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79章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79章

小说: 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便携式军粮的制作,并不是出自赵瑜来源于后世的灵感,而是这个时代大宋军队里的一直通行的做法。除了糗等携带干粮的制作,大宋军中,还有粗布浸醋法,等粗布浸透了醋液后,晒干随身携带,需要用时,剪下一小块放入锅中,就可以喝上带醋酸味的汤水。也有制取随身用的盐块、醋饼以及代替酱菜的咸豆豉的方法注1…………大宋军队的后勤思路,已经远远超越于时代的局限,几近于现代化了。
    亲兵队长从手下那里接过一份军粮,检查了几眼,才恭恭敬敬的双手呈给赵瑜。赵瑜抬手接过,直接张嘴就啃了起来………他和亲兵们吃得东西都是一样,按旧日的定规,东海军出战时不论地位高低,军中的伙食必须一视同仁,但现在的军规更为森严,只要军队出了营地,所有食物配给。官兵们都不会有任何区别。这等军规,除了使军中上下一心,保证军官们的威望,同时也是为将来战时的后勤考虑,赵瑜并不希望看见未来哪一天,出现辎重车队不送军粮。而为军官们送水果的情况…………不过这干粮的口感其实并不好,又干又涩,难以下咽。正常情况下,应是放在锅里,加水煮过,再掺些能食用的野菜,才会端给士兵们。但赵瑜今天只是出巡,不是行军作战,当然不可能携带炊具。就只能喝两口葫芦里地清水,把咸得跟盐块没两样的鱼片和干饼一起冲进肚里。
    亲兵们忙完了杂事,也便分散了坐下来用餐。几十个人坐下的位置看似散乱。但隐隐的,把赵瑜护在中心。那个农夫哆哆嗦嗦的坐在不远处,想走不敢,留着却也害怕,附近的几个亲兵围着一圈,则从不同角度虎视眈眈地盯着他。赵瑜在旁看着,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这些也是亲兵们忠于职守地表现,若是他们大大咧咧,随意的把陌生人放进防御圈。那赵瑜也坐不安稳。
    赵瑜把干粮几口吃完,对那农夫招了招手:“那位兄弟,过来说话!”
    农夫犹豫着,一个亲兵在后面推了他一下,“大当家唤你,还不快过去!”
    农夫忙不迭的爬起,走到赵瑜面前,跪下磕了几个头:“小人见过大当家!”他当然知道,东海上。能被唤作大当家的只有一人。面对赵瑜,他头也不敢稍抬。
    赵瑜笑了,示意亲兵把人扶起,温言道:“这位兄弟,不知如何称呼?”
    “小人姓张,名唤大牛。”
    赵瑜挑了挑眉毛,这张大牛的乡音,他十分的耳熟:“听张兄弟的口音,老家应是在两浙罢?”
    “回大当家地话。小人正是台州宁海人!”
    “就在明州边上啊!那就是老乡了。”赵瑜笑道。拍拍身前地地面:“来。坐下来说话。”
    张大牛谢过了。诚惶诚恐地坐下。赵瑜便指着附近地田地。问道:“这里应是属于兴洋四村地地儿罢?怎么我看了半天。这片地里就张兄弟你一人?”
    “俺半月前才来。误了农事。村里地其他家都已经把地种上了。”张大牛见赵瑜说话和气。倒也放松了心情。他指着那块过火后地黑地。“而俺家地地才烧过荒。这几日要把地翻耕好。等秧苗出土。才好赶得及抛秧。所以现在忙啊!若是耽搁了日子。今年就只能种一茬了。”
    “哦。是这样啊!”赵瑜点了点头。又问道:“不过其他家地地。这么大一片。总得有几个人来干活罢?除草施肥什么地。都不用做嘛?”
    “大当家有所不知。插秧之后。农活就没那么重了。除草、施肥地活计。隔三岔五做一次就够了。像今天太阳这么毒。大伙儿都是大清早把农活做完。等太阳高了。就回去休息了。到了午后。就很少有人再出来忙。何况……”
    “何况什么?”
