。
  段岭知道武独也感觉到了,秦泷虽居裨将之职,实际上却相当于河间城的城主。迎接太守与校尉将军时,县丞未曾露面,接待之人只有秦泷,多半这县丞就是被秦泷打发走了,免得碍事。
  这人迟早是要除掉的,但现在不可直接拔刀砍死,须得搞清楚他会有什么对策。虽说除掉秦泷简单,但这样一来,自己与武独都分|身乏术,不可能再顾得上河间。
  果然,秦泷答道:“林大人出去巡视村庄,未知大人与将军前来,在下已派人去召他了。”
  段岭心道好吧,就容你再总揽大权一段时间,等我处理完了再来收拾你。
  另一名裨将抱恙在家,武独也不多过问,只是朝秦泷盘问军队布置、军饷、物资、人事调动等。不同于邺城的是,秦泷并未开口哭穷,谈及饷粮时,只答道自己会妥善解决。
  “够吗?”段岭问道。
  “够的,够的。”秦泷笑道,“总不能让大人自己掏钱来垫军饷吧。河间这几年打仗不多,弟兄们勉强还是够过日子的。”
  “不够你得开口给我说。”段岭说,“秦将军,可千万别不好意思开口。”
  “王大人爱民如子。”秦泷说,“乃是河北幸事,如今只盼大人能尽快迁来河间,施政泽民,就是大伙儿的愿景了。”
  段岭答道:“迁府一事,是前任吕大人的打算。到我这儿,自然是不会迁的。”
  上一任太守几次嫌弃邺城地理位置太差,风沙也大,希望迁到河间来,只是文书往来,一来一去,耗时太久,且太守又抱着调任回京的心思,便迟迟未办。
  段岭知道秦泷不可能希望他把郡府从邺城迁到河间来,不过是试探。自己也不想迁,但他实在不大喜欢这种卖弄聪明的下属,若是上级或平级,玩玩心计也就算了,你一个管着两千人的裨将,僻处边陲,守着个鸟不生蛋的城,来这一套做什么?
  “秦大人想回调吗?”段岭心想要么开春写封信,把他给调回去,从邺城分出一名裨将来管河间算了。


  ☆、第137章 强援

  孰料秦泷不仅没有回答段岭的问题,反而同样反问道。
  “王大人想回调吗?”秦泷问。
  段岭:“……”
  这一刻他似乎感觉到秦泷话中还有话,也许这家伙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好对付。
  “京官任职期是三年。”段岭说,“迟早会走的。”
  “但也可不回调。”秦泷端了杯茶,恭敬地放在段岭面前,说,“三年京官之任,不过是一纸空文,富庶的地方人人都想去,穷乡僻壤,人人都不想来。何况邺城乃是边关,边城向来通融,不受三年轮任所限。”
  段岭不得不承认,秦泷说的话自己无法反驳。
  “吕大人在任之时,天天想回去。”秦泷说,“也无心在此处安居,如今王大人来了,若愿意长居此地,也不失为一桩幸事。一见大人的面,便知大人您是务实的人。”
  段岭知道秦泷是在暗示自己——你迟早也是要走的。大家一边来当官,一边又想着怎么回去,迟早要回去。
  连同甘共苦都做不到,只将此处看作升官发财的跳板,怎么可能当得好太守呢?
  “您说得是。”段岭客客气气地一揖,答道,“这句话,我这辈子都会记得。”
  这下轮到秦泷大出意外,毕竟自己的身份是下属,这么说,只是几句场面话,顺便捧对方几句,哪怕你只办三年,大伙儿也希望你一直留下来,说的人不当话说,听的人也不认真听,大家笑一笑就完了。
  没想到这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太守,却品出了另一番意思。
  “大人还很年轻。”秦泷笑道,“来日定大有作为。”
  武独起身道:“既然林大人还没回来,稍后转告他几句就成,我们这就先回去了,余事照旧。再过几日,元人就会来攻城,回去后我有安排,大伙儿齐心协力,且先共度难关再说。”
  秦泷意外道:“元人攻城?从何得知?”
  武独听段岭说过,拔都立下十日必将拿下邺城的豪言,仔细询问过拔都的性格,得知这人向来说到做到,从小就是这脾气,如今已过第四天,还有五天半。
  “明日会有书信前来。”武独也不解释,说,“须得加紧时间。”
  秦泷要留段岭起码住一夜,武独却摆手道不必了,秦泷又说:“河间城后的山上有一温泉,洗去疲劳甚好。”
  武独神色一动,段岭却忙得团团转,实在不宜留下,拖着武独走了,笑道:“以后再来吧。”
  段岭开始有点喜欢这个聪明人了,但之后怎么样,还得走着瞧。
  “你不喜欢他吗?”段岭与武独一起换乘奔霄,走在前头。
  “不大喜欢。”武独答道,“太油了,话里有话的。”
  武独的目光是游移的,随时瞥向河间两侧道路,观察这附近的人。河间修建得比邺城好,但城里的百姓却仿佛比邺城更穷,一个个衣裳褴褛的,站在路边看他们。
  偶尔还可见些男人,懒洋洋地坐在路边纳凉,虽是正当三四十的壮年人,却并未出去耕作。
  “太懒了。”段岭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股匪气。”武独说,“你看那酒肆里头。”
  他们经过一家酒肆,里面的男人个个强壮,不像当兵的,也不像吃不饱的老百姓,围坐在一起喝酒。段岭能感觉到,秦泷是河间最大的掌权者,主管多年来,城里头养了不少闲人。极有可能与附近的土匪勾结,或者说,秦泷就是这里的土匪头子。
  “改天再来收拾。”武独说,“回去找严狄,走!”
