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近身战兵 >

第394章

近身战兵-第394章

小说: 近身战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今,大周重臣、要员,要么惨死,要么被女直掳走,无人可用的柴熙珺,只好让这位屁股不算干净的前户部尚书挑大梁。
  伺立在御座旁的太监赶忙接过折子,交给连连打哈欠的柴熙珺,柴熙珺翻开折子,漫不经心看着。
  折子上,几百个人名,人名下又有简介、风评,以及内阁给出的任职建议,蝇头小字,数以万计。
  柴熙瑞看的头晕眼花,翻了三页就把折子扔在桌上,道:“朕相信你们,就按你们的想法办吧。”
  “是……”
  张世奇躬身行礼,眼底闪过一抹喜色,这份用人名单,是他和三位次辅讨价还价撕逼好久,才定下的。
  之所以撕逼,是因为这是扩展影响力的大好机会。
  谁被谁推荐,谁就是谁的人,比如张世奇推荐的人,占三分之一,多是他的门生故旧,剩下一部分,给他送了重礼。
  柴熙珺完全采纳,一个不删,一个不改,对于张世奇来说,当然是好事。
  张世奇继续道:“圣上,如今北方半壁江山已糜烂不堪,西军继续驻守原地,等于为沈浩那逆贼看门,微臣以为,应马上派人,去说服西军,尽快撤入东南,拱卫东京,这样一来,沈浩那逆贼就将遭受女直和西贼夹击,必定疲于应付,无暇南下,待时局稳定,圣上起大军北伐,复我大周河山。”
  “西军……”柴熙珺皱眉沉吟,不再像刚才那么没精打采,要知道大周名义上的可战之兵,只剩西军。
  七万西军的归属,关乎东南半壁江山的稳定,对柴熙珺而言,这更是保命的一支力量,没法不重视。
  “你尽快派人办这件事,而且要告诉王家,若西军回归,朕会出三十……不……是五十万两开拔费用。”
  一开口就是五十万两白银。
  善于敛财的柴熙珺从没这么大方过,可见,他把自己的命,看的比银子重要的多。
  “是。”
  “没什么事,你就忙去吧,朕乏了,得小睡一会儿。”
  柴熙珺瞥了眼躬身称是的张世奇,打着哈欠站起来,张世奇赶忙跪下,恭送大周第十位天子。
  春困秋乏。
  加之这几天着实劳累。
  坐在歩撵上的柴熙珺呵欠连天,太监问去哪,他忽然想到好久没有听素绢弹琴,便懒洋洋吩咐“去淑妃那……”
  淑妃。
  柴熙珺第十三个老婆。
  由于近两年,女人越来越多,搞得柴熙珺精力不济,快一年没临幸这位淑妃。
  一炷香工夫,太监、宫女、侍卫数十人簇拥的歩撵,来到淑妃所住的院落前,太监刚要喊圣驾到。
  “别喊了,淑妃每天午后会小睡一会儿,都在这儿等着。”柴熙珺下了歩撵,独自走入这处院落。
  俩宫女坐在院门内的树荫下打盹,脚步声接近,才猛地醒来,见来人是柴熙珺,慌忙下跪。
  “奴婢去请淑妃娘娘迎接陛下。”一直伺候淑妃的丫头,行礼后想起身去通报。
  “不必!”
  柴熙珺说着话大步往里走。
  想去通报的丫头顿时脸色铁青,不由自主哆嗦起来。
  小院花园的凉亭里,一对忘情的男女,丝毫没有听到脚步声接近。
  柴熙珺走进花园,凉亭里不堪入目的一幕,直接映入他眼底,他目瞪口呆许久,才哆哆嗦嗦抬手,嘶吼:“逆子!”
  本来还能坚持一会儿的柴涵亮听到老爹咆哮,当即蔫儿,惊恐转身,真是他老爹,当今的大周皇帝。
  怎么办?
  柴熙瑞懵圈。
  淑妃也面无人色,吓瘫在地上。
  “逆子……朕……朕要打死你……”柴熙珺哆嗦着走向凉亭,只走了两步,就无比痛苦的捂住心口,摔在地上。
  柴涵亮傻傻杵在凉亭里,他老爹倒地后,仍伸着一只手,抽搐着指他,眼神充满怨恨,极其吓人。
  这老东西必须死!
