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涅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眼光,而不是恨不能将天下美女都立即弄到自家床上去的淫心。
除去御寒功能,服装的意义,正在于突出性,强化性!所谓审美,也是性的审美!
我常执有的一个怀疑是,当亚当和夏娃看清了对方的身体,有了性意识之后,他们真的会有羞怯感吗?如果没有人(或蛇)告诉他们性是丑的,他们不是会陶醉于欣赏对方的身体吗?
我们还是应该穿衣服的,但不应该对性感到“害羞”。
我们的精神世界,该脱掉衣服了。
第一编 男女男人与“皮球”
男人追逐女人的时候,与狗和猫追戏皮球的感觉,极为相似。
不同的女人便是不同花色的皮球。白的,黑的,黑白相间的;红的,黄的,黄白相间的;白、黑、红、黄四色相杂的……有多少种色彩的排列组合,便可以有多少种不同花纹的皮球。正如有多少个异性,便会有多少种不同魅力的女郎一样,即使她们之间的差别,如米兰 昆德拉笔下那位猎艳的高手所言,“只有百万分之一”,仍足以引诱男人们为这“百万分之一”的差别,而不断追逐。
男人与女人的不同再次显现:女人通过彻底地经历一个男人去体验自我,男人则通过猎取尽可能多的女人,来积累自我的体验。
男人内部也有不同,这不同便是,一种男人是狗,另一种男人是猫。
小狗和小猫在追皮球的初级阶段,难分伯仲。一只漂亮的皮球在面前滚过,狗和猫的眼睛都立即亮了起来,直直地沾在皮球上,不错眼珠,患了斗眼一般。随后便是稳步地跟进,谨慎地观察是否有危险,一旦发现没有陷阱,那皮球的近处也没有主人,步履便会骄健起来,甚至一跃而上,按球于掌下。
但问题是,皮球是圆的,运动的,充满变幻的感觉。无论是狗还是猫,都不可能一下子捉住皮球。你追她跑,这更增加了追逐的快乐,狗和猫的兴趣陡增,狗眼和猫眼更亮,更“斗”。这时,它们会发出兴奋的叫声,将更卖力的追逐视为生命的一种享受。在看家护院与捉鼠正远离作为宠物的狗和猫的职责的现代社会,追皮球也许是它们终于发现的,可以聊补空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皮球越难追,诱惑便越大,在狗和猫心中的价位也如股市大盘的走势,一路上扬。
终于追到皮球之后,狗和猫发生分化。狗按住皮球后,“汪汪”两声炫耀一番战绩,随后便不知该做些什么了。它会傻傻地站在那里,左顾右盼,顿生无聊之感。这种无聊的感觉迅速上升,用不了多久,狗便会像斗败的公鸡一样,灰溜溜地低着脑袋踱到一旁,连踢开足球的心境都没有,置它于不理不睬的境地。
如果这时有另一个皮球出现在狗的视线内,它会立即兴奋起来,重复追逐的过程。当追到之后,再次感觉无聊,灰溜溜地走开。这便是狗的本性。
猫则略有不同。猫会将戏弄耗子的把戏转移到皮球身上。它不断用前爪将皮球拨来弄去,自娱自乐。但是,如果有一个新的皮球出现,猫同样会扔下旧球,去玩新球。相对于喜新厌旧而言,猫和狗的属性是一致的。
如果说狗是沉湎于猎艳中的男人的话,猫在这一桂冠之外,还要加上个“高手”的雅誉。
皮球的色彩越绚丽,越容易引起猫狗的兴趣,正如打扮妖娆的女人,总是引起男人的“性趣”一样。
精神恋爱?你有病吗?
“精神恋爱”--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出比这更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词汇,和更居心迥测、用意险恶的主张。
如果我们将“恋爱”作为一个独立的、静止的、终极的单元,那么,作为一种人类意识领域的现象,恋爱完全是精神的,特意强调“精神恋爱”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如果我们略有一点点常识,知道恋爱起因于对性的欲求,并以获得性的满足为其终极目标,便会坚信,恋爱本身只是一个过程和手段,无视其起点与终点,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恋爱是小孩子们玩的过家家的游戏(即使幼童的游戏也含有性本能的成份),热衷这种游戏的成年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极不负责。
一言以概之,无肉体目的的纯精神恋爱,不是恋爱,只是现代社会迷失自我的人类的一种病态。
你可能受过情感的伤害,可能感叹我们这个世界的纯情不再,悲哀于心心相映的难觅,进而对肉欲的横流、无爱的性交频生憎恶的心态。但是,如果你认识不到性爱的易得与易失是技术时代、计算机世界的必然特征,并进而对人类两性关系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出调整与适应,而在那里大谈什么拒绝性交的精神恋爱,便谬之千里,并绝对无法获得精神的最后安歇了。
两性间的爱情从来不可能排除性爱,而性关系能够增进我们的感情。性交使双方呈现一种最自然、坦诚、本真的状态,能够一下子拉近我们心的距离。对性合谐的追求,对性浪漫的尝试,对更多性高潮的体验,将使我们产生溶为一体的感觉。当我们与另一个人的精神靠拢之后,我实在看不出还有比作爱更能完善爱情的方式了。美好的性可以使我们获得生命的充实感,激活我们的生命潜能,使我们更加热爱世界、热爱异性,也热爱我们自己。
当然,无爱的性交,因为没有激情的介入,便成为一种机械的肉体活动,自然不可能获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升华,只会带来种种丧失感。但这种并非“恋爱”的关系,也不存在“精神恋爱”的问题。
如果无爱,再“精神”恋爱,再拒绝肉体,仍然不会找到爱的感觉。而只要有爱,尽早、尽多地享受性,只会更有助于你们的爱。恋爱的本质在于:你是否真的被另一个生命所深深打动了。
精神恋爱的主张几乎很难在男人身上找到,男人是性感集中的动物(或者说是性感区开发少的动物),而女人是性感弥散的动物(或者说是性感区获得充分开发的动物),确有女人能够通过精神向往便达到性高潮的报道,而男人呢?即使一个希腊式的深吻,又有几个男人会当即射精呢?
