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流唐帝国 >

第84章

风流唐帝国-第84章

小说: 风流唐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句话他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这样也可以用来印刷时效性很强的报纸了。那自己的舆论控制、舆论宣传大计就可以进行了。”不过这些事情钟离权并不关心,他也就不说出来了。
    钟离权听得如痴如醉,大声叫好。
    李俨接着又向钟离权讲述了这一技术地种种细节、要点,以及其起步及后续发展方向。最后道:“总之,朕要求你们目前要全力完成这一研究。朕近日将有大用。当然。朕说的那些铜活字、铁活字、铅活字。以及相关的油墨研究可以稍缓(中国古代用的墨都是水墨,并没有油墨。水墨对金属活字的附着性不强。金属活字用墨,必须采用对其附着性强的油墨。毕升发明的是经过火烧的泥活字,这种活字对水墨的附着性较好,只是容易碎,而且烧制工序不好的话容易造成大小不均匀。所以古代活字印刷出来地书质量并不好。质量较好地书、比较重要的书都还是采用雕版印刷地。不过此时李俨用来印刷报刊还是足够了)。最简单的泥合字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并形成成熟而有条理的生产工序。”
    听到有新的研究,那帮沉迷新仙学研究的道士哪还不废寝忘食的研究,不到完成誓不罢休?所以李俨给他们限定时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意义,钟离权当即答应。
    随后李俨将自己手书的一份《活字印刷技术举要》资料交他带走,钟离权就自己离开了。
    至于吕洞宾,他已经被自己的师傅“卖”给了李俨,此后自然听从李俨的命令了。
    李俨准备让吕洞宾做的,还是发挥他本身的特长和优势。吕洞宾在没有投靠李俨之前,在江湖上就很有名望。交游广泛,这实在是一个莫大地资源。
    唐时豪侠之风极盛,所以才有大量“传奇”问世,竟成为一大文学奇葩。当然这些传奇中的故事都是道听途说,然后作者在加以神话,很多地方都脱离了实际。但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江湖”势力的兴盛。
    而此后的五代时候,更是江湖势力大力发展的时候。后周和宋朝的建立者。都曾经在江湖行走过。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号称一条齐眉棍打下江山。以他之名还有“太祖长拳”“太祖棍法”等武艺流传下来。足见在这个门阀世家逐渐衰落的时代,江湖势力地重要性。所以这是李俨必须要掌握在手里的一个势力。
    对于江湖方面。李俨虽然也有聂隐娘统领地捕风营加以笼络控制。但聂隐娘毕竟是刺客出身,在江湖上的威信并不高。所以捕风营笼络的人才有限。
    但吕洞宾就不同了。他身为钟离权的弟子,在江湖上的地位很高,交游又很广泛,名声也很好,让他去搜罗江湖豪侠引为己用,那成果。自然会比聂隐娘大得多。
    李俨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对吕洞宾细细道来。吕洞宾本就有心做一番大事业,只是让他去当官,由于他在江湖上厮混惯了,已经受不得官场规矩的束缚,并不是一个合适地选择。而李俨让他去管理江湖事宜,这就正合他意,当下满口答应了。
    李俨让他前去诏请张天师的来回路上,就可以着手进行此事。同时答应给他一道上谕。让他可以调动当地官府协助。只是长安以东为伪齐占据,朝廷诏令起不了作用,这时就只能靠吕洞宾自己了。
    李俨亲笔书写上谕,盖上玉玺,吕洞宾领命而去。李俨又开始传招下一个觐见者。
    此时的这个御书房,在没有朝会的时候。是整个大唐的中心。
