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藏 >

第286章

神藏-第286章

小说: 神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大师和那些所谓专家之间的区别了。
  “方逸,你这件,不会是官窑的东西吧?”孙连达看向那瓷器的眼睛,忽然变得明亮了起来。
  孙连达知道,虽然自唐宋就出现了梅瓶,但梅瓶通常都只是作为装饰的器皿,民间很少使用,民窑也很少会烧制,也就是说,这件梅瓶极有可能是官窑出品,那价值可是要远超民窑瓷器的。
  “老师,您又猜对了……”
  方逸对手上力道的控制已然是到了入微的境界,那层层用剪刀剪开都很费力的包装,被他用手就给撕扯了下来,并且没有伤及到里面的瓷器。
  “这……这是珐琅器啊!”
  当最后一层包装被方逸撕下之后,那瓷瓶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这次孙连达根本就没有坐在沙发上,而是就站在方逸身边,眼睛刚一接触到那瓷器,口中就发出了惊呼。
  “这……这是清三代的作品呀!”清代的珐琅器色彩艳丽独具风格,孙连达根本就不用多看,一眼就辨识了出来,口中喊道:“放下,快放下给我看看!”
  “老爷子,是递给你看看,不是放下啊!”胖子在旁边插了句嘴。
  “你懂个屁,在市场混那么久,一点长进都没有?”
  胖子话声未落,三炮就一脸鄙夷的看向了他,“易碎的古玩是不能轻易上手的,得等别人放在桌子上之后才能拿,要不然容易被人碰瓷!”
  “三炮说的没错,像是瓷器玉器这些物件,别人递的时候你不要接,否则很容易出事……”
  一旁的赵洪涛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古玩行里最基本的知识,而孙连达倒不是怕方逸碰瓷,他是怕在接拿的时候手滑,还是放在桌子上自取更加的安全。
  “老哥,怎么样,是古月轩珐琅器吗?”
  孙连达拿着那梅瓶看了足足有十多分钟,刚一将其放在桌子上,余宣就开口问道,在陶瓷器和书画的鉴别上他远不如孙连达,想知道结果的话,与其自己拿起来看,倒是不如直接询问了。
  “没错,雍正晚期的官窑瓷器,这……这是怎么找到的啊?它……它怎么可能在缅甸?”
  孙连达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他敢肯定,如此器形的清中期官窑珐琅器,即使在官窑瓷器中也是精品,肯定是会被收藏在故宫文物目录之中的,但孙连达很是不解,这些东西为何会流失到缅甸去?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确是从圆明园抢走了无数珍宝,但那些东西大多都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像是缅甸这样的弹丸小国,根本就无法掺和到这件事里面的,这件珐琅器的来历很是值得考究。
  “之前国外的拍卖会上,也没出现过这东西……”
  余宣点了点头,他和孙连达都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每年都会看到专门修订的一些国内外拍卖图册,对于拍出的中国艺术品,上面罗列的十分详细,但并没有眼前的这个物件。
  “嗯?这是什么?缅甸的拍卖会?”
  余宣说着话,却是从那木箱里看到了几张文件,拿起来一看,眼睛不由有些发直,那张文件分明是一张用英文书写的拍卖凭证,在里面甚至还有这件珐琅瓷器的照片。
  “这……这不是拍卖原石的那家公司吗?”
  当余宣看到那拍卖会的名称之后,脸色更是变得异常的古怪,他经常往来缅甸参加翡翠公盘,对那家拍卖公司自然也是熟悉的很,但余宣还从来没见过那家公司拍卖过除了翡翠原石之外的物件。
  “老师,没错,就算那家拍卖公司……”方逸笑着说道:“大哥把家里的物件拿到拍卖公司走了个流程,现在这些东西都算是我从国外拍卖得来的……”
  “你那个大哥,倒是费心了……”
  孙连达和余宣都是明白人,话不用多说是一点就透,这走私偷渡过来的文物,和拍卖得来的流失文物之间的差别可是大了去了。
  国家对于文物的管控,向来是准进不准出,但进来的文物,也得是通过正常渠道进来,否则在国内也无法进行流通和买卖,彭斌将这批古董在缅甸倒了一手,却是给方逸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麻烦。
  “老爷子,那您看,这瓷器能值多少钱啊?”胖子又将他那张脸凑了过来,一脸谄笑的说道:“方逸说这玩意要比我那盔甲贵的多,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呀?”
  “小胖子,你用十件盔甲,都换不到这一个物件……”
  孙连达简直对胖子无语了,不过还是出言解释道:“这件珐琅器,可以说是清三代中的精品,拿到拍卖会上,最少是千万级别的起拍价,这是国宝,懂吗,国宝!”
  孙连达此刻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经常参与京城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见过和触摸过的文物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就品质和品相能与这件珐琅器相媲美的陶瓷器,孙连达还真是没碰到过几件。
  “千万起拍,国宝?”听到孙连达口中吐出来的几个名词,胖子是一脸的悲愤,他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这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赵洪涛拍了拍胖子的肩膀,哈哈大笑道:“胖子,别伤心,你那一套盔甲,在欧洲国家也是国宝的!”


