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教训你,你还不服气,还拿夫人压我。再打。”
书香又打了两巴掌。三妮的脸都肿了起来。
常婶听见动静,赶了过来。见和娘发怒,加倍赔了小心,方才劝住了。拉了哭哭涕涕的三妮到了厨房。
常婶煮了个鸡蛋给她滚脸,一边说道,“现如今她气不顺,偏你还撞上去。”
三妮抽泣着,“我也没想到她今天会到书房来找茬,平日里她都在自己的小院里呆着。”
常婶叹道,“这摆明了有人当耳报神,日后还是多当心点吧,也不知道夫人如今到了哪里?这一日日的日子过的!”
比起来华家宅院里惨风凄雨的。外面自春天以来还没下过一场雨,眼见庄稼都枯了。
梅兰妮到达房山青湖时,能海正看着人引水浇地。当即给梅兰妮引见了肖老农。
肖老农知道是东家,非常的恭敬,有问必答。梅兰妮这几年跟着梅朵管理东山农庄,长了不少知识,问的话都不外行。
肖老农知道遇到了懂行的东家,更是细细的述说,梅兰妮听的津津有味。
华家在青湖有一个客栈,在那边买了二百亩地。那个时代的淡水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华北平原还是河湖交错。青湖位于大石河东岸。满人入关以后,把北京地区的好地全都霸占了,只有边远点的地方,还能买到些土地。这个年头如果在田里修好了小水利,是也不怕天旱天涝的,虽然会减产,但是也会有收成的。但是,一般人家买了地,谁愿意在自家的地头上开沟挖渠的,这要浪费多少土地!梅朵的修渠挖沟,估计一开始也不顺利。可是,天一旱,好处就来了,华家的地里,引水浇了地,那地里的庄稼长势都很好。冬麦都成熟了,再过几日就要开镰了。春天种下的玉米和土豆,也长的郁郁葱葱的。旁边人家地里的庄稼就明显的无精打采。
能海对梅兰妮说,“我算服了你家朵姐儿了。前几日带信过来,说让邻家也接我们的沟渠引水浇地。她说,如果旁边人家颗粒无收,我们的庄稼再好也保不住的,我想可不就是这个道理!这会子,他们正在挖沟呐。”
边峰不动声色的给梅兰妮一个眼锋,那意思是,看我说吧。
梅兰妮看到果然有些人在挖沟引水浇地,“廊坊那里也要通知一声,让相邻的地用我们的井吧。”
能海说,“我已经派人过去通知了,回来说,那边也开始排班浇水地了。还是朵姐儿想的周全。这一线我都通知他们允许邻近的地借我们的水利。”能海说的自豪劲。
到了客栈,能海向梅兰妮引见了王掌柜,边峰悄声说,这些掌柜多数都是洪门弟子。
梅兰妮向他行了个抱拳礼。王掌柜很是惊喜。
谈了些生意经。这地并不繁华,客栈开设了一个小卖部,卖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不时有人来光顾,看来还是有生意的。王掌柜说,刚开张时,几乎没有什么人来,现在主要的客源还是自家和晋商的商队。前几天才有一队运粮食的过去。
能海向梅兰妮解释,秦炼把南方的余粮全都运了过来,夏粮,秋粮还要运过来,到时候当工钱支付给民工,让他们帮着修路,种树,搞建设。
梅兰妮过去看电视,很多人家灾年就施粥,把粮食折成工钱,以工代赈不是更好吗?