    李俨除了休息的时候,平时都在这里处理政务,召见群臣。原本大唐的政务都是交给众宰相的政事堂处理,但李俨亲自掌握军权,又有改革举措,这些就只能靠李俨亲自处理了。别人处理他并不放心。无形中降低了政事堂地权力。一天下来,李俨的这个御书房也是忙碌非凡。
    宰相制度作为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政治制度,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并不能随便取消。这在封建时代,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宰相与皇帝斗争了几千年。到了后世历史的明代。朱元璋不惜以逼宰相谋反地方式来取消宰相制度。却没想到他死后不久,宰相制度又以“内阁制度”的名义死灰复燃。足见宰相制度的生命力。
    李俨也并没有取消或者削弱宰相制度的意思。至少在政治改革之间没有。只是现在的局势十分严峻。大唐面临灭亡的危险,而现在的那些宰相,要么才能不高,要么出身世家大族,跟李俨即将进行的改革有着致命的冲突,李俨现在还不敢将权力交还宰相,所以以“国家危难,事急从权”的名义,剥夺了宰相地很大一部分权力。像军队地调动、许多官员的任命等等权力都尽量收归己用。当然他一个人也是处理不过来地。所以御书房的隔壁就是内廷的“运筹处”,协助李俨处理国家事务。从运行以来倒也有条不紊,表现出了极大的作用。
    当然失去权力的宰相心中自然也不满意。即使如郑畋这样还比较忠心的人都是如此。只是他们也只能通过种种政务上的手段来侧面反击。至于直接反对,三卫大军、白虎军团十来万人走掌握在皇帝手中,除非谁活得不耐烦寻死,否则也不敢这样做。于是在许多政务上的扯皮上,他们对李俨的许多举动加以阻挠限制。比如说给军中有功士兵赏赐关中、淮南、山东等地因黄巢之乱而失去主人的大批土地时,朝廷都还没收回这些土地呢,他们就大力反对。要不是李俨仗着军队的支持强力推行,此事必然无法通过。更不要说其他更加激进的改革了。
    所以李俨越来越觉得宰相的碍手碍脚,自然更加不肯将权力还回了。政事堂也越发成为摆设。如果不是因为此时面对黄巢这样一个大敌,必须内部团结一致,不宜妄动的话,李俨早就把宰相换成自己的心腹了。
    此时朝廷的局势,应该来说比以前好多了。
    首先在西川的崔安潜已经出示李俨的密旨,通过兵变重新掌握了西川。陈敬瑄被活捉,押送凤翔,与其兄长田令孜一起收审。“田令孜案”牵涉到的官员甚多,此时朝廷面临大敌,不便大动作,所以李俨一直将田令孜关在狱中,好吃好喝养着,等待还都长安之后再行审理。陈敬瑄也幸运的还能与其兄长见面。
    左黄头军军使李铤已经带着三千黄头军到了凤翔。这三千人马战斗力可不低。虽然比不上三卫军,比白虎军团还是要强一点。李俨自然舍不得将其还给崔安潜。即使还,那也是还一支整编、洗脑过后的军队。于是将其调入白虎军团一起整编训练。军使李铤倒也识相,对此很是支持。
    有了这样的先例,李俨同时又把王处存调来护驾的两千人同样如法办理。经过凤翔兵变之后,李俨也见到了自己手中军队战斗力的强大,底气十足,自然也不在乎王处春的想法了。在他心中,任何藩镇都必须将军队收归中央控制。王处存在怎么忠义,也摆脱不了他藩镇的身份,所以不得不防。当然,如果他识相的话,李俨也不会亏待他,但要想再拥有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那就是不可能的了。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六章 军制初成
    其次,在特种部队飞龙军的骚扰下,被骗来的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勖率军抵达凤翔的时日被大幅度拖延,直到凤翔兵变之后两日这才抵达凤翔附近。wWw。
