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历史分册-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服从其领导。共有57国共产党参加,开过七次代表大会。于1943年解
散。
“列宁主义”一词的由来
列宁主义一词最早是孟什维克马尔托夫于 1903年俄国党的二大后提出
的。在后来的俄国党内斗争中,普列汉诺夫、策列铁里、托洛茨基等人都使
用过,是作为贬义词用以攻击列宁的。布尔什维克自己很长时间也不用列宁
… Page 25…
主义一词,只使用布尔什维主义。直到1923年列宁病重时,才开始从肯定的
意义上使用列宁主义一词。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在党的文献中才开始广
泛使用列宁主义一词。
实际上,布尔什维主义与列宁主义是有区别的。布尔什维主义是整个布
尔什维克派的思想体系,其中以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列宁的革命思想为主,同
时还包括其他布尔什维克派领导人如格·季诺维也夫、尼·布哈林、约·斯
大林等人的革命思想。当孟什维主义已被击败,布尔什维克内部又发生新的
分歧以后,尽管俄国党还在党的名称中长期保留布尔什维克的称号,但布尔
什维主义已失去独立意义。而列宁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家列宁的思想体
系,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是超过布尔什维主义的。
布尔什维克党的由来
布尔什维克党是苏联共产党的前身。“布尔什维克”俄语意为多数派。
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
义者同党内机会主义者围绕党纲、党章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后来,在选
举党中央委员会和党的机关报 《火星报》编辑部时,拥护列宁的人获得了多
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反对列宁的马尔托夫派变为少数,被称为孟什维克。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驱逐出
党以后,布尔什维克成为独立的新型的政党。1918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改
名为俄国共产党,1925年12月又改名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联共(布)。
“左派”与“右派”的由来
现代汉语的某些词汇,特别是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一些语词,是从
外语中吸收、转译或“拿来”的。
“左派”(或左翼)、“右派”(或右翼)便来自法语。
“右派”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其渊源可追溯至法国17世纪中期或16世
纪下半叶。但史学界普遍认为“左派”和“右派”这一对词语诞生于18世纪
末的法国大革命。
187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制宪议会上,第一等级教士和第二等
级贵族的议员与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开
了激烈的斗争。同年9月的制宪议会会议上,第一、二等级的议员大都坐在
议会右边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级的议员占据了左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
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里便出现了“左派”
与“右派”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进者称为“左派”,倒退保守者称为“右
派”。
“时刻准备着”口号的由来
每当少先队员过队日时,都要面对星星火炬的队旗,庄严呼号:“准备
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它表达了少先队员的远大
理想和坚强决心。
“时刻准备着”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90多年前提出来的。1902
… Page 26…
年,俄国革命遇到了许多困难。为了团结革命力量,鼓舞士气,争取胜利,
列宁写了《做什么?》一书。书中向全球革命者发出了“准备好”,“时刻
准备着”的伟大号召。这响亮的口号,顿时响遍了全国,革命的力量在悄悄
地聚集着、准备着。终于,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10月革命。1922年2月13
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莫斯科诞生了。在
授给少先队红旗的成立大会上,工人代表在发言中说:少先队的口号应该是
——时刻准备着。以后,“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就被确
定为苏联少先队的呼号。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我国第一个革命儿童组织——劳动童子团时,也把列
宁“准备着”的号召作为童子团的呼号。解放后,党又把“时刻准备着”写
在队章里,明确地规定为少先队的呼号。
总统的由来
总统是共和制国家(即共和国)的元首名称之一。总统制源于美国。1787
年,刚获得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3个州的代表55人,在费城独立厅召开了
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宪法规定:国家行政大权赋予总统,总统任期4年,
由各州选举的总统候选人选出;总统是最高的行政首长,又是武装部队的总
司令;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部长、外交使节、最高法院法官以及政
府其他官员;总统还有权批准或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1789年1月,美国举
行大选,独立战争的杰出领导人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
位总统。
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议会和确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国家。
早在公元9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西塞克斯王通过征服统一了英国,
成了统一后的第一任国王。然而,直到11世纪,英国社会中仍存在着部落制
度的残余。国王的权力受到由贵族组成的贤人会议的限制。贤人会议每年召
开三四次;国家大事非经贤人会议同意,国王不得独断;贤人会议可以选举
废黜国王。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保留了贤人会议的形式,但
只选派忠于他的大贵族和大主教参加。这样,贤人会议就蜕变为封建贵族的
“大会议”了。这种“大会议”成了国王的咨询机构,王权得到了加强。亨
利二世 (1154—1189年)统治时期,为了依靠骑士和市民与地方贵族斗争,
他经常召开“大会议”,让骑士和小地主代表参加会议,后来,这种“大会
议”就直接演变为英国的议会了。
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为后来英国议会的产生奠定了法律基础。1295
年,因与苏格兰作战需要经费,爱德华国王召集了由贵族、骑士和富裕市民
组成的共有400多名议员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都以它为榜样,经常召开,
所以历史上称之为“模范议会”。从此以后,议会就成为英国的一种固定的
政治机构了。
日本天皇制的由来
… Page 27…
天皇是日本皇帝的称号。公元645年,日本古代社会发生过一次著名的
政治经济改革,即“大化革新”,推翻了当权豪族苏我氏,拥立孝德天皇即
位,改元大化。这一改革促进了封建制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
央集权国家。但从1192年到1868年,日本是个封建割据国家,天皇没有实
权,最高政权实际掌握在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手中,古代天皇制逐渐
削弱和瓦解。1868年,日本发生了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运
动,推翻了“幕府”,归政天皇,并且在明治宪法上,明确指出天皇是“神”
的后裔,从“神”那里继承统治国家的大权,具有无上的权威。日本天皇制
由此形成。
“沙皇”的由来
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在莫斯科举行宏大的加冕仪式,自称“沙皇”。
从此,“沙皇”就成为俄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沙”是由拉丁文“恺撒”一词转音而来的,“沙皇”就是“恺撒大帝”
的意思。可见,当时的俄国统治者已怀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了。
纳粹党名称的由来
希特勒原是德国的一个兵痞,于 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次年他改组
德意志工人党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并自任党魁。
该党奉行法西斯主义,企图在欧洲建立一个日耳曼大德意志帝国。
把希特勒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称为“纳粹党”,乃是根据国家社
会主义的德文National sozialist的缩写词Nazi音译的。
“纳粹”二字在现在具有贬义,同蒋介石有关。因为30年代时蒋介石非
常崇拜希特勒,与德国的关系很密切,因此翻译时就选用了“纳粹”二字。
十字勋章的由来
所谓十字勋章,并不一定都是十字形状的。有的是在圆形、方形、菱形
或多角形的徽章中加“十”字;有的甚至没有“十”字图案也称十字章。十
字章在西欧发行最为普遍。西方国家为什么喜欢采用“十”字作勋章、纪念
章的符号呢?
