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文宗 >

第82章

大文宗-第82章

小说: 大文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易孤身在湖边行走,想起上次跟秋伊水一道,在此地被冷月心暗算,不由得笑了出来。

“那边便是当年的胜棋楼,咱们一道去看看吧。”旁边有读书人一同走过,指着不远处的小楼道。

张易抬头望去,不远处有座两层小楼,青砖白瓦,显得很是雅致。

小楼一侧有回廊,连接着不远处的华严庵,四周配以湖石假山,苍松翠竹,优美雅致尤以东北隅百年紫藤为贵,老干虬枝却也花繁叶茂,既古老苍劲又繁茂昌盛,实为罕见。

张易曾在书籍上看过关于胜棋楼的故事,此楼是当年由李龙集赐予牧侯的。

这位牧侯,自然不是如今的镇海侯爷,而是牧府当年的开创者,辅助李龙集征战水妖,方才为牧府挣下了千年基业。

(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黄虬

胜棋楼坐北朝南,在此地坐落千年,显得极为古朴。一楼陈列着名人字画,楼上悬挂着龙集大帝和牧侯弈棋的画像。

楼外两侧槛柱上的楹联云:“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

这座楼为何叫胜棋楼,跟龙集大帝和牧侯那场棋局脱不了关系。

李龙集御驾亲征,征战水妖取得大胜,班师回朝的途中路过莫愁湖,觉得此地风景极好,便命士兵在此地修行,大宴三日。

酒足饭饱后,李龙集召见牧侯到楼上下围棋。牧侯虽棋高一着,却不敢轻易赢棋,怕得罪了天子。

下了几局后,为李龙集看破,一次他对牧侯道:“你每次下棋都故意输给朕,朕赢了也不光彩,你这样做是犯了欺君之罪!”

吓得牧侯连连叩首。

李龙集又道:“今天你要使出真本事与朕分个高下,无论输赢朕都高兴。”

结果牧侯果然赢了。

李龙集道:“卿弈棋如用兵,确实高明,朕不得不服。”

牧侯却道:“臣用兵、弈棋所以取胜,全仗万岁神威,非臣之力也。”

李龙集道:“此话怎讲?”

牧侯道:“请陛下细看臣满盘棋子的布局。”