第583章 艺术品价值的体现
  “赵哥,你说的是真的?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啊……”
  听到赵洪涛的话,胖子眼睛不由亮了起来,连忙拉住了赵洪涛,问道:“赵哥,那你说我这玩意能值多少钱啊?有没有这个瓶子贵?”
  “我说小胖子,你怎么那么俗啊,怎么老是用钱来衡量这些物件呢?”
  赵洪涛有些后悔接胖子的话了,这不管是什么东西,胖子总是能扯到钱上面去,看着胖子那一脸希冀的样子,赵洪涛没好气的说道:“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如果碰到喜欢你这物件的人,再多的钱别人也愿意出,但要是碰到不喜欢的,那就是一文不值,你懂不懂啊?”
  “嗯,洪涛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古玩的买卖,原本就是个人喜好的体现……”
  听到赵洪涛的话,余宣点了点头,指着胖子的那套盔甲说道:“这是中世纪西班牙皇室的阅兵装备,当时西班牙国王为了彰显国力,这些盔甲都是下了很大力气打制出来的,保留到了今天,的确能算是西班牙的国宝了……至于价值,兵器盔甲类的收藏是小众,却是没办法和这珐琅器相比,小胖子你就不用纠结啦……”文物和艺术品的价值,主要是表现在几个方面的,一是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国外一些油画之所以价格高昂,动辄就拍出上亿美金来,原因就是其艺术造诣极高,如此才能被国外广大收藏家追捧。
  艺术品价值还有一方面,就是体现在它的受众范围上了,越是广为人所知的物件,其价格越高,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师的作品,打个比方说,你就是拿个董其昌随手涂鸦的废画,那也要比一个不知名的画家的作品贵得多。
  最后一点能体现艺术品价值的,就是要看收藏者的数量了,字画类的收藏品之所以昂贵,这也和收藏此类艺术品的人最多有关系,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名画,总是能找得到欣赏它们的人。
  不过对于中国的收藏者来说,综合上面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那就是这些收藏家们的爱国之心,百年前国力衰弱,国家的很多的珍贵艺术品都被劫掠到了国外,这让国内很多收藏家们都痛心不已。
  所以在一些人手上有钱之后,就开始在国际上收购起当年的流失文物来,并且这些人在逐年增多着,由此也使得中国艺术品在国外的价值也开始逐年增长。
  尤其是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在国外的拍卖会上,已经成为除了国际大师级油画作品之外,单拍价格最高的作品了,几乎每一场拍卖会上,都能看到中国艺术品的影子。
  像眼前这件艺术造诣和研究价值都极高的珐琅器,如果放到拍卖会上,很轻松的就能拍出数千万的价格来,因为有很多来自国内的收藏家都会争相竞逐。
  但与之相反的是,胖子所选的那套盔甲,怕是除了来自西班牙并且是喜欢冷兵器的收藏者,再也没有旁人问津了,所以这两者之间的价值根本就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当然,如果遇到那种狂热的又不差钱的冷兵器爱好者看中了这套盔甲,而拍卖方又安排了人做托,那也是有可能拍出高价来的,当年西班牙一位国王曾经使用过的普通马刀,就曾经拍出过千万美金的价格来。
  “方逸,要……要不你给我换个物件得了,我不要这金佛了行不行啊?”
  看到方逸拿出来的第四件物品,彭斌肠子都悔青了,虽然说那金佛价值不菲,又和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有关系,但那终究是国外的文物啊,肯定不如面前这清三代官窑瓷器来的震撼。
  “赵哥,没得挑,我按顺序往外拿,您选中哪件是哪件……”方逸笑着摇了摇头,对于赵洪涛而言,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让他后悔的时候还在后面呢。
  “好吧,是我自己沉不住气,我就选这件了……”赵洪涛闻言叹了口气,最初看到这尊金佛的时候,他哪里能想得到方逸剩余的箱子里,竟然能有清朝的官窑瓷器啊。
  别说是赵洪涛了,就是孙连达和余宣也同样没有想到,因为就算是战乱的时候,国家对于皇室文物监管的也是很严格的,除了百年前被劫掠出来的之外,官窑的东西很少有流落民间的,更不要说是流落到穷乡僻壤的缅甸去了。
  “洪涛,你小子占了便宜就别卖乖了……”
  看到赵洪涛那一脸惋惜的样子,余宣却是不乐意了,“这价值几千万的物件,方逸说送就送了,你这当师兄的还不情不愿,做人可不是这样做的啊!”
  余宣这话说的稍微有点重了,听到他的话,赵洪涛的脸色也是一变,连忙说道:“余老师教训的是,洪涛知道错了,回头这尊金佛,洪涛会以方逸的名义捐赠出来的……”
  “行了,方逸重视情份,你们也珍惜……”
  孙连达摆了摆手,打断了赵洪涛的话,其实就人品学识而言,赵洪涛也是很不错的,但他就是缺了一点方逸的那种大气又喜欢追名逐利,所以孙连达一直都没将他收为弟子。
  “老师教育的是!”赵洪涛心里苦笑着,脸上却是不敢有丝毫的不快,在孙连达和余宣面前,别说是被教训几句了,就是打上几下他也得接着。
  “三炮,这东西你收好,拍卖凭据你也收起来,我再搬几个箱子进来……”
  方逸将那珐琅瓷器交给了三炮,彭浩这事儿做的很稳妥,三炮和胖子的盔甲与瓷瓶,都是用二人的名义从拍卖场上拍下来的,是属于他们的私人物品,日后就算是要转手或者出售,都和方逸没什么关系。
  “方逸,你先等等……”
  就在方逸刚想转身去阳台搬箱子的时候,余宣喊住了他,开口说道:“你小子是存心还是怎么着?那珐琅瓷器的来历还没说呢?这清三代的官窑瓷器,到底是怎么跑到缅甸去的啊?”
  相对于这些物件的市场价值,余宣和孙连达无疑要更加看重它们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因为这种传承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故事,也能为文物添加许多的色彩。
  孙连达和余宣这二位,可都是见过彭斌的,尤其是余宣和彭斌还交往过一段时日,对其算是比较了解,要说这些东西是彭斌热衷于收藏从国外拍卖得来的,那打死余宣和孙连达都是不会相信的。
  “老师,要说这事儿,和那把刀还是脱不开关系的……”
  被余宣笑骂了一句,方逸也没生气,当下将这些器物的来历都说了出来,相比那些流失到国外的文物,这些东西虽然也是从圆明园抢掠出来的,但绕了一大圈之后,终究还是回到了国内。