    只可惜这个时候大局已定,山南西道的三万精兵在多达十几万的军队面前,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更不用说由于不适应特种作战和游击作战,山南西道军被骚扰的军队战斗力大幅度下降,更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不过,为了尽量减少伤亡和损失,李俨还是首先把由于缺乏情报根本就不清楚凤翔城虚实的牛勖骗入凤翔城,将其下狱与田令孜关在一起,然后再解除了其军队的武装。
    这支军队李俨最先并没有去动它,只是让他们驻扎在凤翔外,然后通过种种方法安定其心,让军心稳定下来。
    当时,全大唐上下的军队,估计也只有李俨手上掌握的军队所受的待遇最好。山南西道军虽然没有李俨手上的直属军队三卫军和白虎军团待遇好,比起以前却好了不少。再加上李俨亲自来到其营中,加以抚慰,并保证只要效忠朝廷,就既往不咎。除了处理了极少数牛勖亲信之后,整支军队的情况大致保持不变,同时待遇还更加上升。由于是为朝廷效力,心中也没有以前为田令孜效力的患得患失。当然,也少不了对动摇军心的人铁腕处理等等。种种因素加起来。很快山南西道军就稳定下来。
    这个时候,白虎军团基本上也已经整编完毕。于是李俨将山南西道军内部编制打乱调动,务必让其中有可能结成团伙地人不能集中在一起。然后他将山南西道军的一部分调如白虎军团,而同时将白虎军团中的同样人数的一部分调入山南西道军。这样一调动,即使有人心怀异志,不说完全没有机会发作,至少其发作的可能性也小了许多。
    随后。李俨命令将原山南西道军改编成新的中央军团:朱雀军团。
    整编的负责人,被称为整训官。以黄俦为总整训官,钱炳正为副整训官。这两人都是李俨亲自提拔地人才。
    从此整训官一职,作为军队整编训练的主官被保留下来,成为军官中战斗系统、后勤系统之外地第三个系统:整训系统。目前暂时归李俨直接任命,在军机省中挂名。将领亲自训练亲兵以外部队的权力被剥夺。一切军队的训练都必须由整训官进行。整训官的升迁调动直接由军机省新成立的总整训部负责,与普通战斗类士兵由总参谋部管理其调动升迁不同。
    以后军队主官(包括主将和参谋军官。李俨在赤卫军成立初期就设定了参谋制度。规定团以上的军事编制都必须有参谋军官)只管打仗属于总参谋部管理,军队训练由整训官负责属于总整训部管理。而后勤辎重则由后勤系统官兵负责属于总后勤部管理。再加上由总政治部任命调动的负责对军队洗脑地“政委”和由“捕风”下属的“军事情报部”、“捉影”下属的“军事安全部”任命调动的特制兵符掌握者“明虎符使”、“暗虎符使”,彼此各司其职,互不统属,在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被人钻空子控制军队的现象出现。
    这样一来,军机省下辖总后勤部、总参谋部、总整训部、总政治部四部。(捕风、捉影、鹰眼都属于情报机构,直属于李俨控制。不在政府体制中。)三省六部再变为四省八部后,又变成了四省十部。
    同时。来鹄将手下捉影营移交给副手,李俨最早培养的人才之一,赐姓李地李良接手,彻底告别情报机构,被任命为总参谋部主官总参尚书。(总参谋部的主官为“总参尚书”,总整训部的主官为“总训尚书”。总政治部的主官为“总政尚书”,四部的副官称为某某侍郎。这与其他各部一样。各部尚书皆为正三品。各部侍郎皆为正四品)
    秦韬玉被任命为总后尚书。他最先的官职是工部侍郎,到凤翔后加了个“左补阙”。后来李俨看他对物资调动管理颇有心得和干才,成立军机省后,将其迁为总后勤部主官总后尚书,管理军队后勤辎重。他倒也不负所望,兢兢业业,有条不紊,相当称职,尤其是在三卫军出动伏击黄巢军地时候。军用物资短时间内调动到位。让三卫军能够尽快尽量隐秘的出动,立下了大功。得到李俨的嘉奖。
    总政尚书一职空缺。这一职务需要在军中德高望重,同时又对李俨忠心耿耿的人担任。目前并没有合适的人选。其职责暂时由李俨委托内廷运筹处代理。
