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沙泪 >

第36章

沙泪-第36章

小说: 沙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大文豪安托万…拉特维耶的诞生地,所以格特会对这里有印象。不知它现在怎么样了。
  曼尼亚的地形和奥登尼亚颇为相似,毕竟这两个国家都是基本由平原和丘陵组成,没什么太过高大的山脉或过于崎岖的地形。地面上的那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青翠的草地,雅致的农家房舍,甚至有时还能看到地面上一群群的难民在往西边而去。虽然途中是经过了几处小城,不过格特却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维莱尔—科特莱斯,谁叫他毕竟没来过曼尼亚呢,而且他此时又正在作战之中,只能偶尔往地下瞄一眼,其余时间都得把注意力集中到空中来。所以如果他真能找到那座小城,那才是怪事了。
  虽然如此,不过格特还是不怎么死心。他用耳机朝旁边另一个编队里的队友京特和汉默特问道:
  “知道吗?在这下面,就有大作家拉特维耶的诞生地。你们有没有发现?”
  “噢,你是指那些小城吗?看见了,它们现在应该都归我们所有了。”汉默特的声音在耳机里顿了一顿,然后他又开口了。“不过,格特,你说的那个拉特维耶,他是干吗的?”
  格特被他弄得哑口无言,京特在自己的战机里听到这段对话,差点笑了起来。
  “知道《三剑客》吗?知道《复仇的伯爵》吗?彼得,你以前还对我们说过很喜欢看这些小说,怎么现在连它的作家还搞不清楚!”
  他们之间的对话也没能持续得多久,因为目的地到了。随着俯冲轰炸机一次次把飞机底部挂着的燃烧弹和炸弹投放到敌人的阵地上,那里也出现了一幅幅堪称壮观但内中无比悲惨的画面。曼尼亚的战机没有前来拦截,也许他们已经丧失战斗力了。无所事事的战斗机,也加入到对地面的扫射中。有好几次,格特在驾驶着战机往地面冲下去时,看到曼尼亚兵中弹后倒在地上的样子,而且不是一个两个地倒下去,而是一整片地倒下去。他们的高射炮,也被轰炸机的炸弹炸得成了碎片,把敌人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断绝了。
  轰炸完成后,他们奉命返航。而在他们身后,刚刚挨过打击的曼尼亚人阵地,又将迎来另一次同样猛烈的炮火洗礼——那是由奥军装甲部队的炮火所组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己方部队可以顺利过河,同时压得敌人连头也抬不起来。
  看着后方地面上那片交织着火与烟的大地,格特明白到,我方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曼尼亚人从交手的那一刻起,就只有失败了。而自己,如今也终于成为了自己所敬仰的那些著名作家的祖国的敌人了。奥诺雷、拉特维耶……如果他们还活着,恐怕也一定会谴责他们的入侵吧。在那个时候,身为军人的格特,和他心中另一个自己——身为文学爱好者的格特,开始交锋起来。当然,还是身为军人的格特,战胜了他心里的那个文学爱好者,把心思全放到战事上来。他爱文学,但他更爱自己的国家,也更爱自己所在的军队。
  也因为坚信国家的正义,所以这些年轻人才会对这样的战争没有产生什么罪恶感,在他们心中的,此时只有向往胜利的渴望和勇气。

第四十章 合流(1)
  这场战役一打响,曼尼亚方面就就懵了。
  为什么奥登尼亚军可以避开他们稳如泰山般的防守阵线,长驱直入地进入到了曼尼亚国内?为什么我方的部队有的还不曾开过一枪一炮,就成了敌人的俘虏?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来最高统帅部,却都是指出奥军装甲部队如何突破己方防线又占领他们的阵地?如今全国各地,到底还有哪里没有奥军的攻势?
