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伐明 >

第92章

伐明-第92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百姓尚且如此,更加不堪的藩王宗室恐怕更加惜命。这些蠢笨如猪的东西即便人数再多,只怕也算不得什么大患。

想到这里,刘宣心中顿时大为坚定,他指了指郭文斌说道:“文斌,最近总部编练了汾州守备营,营官还没有人选。本来依照你的资历,现在还不能担任这个营官,但是现在各方面缺乏骨干,暂时就由你担任前哨哨长兼任副营官。”

“你新官上仍,首要的事情就是处置藩王宗室问题,我给你一个标准,凡是镇国中尉以上的中层宗室,你给我一个不留全部处斩,镇国中尉以下的宗室,要全部监视控制起来。至于没有爵位的普通宗室,就不要刻意针对了,给他们分些田产,让他们在城外定居生存。”

“但是有一条,你给我不能弄出乱子,汾州的局面必须安稳。另外执行任务时要注意军纪,你这支队伍可以不能打仗,但是绝对不能没有军纪。一旦出现了军纪问题,你这个营官就马上撤职查办,这一点你一定牢牢记住。”

听了刘宣这番话,郭文斌面脸喜色。他作为刘宣身边的文书快有半年,终于与前任胡宽、叶谬之一样外放调任。因为郭文斌家学渊源,所以刘宣才让他担任武职。

而刚刚外放,就执掌一营,除了现代大名鼎鼎的闯将李自成之外,刘宣军中还没有第二人。虽然现在他暂时担任副营官,但是这个汾州守备营并没有营官上任。只要他抓住这个机会,办好了这个差事,营官的职位几乎手到擒来。

虽然刘宣现在已经有三万大军,营官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了不少,但是这个职务还是非常要紧。郭文斌如果还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以营官的职务走上高层。

郭文斌心中转了几转,心中也有些七上八下,他听了刘宣严肃的命令。脸上顿时肃然说道:“请将军放心,文斌下方之后,定会狠抓军纪、严格训练。不仅要让汾州守备营秋毫无犯,还要让汾州守备营超过几个主力步兵营。”

“文斌,大话还是不要说。因为汾州守备营刚刚组建,我也只能给你一个队老兵,这个队的老兵来自张应金第五营王铁汉哨,队官名叫张金成。你要以这个队为骨干,配合编练的新兵,组成这个守备营。记住,要尽快形成战斗力,按照我的估计,明年秋收之后,只怕朝廷还要前来围剿,到时候你这个营可能就会面对优势官军。”

“将军,张营官不是在吕梁山以西的蒲县吗?”郭文斌疑惑的问道。

“这次南征,我已经决定调第五营南下,现在他们那里压力不大,张应金这支部队也开始朝着霍州调动。这一点你尽管放心,只要张应金一到,这一队老兵马上就给你拨过来。”(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处置

在总部的支持下,汾州守备营迅速的组建起来。新兵极快的调拨入营,除了张应金麾下的一个队老兵外,还编练了王嘉胤余部一个哨,哨长也是一个义军头目过天龙。

此人大名张善成,陕北榆林人,在崇祯元年投奔了王嘉胤。此人作战骁勇,再加上还是陕北老人,被王嘉胤提拔进入亲兵护卫之中。在文水河岸一战中,张善成带领一队人马逃脱了满桂的追捕。后来官军退走,张善成顺势带兵投奔了榆林同乡刘宣军中。

汾州守备营一成立,建制就调入李旭升军中。只是碍于刘宣本人在汾州城,这个营也暂时归属刘宣管辖。虽然汾州守备营刚刚成立,但是任务却比较重,最要紧的就是收拾汾州城的两家藩王,保护好汾州这个王城。

刘宣现在随身的军队并不在少数,之所以使用这个新编守备营,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在与官军作战中,为了执行坚壁清野的军令,他麾下的各支主力已经沾染了百姓的鲜血。

