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朝春事 >

第109章

北朝春事-第109章

小说: 北朝春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周朝的盐,实际上是官府控制的。官府委派下边的盐商,运输、买卖,按说不会出现断货紧缺的情况。毕竟几日不食盐,人就会变得无力,会生病,官府对盐的产量,是有严格把控的。怎么会少盐呢?
    沈连城感到事出突然而古怪。回想上一世,并未发生这样的事,不禁担忧起来,忙吩咐洪祁道:“你派个机灵的去看看。”
    “是。”
    回到太傅府,她才发现太傅府也派人出去采买了一大袋盐回来。
    采买的人还抱怨说:“太贵了,十两银子一斤,简直天价!”
    而便是十两银子,能买上这些已是不错了。
    洪祁派出去的人回来也禀报道:“排队买盐的人都排了两条街了。有人说,明天的盐还要涨价,至少是今天的两倍。”
    “二十两?”玉荷睁大了眼,“那一般百姓还吃得起盐吗?”
    是哪里出了问题?沈连城陷入沉思。
    问题定然不是出在盐的生产上。若产出有问题,朝廷早该有对策。那么,盐为何突然之间变得紧俏了?
    “不仅京都,各地都这样吗?”沈连城又问一句。
    “是的女公子。”
    上一世没有过的事啊!跟他们三个重活的有关吗?
    沈连城突然想到了沈如秀,不禁问玉荷:“二娘子家,王家都做哪些生意?可做盐的生意?”
    玉荷摇头,这个问题难倒她了,“奴实在不知……奴这就去打听打听。”
    “去!去打听清楚,王家,近来都在做些什么生意。”
    “噢。”玉荷莫名其妙,应了声就连夜跑出去了。
    沈连城只知,自从沈如秀嫁给王崇景后,王家在各地方的生意都大有起色。闹蝗灾的时候,他们能赚钱,闹旱灾水灾的时候,他们能赚钱,邦交不好的时候,他们也能赚钱。别人不敢做的时候,他们敢做,别人趋之若鹜的,他们也总能先人一步。这一切,还不都缘于沈如秀的未卜先知之能?
    那么,这次闹“盐荒”,会否与沈如秀有关?  