  这一切问题,就像是没有答案似的,从开战之初,就一直缠绕在曼尼亚最高统帅部以及它的总统的脑袋中。仅仅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他们原本精心布署的边境防线告破,数十万军队成为俘虏,而现在,那些奥军的坦克正在他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攻城掠寨!必须得马上阻止他们进入曼尼亚更深入的内陆腹地!
  抱着这种鱼死网破的想法,曼尼亚军把后方的部队通通调往东部,以抵抗敌人的入侵。只不过,现在才这么做,已经迟了。因为在他们刚作出此命令不久后,又收到最新的战报:在位于边境线后二百多公里的中部城市,已经受到了奥空军的空袭,随后其第10装甲师正向城中的守军发起猛攻。这么说来,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到这种程度了!而曼尼亚紧急调来的支援部队还不能马上到达那里!更让他们担忧的是,奥军的其它部队如果都有这样突进的能力,那么前线部队恐怕都等不到支援,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当得知奥登尼亚空军以及其装甲部队如此强大时,曼尼亚的国防部部长如今才真正了解到,当初乌里尼亚为什么如此惧怕敌人的装甲兵团。现在,曾经袖手旁观的曼尼亚人也终于吃到这些苦头了。
  为了阻止这些敌人的进攻,曼尼亚方面向它的盟友提出请求:请求昂尼亚派出全数的战斗机以及轰炸机,前来曼尼亚的领空内,压制敌人的前进。当曼尼亚的总统把电话打给了昂尼亚总统伦纳德…斯潘塞(Leonard…Spencer)时,斯潘塞提出一定会支援盟友,两国共同作战,抵抗侵略者。不过在通话结束后的会议上,斯潘塞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询问将领们的意见。他的空军部长如此说道:
  “阁下,我们可以派出战斗机中队支援曼尼亚,不过必须要把配备有最新式战机的三十个战机中队留下,因为他们还得保卫我们的国家!”
  在考虑过对方的话后,斯潘塞同意了他的见解。先别说现在的情况如此不妙,即使曼尼亚有能力打败奥登尼亚,昂尼亚也不得不小心行事。于是,只有约十个中队的战斗机飞抵曼尼亚战场,加入到这场战斗之中来。这样杯水车薪的支援,虽说在局部战场上可能有帮助,不过对于总体战事根本毫无作用。曼尼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土一步步陷落到敌人的手里。
  而在那个时刻里,面对着奥军似乎永无休止的攻势,曼尼亚的国防部部长以及它的将领们,竟显得那样无力。虽然前方部队有的仍然在顽强抵抗,不过他们之间都不是自己人,而是被奥军控制的地带,连联络都联络不上。后方的支援又无法前来,渐渐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是战死疆场,要么是举手投降。面对这种情况,该国的总统找来他所信任的国防部部长,询问他接下来己方到底该如何应对。对此,他的爱将只能回答道:
  “我们什么也没有了,阁下。”
  是的,不仅是战场上节节败退、无力抵抗,连人心也在思变。在得知奥登尼亚军进攻己方部队难以招架后,甚至有人向总统提出,不如与奥方协商,好到达停战的目的。对于这个提议,开始时并没人考虑;不过随着后来战事越来越吃紧,也有不少人怂恿政府这么做。毕竟比起投降的羞辱来,国家所遭受的损失更重要。但是曼尼亚总统拒绝了,他不能让国家亡在他的手里,而且仗一天没有打完,就不会知道到底鹿死谁手。其实他非常清楚,奥登尼亚对自己这个“百年宿敌”之国全无好感——准确点来说,是它的首相对曼尼亚没有好感——所以如果投降,只会遭到更大的羞辱。那样的话,还不如团结起全国的力量,拼死一战。