  凶狠的念头闪过柴涵亮脑海,这货举目四顾,见花园里没别人,咬牙提起裤子,走向老头子。
  “父皇,你今天不死,死的就是儿臣。”来到柴熙珺身边的柴涵亮蹲下,说话间捂住柴熙珺口鼻。
  不知过了多久,柴熙珺不再抽动。
  柴涵亮松手,仿佛经历一场生死劫难,完全虚脱,坐倒在地上。
  “快过来……”
  缓了许久的柴涵亮朝着瘫在凉亭里的淑妃招手,示意淑妃过来,淑妃使劲儿摇头,不敢过去。
  “咱俩得把老头子的尸体,搬到你床上,半个时辰后,你嚎啕大哭,喊圣上驾崩,老头子死了,我就是皇帝,没人能把你怎样。”
  淑妃捂着泪流满面充斥着惊恐的脸,犹豫着。


第八百四十一章 做个了结
  “圣上驾崩了!”
  哭喊声从淑妃的小院传出。
  守在外边的太监、侍卫,一窝蜂冲进小院,来淑妃所住的屋子,只见躺在床上的柴熙珺确实瞪眼而亡,没有了脉搏与呼吸,一只手还抓着心口。
  紧接着,翻墙离开的柴涵亮跑进来,冲到床边,嚎啕大哭,要多悲痛,有多悲痛,演技堪比老戏骨。
  随后,越来越多人涌入这处小院,几位太医也赶过来,初步确定,柴熙珺突发心疾而亡。
  太医的诊断,令柴涵亮淑妃暗松一口气。
  柴熙珺登基仅仅五天,就驾崩,刚刚上任的文武百官全傻眼,新朝这刚搭起来没多久的班子,乱成一团。
  太子柴涵亮顺理成章继位。
  刚弄完登基大典,又要治丧,同时还要再准备弄一次登基大典,这半年来,大周朝廷,可谓命途多舛。
  民间各种流言泛滥。
  凶兆连连,天亡大周。
  这样的论调居多,且有不少百姓认同。
  千里之外的汴京,虽不如以前那么繁华,但局势的稳定,加之有强军驻守、沈浩坐镇,逐渐恢复活力。
  皇城开始修缮,沈家军系统内的将领,也多次联名劝沈浩称帝,最后被沈浩怒斥,才消停。
  议事大厅内。
  剧中而坐的沈浩看着肃立于左右两侧的文武,颇为无奈,他本想给这些人赐坐,谈个事,平起平坐,气氛多轻松。
  可没人敢坐或愿意坐,曾经敢在他面前插科打诨开玩笑讲荤段子的秦武、姜宁、赵虎、吕战,如今都恪守臣子的本分,哪怕私下里吃饭喝酒、闲聊,也不敢胡言乱语,个个正襟危坐。
  怪不得帝王要称孤道寡。
  这么下去,他也快要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好在有美美在,如果再弄上一大帮在他面前虚情假意,背地里勾心斗角的女人,他得痛苦死。
  当初来这这里,是为了找美美,如今最主要的目的达到,高高在上的沈浩其实已在心里暗暗琢磨,如何抽身。
  只是现在还不是走的时候,而且美美的伤势需要那块湖底陨石的压制,还要待多久,沈浩心里没底。
  “主公,柴熙珺昨天暴毙,说是心疾,可我总觉得他死的有些蹊跷。”左平率先开口,话里有话。
  这是在提醒沈浩,柴熙珺的死,可以加以利用,比如抹黑即将继位的柴涵亮,进一步动摇南七省的民心。
  民心一旦崩塌,再去攻占,事半功倍,反之……即使把地盘占了,老百姓也会想方设法抵抗。