女人们更多崇尚精神恋爱,一方面因为她们对男人的失望,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们习惯于将自己视为性欲求更低的物种,视为性爱的被动者与受害者,所以当有性无爱之际,便会产生吃亏、受骗、被玩弄的感觉。如果女人抛弃文化对她们的性毒害,而正视自己的性欲求,认识到自己在性上是与男人完全平等的,哪里还会有什么“精神恋爱”的奇谈怪论呢?精神恋爱是封建贞操观在女人身上的现代形式的延续,符合男人对女人的私有观念,本质上是为男人利益服务的。
有典可查的最早提倡精神恋爱的思想家,当属柏拉图。当“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个浪漫、纯情词汇引得少男少女无数痴想之际,很少有人知道,作为既爱女人也爱男人的双性恋者柏拉图,用“精神恋爱”一词专指他与同性美少年的关系。但我们仍有充分证据显示,柏拉图的同性之恋也并不是真的拒绝作爱的。
我们经常能够在一些所谓“青春美文”作家那里看到这样的故事:美丽纯情的女孩儿与才华横溢的男青年(多被作家写成他们自己)发生爱情,相坐长谈,然后同床相拥而眠,最后一夜无事,在早晨的阳光里感动于彼此的纯洁。这种同一模式的故事改头换面地不断出现在传媒上,如此频繁,如此雷同,使我不能不怀疑作家与编者的脑子是不是都出了问题。有朋友这样评价此类“经典故事”:健康的女孩儿遇到了有病的男人。这种故事最可能产生的后果是:未谙世事的女孩儿相信“精神恋爱”的可能,都去和作家们同床共枕、同被而眠,并在清晨的阳光里发现--作家们堕落了!“精神恋爱”此时成为一个陷阱,一种阴谋。
精神恋爱的虚伪性,曝露迨尽!
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注定了人永远无法摆脱动物性。”而今天一些古典的、现代的,乃至“后现代”的道德家却在想使我们相信:人远远高于动物,所以,人不需要作爱。
精神恋爱的主张否定了人性,扼制了人欲,毒杀了人的本能,是对从腐朽贞操观中解放了的人的残害,是对仍受其奴役的人的打上了现代色彩的管制。
如果我们还承认人的生存权利与自我尊严,便要打倒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精神恋爱。
不作“刚强神话”的牺牲
传统社会认为,男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刚强。这成为衡量一个男人是否成熟、出色的重要标准。如果哪个男人被确认为软弱,连他自己都会觉得给男性世界丢脸。
然而,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男人其实比女人脆弱。从生理上说,生命之始,男性死亡率远高于女性,国际公认,理想的出生性别比为100个女婴相对于105至107个男婴,这样才能保证成年男女的比例平衡;生命之终,男性比女性平均早3-5年告别世界;生命之间,男性患多种疾病的比率均远远高于女人。从心理上说,男人刚而脆,女人柔而韧,男人易折,遇重大打击远不如女人承受力强。
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诸多男人比女人刚强的证据,均是在“刚强神话”这一文化因素下造就的,而非物种呈现的自然状态。我们从出生那天起便被告知刚强的男孩儿应该摆弄玩具车和玩具枪,柔弱的女孩儿应该抱洋娃娃,这种教化从家庭进入学校,直到社会。男性的柔弱气质受到排斥与压抑,女性的刚强品格因受轻视而萎缩。文化的塑造改变着物种,只有人类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刚强神话”早在人类远古时期便开始出现,是人类当时生存的一种需要与手段。面对蛮荒的自然界,人类需要刚强与之对抗,而女人们因为生育与哺乳被束缚在家中,外出捕猎的工作便主要落在男人身上。男人的社会分工使他们必须培养刚强,而女人的责任则要求她们必须柔弱、细腻,这样才适合面对新生的婴儿。
女人的生育职能最终导致她们直到今天,在几乎所有方面,仍远未取得与男子相同的待遇。
人类一步步地征服(或曰破坏)自然到今天,男人刚强的神话便也一步未放松地紧跟着,以至于今天的人类已经普遍奉持这一论点为真理,视其为先天的生理决定。事实上,如果一男一女从出生后接受同样的教育,进行同样的身体与精神锻炼,谁表现得更刚强绝对会令传统社会大吃一惊。