  而在曼尼亚政府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奥军的攻势也从未减弱过。第一集团军群虽然在一路上曾遭过一些抵抗,不过都完全无碍它的战斗力。这个集团军群从曼尼亚南部防线起,一直向其内陆深入,已经到达其中部省份。那里的抵抗也是时有时无,不少守军势单力薄,见无法取胜,只能早早逃离此地。而在其右翼,装甲部队亦开始北上,准备配合施泰因方案中的计划,与第二集团军群会合。
  其实在第一集团军群和第二集团军群中,也经常遭到自己人的拖后腿。例如成功俘虏了边境防线上曼尼亚守军的第1装甲师,在突破后,其师长按原计划向西北部前进。可是在接到后方总指挥部来电时,却要求他们改变方向,往另一处工业区而去。这与事先的计划大相径庭,该师师长与他的参谋们都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试图去解释上级的命令时,集团军群司令的电报也发来了,询问他们为何不继续前进。这种彼此相反的命令,在前锋部队中屡屡收到,害得他们的指挥官都不知到底该听谁的好。在奥军之中,连胆敢不理睬上级都可以是死罪,更何况是不遵守命令?所以这些装甲部队的指挥官们,不得不又派人前去稍后方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处,询问究竟应该怎么办,为此,他们难免会耽搁一些时间。在这时,下层那些没得到的消息的官兵们,总是心急如焚,他们希望早日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因为一些不明原因而总要原地踏步。
  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在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们所乐见的。由于首相在大后方,经常会与他的幕僚们商议战局,然后又发来类似的不切实际的命令。他们不能违抗,却也不能遵从。在烦恼了过后,有的将军想出了一个办法:按照前线的实际情况,只利用少数部队去执行首相的命令,而全军的主力依然和之前计划的那样,继续朝海峡方向前进。这样一来,既可以对上级报告自己确实有执行命令,只是一时分不开兵力;而另一方面,又能贯彻实施他们原定的作战计划。
  这个方法一有人实行,其它各师的师长与指挥官们都是如获至宝,照样前进——只是也会依另一个命令做做样子。两个集团军群的总司令虽然都对首相十分忠诚,可他们也认为这种做法不应该。因为首相本人以及他那些所信任的幕僚们,根本就没有来过前线,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情况,他们的要求和命令,都是些纸上谈兵罢了。所以这些颇有经验的指挥官们,都在按原计划实行目标。

第四十章 合流(2)
  其实前方的将军们应该庆幸,首相本人没有亲自来到前线。要不然,他可能还会作出许多没有实际意义的命令和决定。自从开战以来,海因茨就没有一天安心的样子。虽然接到了前线传来已彻底攻破对方防线、正向西方前进的好消息,他也往往只是高兴一会儿,然后就自己一个人坐在地图前发呆。他似乎不相信由自己指挥的奥登尼亚军,会如此轻易地就能战胜曼尼亚这个大国。所以,有时当他与前线将领直接通话时,总会不耐烦地一问再问:
  “您确定您现在是在哪里吗?敌人没有再出去其它部队?你们真的没有发现敌人的后备部队正在前来?”