    “俺听村里的老人说,这岛上地力甚足,插下秧后,只要按时浇水,连肥也不用施,到时候就能开镰收割。并不需多费心力。据说有些人家,都是花钱雇了奴工来插秧,中间放放水,等到了收成时,再雇奴工来开镰,从头到尾,根本就不用下地的。”张大牛絮絮说着,听他的口气,都充满着羡慕。
    “原来如此,倒长见识了!”赵瑜笑着点头,眼神却冷了下来。难怪每到农忙时,岛上地奴工都忙得不歇脚。原来他费尽心力,花下大本钱找来的竟是一群懒汉。什么都是奴工来干,那招募他们作甚。此风不能长!赵瑜心里盘算着,等回去后,要同赵文、陈正汇好好合计一下,怎么把这些懒汉赶出来做活。招募这些人来台湾,可不是让他们来享福的。
    赵瑜冷冷想着,嘴里却笑着问道:“张兄弟家中有几口人?”
    “就四个。俺一个,还有俺浑家和两个小子。本来还想着让两个小子打个下手,但里正和村学的先生都说了,小孩子必须要读书识字,都被赶着去上学了。”张大牛半带抱怨的说着:“两个小子,每年给先生的束修,再加上买书本和笔墨纸砚的钱,说是要近十贯。俺过去辛苦一年都挣不了这么多!这学费,真真实在是太高了!”
    “读书是好事。学了两年,能写能算,懂了些道理,日后也不惧被人诓了。若是学得好,考入义学,将来有个出身,光宗耀祖,不比土里刨食要强?!再说了,哪有家有几顷田,还不让小子读书的道理?”赵瑜说得语重心长。
    台湾岛上共计八十七个村寨,各村寨的户口在两百到四百户之间。每个寨子都有一个村学,视学生人数多寡,安排下几个义学出身地先生,教授村里的孩子识字和算术,两年学制下来,一般能认识三四百个常用字,和基本的加减乘除。不过村学不是义学,上学都是要交钱的。就像另一个世界,十九世纪开国后日本,虽然学着德国普及教育,但由于没钱实行义务教育,就硬性规定父母们必须让子女入学,同时缴纳学费,如若不从,就会直接关入监狱。而东海也是如此规定,若家中有年满八岁还未入村学的子女…………东海的村学也招收女孩子,但更高一层的义学却只收男性…………其家中贷款的利率就会加倍收取,三年免赋的政策也会取消,待其子女入学后,才会回复正常,若是不能为子女缴清学费,也一样会照此施行。尽管这种强制性地做法时有怨声,但教化百姓是儒家最主要地理想之一,赵瑜占着大义的名分,推行起来也有足够地借口,根本不俱百姓们反对。
    赵瑜说话,张大牛哪敢反驳,头点得如小鸡啄米:“大当家说的是!大当家说的是!是该读书,是该读书!”他叹着,“俺家的两个小子也不是多聪明,俺也不求他们能读出个什么样,也不指望能考个进士什么的。只求他们在学校里,跟先生们多学些些道理也就够了!”
    “当时如此!”赵瑜笑笑,环目四顾,又见着两头耕牛在附近吃草,有些奇怪,便问道:“张兄弟你家的牛怎么就只有两头?”
    “回大当家话。其实共有四头。但两个小的不顶事,所以只带了两头大的出来耕地。要是剩下的四头能早些发下来就好了,光靠两头牛,要耕完三顷地,还是有些难呐。”
    赵瑜摇摇头,叹道:“这也没办法。这几月,有五六千户来到岛上,前两年积攒下的耕牛一下都派发光了。不过最近,倒有个新政策,如果不要或少要耕牛,每少领一头就可以抵换五贯。张兄弟,你若是放弃剩下的四头,就可领上二十贯。”
    张大牛眼睛一亮,“是发二十贯给俺?!”
    “不,不!”赵瑜连连摇头,“不会直接发钱。而是用下发凭条,等雇佣奴工,或是缴还贷款时,都可以用这个凭条冲抵。”
    “哦!”张大牛有些失望。
    赵瑜一笑:“等实际下来你就知道了。这凭条跟钱一样用。”
    旁边的亲卫队长看看天色,“大当家,时候不早,也该上路了。再迟些,就得走夜路了。”
    赵瑜一点头,站起身,拍拍张大牛的肩膀:“张兄弟,后会有期!”
