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

第134章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娘道,“这个提议倒是不错,我就让文伯帮着买些小鸡回来。”
    和娘每日盘算着家用,安排些家务,有空还帮着惟世写写公文,当半个秘书。又因为此地的人语言不通,虽然也有些大户人家,但是女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很少。和娘管管家,抄写些公文,日子过的虽然清闲,但是也不无聊。
    楚濂帮着在德化贸易栈安了电台,交给徐雪樵管着。这样,惟世有事与他们联系起来很方便。
    华记和天地会得到了铁矿的开采权。很快,秦炼安排人开采铁矿。
    楚氏兄弟见一切都正常,便告辞,与环姐返回琅琦。
    环姐走时再三关照惟世要多注意身体,并有什么事多与她联系。惟世十分好脾气,都一一应了。
    天地会又在华记的主持下,在贸易栈里添加上了瓷器贸易。鼓励当地人做瓷。
    德化人原本就是靠瓷吃饭,因为泉州港的衰落,使得德化的瓷业受到了打击。如今有人收瓷器,这又让瓷业又见到了生计。当地人都奔走相告。
    有些瓷窑开始整理出来,又点起火来。
    当县令主要责任是要想办法让这个县的人民有生计。
    德化县当时是个小县,县衙的公务员却不少。
    登记的男丁是五千一百九十四丁。其中,有一半的人去了泉州当盐丁。这里基本上没有田地。
    华记带头在山里开辟茶园,种了大叶茶,也种了小叶茶。因为有过梅朵的指导过,茶园很规范。大叶茶是要用来做红茶,而小叶茶用来做抹茶。红茶销去西洋,抹茶则往东洋销。
    种茶这事,不能当年见成效的。所以没什么人跟着种茶。
    因为德化是山地,竹子多,当地人也会做竹制品。
    天地会的人就组织大家养护竹园,做些竹篮,竹筐等生活用品,由华记组织销售去了北方。
    当时人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常要用的筐篮之物,这样的竹制品就是消耗之物。
    北方有红花会帮着推销,很快德化的竹篮竹筐就成西北那一带的日用商品。竹制虽然薄利,但数量大。使得德化的天地会人家大多获益。这样,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要求加如天地会。天地会很快就壮大了。
    因为有过梅朵的教导,叶惟世本人也知道粮食的重要,这年头又没有国家粮食调拨制度,每地的粮食都要靠自己解决。此地农民大多种番薯当粮。福建省也有玉米种植,但是德化还没有推广。
    叶惟世让天地会帮着推广玉米和土豆,天地会也是安排着自己的会员优先。
    玉米和土豆在着山区还是比较好种,虽然产量不高,但是也能裹腹。
    叶惟世到任后就开拓经济。虽然,天地会人家优先。但是,整个县的经济还是被带动了。就业机会也多了。
    加上叶惟世与他们没有语言隔阂,当地人对他很有好感。
    华记早就计划要在德化开采铁矿,开采出的铁矿要用大车运去到泉州。华记这些年组织天地会帮着修了路,从德化一直接到永春去泉州的官道。永春往南,有水路,也有大路都直通泉州。
    华记在永春也修了码头。所以,德化的物产运出去很方便。
    德化在山里,虽然当地也出文人,但是民风粗犷。
    德化县城里就人经常随地大小便,弄的环境十分污秽。
    当县令也是要教化民众的。
    叶惟世让人在县城里,修建了厕所,又组织人宣传,让人去使用厕所。不听劝者,实行罚款。没钱交罚款的,就让他打扫卫生。一段时间后,县里的卫生情况就好转了。又使人整理市容。叶惟世的指令,天地会的人帮着宣传执行,所以实行的非常顺利,加上,这种工程极快就能见到成效。他到任不久,德化县城就耳目一新。
    惟世自己也对这些变化也很有些成就感。经常便服出来在县城里行走逛看。
    开始人见到他远而敬之。
    后来见他并没有当官的那种吆五喝六的样子。对人也是谦谦有理礼。渐渐地也肯和他打招呼了。
    那些姑娘,少妇平日里很少见到当官的,从窗户中看到年轻英俊的县令,背后也有一些指指点点。
    惟世整天眼睛盯着小城的市容卫生,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线。
    这日他带着小厮李忠在华记的贸易栈前,看到有人吵架。
    虽然没人明说这贸易栈和他的关系,但是他现在姓华,很多人对他和这家贸易栈的关系心知肚明。居然有人敢吵到了这里。
    叶惟世站在人群外面听着,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吵架的人所吸引,所以没人注意到他。
    听得一个略微苍老的男声道,“我等了这许久,你不收我的货,他们后来的,你倒先收了。这不是欺负人怎的?”
