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巴顿将军 >

第12章

巴顿将军-第12章

小说: 巴顿将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宁堡位于佐治亚州腹地,古时是印弟安人的商埠,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一些地名。这里的气氛紧张而凝重,全无骑兵部队中那种喧嚷的贵族气派。刚刚组建的装甲兵部队就集中在这里,进行训练和试验,士兵和军官们都在接受一种全新的教育,一切对于他们都显得既神秘又陌生。
  初来乍到,巴顿对这里的一切都不太适应。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装甲战车,他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似乎落伍了。回想20 多年前在法国担任装甲旅长的时候,他事必躬亲,对每一项工作都了如指掌。但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支由数百辆坦克、摩托车、卡车以及几千人组成的现代化部队,当年的那套管理方式和经验已经过时了。面对挑战,巴顿感到既新奇又刺激,他暗想:“让一切都从头开始吧!”
  在查尔斯·斯科特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巴顿表达了自己建设这支新部队的信心。他用一番振奋人心的语言,阐明了他的部队的奋斗目标,指出:一个装甲师需要“勇敢和机智”,才能在战斗中取得成效,而他所指挥的部队就是要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把每个人都训练成“陆军中他妈的顶呱呱的坦克手”。巴顿的话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装甲部队中引起了巨大震动,新闻界也做了大量报道。但是当报纸上刊登巴顿的讲话时,“勇敢和机智”两个词变成了“热血与豪胆”,从此巴顿便获得了这个伴其终身的绰号。对于这个绰号巴顿觉得并不特别喜欢,但是可以容忍,认为它基本上概括了自己的特点。很快,这个绰号便传遍了全国,连巴顿5 岁的小外孙帕特·沃特斯在晚祷时也使用这个称呼,祈求上帝“保佑这个热血豪胆的老头”。就在此时,阿德纳·查菲因患癌症而身体每况愈下,于是,美国军方对装甲部队的领导层做了调整。9 月,斯科特被调往诺克斯堡,接替查菲任第一装甲军军长,以便查菲集中精力领导整个装甲部队。随即,巴顿出任第二装甲师代理师长,并晋升为陆军准将。时来运转的巴顿在给老友罗伯特·艾伦的信中颇为得意地写道:“万事俱备,只欠一场热闹的战争了。”但事情并不像巴顿说的那样简单,在通向战场的道路上还存在着数不清的困难和障碍。
  巴顿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完成第二装甲师的创建工作。巴顿上任时,该师有实际作战能力的部队只有一个旅。巴顿决定再组建两个旅。他以高效率的节奏昼夜工作,终于完成了这一计划。形成了师的建制。
  部队的建制虽然形成了,但距离实战的要求仍相差甚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装备陈旧,人员紊质极差。几百辆超期服役的坦克很快就要报废了。新征召来的坦克兵不懂技术,纪律松懈,《纽约时报》称他们是:“一群身着咔叽军装,组织涣散的乌合之众”。此时,欧洲虽然战火连天,而美国则处在和平繁荣之中。新兵们都是根据国家的强制证兵令征召来的,许多人对军旅生活不仅漠不关心,甚至十分厌倦。这样的军队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吗?
  对此巴顿充满了信心,他决心把这群“乌合之众”训练成超一流的真正战斗部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巴顿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是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激励部队。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身作则,并力图使全师的人都能经常看到他的身影,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以便让人们尊重他,并仿效他。其次,巴顿对部队施以严格的纪律和高强度的训练。他对每一项工作都制订了很高的标准,坚决要求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达标,并制订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为此,他经常耐心地向将士们解释平时训练与打胜仗的关系,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品脱美国人的汗水可以挽救美国人的一加仑鲜血。”第三,巴顿采取各种方式奖励成绩突出的官兵,以提高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他常常以一个心理学家的探索眼光来观察每一个军人,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进取心,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对集体的自豪感,鼓舞他们作一名好军人,优秀的坦克手,争取在未来的战斗中成为一名杀敌立功的勇士。经过多年的磨练和努力,巴顿已成为全军最杰出的演说家和战斗鼓动家,他经常满腔激情地向将士们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说。在他第一次向全体军官的演说中便显示出了这种魄力与自信,以充满魅力的语言很快就抓注了听众的注意力,征服了他们的心,他的演讲主题是“关于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的战局”,但其主旨却在于鼓舞起军官们的备战热情,他讲道:“对于高层次的战略来说……我们这些人是无法抉择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打仗……如果不能取得胜利,所有的计划都是汪费心机。”