  奔霄一骑绝尘,把亲兵都甩在后头,穿过草浪起伏的山野,拐下荆棘丛生的道路,仅用了不到半天,在黄昏时就抵达了邺城。
  “把严狄叫过来。”武独说,“马上开始烽燧工程。”
  武独依次圈出地图上的各个点,吩咐严狄。严狄一看便嘿嘿笑,比了个大拇指,说:“大人是懂的。”
  严狄身上还带着酒气,说:“可是如今人不够。”
  “调当兵的去。”武独说,“三天之内能全部整出来不?”
  严狄道:“那怎么成?”
  “只要一个坯子。”武独答道,“过得几天,元人就要来了,能把信息传出去就行。”
  “那简单。”严狄说。
  “给你分好人,这就去。”武独答道,“全部用邺城的人,送一封信去河间,让秦泷随时注意最后一个烽燧。”
  武独写了名单,让孙廷跟着严狄去调人,段岭说:“你得亲自去。”
  武独指指外头天色,意思是太晚了,而且不能单独行动。
  “不能离开你半步。”武独说。
  “就一会儿,没关系的。”段岭说,“城重要还是这么一会儿重要?”
  “当然是你的安危重要。”武独答道。
  段岭没辙了,心想还是得想个办法,否则武独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寸步不离的,什么事情都办不了。待此事解决后,得尽快出击,把影队的刺客们分批解决掉。否则实在没法干活儿。
  “你既然觉得他会来,就一定会来。”武独朝段岭说,“那天火牛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只是冲垮了他们的营地,并未杀多少人,这五千人,迟早会杀过来的。”
  武独抬头看着墙上挂的地图,说:“邺城军已去探过一次,他们撤离了临时营地,只不知道如今藏在哪里,若能先带兵出去偷袭,就没这么多麻烦事了。”
  “现在分兵不是好主意。”段岭说,“守株待兔要好些。”
  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段岭呼吸着邺城的新鲜空气,上了二楼,看着城中的万家灯火,他开始把这里当作家了。
  从前他很少有这种感觉,隐于野太孤独,隐于市又太喧哗,如今与武独不远万里来到此处,竟有种这座城,是他俩的感觉。
  “万一他们打邺城,秦泷不来救要怎么办?”段岭有时候连自己也觉得悬。
  “他一定会来。”武独说,“那天我将他揍了一顿,这厮是个聪明人,知道就算城破,咱俩也能脱身,一旦邺城丢了,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站在秦泷的角度想,他不希望被段岭干预太多,但也不想丢了邺城,毕竟邺城一失,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何况先是弄死了一个朝廷命官,现在再来一个要是又死了,江州那边一定不会放过他。
  “睡吧。”武独说,“待这一仗打赢了,带你去泡温泉。”
  段岭笑了起来,与武独下楼去,回入房中。
  一连数日有太多的事要忙,秋收之日要到了,派去辽国的信差还没有回音,邺城的存粮仅够吃到十一月,炭还不到二十万斤,如何撑过这个冬天,成为最迫切的问题。
  “怎么总是皱着眉头。”
  夜里,武独抱着段岭,伏在他的身上,段岭始终愁眉深锁,武独也皱着眉,与他对视,鼻梁摩挲,亲吻他的唇。
  “太多糟心事了。”段岭低声说,伸手解开武独单衣的系带。
  “老爷养得活你。”武独抱着段岭,专注地亲他,看着他的眼睛,补了一句,“和你的百姓。”
  段岭笑了起来,虽说未来的日子兴许很艰难,但至少这一刻,暂时沉湎于他灼热的体温之中,则能令他安心无比。
  翌日清晨,两人还在熟睡,赤着躯体,段岭枕在武独肩前,武独胸膛起伏,一手搂着段岭的肩。
  突然间房门被一脚踹开,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武独马上起身抽剑,望向门外。
  段岭则还没睡醒,翻了个身继续睡。
  “虽说*一刻值千金。”一个声音说,“不过恕我不得不提醒一句,元人快要打过来了。”
  “郑彦?!”段岭听到这声音,猛地睁开双眼,爬起身,躲在武独背后,探出头来看郑彦,眼中满是欣喜。
  武独扯过自己的袍子,让段岭穿着,不耐烦地朝郑彦说:“滚滚滚,快出去。”
  郑彦赶了接近一个半月的路,一身脏兮兮的,扛着把柴刀,手里拿着剑,晃悠晃悠,到前厅去了。
  两人起床洗漱,段岭满面春风,郑彦居然来了!这下什么事都解决了!