    伙计说,“他们是讲好来交货的,你是新来的,再说,你卖的山货,我还要去问价,自然就耽搁了你一会,怎是欺负?”
    叶惟世一听就明白了,准是伙计先照顾了天地会的人。让这山地汉子等久了。这真是欺负了人,还很有理由。
    叶惟世上前道,“原是你们轻慢了他,又何必找理由?”
    那伙计还要想说,转头一见是惟世,忙恭恭敬敬地叫了声大少。
    这称呼也是很有学问的。他们不管他叫县令,叫他大少。也是有仗势的意思:看吧,这是咱家的大少!
    叶惟世没有理会他,只对他道,“去,把凌掌柜叫来。”
    转过头来对那汉子道,“伙计不懂事,多有得罪。”
    那汉子看上去四十来岁的样子,头发盘在头上。由于日日风吹日晒,人显黑瘦,一副山地人的样子。
    他见惟世如此说,嚅蠕地不知如何说。
    凌掌柜赶来了,“大少,今天有兴致来我们这里逛?”
    叶惟世道,“你是如何管理的,这人总应该按照个先来后到吧?”
    凌掌柜一看,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道,“还是先收这老哥的货。”
    那伙计还要圆着自己先前的话,问道,“他这山货按什么标准收下?”
    凌掌柜道,“就按二级收下。”
    伙计应了声,就要拿称称。
    叶惟世虽然不是很懂得做生意,但是,这几年在北京跟着金掌柜也见识过了。又听说,这德化的华记贸易栈有欺负人的事。凌掌柜看都不看,就把人家的货定在了二级。
    他道,“且慢,你先把那一级的货拿出来。”
    那伙计看着凌掌柜,后者朝他点点头。
    山货的样品取来了,山地人的货比那样品还要好。
    惟世看着凌掌柜,凌掌柜道,“按照大少的说的,一级收货。”
    一级的木耳是二十文一斤,他这一挑是二十斤,所以得了四百文钱。
    给钱的时候,并没有为难他,一五,一十的数给了他。
    可是,叶惟世止住了,转头对那汉子说,“这里有直接换米,如果想要米,也可以算成米斤,这里的米是十文一斤,比外面便宜。”
    那汉子卖了山货,原是打算买些米回去,他也看好了县城的米价,是十二文一斤,这里的米是从外面运过来,所以要比时价略贵了些。如今山外的米价是八文一斤。
    汉子听说,也不要钱了,全换成了米。他问,“听说你们这里有玉米种子,能不能用这白米换些?”
    伙计说,“那种子是不要钱的,只要你参加了天地会,就马上给你。”
    那人狐疑道,“天地会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帮会。”
    那人道,“你们常常欺负我们山里人,可见不是什么好人!我才不参加。那玉米种,我也不要了。”
    说完,挑起担子出去了。
    惟世方知,他们是这样推广玉米的。
    220 暴雨
    叶惟世追出了贸易栈,在一株大榕树前追上了那山地汉子。
    那汉子见惟世追来,便停了脚。方才惟世帮他,他对这为年轻公子很有好感。放下担子,“公子有何事?”