接着,他讲了一个关于恺撒的故事,据说悄撤总是在冬季刻苦练兵,因此在春天的作战中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打胜仗。对此,巴顿说道,“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的。我知道我们是会达到目的的。当我们成功之时,上帝可能会对我们的敌人发慈悲,因为他们需要怜悯。”在另一个场合,巴顿用粗鲁的语言向士兵们讲解战备训练的真实意义,他说:“你们想打胜仗吗?你们想活着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吗?那么,你们就认真刻苦地投入训练吧!不要摆花架子,把你们的刺刀插向敌人的心脏。这是一种粗暴的训练方式,但它既可以打胜仗,又可以减少伤亡。”从提升那天起,巴顿就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他总是忙忙碌碌,而且也不让下属们偷闲。他在全师推行强化身体锻炼的计划,在训练场和课堂上向士兵们传授军事常识,教他们行进和射击,使他们掌握并精通手中的武器装备。另外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想方设法启迪官兵们的智慧和集体主义情神,使他们明白个人对集体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把整个部队锤炼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战斗群体。总之,他要向部队灌输一种“往无前的拼搏意志,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止他们前进”。
  无论在指挥部中还是训练场上,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巴顿的身影。他指导参谋们制订部队的训练计划,策划和指挥各种军事演习。他驱车四处视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奖勤罚懒,所以官兵们对于他的大声斥责很快就习以为常了。他所乘坐的坦克十分醒目,炮塔上印有红,白、蓝三色条纹,指挥号声十分嘹亮,官兵们在数英里之外便能感受到他的到来。每当这时,官兵们便会精神振奋,充满豪情,巴顿就是以这种方式,指挥部队的行动,激励部下的士气,使他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他那样的“热血与豪胆”。1940 年12 月,为了检验装甲部队的机动性,纪律性和训练水平,并扩大其影响,巴顿决定进行一次400 英里的长途行军(即往返于佐治亚州的哥伦布和佛罗里达州的巴拉马城之间)。这次行军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参加的车辆众多(包括坦克,半履带式战车等共1000 多辆),飞机也参加了行动,这在当时堪你是一个大胆的举动。
  巴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他的直接指挥下,装甲部队军容整齐,纪律严明,技艺悯熟,浩浩荡荡的钢铁大军在几天内便顺利地完成了全部行程。沿途,他们受到了隆重而热烈的欢迎,成千上万的居民自发地拥到路旁,用惊奇羡慕的眼光目送这群威武可怕的战争机器隆隆地驶过,甚至学校也放了假,让孩子们一睹美国装甲兵的风采。整个行军简直是一场精彩的演出。这次行军不仅在军事训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它还在舆论上为装甲部队做了最有效的宣传,使人们对巴顿不久前的预言确信无疑:“装甲部队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毁灭工具,它能以惊人的力量杀开一条血路,无情地冲击敌人。”与此同时,对巴顿的赞美之词也广泛流传起来,他甚至成了某些人崇拜的偶像。一位作家写道:“巴顿具有难以想象的神力,他能使陷入泥沼的坦克重新启动。”
  为了扩大“战果”,巴顿决定于1941 年1 月举行一次公开的阅兵,为此他做了精心的准备。巴顿总结了上次行军的经验,并亲自力装甲车辆组队和编排行进路线。为了鼓舞士气,比阿特丽丝还专门谱写了一首进行曲。阅兵正式开始了,首先奏乐,礼炮轰鸣,接着,1300 辆战车编队行进,威风凛凛地通过了检阅台,没有出任何故障。此刻,巴顿心里感到无限欣慰和骄做。他在一次工作总结中宣布:“我们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战斗力量。”
  但巴顿并没有为这些成绩所陶醉,而是以充沛的精力、火热的激情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他的工作能力和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广大官兵所津津乐道,也给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陆军部长史汀生等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入,他被正式任命力师长,晋升为少将。
  巴顿的荣誉是靠他的干劲和勇气得来的。但是,他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是一个“莽撞粗俗的冒险家”。他的确十分强悍,也有几分粗鲁。但凡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粗中有细,外憨内秀,是一位有真知的见、敢作敢为的军事统帅和战术大师。为了提高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他冥思苦想,翻阅了大量材料,并亲自进行试验,琢磨出了不少好点子。
  巴顿认为,装甲师是一支“很难管理”的大规模部队,在行进时很可能成为敌人轰炸机攻击的目标。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克服我军的怯战心理?如何选择有利的地形?如何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发布命令?如何从封闭的坦克中救出伤员?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可靠办法,巴顿亲自做调查研究。他买了一架小型飞机,通过学习获得了驾驶执照,亲自驾驶飞机在部队上空飞行,从实地调查中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发现小飞机有许多用途,例如,传递公文和信息,判定部队位置及辨别敌我,输送指挥官和参谋人员以及校正炮兵射击等等。他的这些发现后来在战争中全部得以应用。