有的说法是:欧洲人大多信仰基督教,而“十”字与耶稣的十字架有关;
还有的说法是:“十”字是满数的象征,有圆满、完满之意;但多数的说法
是:中世纪时,欧洲的统治者到处掠夺、侵略,“十”字图案表示了横跨东
西,纵贯南北,统治者们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力量,颇有些霸道的意味。
当然,现在的十字章未必都有此意,只是继承传统而已。
爵位名称的由来
爵位表示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各爵。
“公爵”一语源于拉丁文,原是罗马帝国后期人们对那些负责保卫帝国安全
的高级军官的称呼。后来入侵的“蛮族”人借用这个词把他们建立的国家中
… Page 28…
实际掌管大片领土的那些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称为公爵。以后,欧洲国家才逐
渐把这个词当作高级贵族等级的名称。“侯爵”一词源于古日耳曼语,最初
是日耳曼国家的人对镇守边境地区的军政要员的称呼,后成为专指低于公爵
而高于伯爵的贵族的称号。“伯爵”一词源于拉丁文。罗马帝国晚期,臣民
用它来称呼皇帝的近臣。中世纪早期,欧洲一些国家国王手下的官员也称为
伯爵。以后这个词变成了对公爵略低的贵族的称号。“子爵”一词亦源于拉
丁语。在法兰克加洛林王朝时期,人们把伯爵在某个地区的代理人称为子爵,
或称为副伯爵。后来这个词便成为欧洲国家贵族爵位之一种,列于伯爵和男
爵之间。“男爵”一词源于古日耳曼语,原意指男人。从中世纪早期起,人
们就把租种国王土地的人称为男爵。以后这个词才逐渐演变成下层贵族的称
号。
和平象征物的由来
和平象征物即白鸽和橄榄枝。白鸽和橄榄枝之所以成为和平象征,源于
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圣经·创世纪》载:远古时代,大地曾被滔滔洪水
淹没。留在方形大木船里保全生命的挪亚夫妇,有一天放出随舟的白鸽,飞
出去探测洪水是否开始减退。当白鸽回归时,嘴里衔着一根青绿的橄榄枝叶,
挪亚夫妇知道大地上的洪水退了。也就是说,和平的日子来到了,世界恢复
了生机!后来,人们就把白鸽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现在,联合国旗帜
上的会徽图案,就是一双橄榄枝叶衬托着整个地球。它寄托着各国人民的希
望:争取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命名的由来
1939年9月爆发的世界性战争,从它爆发的那一天起,就有过许多名称,
而被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在战争结束之后的事了。
1945年9月10日,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和海军部长詹姆斯·福
雷斯特尔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他们在信中提到前总统威尔逊曾建
议把1914年爆发的国际性战争称为“世界大战”。为了保持术语的一致性和
简便起见,建议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官方名称予以公布。
第二天,杜鲁门总统便予以“批准”。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
名称被正式承认,并开始使用。
各国国名的由来
日本 公元7世纪以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国家,称大和国。
公元607年 (即中国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
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朝递交了国书,国书上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
天子”。由此启发,于是在公元7世纪70年代,出现了“日本”这个国名。
印度 印度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
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
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 “印
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
… Page 29…
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又有“天竺”、“忻都”等
称。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
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意为“纯洁的国土”。这个国名是20世纪30年
代一个旁遮普学生创造的。
印度独立前后,它西北部和东北部有许多穆斯林,占当地居民人数的50
—60%,分布在旁遮普、西北边、信德、俾路支等省分。由于他们的风俗礼
教与印度教徒有分歧,要求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1930年,旁遮普学生乔图
里·拉麦待·阿里把旁遮普、西北边、克什米尔和信德各名词的第一个字母
合在一起,再加上俾路支斯坦名词的词尾,组成一个新的名称“巴基斯坦”,
声称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
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提出实行印巴分
治,建立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的要求。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自治
领成立。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改自治领为共和
国,取名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朝鲜 朝鲜古代称为高丽(Korea)。公元4世纪,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
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
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