而新编部队,一般来说军纪大部分还算不错,再加上主官严格要求,肯定不会弄出大乱子。

而抄家灭族的事情如果交给屡次违反军纪的老兵油子干,只怕他们发起狠来控制不住,会将整个汾州城烧杀一空。毕竟城中大部分人口都归在在庆成、永和二座王府当中,加上家丁仆人总人口大约超过三万。已经占据汾州人口的六成。

因为刘宣的重视监督,汾州守备营虽然刚刚编练,但是无论是军纪还是训练都抓的很严。在一队老兵骨干的支撑下。这个新编营迅速的搭起了骨架,领取了被服武器,看上去已经模样又成了。

就这样,尽管汾州守备营刚刚成立不久,但是却第一个进驻在汾州城中,开始抄查王府,清点田产。至于刘宣麾下的大军。除了随身的亲兵文书之外,为了防止士卒扰民。剩下的士兵并不在城中扎营,而是驻扎在城东五里的下马庄。

汾州守备营进驻城中后,有了士兵威慑,各项工作的进展也迅速加快。镇国中尉以上的中层宗室迅速的被抓捕起来。奉国中尉等底层宗室也被集合监视,至于没有封爵的普通宗室,也被暂时打发在城外田庄居住。

汾州下马庄大营、刘宣中军。

军帐之内,刘宣坐在帅椅之上,下面坐着赵瑨、郭文斌、冯双礼、田见秀四人。

“将军,城中的庆成、永和两位郡王,四百六十名镇国将军,千余镇国中尉已经全部处斩,他们的妻妾家眷也全部分给有功的将士。至于奉国中尉以上的七百八十名低阶宗室。到底该如何处置?”郭文斌虽然当上了营官,但是仍然规规矩矩的问道。

“斩了两千颗头颅,总算消除了大部分隐患。现在汾州刚刚经历战乱。死于荒野的百姓也不再少数,如今快要开春了,一个应对不好就有可能引发瘟疫。文斌、见秀,你们二人最近一段时间辛苦一些,将暴尸荒野的尸首全部掩埋。记住,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已经传令李旭升,让他发动整个汾州、晋中二地的军民。全力做好这一点,用来预防瘟疫。”

在刘宣知道的历史上,因为崇祯元年的起义,无数陕北百姓死于荒野。到了崇祯二年,陕北很快发生了瘟疫,瘟疫随着义军又传入山西,到了崇祯三年,情况就更加严重。

刘宣也不想向南用兵之后,军中瘟疫横行,士卒彻底失去战斗力。历史上苦逼的李自成就因为瘟疫问题,战斗力急剧减弱,被入关的八旗军在一片石捡了便宜。

刘宣处置藩王宗室的手段,让出身底层备受这些蛀虫欺辱的郭文斌、田见秀、冯双礼等人大为高兴。哪怕是赵瑨这种出身于官绅之家的读书人,对于明朝的藩王也没有丝毫好感,对刘宣这种政策也比较认同。

他搓了搓冻得发麻的双手,对刘轩说道:“山西一省,洪武年间只有一位晋王,到了嘉靖年间,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增长到一千八百位。到了崇祯年间,从庆成王府的玉蝶宗谱上来看,整个山西奉国中尉以上的皇族就超过了七千人。至于没有爵位的宗室,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刘宣拍了拍手,指了指帅案上一摞文书说道:“我最近看了看汾州的文档,现在山西一个晋王府,每年就需要花费八十七万石粮食。而整个山西的宗室加起来,这个数目高达三百一十二万石。在天启三年,山西一身的税赋也只有一百五十二万石粮食,这一年已经算是最近十年中赋税最多的一年。尽管如此,偌大一个山西省,居然供养不了这些凶狠残暴的藩王,还需要外省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像这种情况,也不止山西一身,河南,湖广的情况也相差不多。”

“宗室招致民怨,历朝历代都没有本朝严重。咱们起兵反明,即便以后成功坐上了龙庭,也要记住这个教训。”

听了刘宣这番告诫的话,众人心中都是大为认同,纷纷点头称是。刘宣喝了一口茶税接着说道“至于奉国中尉以上的七八百人,咱们也不能养闲人。全部编为一个筑路营,用来休整官道、加固城墙、”