  这一时期,巴顿的战术思想也日臻成熟,其特点是:既切实可行又简单明了。例如:进攻前保持炮火静默;充分发挥坦克的火力;靠前指挥;夜间加油;快速但不是匆忙地前进;使用大集群的机动力量等等。有些战术思想在今天看来已经平淡无奇,而在当时却似乎有标新立异之嫌,充分体现了巴顿要“干天下未干之大事,创人间未有之奇迹”的胸怀。
  巴顿的工作既大刀阔斧,又细致入微,有时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能引起他奇特的遐想和构思。有一件趣事是坦克兵们难以忘怀的,通过观察,巴顿认为坦克兵的服装不太适应战斗的需要,既不实用又有碍观瞻。于是,他自己动手设计了一套样式独特的制服——墨绿色的华达呢制服以掩饰油污,甲克衫上面点缀青一排白色扣子,裤子装有衬垫,以防止坦克行驶时产生颤动,裤腿的口袋里装有急救包。地图和弹夹,帽子则采用橄榄球手的轻塑料头盔。制服做好之后,巴顿首先试穿。虽然他本人十分严肃,但在外人看来却似乎是在扮演丑角,不久便赢得了“绿色大黄蜂”的绰号。这种制服最终没有推广。
  功夫不负有心人,展示巴顿部队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的机会终于来了。1941 年春天,陆军部宣布:进行一系列大规模军事演习,以检验部队及其指挥官在实战条件下的表现。巴顿的装甲师也参加了演习。
  这是一场全军性的模拟近期欧洲大战的演习,对于巴顿来说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通过演刁他可以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刚刚结束的北非沙漠地带的战斗中,英军坦克部队遭到隆美尔指挥的德军的重创,200 辆坦克被击毁,这一惨剧使舆论界普遍对坦克的作用产生疑虑。巴顿决心通过这次演习,驳斥那些反坦克派的谬论。对于自己部队在演习中的表现巴顿是很有信心的,但也有两个问题使他放心不下。其一,他担心由于他是坦克专家而被任命充当演刁中的裁判。所以,他公开向上级要求在演刁中留在指挥岗位上。其二,他担心旧式陆军的演习标准可能难以适应装甲部队新的作战方法。装甲部队的主要作用是打击敌指挥、通讯和供应系统,其特点是突然性和快速,这与;日式陆军的传统相上甚远。为了在演习中取胜,向人们证明装甲部队的威力,巴顿决定打破陈规,大胆地发挥装甲部队的特长。
  在动员大会上,巴顿向官兵们讲道:“装甲师是有史以来最强有力的组织。”“找到敌人,抓住他,征服他。始终不停地运动,主动歼敌,以彻底摧毁敌人……你们必须有拼命向前的意识。”他告诫官兵们要牢记该师的信条:避强击弱,不停运动。他最后指出:“许多人仍对坦克和装甲部队持怀疑态度,让这次演习向他们作最后一次解释吧!”巴顿的讲话使全体官兵的心深受震动,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自豪感,他们一向以“闪击骑兵”自诩,认为自己能迅速摧毁一切敌人,如今,他们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新的绰号——“铁轮地狱”。
  6 月,演习在日纳西川开始。早已跃跃欲试的巴顿装甲师不负众望,很快就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他们的队形变幻莫测,令人眼花镣乱,战术的运用合理而新颖,使装甲部队突击性和快速的特点得到全面体现,巴顿本人的指挥能力和战术技巧也得以充分发挥,原计划两天的行动,他只用9 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毋庸置疑,巴顿己完全掌握了闪击战的艺术,他的装甲师已经具备了与强大的敌人相抗衡的能力。
  第一阶段演习结束后,巴顿和他的第二装甲师受到了舆论的高度赞扬。7月份的《生活》杂志发表了关于巴顿部队情况的专题报道,杂志封面上还刊登了巴顿的大幅照片:他站在坦克的炮塔上,手里拿着望远镜,挎着手枪,头上戴着钢盔,左手还戴着两个大戒指,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装甲师的官兵们都为自己长官的英雄气概而感到自豪。
  此时的巴顿也沉浸在快乐之中,言谈举止显得颇为自得。一位好心的朋友劝告他不要锋芒太露,但被他拒绝了。其实,巴顿并没有忘乎所以,他已经在为下一阶段演习做准备了。他一再告诉部队:“我们的目标是:无论演习还是战争,我们都将是不可战胜的。”
  1941 年8 月,查菲去世了,雅可布·德弗斯继任装甲兵司令。
  德弗斯与巴顿是西点的同学,马球队的队友,但算不上至交。巴顿尽力与他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8 月至11 月,军事演习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重新开始,参加的部队约达40 万人。在演习中,斯科特统率着第一、二装甲师,但他显得优柔寡断,缺乏控制力。而巴顿则再一次成为受人注目的英雄,他的部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击中了“蓝军”的要害部位,俘虏了“蓝军”司令德拉姆中将。第二装甲师的快速进攻和勇敢精神受到热烈赞扬,巴顿的指挥和协调能力也受到军方的充分肯定。
  就在这一时期,国际局势不断恶化。
  1941 年6 月22 日(星期日)凌晨4 时,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
  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国和它的附庸国匈、罗、意、芬等国出动190个师,其中包括19 个坦克师,3700 辆坦克。4900 多架飞机,4700 多门火炮,193 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克里米亚半岛的两千多公里的战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