    注1:这些可参见《武经总要》第五卷,赉粮条。如果抛开装备不谈,单看武经总要中记述的各条各款,林林总总,宋代的军队应可算是世界上第一支完全正规化、有严密条章可循的队伍。
第三十八章 土着(上)
    赶在西方最后一丝晚霞没入海中之前,赵瑜一行五十余骑终于抵达温泉堡。轻轻抚摸着赶了一天的路,已累得直喷粗气的坐骑,赵瑜望向前方的堡垒。坐落在官道东侧小丘上的青黑色的墙体,在落日余晖下微微泛着红光。城头上,一排灯火逐个燃起,驱散了越来越深的黑暗。
    小小的战堡,外面裹了一层青砖,内里依然是夯土结构,周围不过一里许,墙高也仅有三丈,但对其防御能力,赵瑜却甚有信心。温泉堡是东海军最新设计的堡垒,虽然没有壕河,堡下的小丘也不算高,墙垣更是又矮又薄,但城堡四角却都有向外凸出的多角塔楼,八门重炮就安放在塔楼中,上有遮挡,不惧风雨。如果敌军进攻城墙,便会被两侧塔楼上的火炮夹击,若是他们攻击塔楼,也一样会遭到其他塔楼的攻击。敌军的人数就算再多,有四面塔楼中的重炮互相支援,也足以把他们的攻势全数扼杀…………这是超前了几个世纪,货真价实的棱堡。
    赵瑜曾经让参谋室进行过多次兵棋推演,这样的一座装备了火炮的棱堡,只需三百人防守,并准备下充足的战备物资,就完全能够抵挡数万敌军的攻势。就算敌人不计伤亡,连续攻击,在城内守兵的精力和士气消耗一空之前,这样的战堡也是不可能被攻破的…………而更大的可能,是敌人在多次进攻失败,先一步丧失了继续攻城信心和士气。
    在另一个时空,几百年后,满清皇帝康熙派遣万余大军围攻俄国人的雅克萨堡,当时的清兵已经装备了重型火炮,但在只有不到千名罪犯、哥萨克、探险者防守的土木质地的棱堡下,上万清兵却累攻不破。大军整整围了五个月之久,直到万里之外,沙皇派来和谈的使节,这个堡垒才被俄国人自行放弃。而满清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割地失土的《尼布楚条约》…………这样的战绩,比之被后人批判了千余年澶渊之盟还要凄惨;但满清的宣传机构,却把这等丢脸地惨败,打扮成一场大捷,脸皮之厚,也着实令人瞠目结舌…………而且这还是因为有康熙的因素。为了皇帝的面子,才能逼着士兵们围城不退,若仅是普通的战斗,几次攻击不遂后,多半就会自己退兵。
    虽然雅克萨之战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清兵战斗力的低下,但俄国人修筑地棱堡的防御优势却也功不可没。在重型的攻城火炮出现前,所有欧洲军队都有一个公认的事实,装备了火炮的棱堡只有在重兵围困下才有可能被攻克。而在没有火炮。只有石的宋代,东海的各个修筑成棱堡式样的寨堡,就只需要多加小心。防备敌军奇袭,便不虞被敌军攻破,而温泉堡的守兵们也地确是小心谨慎。
    看到一队骑兵夹着滚滚烟尘沿官道直奔城堡而来,虽然是队伍来自北方,岛上的土著也不会有骑兵,但城头上的守兵却依然敲响了警钟,钟声在城堡上空回响,转眼之间,城垣上便多了一排森寒地箭头。而隐藏在塔楼中的火炮也把炮口探出外窗。赵瑜的队伍停在火炮射程之外………赵大当家不愿冒火炮走火的危险…………一个亲兵便上前喊话。城头城下一番对答,再把证明身份的信物放进城上垂下来的篮子中,温泉堡上的弩弓手终于撤了下去。城堡南侧正门大开,守将带着一应人等,小跑着来到赵瑜的马前。
    堡中众人在赵瑜马前一齐跪倒:“某等见过大当家!”