两天之后梅兰妮继续行程,这次能海的车子跟着一起北上,离开北京越远,土地就越荒凉,一路上看见烈日下的萎靡的农作物,心也越发的惊了,这么多土地没有收成,这块地方会乱成什么样子,就算华家把南方产的十万斤粮全运来,也只是杯水车薪。
沿着大石河北上,就进了山区,梅兰妮没想到在这山里也有路,进了山,有一个相对平坦的小平原。周围的高山多岩石。岩石的逢里顽强的长着些树。来到这个地方,就只能用人烟稀少来形容的。在这里,他们到了自家的客栈。其实也是唯一的一家客栈。周边有几户人家。客栈还是住了几名旅客。
客栈的杨掌柜见到能海和边峰立刻迎了出来。
边峰为梅兰妮引见了杨凌掌柜。梅兰妮见那掌柜有几分文人气。问了才知道,早年也考过童生。
客栈围山依水,进了山后,就比外面清凉了。晚上凉风习习,还有了凉意。赶了一天的山路,大家都很疲倦,所以吃了饭,就早早的休息了。
夜静静的,月光灰白亮,远处有狼嚎传来,梅兰妮从梦中惊醒,静听着一阵阵的狼嚎,才体会到了古代旅行的野味。
第二天,清早,边峰过来问,“娘,你昨夜没睡好吧。”
“那是真的狼?”
“是,不过,这狼没事也不会袭击村庄的。再说,客栈里养了獒犬。”
“这里也养獒?”
“你以为獒是高级宠物?它原本就是对付狼的,草原上牧羊,很多人家养獒犬。北京那只獒和这里的獒都是党项种的。”
梅兰妮对獒兴趣不大。这里也有山泉引来,梳洗很方便。
早饭吃的是小米粥,玉米面煎饼。梅兰妮第一次吃到这么糯的黄小米。
她悄悄对边峰说,“这小米很好吃嘛。过去说,小米加步枪,在我的影响中,小米是很粗糙的那种。”
边峰笑了,“让你天天吃小米,你就要想念大米了。”
吃了早饭后,能海陪梅兰妮看看周边的环境。几十亩地种着一种梅兰妮从未见到过的植物。
“这是荞麦。”虞管事告诉梅兰妮。
虞管事是杨凌的助手。
梅兰妮见那三角型的种实,和麦子好象搭不上什么界。吃过日式荞麦面,就是这种植物?
虞管事见她好象没有明白这是什么,但是,又不是道如何解释,只好沉默。
这山里,真还没有什么经济物产。梅兰妮这么想着。
可是她错了,边峰指着客栈边上的几棵麻核桃树,“这些树上结的麻核桃才值钱呐。”
“麻核桃?能吃吗?”
“不能吃,但是可以做健身手球。这几棵树上的核桃被称为闷尖狮子头。一对可以卖一两银子。”
“哦?”梅兰妮立刻来了兴趣。
“这种核桃也叫文玩核桃。是满人最爱,有老话说,‘贝勒手里三样宝,扳指核桃笼中鸟‘。那核桃就指它了。一般要找差不多的花纹和差不多的重量配上一对,还是蛮费工夫的。杨掌柜就是个微雕高手,他在核桃上雕上些东西,那核桃的身价立刻就长了。我们打算把它运到北京去卖。”
午饭的时候,梅兰妮见到了杨凌的核桃雕。方寸之间竟雕出栩栩如生的人物。
一些品相差的核桃,经他一加工,都成了艺术品。
他给了梅兰妮一串十八罗汉的核雕,“北去,风险多,让这串罗汉保佑你。”
梅兰妮笑着接了过来,细看那些罗汉神态各异。头和手为主设计的非常巧妙。没有三胞胎的解说,她也知道这是精品。连声谢谢。
梅兰妮说,“这是我看见的最好的核桃雕了。”
杨凌被夸的高兴了,“那你还没有看见我师傅的核桃雕,那才是巧夺天工。”
173 碰到女贼?