男人为了使自己符合“刚强”这一性别标准,从幼年期便开始了种种激烈的生存角逐,要成为所谓社会与人生的强者,而我们已经看到,强者的产生总是以对弱者的残酷打击为代价的。男人有泪往肚子里咽,绝不能“轻弹”;男人遇到困难独自解决不向他人求助;男人习惯于有病不就医,带病工作这种杀鸡取卵的愚蠢行为大受敬重;肉体再大的痛苦也不能喊出声,精神再大的伤创也要默默挺着,按着现代健康的标准,以上种种表现都在塑造着肉体与心理的双重病态。男人仿佛不是人了,而是特殊材料造就的机器。
那些先天素质脆弱的男人,为了使自己更像个“男人”,不得不盲目攀比着刚强,使他们的生存变成一种被动的悲剧。
两性平权理想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便是:个体差异远远大于性别差异。也就是说,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间的不同,要比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的不同为甚。男人刚强的论调,抹煞了个体差异,成为对未能进入刚强模式的男人的一种毒害。
强调一种性别刚强,便也否定了另一种性别具有同样的属性。刚强神话害男人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女人的轻视。如果不打倒男人刚强的神话,女人哪里又能够真正走出从属于男人的地位呢?女人对刚强男人的向往,归根到底是一种弱者心态,想靠到别人厚实肩膀上的女人,终究会悲叹自己是一棵无根的青藤。
我们已经告别了依靠刚强才能生存的时代,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社会进入了以智慧为生存手段的现代世界。在弘二头肌退化的同时,我们的大脑沟回正变得复杂和深刻。面对变化的世界,好男人的标准也要随之改变。但我们一定要切记,绝不能以一种神话代替另一种神话,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是人本社会最基本的一条准则。
男人又不需要外出打老虎了,何必还那样自己苦自己呢?
第一编 男女爱美男人的风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男人爱美,却面临风险。
作为一个男人,如果我们走进美容院要求去掉脸上的皱纹,如果我们执意要割出双眼皮儿,如果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下巴、鼻子、双腮或其它人体器官,如果我们在耳朵上扎出两个眼儿挂上金坠,如果我们留起长长的手指甲甚至脚指甲然后涂上各色油彩,如果我们用美国的口红使自己具备朱唇,用法国的去毛剂清除自己所有的腋毛甚至阴毛,如果我们描眉、涂眼影、施胭脂,如果我们留一条长可垂肩的辫子,如果我们戴手镯、脚链、胸饰、发卡,如果我们挎一个花包招摇过市,如果我们……
如果我们胆敢有如上众多“如果”中的一个,我们会怎么样?
我们会被视为怪物、“假男人”、“二尾子”,人家会说我们“女里女气”、“神经兮兮”、“让人恶心”。
如果一个女人同时兼具了上面所有的“如果”,另外再加上隆胸、瘦腿、健臀,这个女人又会怎样?
她会被视为爱美的典范,美丽的化身,女性的偶象,青春不老的象征,走到哪里都招惹来女人和男人共同惊羡的目光。
这个世界,对男人和对女人,竟是如此地不公平!
为什么上面那些“如果”就一定专为女人准备,为什么男人一旦涉足其间便会受到轻蔑?如果上面那些“如果”是美的,是对美的追寻,是爱美之心的体现,那么,为什么只许女人爱美,而不许男人爱美?如果对女人有一种美的标准,对男人有另一种美的标准,那么,这美还算是真正的美吗?
然而,这便是我们生存于其间的这个世界奉行的标准:美的准则有两套,一套给女人,另一套给男人。划分与决定的标准不是其它,又是社会性别角色的要求。如果男人用女人那套美的方式打扮自己,便违背男性社会性别角色,而具有了女性社会性别角色,而这种性别的“偏差”,是我们的文化与社会最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如果我们不考虑上面那众多的“如果”,仍然让男人们只按社会性别角色允许的男人美的方式来爱美,男人们便真的可以自由地爱美了吗?绝不。
我们奉行的社会性别角色中还有一条重要的两性差异:女人无论如何追求美,都是正常的,都是符合她的社会性别角色的;而男人却不可以自由地追求美,他应该更关心事业的成功,而不应该关心自己的外表是否美丽。如果男人像女人一样追求外在美,他便又要被人看不起了。这一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