      ☆、第271章:设下的局

这一夜,沈连城与沈括都不敢睡。
    头前沈连城派了玉荷出去打听王家的生意,得到的答案却是,“王家从始至终,都没沾染过盐的生意”。唯一奇怪的一点是,近来王家很多铺子都转卖了,很多产业,也都抵押了出去,换成了现银。王府里做事的人都说,王家做生意的钱财周转不开,出了大问题,就要不行了。
    “这不可能。”别人不知道,沈连城还能不知道?只要有沈如秀在,王家做生意,就不会有做不好的。她那样“能掐会算”,只要她希望王家一直好下去,那就能一直好下去。
    除非,她也想与王崇景和离了!这又岂有可能?
    既然这不可能,那么,事出不寻常,必有妖腻。
    王家,需要那么多现银做什么?
    “囤盐……”沈连城刚有个想法,喃喃出声,外头门房拿了一封帖子来。
    “女公子,这是二娘子派人送给您的。”
    沈如秀找上门来了?
    沈连城忙拿了帖子看,发现是沈如秀的邀帖。她邀她明日到家中,吃茶。
    “祖父,”沈连城合起帖子,问沈括,“若有人花钱从各地的盐商那里买下所有的盐,而后高价卖出,可能治罪?”
    “治不了。”买卖都是谈钱的买卖,谁也没规定,谁不可以买下所有的盐。不过,沈括的眼睛还是瞪大了,问:“阿蛮,你这话是何意啊?莫道是王家变卖了所有铺子,转掉了所有产业,抵押换现银,是为囤盐,而后奇货起价?”
    沈连城点头,“有这可能。”
    她突然觉得大周的法制有欠缺。如盐这样百姓不可或缺之物,当有最高限价才是。
    “竟有人谋这样的不义之财!”沈括生性耿直,一听有可能出这等事,不禁气上心头。
    沈连城则在想,既然沈如秀这个时候邀约她去喝茶,那说明这事儿,十有*正与她有关。
    想必,她并非想为王家大捞一笔不义之财,还有别的目的。
    翌日,沈连城一早便起来,梳洗打扮,准备去王府吃茶。
    去王府之前,她特意去盐市转了一圈,发现今天的盐价,果然涨了昨天一倍之多。照这样下去,再过不久,这盐就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两,甚至一勺一勺地卖都有可能。
    若真到了那一步,穷苦百姓吃不起盐,朝廷应该会介入的吧?
    沈连城实在想不透,若这事儿真是沈如秀所为,那她这么做的道理,除了赚钱,还有什么?
    万般猜测,都不如见了面,亲自问问看。很快,她来到了王府。
    王崇景不在家,沈如秀沏茶以待,一见沈连城便洋装热情,噙笑道:“你来了。”随后,她又吩咐倩娥为沈连城奉茶。
    不知为何,再见沈连城,倩娥心里还有些不是滋味。毕竟,沈连城是她在沈家第一个主人。曾在她跟前,她也伺候得很好,深得她喜欢,并且只差那么一点,她就能成为她近侍的奴子。
    然而,沈连城看她,可没有多余的情愫。她抿了一口茶,便直问沈如秀:“是你在囤盐,让各地无盐可卖?”
    沈如秀一听这话,当即笑了,“你以为我有那么多钱财,可以买得了各地那么多盐?呵呵,你真是高看我了。就拿一个京都城来说,囤盐的商户和权贵,可不单单只有我们王家。”
    京都的权贵和商户,都有囤盐?都想从中大赚一笔?全国各地,亦是如此?
    “是你暗地里捣的鬼?”沈连城想确认这一点。
    “我只是让大家明白了一个生财之道罢了。”沈如秀发笑,“想必尔后每一年,都会有人这么做。不只是盐,还有米,但凡是百姓不得不用的,都可以这样做。”
    “你,为何要推动这件事?”沈连城不相信,沈如秀单单是为了赚钱。
    “百利而无一害之事,我为何不做?”沈如秀好笑地反问一句。
    “除了能挣得盆钵金满,你还能得到什么好处?”沈连城直看着她,视线一刻也不游移。
    看到沈如秀眼底的轻松自在,还有得意,她觉得十分膈应。
    “万一百姓无盐可食,因此生病,你能做到置身事外?”沈如秀皮肉虽未笑,眼底的笑意,却越发浓烈了,掩也掩不住。
    她这个样子,真的跟沈怜儿当日被天子封为怜夫人并赐给李霁做平妻时别无二样。那种得意,那种志在必得……到底前世今生,是同一个人么。
    沈连城嗤笑一声,“不是我,而是天子,所有爱护百姓的文武官员。”
    “头前我不是说了?”沈如秀不以为然,终于忍不住笑了,“不单是我王家,还有很多人家,武成侯府、韩家、六官府众多官员人人有份,便是你前夫家,还有三叔家,也没有少囤。”
    开国郡公府有一个平妻沈怜儿,沈连城可以理解,可三叔竟也做了这种事!也不怕祖父知道了会气死么?
    “越是两袖清风的官员,越是会囤一些啊。就指着几袋盐,改善生活窘境不是?”沈如秀笑得更加得意了。“你以为,到头来天子会损害这么些人的利益,还是为了维护那些连盐也吃不起的穷苦百姓,而去得罪自己的文武贤臣?”
    天子宇文烈是什么人?最会权衡轻重与利弊的。直接支撑着他的,是文武百官,而那些穷得连盐都吃不起的“小部分”百姓,又算得了什么?
    这件事继续发酵下去,会是什么场面,沈连城完全料想得到。
    “那你们慢慢玩。”她故作得事不关己、冷血无情,绝不表露义愤填膺之态,让沈如秀看了痛快。
    果然,沈如秀见了她这样的态度,有些着急了。她诧异地挑衅:“怎么?若这是我针对你设下的一个局,你难道不打算破了它吗?”
    “与我何干?”沈连城勾了勾唇角,“难道我会是那个买不起盐吃的人?”
    说罢她便起身,索然无味地离开了。
    沈如秀眉头深锁,口中咕哝一句“不可能,她不可能不往心里去。”
    想了想,她还是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又笑了。至少,祖父不会置身事外。那么,沈阿蛮就不会不插手其中。  