更新时间2014…4…4 3:00:33 字数:3084
杨凌拿出一个紫檀木的小盒子,梅兰妮见那木头已经很旧了。
“这有年头了吧?”她问道。
“是我师傅传下来的。”他打开了小木盒,里面放着三个发红的核桃。梅兰妮看时,并没见上面有什么雕刻。
杨凌拿出一个核桃,把核桃对半打开,原来边上做了小榫头,两爿核桃可以分开,里面是西厢故事,六爿核桃,六个故事,‘惊艳‘,‘焚香‘,‘听琴‘,‘拷红‘,‘长亭‘,‘草桥‘。亭台楼阁,山川树木,刻划的层次分明,活灵活现。人物不过一粒黄豆大小,衣纹须毛纤细如丝,人物神情无不栩栩如生。梅兰妮看的惊呆。
“咦?”能海看到了,“好你个老杨,这等东西都不拿出来给我看。”
“你是出家人应该六根清静,不沾尘埃才是。”
两人正在斗嘴皮子,这时听得门口有女人脆脆的叫道,“店家。”
梅兰妮放眼看去,见一个青衣女子牵着驴站在那里。
店中的伙计迎了出去,那女子说,“好好喂我这驴。”
伙计接过缰绳,那女子肩挎着个包袱进了厅堂。
杨凌收起了核桃。迎了过去,亲自为她安排了房间。没人和梅兰妮说,但是她也觉的这个女人很不寻常。
边峰出房门,打量着那驴。
梅兰妮走过去,“有什么不妥吗?”
“你看这驴,浑身乌黑,白耳边,白眼圈,白胸脯,白肚囊,白尾巴梢,额上一块白玉顶,四只白雪蹄。这样的驴传说中能日走八百里,今我才见了实物。算是开了眼了。”
杨凌过来说,“这驴没个一,二百两,别想买下来。”
梅兰妮听着,越加好奇,什么样的女人敢一个人骑着这样名贵的驴独自行走在荒郊野外。
下午梅兰妮听着他们讲对这个客栈的种种规划,这里的地都不用买。开了种就是了。梅朵计划在这里种枣,苹果,葡萄。枣做成蜜枣,苹果制成果脯,葡萄酿成酒。再往北京地区销。只是,枣要易州的金丝枣品种。苹果要从山东引过来。葡萄要紫葡萄。有了品种的限制,难度就大了,不是一时三刻能办到的。
梅兰妮耳朵听着他们的讨论,心里想着那个女人。
她突然问道,“这条山里的路是你们开的吗?”
几个人停了下来,杨凌说,“不是,早在前朝就有了,当年蒙古人就是沿着这山道进攻中原的。后来战争没了,路也少人行了。自从去年我们在这里开了客栈后,倒有些人了,毕竟这里到大同比走怀来要近些。”
到了晚上,有一队运煤的人来到客栈。杨凌热情的和领头的人打招呼。
边峰告诉梅兰妮这是山西王家的人往天津码头运煤。这个时代没有火车,煤就靠马车从山西运出来。
这天晚上,梅兰妮睡的特别死。
天亮了,他们就出发了,沿着这条古道,向北行去。那个骑驴的女子不紧不慢的跟在他们后面。
边峰,小乙他们警惕了。
边峰没有告诉梅兰妮,昨夜那女子进了她的房间,翻查过了。她先是点了一根很显然是有催眠作用的香。然后,又轻易的用利器,拨开了房门。这样的所做所为肯定不是良民的干活了。
梅兰妮这次并没有带钱出行,她的行李里面就一吊钱。到现在还没用了一文。为了轻装,她就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放在自家做的一个帆布包里了。看上去最贵重的物品就是外面看着象一本精装书本的莳绘漆器梳妆盒了。里面不过是两本书。杨凌送的十八罗汉她放在了枕边。
早上起身后,收拾行李,因为什么也没有少,她更加不知道昨夜她被人光顾过的事情。
在清朝有一个规定,客栈要保证住客财物的安全,所以,一般贼都不会选择在客栈动手。
昨夜那是踩点了。难道是在外面她还另有帮手?明知道他们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还跟着。那是为人了?想绑人质?边峰想,还和小乙打了个眼色。小乙和那几个低声说了。
他们赶的急,速度快了。后面那个女子还是不紧不慢的跟着,那头驴的实力就看出来了,果然是头好驴。边峰心里喝采道。
这山路还真没什么人,有些道路明显的修过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好走的,而且还傍着流水,两边的风景如画。梅兰妮没有心思,倒是好好欣赏了一回。这在当时的寻常景色到了后世都成了珍宝。他们出了狼烟山,边峰明显松了口气。
出了长城就是出塞了,来到了塞外,并没有感觉异样,相反比起他们走过的山路,这边路上还人多些。
到了中午时分,边峰让大家略休息了一下,就赶路的,他怕天黑时间遇到打劫。
下午时分,他们来到了叫榆堡的地方,这里的地名还保留着明朝边塞的信息,多用堡来命名。榆堡南靠狼烟山,北对桑干河。因为不在官道上,所以少人行。华家的客栈就建在了那里。后世那里怎样,梅兰妮不知道,反正眼前是块不错的地方。
在客栈,他们碰到了梅朵一行人,梅兰妮高兴的拉着梅朵直看。水妮也在一旁问着苏州家里的情况,梅兰妮后知后觉的并没有联想到小甲。梅朵才要提示。这时,大门外响起了一个脆脆的声音,“店家!”