    惟世说,“我方才见你想要些玉米种子。”
    那汉子道,“我是想要些,我们在山里,听说那米能在山地里种。但是,我不想参加那个什么会。”
    惟世说,“如今县里也是要向全县推广玉米,并不要求一定要参加天地会。我那里还有些种子,你在这里先歇歇脚,我唤小厮去取来与你。”
    那汉子听说,道了谢。惟世关照李忠去向文伯要些玉米种子来。那李忠跑着去了。
    惟世在一块树根石上坐下,请那汉子也坐。
    那汉子把扁担横在了两个筐上,坐在了扁担上面,擦了汗,取了一个水葫芦出来,喝了一口。突然想起了什么,忙用衣角把那葫芦口擦了擦,递给了叶惟世。
    惟世接过来,喝了一口,“此水很清甜。”
    那汉子见惟世没有轻贱他,还喝了他的水,脸上露出了笑容,道,“这是山里的泉水,自然要比那河水要好。”
    惟世顺便问起山里人的生活。
    那汉子见惟世为人亲切,态度儒雅。心生好感,对他也没有什么保留,告诉他他家住在山里,从这里进山还要走两,三个时辰的山路。他说起山里人的日子。最难的自然是粮食和食盐。就算是种些杂粮,还要时时堤防着野兽来祸害。有时打了野物,又卖不出什么钱,当地人也不穿皮毛。
    惟世听到这里,心里一动。
    谈话之间,互道了姓氏。
    惟世得知那汉子姓陈。名叫大民。
    两人正说的起劲,小厮李忠气喘嘘嘘的跑来。手里拿着一小包种子,还有一小袋土豆。
    惟世接过种子,打开包,取出了几粒黄色的玉米给欧阳看。陈大民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小心的接过来,细看。
    李忠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这是为了推广玉米,梅朵写了让人印刷的。
    惟世照着小册子对陈大民讲了如何种玉米。陈大民认真地听着,努力的记下。
    最后,他小心地说,“华公子,不如将这本书借与我,我找人抄了再还与你。”
    惟世道,“你那里有人识字?是最好不过的了。这小册子原本就是发给你们看的,我担心你们不识字,才念与你听。”
    “我是大字不识一个,我兄弟他认字读书,我拿回去让他看。”
    惟世道,“那正好,你把这书带回去交给他帮你看,这里面还介绍了一种农物,叫土豆,”他把土豆袋打开,让他看,“和地瓜种法差不多。你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去种种看。”
    陈大民大喜,接过了土豆和书,再三谢了惟世。
    惟世告诉他有事到贸易栈找他。
    陈大民见天色不早了,赶紧赶路回去了。
    叶惟世回家后,想到今天在贸易栈发生的事情。心里感不舒服。近来贸易栈常有这类事发生,虽然扩大天地会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仗势欺人。否则与恶霸有甚区别?