  虽说他的下属不敢对此表露出半点不耐烦,可是当结束通话后,心中不禁会认为首相的神经太过紧张了。这种感觉,在首都奥登首相身边的人感觉更加明显。有的时候,海因茨本人甚至会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大声叫嚷着他要和前方的战地司令马上能电话。然后首相府里往往又是一夜忙碌。如果说海因茨本人确实是个军事天才,又或者说他能够身先士卒、到前线亲自察看情况然后再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那么他所下的决定也许是可行的甚至是对战局大有帮助的。然而事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当这个一揽军事大权的首相在看了许久地图和沙盘后再作出决定时,他自己本人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命令对那里的战事没什么用处。只是因为不敢得罪这位首相,前线的将领才会回电说已经在执行命令了——当然,这些命令本身就没什么作用,所以前线的人执行起来也并不那么卖力。
  即使奥登尼亚军内部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不过在它的敌人看来,这些可怕的部队正如同洪水猛兽,侵袭他们的家园。在创世历1085年3月26日,第一集团军群的右翼部队与第二集团军群的左翼部队在曼尼亚北部城市会合。这标致着两大集团军群已经把边境一带甚至是靠近曼尼亚中部的地域全数占领,而且将当地的抵抗力量一一消灭。如果纵观整个曼尼亚的国境内,它东部从南到北的那边边境线,已经被奥军牢牢控制在手,而且,曼尼亚守军也在不断地往后方撤退。该国的南部是翁波里尼亚,由于它也是奥登尼亚的盟友,再加上奥军已经开始从南部包抄过来,所以曼尼亚军只能朝向西北部方向退却。至于那些无辜的民众,也只能抛弃家园,携儿带女,逃到首都那边去了。现在,那道威胁着曼尼亚的奥军进攻线,正在逐步蚕食着这些广袤而肥沃的领土。
  作为第二集团军群中的一分子,当两方面的地面部队彼此取得联系,会合在一起时,格特等人则正在曼尼亚的上空,与敌人的战机在空中搏击。
  在前来作战的战机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昂尼亚的战斗机。虽然数量不多,不过足以证明昂尼亚到底是站在那边的。同时,格特他们还发现了对方所驾驶的新型战机,爬升速度快、更加灵活,火力更强,和之前他们在没开战时接触过的昂尼亚战机还要先进。这种情况让不少资深飞行员都明白:昂尼亚那边也一直在加紧研究新型战机,以达到牵制奥空军的目的。看样子,回去之后,他们也得对后方提个醒,要让那些专家别停下来,得加紧研究才是。
  在好不容易躲过昂尼亚一架新型战斗机的追击后,格特看到在己方的编队里,有一架战机被打中了,拖着长长的浓烟,直往地面坠去。由于看不清那是谁的战机,所以格特只好祈祷对方能及时跳伞并且落在自己人控制的地盘里——要是落在敌人的阵地上,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虽然打下对方三架战机,不过那些昂尼亚新型战机还是得以毫发无伤地脱离,而且自己这边也损失了两架飞机。接到命令返航时,格特仍然在想:不知道昂尼亚那边还有多少战斗机被派来这里?要是它们已经全部配备上了这种新式作战力更强的战斗机,那么我们这边可就不像之前战斗的那么容易了。
  他们降落在地点是一处刚刚被步兵师占领了的机场,由于守军在之前就被敌人的轰炸机给炸得晕头转向,所以步兵师也没花多大力气就把它拿下了。现在,这个曾经被用来升降曼尼亚战机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奥登尼亚空军第25航空团第2联机大队辖下的临时基地了。曼尼亚人没来得及炸掉跑道,所以现在奥空军的飞行员们才能比较平稳地进行降落。当战机滑落在跑道时,格特看见远处的地勤人员还一个劲儿地朝自己这个方向挥舞着手臂和帽子,他觉得奇怪,自己今天的出击,并没有打下敌人的战机啊?那为什么他们会作出这样的动作呢?
  当格特把视线投向战机右侧的另一条跑道时,他终于发现原因了:原来在那条跑道上,有一架刚刚降落的物资运输机,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冲来。由于这个机场的设计是有三条跑道,其中一条因损毁而不能使用,而现在他们所用的两条跑道是呈交叉形状的。这样一来,两架飞机就会撞到一起的!
  格特倒吸了一口冷气,战机一旦落地根本刹不下来,只能慢慢在在跑道上滑行最后才能停下来。眼见隔壁那架体形笨重的运输机越来越近,格特也来不及跳出去,只能一个劲儿地默念:
  “冲过去,宝贝!冲过去!”
  幸好他的901型战斗机因体积较小也较轻,所以先于运输机冲过了那个交叉点,平安无事地停在那里。格特回过神来,推开座舱盖,探出头来环视四周。他看到在他的后面,那架运输机还在跑道上滑行呢。地勤人员和机械师一拥而上,有的扶他下来,有的忙于察看飞机的损耗情况,有的在告诉他事情的前因后果。经由他们一解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