    赵瑜翻身下马,一把把守将扶起:“李叔快快请起!”再向其他人一招手,“你们也起来罢!”
    堡中的守将姓李,族中排行十七,由于没有起过大名。按宋人地习惯,也就通称为李十七了。这个李十七,年过半百,须发都已斑白,照辈份算,正是赵瑜的叔伯辈。几十年的沐风栉雨,李十七的身体虽然还是健朗,但也再承受不起东海军长年累月的各种辛苦的训练课程。因此,赵瑜便给了他一个比较清闲的工作。
    与他差不多的情况。东海军分散于台湾各地的寨堡地守将。也大半是从浪港时代过来的老一辈头领。这些守将都是老资格,赵瑜小时候还被他们抱过。为了自己的威名着想,他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些老家伙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赵瑜的亲信手下,虽然都已占据军中的关键地位,但面对家中的长辈,也硬气不起来。为防这些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添乱,赵瑜便把这些不愿退役回家抱孩子的老家伙,都塞进了各个寨堡中。几年下来,岛上的这些只用来防备土著地堡垒,已经被默认为东海军地养老院。按军中排位,这些守将与野战诸营的都指挥使一个等级,而且由于年资地关系,老家伙们站在议事厅上的位置,比陆贾等人还要前面一点,但论起在军中的影响力,却已是远远不如。
    不过,这个李十七相对来说还要好些,面对赵瑜,从不倚老卖老,都是毕恭毕敬,赵瑜因此也对他多有敬重。把他安排到温泉堡这个相对而言也算是战略要地的堡垒,便是赵瑜的一点用心。而李十七,也没有辜负赵瑜的一番心意,温泉堡立堡后的近两年时间,从没出过大的纰漏,而作为历年来,几次清理平原土著行动的后勤枢纽,温泉堡在李十七掌控下,配合得也可圈可点。所以今次赵瑜才会决意把温泉堡定为向南拓土的中枢所在,不然,直接在海岸边设立个转运小港,比使用路侧小丘上的温泉堡更为方便。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症却打乱了赵瑜的计划,如果疟疾控制不住,他也只能放弃位于疫区中心的温泉堡了。
    李十七引着赵瑜穿过阴森狭长地门洞。两道木栅被绞上半空。悬于门洞内外。城门后。几堆篝火在空地上熊熊燃烧。几个士兵把一束束晒干后地艾叶投入火中。城堡内。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地艾草味。嗅着刺鼻地烟气。几十匹战马打着响鼻。被牵进后面地马厩。而赵瑜在李十七地陪同下。直接进了堡内正中地主厅。
    一行人进了主厅。叙了位次坐下。赵瑜也不多加寒暄。直奔主题。问道:“李叔。现在堡中地疫情究竟如何?”
    李十七皱眉摇头:“堡中地小子们。只要没出堡地。却都无事。但前几日出外办事地。有大半发了病。”他看看赵瑜。“大当家。这里已是疫区了。你是不该来地!”
    “我擦了驱蚊地玉露香精。又用艾草熏过。还是能管点用地。再说了。没见这么热地天。我都穿了三四层衣服吗?”赵瑜笑了笑:“兄弟们有事。我做这个大当家地还是得过来看看才放心。”
    “还是太冒险啊!二郎。整个东海系于你一身。说句不中听到。你若出了什么意外。我们东海就完了。难道还能靠三哥儿……”
    “好了!好了!”赵瑜抬抬手。不耐烦地打断道:“李叔。你还是说说。现在堡里有多少人得了病?”
    李十七面色有些无奈,只得说道:“堡中的两百二十七人,有三成多染上了疟疾。虽然现在还没有死人,但这疟疾太猛,而且又不是有规律的每天一发、隔日一发或是三日一发,而是时时发作的恶疟注1。据堡里的郎中说。这几十个发病的兄弟可能会有一半撑不下去。”
    “青蒿没有用吗?”赵瑜忙问道。
    李十七叹道:“青蒿汁虽有神效,但也不是百治百灵。这种恶疟,能保证活下来一半,已经是菩萨保佑了。”
    赵瑜也叹了口气,给病人直接灌青蒿汁治病是最原始地办法,如果能提取青蒿素进行注射当然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