原来从牧侯这边看,始见徐棋子布局巧现“万岁”二字,李龙集龙颜大悦,即将此楼连同整个莫愁湖赐给牧侯。

后人称此楼为胜棋楼。

只是千年之后,牧府成了镇海侯府。当代侯爷牧青,更是远胜先祖,将整个侯府迁址一线天,威慑水妖,令天下读书人敬佩不已。

天子棋会,就是由这场棋局发展而来。

以胜棋楼为中心,莫愁湖四周有不少读书人摆上了棋盘,相互对弈,杀的难分难解,更有甚者面红耳赤,忍不住叫嚣起来。

张易随人流四处走动,却没有坐下与人对弈。他前世虽看到不少师兄在圣院对弈,却对棋道当真没有多少了解。

圣院中有数位师兄精通棋道,尤其以黄虬师兄为甚。黄虬师兄原名龙士,夫子称其为人中虬龙,这才改名为黄虬。

上古时候称天子为真龙,诸神为天龙。而当时棋道不兴,龙士师兄以棋道都能被夫子如此称赞,让整个圣院棋道弟子都十分不服。

……

黄虬师兄自幼聪明,才气过人,一遍成诵,百日不忘,尤其对于围棋更是天资过人,少年时就以高超的棋道水平称雄梓里,。

少年黄虬不满足偏与一隅,为追求棋艺的发展,他立志遍访全国名家。自十三岁起,黄虬随父走南闯北,最终踏入烨都,跟诸多棋道名家争锋,棋艺日臻上乘。

十七岁时,黄虬弈遍京师,所向披靡,战绩辉煌,被誉为“常胜将军”。

就连夫子都听闻他的事迹,将他带入圣院教授。

三十岁时,黄虬师兄与驰骋棋坛数十载、久负盛名的弈秋师兄对弈,七战七捷,大获全胜。战胜盛秋师兄,标志着黄虬师兄登上了棋道巅峰。

黄虬师兄享年不过百岁,他一生痴迷棋道,最终陨落在棋道之上。

一天,圣院三位棋道大家一时高兴,示意黄虬师兄演绎“一对三”对弈大戏。黄虬师兄向以“弈圣”自负,争强好胜,誓不言败,当即许诺要“大杀三方”。

这三人全是棋道一流名手,黄虬师兄在三人间来回穿梭走动,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使尽了浑身解数,终于将三人“赶尽杀绝”,同时赢了三局。

不过由于操劳过度,心血耗尽,黄虬师兄气息奄奄,微弱的呼吸随着烛火的跳跃一闪一闪。当三位棋友将书桌棋枰上的黑白两粒棋子送到黄虬师兄眼前,又放到他手中时,黄虬师兄才面带微笑,飘向了生生不息的天地之中。

但他曾在树下为诸位棋道修行者讲解他所著的《黄虬弈棋》,张易都曾听得津津有味,对棋道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虬师兄具有跟前人不同的独特棋风,着子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寓间极深,对手不易察觉,若敢于用强,他即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迫使对手相形见绌,反以自困。

“龙士用思尤密,深入奥窍。当危急存亡之际,群已束手智穷,能于潜移默运之间,益见巧心妙用,空灵变化,出死入生。”

更是曾让三子与弈秋师兄对局,双方皆呕心沥血,最终互有胜负,成为空前绝后的不朽之作,史称“血泪棋篇”,被诸位崇拜者雕刻于圣院墙上。

……

张易站在两位对弈的读书人身后,回想起黄虬师兄,脑海中隐约还记起《黄虬弈棋》的内容,最为精彩的血泪棋篇便在其中。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位读书人的邀战声:“你等皆是土鸡瓦狗,我一人可下十人,谁敢上来一战?”

这道声音极为清脆响亮,却狂妄至极,颇有些不将在场读书人放在眼里。

张易侧目望去,发现一位头戴紫冠身穿华服的俊秀青年,设下十座棋桌,正在邀人对战。

此人剑眉竖起,看得出来脾性倨傲,那句话绝不只是为了激起众人的好胜心,而是真的不将在场众人放在眼里。

“棋道一途,最讲究神识运用。若是两者棋力相当,则必须全神贯注方能取得胜利。若是以一对三,不论心神和棋力都需高出一筹。此人扬言以一对十,若真能取胜,他的棋力至少超出在场众人数倍,可称国手。”张易低头思索,他对棋道并不精通,听到青年的话后心绪虽有起伏,却很快平静下来,开始思索其中的玄妙。

在场读书人中大多都是棋道爱好者,哪里受得了如此刺激,顿时就全部落座,几位年长之人更是嚷嚷着要给年轻人一点好看。

“不要说我欺负你们,你们十人都执黑先走,期待你们中有人能给我一些压力。”青年咧嘴一笑,眼中尽是鄙夷,当即开始以一对十。

棋道争锋中,先手占很大优势。十位读书人虽气愤他看不起自己,却担心真要输了丢人,有此好处,便忍气吞声先走一步。

青年当即在十桌之间游走,他几乎不做停留,一眼扫过就落棋,转身迈向下一桌,好似真的没有一点难度。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白马自金陵而来

张易不善棋道,看棋却算一把好手,很快就看出了端倪。

十位读书人执黑先走,本就占了极大的便宜,然而他们并未占据上风,而是从一开始就被青年穷追猛打,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

其中三位读书人更是不堪压迫,思绪出现错误,走了几个致命的昏招,不到百手就败下阵来。

三人佩服不已,站起身来拱手向青年行礼,表示认输。

青年却毫不买账,鄙夷道:“尔等不过土鸡瓦狗罢了,没有资格做我的对手,不用跟我行礼。”