第584章 意义深远
  “那会的世道,还真是乱啊……”
  听方逸讲诉完这桩往事,余宣一时间都有些无语了,作为当时的皇家园林,被八国联军抢了不说,居然还有人趁火打劫,可见那时的京城,基本上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了。
  “老弟,别管什么乱不乱了,还是先看看方逸带回来的这些文物吧!”
  孙连达说话的时候,脸上满是期待的神色,他虽然作为文物修复鉴定专家,多次参与到故宫的文物修复工作,经手和亲眼所见的文物可以说是数以万计,但是对于当年圆明园中流失的文物,孙连达却是所见不多。
  说到圆明园的流失文物,不得不先说一下圆明园的由来。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则是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在清帝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称之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除了震惊世人的园林建筑之外,圆明园还是一座珍宝馆,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而圆明园曾经收藏了多少文物,却始终都是个谜,无论是故宫、颐和园还是其他文物建筑,都会有相关的陈设档案,专门记录建筑中所拥有的文物,这就是俗称的文物目录。
  唯独圆明园缺乏陈设档案,因为每一代清帝都会将大批的珍宝收入圆明园之中,对于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总数,并没有明确的记录,时至今日,想要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到了国外,也变得极其困难。
  不过有曾经参与或者是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
  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
  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宝,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