  这样的例子,史书上比比皆是,沈浩当然懂,笑道:“柴熙珺死的确实挺突然,不过康王府在南七省一向没什么好名声,尤其是柴涵亮,恶贯满盈,人尽皆知,不用咱抹黑,他也是黑的。”
  众人这下忍不住了,都笑了。
  “主公,那咱们啥时候拿下石头城,一统天下?”憋着劲想打大仗的赵虎忍不住问沈浩。
  “柴涵亮什么时候登基,咱们什么时候出兵!”沈浩说到最后,笑意渐冷,当年那点过节,该做个了结了。
  “主公,末将觉得,西军或是王家,咱们应该争取一下,毕竟王家称得上满门忠良,也就出了王元一个废物,很受大周百姓敬爱,拉到咱们这边,多多少少可以衬托一下主公的声望,最重要的是,西疆会保持稳定。”
  沈家军的高级将领里,姜宁素来沉稳多谋,这一番话使不少人点头认可,唯有沈浩笑而不语。
  左平道:“王家怎么站队,的确很重要,主公,子昂的两位哥哥在西军担任文职要员,我觉得让子昂走一趟,比较好。”
  沈浩笑意深沉道:“先生,这天下局势如何,我想,在王家看来,还不是很明朗,他们需要观望。”
  吕战不无忧虑道:“王家满门忠良……万一倒向石头城那边……”
  左平笑着瞥一眼吕战,道:“这个……应该不会,不然……柴熙珺登基时,王家就会表明态度,这种事情,迟几天,早几天,意义大不相同,而王家到现在,对主公对石头城那边,不掷一言,明摆着是在观望。”
  勇猛有余智计欠缺的吕战若有所思喔一声。
  “天下要大变,即使满门忠良的王家,也得为整个家族着想,为西军的存亡着想,一步走错,可能害死数万人。”
  沈浩笑着说了一句,秦远山那样的大周忠臣,都存着几分私心,何况王家。
  “主公,五万新军已完成三个月集训,主公检阅后,就可正式成军。”负责新军训练的赵虎把话题转到新军上。
  赵虎为训练新军,没少付出,当然希望所有人看到他这三个月的成果。
  “检阅……就定在后天吧。”沈浩拍板。
  赵虎躬身称是,站回原位,在沈家军体系内,赵虎地位仅次于秦武、姜宁,由于秦武常年出海,所以仅姜宁一人,站在赵虎前面。
  姜宁,担任刚刚成立的参谋部总长,主要负责作战指挥,有调兵之权,但不带兵,参谋部也吸纳一大批脑子好使多谋善断的沈家军将领。
  赵虎,主管新军训练。
  吕战,陆军都督。
  秦武,水师都督。
  最早追随沈浩的秦武,只是水师都督,很多人对此不理解,起初,连秦武的亲信也常常发牢骚,为秦武鸣不平。
  这个时空,这片土地上,除了沈浩、赵美美,再也没有谁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和海军的重要性。
  沈浩让秦武做水师都督,绝对是重用,且寄予厚望。
  这个时空是否进入大航海时代,沈浩还摸不准,但一定得为此做好充足准备,避免落于人后。
  落后就要挨打。
  另一个时空的至理名言,同样适用于这个时空。
  …………………
  三月二十五,五万新军列阵于大校场,这处校场紧挨着曾经的禁军大营,可容纳二十万人。
  五万人,顶盔掼甲,威武雄壮。
  沈浩骑着高头大马,也顶盔掼甲,金盔金甲格外显眼,他打马从森严阵列前小跑而过,所过之处,军将士兵高呼:“万胜!”