“你!”三位读书人被青年落了面子,想要骂回来,发现周围已然聚集上百人围观,灰溜溜拂袖而去,气愤不已。

余下的七位读书人,表情各有不同。

有人看到三位读书人吃瘪,心中更是紧张,汗流浃背,一个又一个昏招迭出,本来还能坚持数十手,却提前败下阵来。

还有几位老儒心态平和,虽落入下风,却全神贯注,将心神都放在棋局上,没有被外界干扰。

青年咧嘴直笑,根本没有半点将众人当做对手,随意落子,便逼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张易连连点头,这青年看起来不过二十余岁,竟然有国手风范。这些读书人中最高不过贡士,在棋道上研习不深,败下阵来也实属正常。

不出张易所料,半个时辰后,就连剩下的几位老儒都败下阵来。

其中那位坚持最久的老儒站起身来,道:“先生几手妙招,简直让人防不胜防,而且先生同时对战十人还能做到胸有成竹,让老朽佩服极了。”

面对老儒,青年倒没有那般倨傲,但吐露的话语已然有些刺耳:“你能在我手中坚持这么久,已然很不容易。总得来说,你几乎没有犯错,步步为营,只是下棋注重胜利,你太过拘束,没有大局观,落败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朽受教。”

老儒没有几位年轻人那般脸皮薄,反而再度拱手行礼。达者为师,读书人要有这般气节,方能取长补短,踏足更高的山峰。

大局观,指棋手对全局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观察的能力。所谓大局观就是能够把目光放的长远,能够把握好整体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关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因小失大,对待问题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无论哪个行业中,有大局观的人一般都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能够决定集体的未来。

不以小胜小负动心,关注整体局面,综合因素,而不是具体操作细节。当然,如果彻底关注大局,但是放弃细节操作也无法取得胜利,相对细节来说,更关注整体,大局。

不论是在棋道,还是别的方面,具有大局观的人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若身处庙堂,必能纵横披靡,踏足最高点。

青年见老者这般作为,眼中更是流露欣赏的意味,再度开口道:“而且你方才说了一点,我以一敌十,即便对手再弱,我亦有所疏忽,至少错了五手。但我不计较微弱的得失,果断弃子,方才能够一举获胜。”

“先生棋艺精湛,我还以为那一手是故意设下的陷阱,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失误。”老儒这话自然不是挤兑,而是实实在在的佩服。

老儒欣然离去,青年只是稍稍指点几句,他便受益匪浅。

张易也忍不住多看青年两眼,此人倨傲的很,却能够当着上百人承认自己的错处,这足够让人佩服。若不是他对棋道足够热爱,定然没有这般的自信和率真。

唯有专情于棋道,方能直言不讳。

待老儒走后,青年望向周遭众人,微微摇头道:“我从大秦不远万里来到大周,原本还以为当真有精于棋道之人,没想到尽是些三流货色。罢了罢了,过几日去太安城瞧瞧,若再没有对手,只能回大秦练习左右互搏了。”

说罢,青年转身往一座华美楼船上行去。

身后几名奴仆看到众人吃瘪,满脸笑意的收拾棋桌,十足得意。

“这小子简直太可恨了,可惜棋艺的确极为精湛,不然我真的想上去收拾他一顿。”

“谁不想收拾他啊,我都想揍他了。只不过他从大秦而来,身上有文气溢出,看来同样也是读书人。棋道修为这般厉害,说不定动起手来,我们也不是他的对手。”

几位读书人恨得咬牙切齿,却没有丝毫办法。

张易轻轻点头,那位来自大秦的读书人,修为应当在贡士水准,在场的读书人,几乎没人能够胜过。若当真想用武力报复,吃亏的只能是这些人。

一位年纪稍微大点的读书人道:“这位年轻人不过是坐井观天罢了,咱们南唐卧虎藏龙。莫愁湖就算找不出来棋道大家,不远处的金陵城,五大学院都有分院先生坐镇,难不成还不能杀杀他的锐气?”