梅兰妮回过头去,心里很惊奇,这骑驴女子跟着过来了。
更让人惊奇的是,水妮叫道,“十三娘!”
咦?边峰敏锐的看着她们,这女贼和自家人还认识?!
女子在外行走,多包头包脸,为了躲避风沙日晒,所以,梅兰妮之前并没有见过十三娘的相貌。这一见,心里喝彩,怪不得叫北地胭脂,那皮肤天生的红红白白,可不就象涂了胭脂似的?和江南水乡的清秀比起来,她们又有一番的风采。
十三娘上前,“梅朵儿,水妮子,想不到在这里又见到了。”
“我告诉你往这一路行走,就能遇见我们。”水妮说。
梅朵和水妮忙向她引见了梅兰妮。
十三娘说,“梅夫人,失敬了,一路上多有得罪。”
“没有啊?”梅兰妮木知木觉地。
十三娘也不多说,一笑带过了。
她叫来店家,要请梅兰妮她们吃晚饭。店伙计为难的看着梅朵她们。
梅朵笑道,“哪有到了人家里请人吃饭的道理,自然是我们作东。”十三娘才明白,这是她们家的产业。
晚饭桌上多了些个野味,其实吃不惯的人会觉着有骚气。倒是鱼刚从河里掉来,还很新鲜。梅朵说,“还好我在,准备了几个野菜,这是蒜拌马齿菜,野荠豆腐羹,这是香椿炒鸡蛋。这香椿是他们自己腌制的。”
梅兰妮吃这些野菜,果然好吃。想来还是女生心细,知道弄些野菜来吃,一路上其实野菜蛮多的,都没人拿来招待她。
西北的女子天生大方,十三娘和她们交谈了起来。别看十三娘年龄不过二十来岁,但十分健谈。山西人说话有一种鼻腔的共鸣声,非常好听。加上她语言生动,她们这桌说说笑笑很热闹。边峰不时的注意着她们的情况。
谈话间梅兰妮知道在一月前,梅朵和她相遇在大同回来的路上,当时她还带着她娘。她娘在路上生病难以乘驴,还是梅朵的车将她娘带到了前面的客栈。还帮着请了大夫来看。再后来她们就分手了。
水妮问道,“你娘她没事吧?”
“没事了,只不过受了些风寒。”
“你自己出来了,就留她一个人在家里?”
“我家还有姐妹。”
梅朵也好奇,“你一个人几百里地的去做什么?”
十三娘道,“我也是去做桩生意。”
梅兰妮一听,人家不愿意说,还是说些别的吧,把话叉开了。
“你叫十三娘,难道你家真有十三个姐妹?”梅兰妮问道。
“我们家按大排行,我是排在第十三个。”
梅兰妮心里想,这年头的人很会生养,生活稍微安定些,家里就能添人进口。
说说,就说到了脚,十三娘说,“怎么你们江南女娃都不用缠脚吗?”
“缠的。我们是庄户人家,从小要干活,就不缠脚了。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都要缠的,只是我见你们北方女子几乎个个缠脚,难道你们就不下地干活了?”梅兰妮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十三娘说,“我们这地胡汉混杂,不缠了脚,谁知道你是汉是胡?缠脚也分好几种,有钱人家缠的是三寸金莲,没钱人家叫做裹脚,裹了脚不让它长的大就是了。”
梅兰妮目测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