      ☆、第272章:干着急了

离开王府,坐上轿舆的沈连城一脸阴郁。听着街头巷尾不知情百姓的议论和恐慌,她的确觉得气恼极了。
    她来到了三叔沈忠博府上。
    沈忠博年方三十,生得一副好皮囊,再朴素的衣裳罩在他身上,也掩不住他的耀目。
    令人歆羨的是,他不仅有个做天子太傅的父亲,还是个德才兼备的,如此年纪,在朝已是八命上大夫,在沈连城几位叔伯中,官位是最高的。
    沈连城进到三叔家,看到小小的院子和冬日里铺天盖地的萧条,总是不自主会心疼他。
    三叔真的是一位两袖清风的好官,平素里得了俸禄和天子赏赐,都不够他施舍的,以致于家徒四壁,少有拿得出手的。几位堂弟和堂妹过的日子,都清贫得如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
    沈连城极少来三叔家。每次来,她都觉得自己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罪孽。她烦她三叔说教她奢侈,也怕几位弟妹看她时可怜兮兮羡慕的眼神。
    “阿叔,听说您家里囤了些盐。”沈连城此次来,开门见山,“您囤了多少?”
    沈忠博一听这话,立时让屋里伺候的两个奴子退下了,而后压低声音问:“你怎知我囤了盐?”
    “大家都在囤,所以想问问阿叔囤了多少。”沈连城没做解释,搪塞了一句。
    “你也囤了?”沈忠博突然有些兴奋,想了想又觉得自己问的屁话。他这个侄女儿从小到大过的日子哪天不是镶金砌玉的?还需要囤盐赚这点小钱么?
    他忙转了话锋,老实告诉沈连城:“我囤的不多,就十斤。回头赚了钱,想给你堂弟堂妹几个做两身新衣裳,再把家里的房子修葺修葺。这不是快过年了么?翻翻新。”
    沈连城一时无言,竟觉得他这么做合情合理。
    定然还有许多三叔这样的官员,是这样做着打算的吧?他们本来清贫,不能像有钱的商户和权贵那样大量囤积,但他们以少成多,每家每户十斤二十斤的,也是不少数目。
    “阿叔,您不怕祖父知道了,怪罪您挣的不义之财?”沈连城只得这样提醒一句。
    “这怎是不义之财呢?”沈忠博则是不以为然,“这不是正常买卖么?我适时地囤了盐,是我有先见之明啊。”
    “阿叔,您可知各地的官员、商户、权贵都在这么做?导致百姓吃不起盐?盐价再这样居高不下,吃不起盐的百姓定要生病,引起大的动荡。”
    沈忠博一听这话,立时知晓其中道理了。但他不甘心,自己也就囤了十斤盐而已,比起那些有钱的商户和权贵,这点数目算得了什么?便是他拱手送出去,那也起不了作用啊。
    沈连城自然知道他的想法,于是一本正经道:“阿叔留一斤盐自家里吃,其他都给我吧!不然,我要把此事告诉祖父。”
    “别啊!”沈忠博绝然不希望父亲沈括知道此事。
    “玉荷,回头去兑三百两现银,给我三叔送来。”沈连城也不想三叔失落,于是做下了这样的吩咐。
    沈忠博本想劝阻的,一听她要拿三百两来买,心里也就平衡了。
    “罢了!那还拿银子来做甚,你看不上这奇货可居,我就留着自家吃就是了。”客套话还是要讲的,总不能让侄女儿以为自己是想钱想疯了。
    “我也是不想祖父知道,再要埋怨阿叔您。”沈连城娇嗔一句,很快道:“我要回去了,祖父现在很担心百姓吃不起盐而害病。”
    “回去吧!你脑筋转得快,回去也给他老人家支支招儿。”
    沈连城回到太傅府,发现祖父沈括已然进宫面圣了。她不禁叹了口气。因为她知道,祖父定会无功而返的。
    如她所料,沈括回来时,一脸的颓丧阴郁之色。
    “天子根本不知道这事儿有多恶劣!”他一屁股坐下,脱口而出。
    “不是不知事情恶劣,而是……”沈连城话语微滞,索性看向祖父,直言道,“他并非万民的天子,而是官员、贵族、有钱人的天子。”
    沈括回看着沈连城,突然重重地叹了口气,“天子乃我一手辅育成人,是我之过啊!”他简直觉得将来去了地下,无颜面对临终托孤的先皇。
    “祖父,天子坚决,您不可硬碰硬。”沈连城最担心的,莫过于事情发酵后,祖父会走极端。
    “不能说服天子颁布文书遏制此事,此事定然会发展得越发恶劣。百姓身体生病害病还有药可医,若心生了怨怼,激起民愤,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沈括气愤道,“如此风气,今天是盐,明天是米,百姓岂不永远被那些豪绅贵族、狡诈商贾玩弄于鼓掌之中?”
    眼见着祖父言语之间越发地义愤,沈连城忧心忡忡。但她紧抿着双唇,一言不发。因为她知道,祖父一定不会置身事外。这几日,他一定会想法设法规劝天子下旨为民。
    果不其然,十来天过去,盐价居高不下,却是僧多粥少,有人为了买点盐,在盐市都挤破了脑袋。而祖父沈括,在栾清殿上把头也磕破了,却都不能改变什么。
    为了救济穷苦百姓,太傅府更是花高昂的价格买来盐,赠予百姓。京都里乐善好施的贵人,也都效仿。其中,陈国公府施舍的就不少。但这到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天在盐市,沈连城与陈襄遇了个正着。
    “你可有法子说服天子?”看着盐市喧嚣,时有争吵大打出手的场面,陈襄微蹙着眉,忍不住询问沈连城一句。
    “想从天子那里白白割肉,绝无可能。”沈连城十分肯定这一点,“咱们手上,还有什么可以与天子交换的?”
    “咱们?”陈襄心头不由得一热。这个时候,她不分彼此,真好。
    沈连城知他想什么,不禁睨他一眼,要离开。
    “慢着。”陈襄忙唤住她,不无好意提醒道:“看好尊祖父……”
    话音未落,太傅府跑来了一个家奴。他直奔沈连城跟前,着急道:“不好了女公子!尊太公在栾清殿外长跪不起,意欲死谏天子颁布政令……”
    如此严寒隆冬,祖父年纪又大了,在冰冷的栾清殿前长跪不起,只怕夜深之时,便会去了性命。  