“您说的没错。”当先的那几位读书人连连称是。

一位读书人小声说道:“如今只有四大书院了。”

“唉,没错,只有四大书院了。”

提及此事,众位读书人不禁有些感叹。五大书院屹立千年,就算太安书院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没想到一夕之间就少了一家。

张易淡淡一笑,转身往莫愁湖一侧走去。莫愁湖周边有不少美景,他上次同秋伊水来这里没有好生游玩,今日既然有时间,决定好好看看。

至于那位青年的事情,他很快就抛诸脑后。

青年的棋道修为最多接近国手,但大周下辖百国,人才济济,在棋道上修为精深者不胜枚举,岂是他一人能够胜过。

就算是琴棋书画四大儒中,同书法大儒齐名的棋道大儒,都不敢称自己天下第一。

除非是黄虬师兄复生,否则张易真不信有人能以一己之力傲视天下。

然而在张易看遍莫愁湖美景,准备乘船前往金陵城的时候,一队人马涌进莫愁湖,吸引了他的注意。

无他,只是因为这群人身穿白马书院的服饰,尽皆是白马书院的弟子。

为首之人,正是白马书院驻守金陵城的藏青云。

(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棋道争锋

藏青云的确是白马书院驻守金陵城的先生,却并非是主事者。

四大书院在百国都城都设有分院,其中的主事者至少都是进士修为。除却都城,许多大城市都有四大书院的分院驻扎,从某位方面来讲,四大书院在外地的进士都有数百人。

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同样,这也是一股强悍的力量。

读书人通过殿试后,得到文运认可,晋升进士后就可凝炼黄金屋,修行琴棋书画诗酒剑射。天赐绝世者,很快就可晋升翰林,踏入更高的巅峰。

而大部分读书人,一生只能在进士止步。除了天赋过人,便只有运气极好之辈,能够打破隔阂,晋升翰林。

张易看的清楚,藏青云虽走在队伍最前头,却不是真正的主事者。他身后由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双眸清澈,闪烁神光,实力比藏青云强大的多。

他连忙走上前去,拱手道:“学生张易,见过诸位。青云先生,好久不见。”

藏青云诧异极了,道:“你怎么会出现在此地?”

“学生前段时候跟皇先生去东晋办事,正准备来金陵城借传送阵法一用。行至莫愁湖,听闻这里有天子棋会,便好奇前来一观。”

张易如今是天降举人,地位不在藏青云之下,但身为白马书院弟子,恪守礼节自是应该,认认真真回答藏青云的问题。

藏青云身旁的老者望向张易,微笑道:“你便是前些日子做出传世水调歌的张易?”

“这位是书院在金陵城的主事吴先生。”藏青云为张易介绍老者。

张易拱手行礼道:“学生见过吴先生,那首传世水调歌的确是在下机缘巧合下所作,算不得什么,不知诸位来这里有何要事?”

“传世文章,哪有什么运气可言?若真有这般运气,就请上天赐予老夫吧。”吴先生见张易客气,微笑调笑了几句,转头对身后众人道,“张易如今是天降举人,地位等同贡士,书院应该很快就会晋升他为真传弟子,是你等师兄,你等还不速速见过。”

诸位读书人连忙躬身行礼。

张易拱手还礼。

藏青云这才解释道:“之前有位书院在此同人对弈,惨遭羞辱,吴先生深谙棋道,想前来会会那人。我们对棋道很有兴趣,便跟着一同来了。对了,你上午是否在这里,看到那位以一敌十的青年吗?”

张易不免诧异,原来那十人当中,还有一位白马书院的弟子。应当是那人没有身穿书院服饰,自己竟然没有认出。

他点点头,指着不远处的楼船道:“那位青年棋艺的确十分精湛,就在这座楼船上,吴先生莫非要亲自前去寻他?”

吴先生身为白马书院在南唐的主事者,地位非比寻常,若是亲自前去请那位青年对弈,确实显得有些拉低身份。

“此人能以一敌十,堪称国手,我能够与他对弈也算幸事,自当亲自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