  郑彦坐在厅堂里挠痒,一身布衣已脏得不行,身边还坐着个同样狼狈的人。
  “哟。”郑彦说,“看到我就这么高兴?想换换口味不?”
  “滚!”段岭笑着上去,踹了他一脚。
  “拜见王大人。”另一人朝段岭行礼。
  段岭点点头,见是郑彦带来的人,便道:“介绍一下?”
  “你俩不是认识的么?”郑彦莫名其妙道,“我看他在路上险些被山贼抓了去,便顺手救下来,他说来你这儿上任。你姓什么来着?”
  “我……我姓施。”那男人十分年轻,看容貌竟是比郑彦与武独还小,只比段岭大一点儿。
  “施戚!”段岭想起来了,忙告罪,上前拉他的手与他亲近,说:“你可算来了,辛苦辛苦,路上没什么事吧?”
  郑彦说:“要不是我把人救出来,险些就被山贼讨去当媳妇了。”
  “这个……”施戚登时大窘,段岭实在是受不了郑彦,忙摆手,说:“是我的错,幸亏你洪福齐天。”
  施戚忙道:“丞相说,大人嘱咐过的,让人护送小的过来,是小的本想有罪在身,也不好给大人添麻烦,一合计就自己动身上路了。”
  段岭点点头,施戚犯的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无非是当年赵奎倒台后,一级一级地查,查出他贪污了些银子,便押到牢中侯死。这种罪名,不过是李衍秋一句话的事儿,向朝廷讨了人来,自无不可。
  于这孱弱的年轻人,却是救了他一条性命,恩同再造。

  ☆、第138章 困境

  段岭也不与施戚多寒暄了,直接将林运齐召来,账本与施戚对过,让他待会儿去洗个澡,洗了便上任。
  正说话时,武独来了,朝施戚点点头,施戚又要拜,武独却一抬手,指指案几示意他坐着,自己则坐到一旁等开早饭。亲兵送上茶,供他喝过,武独只是一句不吭,听众人说话。
  所有人都怕武独,这种威严仿佛伴随着他的出现而一直存在,似乎他才是这里最大的,段岭也逐渐发现了这点。
  诸事交代完毕,施戚便去收拾打点上任,厅内余下郑彦、武独与段岭。仆役上了早饭,三人边吃边说。
  “你来做什么?”武独问。
  郑彦说:“找一件东西,你知道那是什么。”
  段岭看看郑彦,又看武独,说:“镇山河么?”
  两人都没有回答,各自思考,段岭心道是了,便不再问下去。
  “待多久?”武独又问。
  “找到为止。”郑彦慢条斯理地答道。
  段岭心道太好了,一定要把郑彦留在邺城,这样武独就可以出去带兵打仗了,这些日子里他愈发觉得,出发前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实在是失策。
  “元人呢?”武独又问。
  郑彦扔出一张羊皮,羊皮上还带着血,说:“昨夜有一名信使,穿过国界朝东北边去,信上的字看不懂,送你了。”
  段岭马上接过,上头全是元文,那是拔都写的一封信,朝西面的窝阔台借五千士兵,半个月后,将直接打下邺城。
  段岭翻译以后,武独只是发出了一声表示不屑的声音,说:“布儿赤金知道十天里打不下来,要借兵了。”
  “他们有五千人。”段岭说,“再借调五千人,共计一万,看来确实有攻下邺城的决心。”
  郑彦说:“信差死在我手里,这信看来是送不到了。”
  “信使有好几个。”段岭说,“都是分头出发的,就是避免被截信,我这就写信给韩滨,让他随时准备,一旦元人军队经过,马上出兵偷袭。”
  窝阔台的援军若要驰援,一定会取道玉璧关外过来,那条路非常难走,哪怕当年父亲前往上京,亦不会取道玉璧关,走那一带非常容易被偷袭。只要韩滨愿意,定可帮邺城截断元人兵马。
  “可你怎么让韩滨出手?”武独说,“我要是他,不一定会动手。”
  “我再想办法。”段岭起身踱步,说,“就怕元人等不到援军,不会来打邺城。而且哪怕没有援军,拔都的这五千人也非常难对付。”
  武独放下筷子,说:“这一次务必要把元人打到浔水北面去,只要攻城军不超过这五千人,我就能打赢他们。郑彦,你把你来时的路线划一道出来,府上安全暂时就先交给你了,别的人我不放心。”
  他望向段岭,段岭寻思片刻,点头,武独便拿上剑出去,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