  虽是新军但气势丝毫不弱于老兵。
  骑在马上的沈浩,颇为满意,时不时朝着接受检阅的军将士兵挥手示意,很想高喊……同志们辛苦了。


第八百四十二章 攻略东南
  新军成军这天。
  这个时空,从未有过的新式学校诞生,名为汴京军校,由沈浩一手创办,主要为沈家军培养基层军官,也将是高级将领的摇篮。
  改朝换代的特殊时期。
  新事物最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沈浩大刀阔斧改革兵制、科举制度,办新学,成立各种学校,让那些能推动时代进步的科学知识,慢慢扎根,最终开花结果,他也计划循序渐进创立新的行政体制。
  不过,不会太超前,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眼下的小目标,就是打造一个能高效运转不易滋生腐败的体系,适当的往君主立宪制那方面引导。
  他不可能一直待在这个世界,皇权必须受到制约,不然冒出一两个昏君,他所做的努力,就付之东流。
  鼓励发展工商业。
  开放海上贸易,激发民众航海冒险的热情。
  在农业方面,引入更多高产作物,不至于一有天灾,就闹饥荒,革新田亩制度,避免土地过度集中。
  沈浩在脑子里酝酿着很多东西,这几天,几乎每晚与妻子赵美美,聊到深夜,有时,两人越聊越兴奋。
  如何设计打造好这个国家,成了一件令两人开动脑筋的趣事,实际上,对沈浩而言,这是责任。
  已走到这一步,背负那么多人的期望,最好是善始善终。
  上午检阅新军,下午,沈浩去主持汴京军校的开学典礼,并为第一期三百名学员上第一课。
  很多人不明白沈浩这最高统帅、未来的帝王,为什么兼任汴京军校的校长,在这个时空,皇帝至高无上,兼职大将军或封自己是上仙、真人,就是乱来。
  好在沈浩是公认的雄主,没谁明着说三道四,再者,沈浩折腾出不少新鲜事物,人们已麻木,见怪不怪。
  其实,沈浩不只兼任校长,由于缺老师,这牲口每周至少得来为学员上一次课,左平兼任副校长,也得来上课。
  大部分老师,出自参谋部。
  两年来,这些沈家军骨干,定期接受沈浩的教育,研读沈浩亲手编写的一些军事教材,在沈浩的熏陶下,蜕变的很快,来汴京军校讲课,没太大问题。
  谁叫沈浩需要的新型人才匮乏。
  这厮只能赶鸭子上架,但坚信一点一点去培养、去积累,五年、十年后,将是另一番景象。
  新建的大礼堂内。
  三百人,穿着统一的学员装,正襟危坐,即使尿急,也紧咬牙关憋着,不敢随意挪动、摇晃。
  在这些学员心目中,沈浩是未来的皇帝,亲自来给他们上课,是他们一生的荣耀,就是被尿憋死,也不能掉链子
  这三百人,一半是沈家军有功的底层军官,另一半是通过沈浩考核,考进来的可造之材,都很年轻。
  一些沈家军的将领,之前动歪心思,走后门,想把子侄弄进汴京军校,方便以后混个一官半职。
  结果……这些人全受到惩处。
  无论哪家的孩子,谁的子侄,想入汴京军校深造,必须通过考核,要么就去参军,上战场立功。
  沈浩多次这么强调,而且已把这一条定为入校铁律。
  开学第一课,沈浩主要讲汴京军校的重要性,以及身为汴京军校学员,肩负怎样的职责与使命。
  沈浩富有磁性的声音,极具鼓舞性的华丽言语,使在座每一名学员,以及旁听的沈家军要员,热血沸腾。
  这个时代,没有哪位帝王会屈尊降贵,站在台上给一帮粗鄙军汉演讲,更不具备沈浩这近乎演讲大师的水准。
  “未来的你们,就是沈家军的脊梁,是天下安定的基石,我要谢谢你们,背负了这光荣而又艰巨的责任。”
  沈浩说完结束语,冲学员门欠身致谢。
  三百学员懵了,不知所措,当他们要回礼时,沈浩已直起腰,抬起双手示意众人坐好,不必多礼。
  入选汴京军校的沈家军底层军官,开始鼓掌,鼓掌……是沈浩带到沈家军的,如今人人都懂什么意思。
  讲完第一课,沈浩在众人陪同下,在汴京军校内参观,这座军校,是由一处皇家园林改建的。
  春暖花开的时节,风景不错。
  负责汴京军校日常管理的教务长,是左平的师弟……李悠,李悠为沈浩介绍未来的规划。
  沈浩之所以用李悠来管理汴京军校,是因为李悠文韬武略都不差,奈何长相丑陋,中进士后,不得重用,愤而辞官,学左平,隐于乡野教书育人。
  最令沈浩欣赏的一点是,李悠思路开阔,对新事物接受的很快,且善于专研,能举一反三,没有这个时代文人士大夫那种守旧古板的通病。
  “想法不错……”沈浩笑着瞥了眼李悠一眼,有些好奇左平李悠的老师……玄玄子,到底是个什么人。
  这时,一人跑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