“可是朝廷宗室不事生产,几乎是毫无一用的废物蠢货,用这些人干活,只怕也非常不省心。”

这个筑路营以后肯定会归属后勤司管辖,但是现在是军管时期,暂时还是归属工兵营管理。所以眼见这些废物就要归属自己掌管,工兵营营官田见秀出言说道。

“这个你不必担心,这些人将会兵入奴籍。只有为奴十年才能赎身,如果他们谁敢偷懒懈怠,你手中的刀子难道不能杀人,让他们见见血,也好知道轻重。”刘宣轻轻一咳,对田见秀的妇人之仁有些不满。

“对于这支筑路营,一定要留下监视部队。双礼,你带着我的命令,让李旭升拨出两个队兵力,严密看守监视这个筑路营。”

“至于没有爵位的宗亲,其实与贫苦百姓也差不了多少。咱们就放他们一马,每人给他们分五亩田地,划几处田庄让他们安居乐业。但是这些田庄里面,一定要有咱们的人掌管,这一次受伤的士兵全部划到分配的田庄之中,每一名伤兵都要分三十亩土地,让他们小心监视这些前明宗亲,但是要告诫他们,不要歧视这些可怜人。”(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分田一

崇祯二年、腊月二十三。

眼看就要接近年关,但是一支千余人的军队还艰难的在荒凉茂密的吕梁山中穿行。

小冰河时期气候寒冷,气温也比寻餐年月低上五六度。在一年最冷的寒冬腊月,更是道路难行。

而崇祯二年的冬天虽然寒冷,但是几乎很少下雪,据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人说,明年只怕又是一个干旱难熬的灾年。

寒冬腊月正是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时节,尽管在这种寒冷刺骨的时间,张应金仍然要率领麾下的兵丁艰难行军。

这一次回霍州城,张应金除了带着麾下的千余人外,军中还有二百余伤兵。正是因为受到这些伤兵拖累,张应金路上的行军速度才拖拖拉拉,延误了两三天的时间。

吕梁山高耸入云,因为距离暖春还有一段时日,山中的山林还是光秃秃一片,没有丝毫绿意。但是就是这一片片秃黄,更衬着沿路高山的雄伟壮阔。

这几年年景不好,因为连年招灾,就连山间的野狼也饿的皮包骨头,不紧不慢的跟着张应金这上千大军。

张应金中军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这支队伍都是这次受伤的伤兵。这些伤兵来自白旺、张应金、廖狗儿三支部队,因为上有刘宣、白旺的重视,中间有张应金关照,这些伤兵一路上受到较好的照顾,大部分人员都有牲畜代步行军。

这一次反围剿之战。刘宣的主力虽然折损不多,但是吕梁山以西的白旺所部损失却比较严重。

为了防备黄河对岸的洪承畴、艾万年、猛如虎三股人马,这一段时间。白旺与官军多次交手。尽管大仗没打多少,但是小仗几乎不断。这样三个月相持下来,白旺麾下的伤兵已经超过二百余人。

这二百余伤兵相对来说都是幸运儿,在这种气候严酷、缺医少药的时节,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几乎很难活命。这些人能生存下来,不仅运气不错,而且生命力也非常旺盛。

郭坨子年纪已经超过四十。再加上有些驼背的伤残,所以这一次也被清退出军中。跟随这些伤兵一起去汾州安家。

郭坨子虽然身体驼背,但是他在刘宣军中的资历却极老,他几乎与赵鲁同时加入刘宣军中。

当年与赵鲁一起投军的几十个流民,经过两年残酷的征战。现在已经死伤惨重,存活下来的已经不足七八人。郭坨子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他身体虽然残疾,但是胆气却极为豪勇,在战争中逐渐被提拔为队官。

按说郭坨子这种屡经战阵的低阶军官应该非常受欢迎。像他这种主力营的队官、什长,在这次扩军中很容易官升一级,走到哨长这个中层军官的位置上。

郭坨子这一次之所以跟着伤兵离开主力部队,第一就是他年纪已大,已经有些跟不上主力部队的行动。第二他身子残疾。多多少少在军中受些歧视。第三就是屡次征战,郭坨子已经积攒下上百两赏银。第四,郭坨子的好友三娃子失去了左脚。为了照顾这个同乡战友,郭坨子也只好退出了军伍。