    叶惟想到最后,决定给秦炼写封信,告诉他有这样的事情。
    磨了墨,摊平了纸,打了腹稿,拿起毛笔,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忘了饭点。
    到了吃饭的时间,和娘亲自来叫他吃饭,见他在写文章,一时好奇,看了起来。等看后知道是在向家里告状。
    不由的有些担心,“这掌柜都是你堂弟所派,如果你去说他们不好,会不会引起你婶娘的误会,还以为我们要得什么好处。”
    惟世摇头道,“婶娘一家我很了解,他们最恨人凌强欺弱。如今如果不早些让他们知道有这样的事情。等那些人养成了习惯,借了我的势头压着人压惯了,别人不知道的,还说是我欺压乡里。传了出去,还不知要出什么事。”
    和娘听他这样说,也不作声了。她是官宦人家出身,当年她爷爷就是经常被弹劾的。所以她也知道,作官还是约束着点好。
    两日后,惟世将誊写好的信件,交给了徐雪樵,让他发电给秦炼。
    惟世想明白了,秦炼特地把徐雪樵留给他,就是要让他方便行事的。不然为何派了雪樵来?那是他从小的生死兄弟。
    没想到的是,雪樵接过他的信件一看,一脸的为难。
    他说,“大哥,你这文章写的好。可是,队副他能看的懂吗?还有夫人也是看不懂的。”
    惟世这时才想起,梅兰妮,秦炼这干人虽然致富的办法多,但是文学上的修养是要差了。于是,悻悻的收了文章。
    雪樵的电台并不是在县城里,而在县城南边的鹞山上。
    秦炼在鹞山置了一所宅子,那里还有地热。引山泉水来,很是舒服的一个地方。
    惟世坐在榕树下,喝着茶,时山风徐徐而来,看着满山的野花,感慨道,“真是个可以偷得半日闲的好去处。”
    雪樵道,“大哥这就是自家的产业,你如想来,只管来,这里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也可以让嫂子来住上些日子。”
    惟世听说,眼睛也是一亮,但是一想到和娘那双脚,又暗了。这山路走起来可不轻松。
    坐了片刻,惟世心中有事,告辞回家。
    雪樵让人牵出了一头青驴,让他代步。
    几天后,惟世让小厮送来了写成口语的电文。雪樵翻译了,发了出去。
    秦炼得知,非常重视,立刻将此事交给郝贵华处理。
    秦炼指示道,“原本就是因为草民要被人欺负,才组织起来。如今才有些气势,反倒欺负其他草民,实在可耻。希望严查。杜绝此种风气。再说,生意讲的是和气生财,如此怠慢,哪里还会有人脉?所说事情希望查明,严肃处理。另外,德化的事务听华惟世的。”
    德化的凌掌柜是郝贵华所推荐。有了什么事情,他自然也是要担肩膀的。郝贵华安排了泉州的工作后,准备亲自往德化这边来。他还没有见过华家大少。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郝贵华还没有出门,这台风就到了,他只好延了行期。
    这天陈大民从山里赶了出来,急忙忙的来找叶惟世。
    这次,贸易栈的人倒是没有为难他,立刻派人带着他找到了惟世。
    见到了惟世,陈大民说,“马上就要有暴雨来,这山上的水就会冲下。县城里会被水淹,公子你赶快做准备。把家往高处搬。”
    惟世听他这样说,抬头看看天,太阳还照着。
    陈大民说,“你别不信,我看这天马上就要变,公子你还是要抓紧做准备才好。”
    说着还要赶回去。
    惟世让人取了些干粮给他路上充饥。
    陈大民没有推辞,接受了,临走前,再三关照惟世要做好洪水的准备。
    惟世看着陈大民的走远了。想着他辛辛苦苦的走了几十里山路,就为了告诉自己这样一句话。心里还是很感动。
    因为他曾经被梅朵教育过,知道农民中有很多会识天气的人。所以,对陈大民的话没有掉以轻心。他让贸易栈的人去通知天地会的人做好要下暴雨和发洪水的准备。
    又召集了县中胥吏告诉他们让县城里的人做好要下暴雨的准备。
    德化县多次发洪水冲了县城,所以县中诸人不敢大意,宁信其有。都一一准备起来。
    李忠通知文伯带着和娘等人去鹞山。
    和娘看着阳光灿烂的天空,对他的话感到怀疑。
    “这好的天,哪里会变?”和娘不肯走。
    文伯劝道,“大少是个稳重的人,他说的话总有道理。少奶还是去的好。那里地势高,李忠去过,条件比我们这里还要好。”
    和娘说,“我们都去了,留下他怎么办?我自然是要和他在一起的。要走,你让大少爷和我一起去。”
    文伯劝不动,只好和惟世说。
    惟世过来,对和娘说,“这里如果下了暴雨,很可能会发洪水,这里是山地,水不会把人淹死,但是会进到家里,地上也很泥泞,处处都会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