      ☆、第273章:破局之计

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一个固执,一个无情无义,沈连城该怎么办?一时之间,犹如百爪挠心,令她难以抑制心中烦闷。
    “递帖子,我要面见天子。”沈连城吩咐一句,这就要走。
    陈襄一把抓住她,神情警惕,“不可冲动。”
    “你为何不去求求天子?”沈连城挣开他,莫名来气。
    “你也知道,求是没用的。”陈襄不妨告诉她:“昨天御书房议事,我提出开放各地官府储备盐仓,以示天子爱重百姓之心,被否决了。”
    “官府的储备盐仓……”沈连城如同醍醐灌顶,豁然想到了什么,不禁问:“你能调出各地储备盐仓的储盐数目吗?”
    “你要这个做甚?”陈襄不解。
    “有办法了。”沈连城掩不住心头激动,绽开了一点笑意。“我要知道这个数目。”
    “走,随我去天官府。”陈襄率先走到了前头。沈连城说有办法了,那就一定有办法。他能做的,便是助她一臂之力。
    拿到了各地官府储盐的数目,沈连城十分满意,“够多了。”
    待她做到心中有数,宫里的回帖也被奴子送来了。
    “面见天子之前,就不能告诉我是何办法?”陈襄又有些担心她,心里也难免好奇。至此,他也琢磨不透沈连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