况且,郭坨子已经厌倦了刀头舔血的生活。有了这百两白银,他也想在汾州老营分田安家,过一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定生活。

“郭老叔,咱们这是到哪了?三天前就过了隰州城。怎么现在还在吕梁山中打转?”说话的士兵非常年轻,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这个士兵脸色有些苍白,左脚也永远留给了残酷的战争。

“三娃子,咱们先沿着隰州南下,又沿着昕水河逆流而上翻越吕梁山,这一路上其实是绕路的。按照咱们现在的行军速度,每日也就三十里左右,想要走出吕梁山进入汾西县,只怕还要走两三天。”

听见还要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行军两三天,失去了左脚的三娃子脸色顿时有些苍白。像他这种行动不便的士卒,每日都要骑在骡马之上,一路上还需要郭坨子这种行动方便的士卒照顾。

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赶路,对于三娃子这种伤兵来说也实在是难以忍受。

见三娃子情绪不高,郭坨子心中不由得有些不忍。他们都是延长县老乡,又多年在一个锅里混饭吃,在这种亲人早已经流离失所的环境下,两人之间的关系迅速靠近,这几年交往下来,早已经像亲人一样了。

“三娃子,你不要担心,这一路上自然有老叔照顾。况且咱们现在已经走过了大半的山路,只要在坚持一两日,等进入了汾西县城,咱们就能休整几天了。”郭坨子拍了拍三娃子后背,安慰的说道。

“郭老叔,听说这一次咱们会被安排在汾州府,这一次不知道能分多少田产。如果像在永和、大宁那样只分十亩,那可很难养活自己,毕竟咱们都是手脚残疾、行动不便的废人。”三娃子离开了兵营,一路上也有些忧虑。

“这回你不必担心,老叔我早已经问过了白旺,他给咱们爷们说了一个实话,毕竟他也是咱们延长县的老乡。他说像咱们这种伤兵,每人都能分三十亩水田,老叔我还干了半年队官,又多能分二十亩,有了这八十亩地,咱们爷俩也能过一过地主老爷的光景。”郭坨子拍了拍冻得红肿的双手,脸色高兴地说道。

“果真如此,那就太好了。郭老叔,咱们手中还有不少银子,等分到了田地,应该还能讨上个小脚婆姨,那也不枉咱们跟着刘将军杀官造反了。”三娃子仿佛看见了美好的生活,脸上带着一丝憧憬说道。

“听说咱们刘将军可是很不喜欢小脚婆姨,那董家堡的李家娘子就长了一双大脚。”为了让三娃子高兴起来,郭坨子也放开心怀开了刘宣几个玩笑。

“明太祖朱爷爷的婆姨马皇后也是大脚,看来这当将军皇帝的大官好汉都喜欢大脚婆姨。”三娃子咂了咂嘴,咽下了口中的唾沫说道。

郭坨子朝着三娃子脑袋上轻轻打了一巴掌道:“扯淡,那延绥镇的总兵参将,延安城的知府县令,家中的婆姨都是小脚娘们。”

“这些酒囊饭袋算啥好汉,只有朱爷爷、刘将军这些才算是好汉。我腿脚不方便,如果能讨上婆姨,只怕大脚更好。”三娃子仿佛还沉浸在幻想之中,自言自语的说道。

郭坨子将三娃子的伤腿裹好,以免遭受了风寒,他拉着驮着三娃子的骡子说道:“前面就是三交口,过了三交口,就是下坡路了。这一路上正对着太阳,气候也比较暖和,你且好好抓紧时间打个盹,睡上一觉。”(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分田二

沿着曲折险峻的山路,在严寒刺骨的天气中又走了两天山路,张应金这支队伍才走出了吕梁山,进入了汾西县城。

张应金在汾西县休整了一日,第二日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大本营霍州城。因为军中伤员身体虚弱,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