    总训尚书目前也没有正式的人选担任。在李俨的计划中,整训部人选将由军校副主官担任。目前这一职务暂时由方彻兼任。
    军校也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其实李俨在终南山的练兵,即称得上是练兵,又可以说是军校的雏形。为了纪念终南练兵,李俨将军校命名为终南讲武堂。等还都长安之后,将会迁回终南山原来练兵处。军校大祭酒也就是军校校长由李俨亲自担任,这一点是必需的。军校祭酒,也就是副校长由方彻担任。
    军校成立后,由于教育人才地缺乏,往往是军中现役将领前去客串。李俨偶尔也客串讲师。其他至于来鹄、罗隐等有军略地人都前去讲过课。课本一部分是古代著名军事著作,一部分是根据李俨结合后世军事知识讲述编纂的《军官初级读本》。
    除了课本缺乏、教师缺乏,学员也缺乏。现在军队中连现役军官都缺乏。往往有潜质地人都直接被任命为军官或者代理军官了,根本没有时间做系统地军事学习。李俨也只好效自己从前练兵故智,下令寻找孤儿作为少年学员进入军校学习。其他的学员,就是将整编中的白虎军团和即将整编的朱雀军团的军官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送入军校学习。也算聊胜于无了。
    总之,有完善的军事机构,有培养下一代军官地军校,至此。李俨的军事制度改革方案基本上架构完成。
    被任命去整编朱雀军团地黄俦二人,先是在军校用来培养整训官。由李俨、方彻等人执教的整训军官临时培训班学习了一周时间,就带着一帮同班同学,走马上任了。
    黄俦二人的迁升相当快。
    最先他们二人在赤卫军中,后来在龙尾陂大战中因英勇善战,黄俦立下活捉伪齐领兵大将王搏的功劳。而钱炳正也在解除山南西道军武装的时候,为威慑山南西道军,亲自斩杀牛勖心腹大将十余人。立下战功。
    为此,此二人皆获得一等宝剑忠勇勋章,为了替鼓舞士气,李俨还召开了一个规模盛大的授勋仪式,亲自为此二人及其他十余名有功将士授勋。全军士气,为之一振。请求出战黄巢的请战书在李俨地御案上,堆了好几大堆,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黄俦、钱炳正作为李俨亲自提拔的人才。李俨对他们非常关注。为了锻炼他们的才能,这才让他们二人进入赤卫军中,从一个小兵当起。这两人也没有辜负李俨的希望,进入军中没多久,就因为训练出色被提拔为伙长。随后又因为对自己伙中士卒的训练有独到之处,被提拔为队正。旋即升为连长、营正等。在他们立功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手下有一千多人的校尉了。从小兵到校尉,加起来不过几个月时间。其提拔速度之快,完全是火箭似的。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二人提升速度这样快,其他人地提升速度也这样快。在军中,这样的提拔速度是绝无仅有的(主要是针对非李俨亲自训练士兵而言的。其亲自训练的士兵,忠诚、能力都有保障,提拔速度也很快,比起这二人来也只是差一点)。一方面他们得到李俨的直接关注,提拔上自然被一路上大开绿灯。不说别地。单说审核这一方面就可以减少许多麻烦。而许多可以被提拔的人都是卡在审核上面。另外一方面。时逢乱世,军队也十分缺乏人才。尤其是许多士兵打字不识。虽然作战勇猛,却因为不识字的原因而缺少谋略。李俨亲自制定的军官制度恰恰需要军官拥有一定的谋略。那些不识字但可以提拔的士兵,虽然封赏、授勋都不少,唯独在论功行赏,提拔他们,尤其是提拔他们成为中层军官的时候,必须首先接受教育培训。等到文字方面过关之后才能正式提拔,否则就只能顶着个预备某某军官的头衔,在军官缺少的情况下,代理正式军官的职务。当然,李俨亲自在终南山训练出来地士兵都接受了基础文化教育。只是在部队扩编后,新加入地这些士兵可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