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再有就是漂亮,还有是它轻,镶成首饰头面没有多少份量。
十三娘也不是扭捏之辈,大方的接受了礼品,也有回礼,送给梅兰妮的是一双鞋,中规中矩。送几个小叔子就不同了,送的东西大气,并不是荷包鞋袜等物,而是一人给了个宝鸡出土的青铜器。齐逸替几个哥哥收下了。喜的他嘴角都到了耳边。
完成了认亲仪式后,康大掌柜等人来见礼。
为了表示娶亲的隆重,华记在大门外搭了戏台,请了戏班子来唱三天大戏。
锣鼓一响,往日的宁静全没了。除了大同城里的人,连周围几十里地的人都赶过来看戏。机灵的小贩趁着热闹做生意。
梅兰妮对这种戏曲没有什么兴趣。和齐逸找了个僻静处讲起小孤山发生的种种。
齐逸才知道自己离开的这几天,错过了这么大的事。说着,就着急着要去小孤山。
被梅兰妮按住了,“急什么,你这会去,早错过了。不如等仪奉他们离开后,我们到那里多住几天。”
齐逸想到什么,问道,“你不怕?”
梅兰妮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怕,当时我就权衡来着,可是就没法拿主意,如果他们不是自己追去的话,让我做决定,怕是要误事了。”梅兰妮老实交代着。
又讲了东井村发生的事给他听。
又把自己要退下来的打算讲给他听。齐逸听后,倒是很支持梅兰妮退下来的,企业越做越大,梅兰妮的水平明显是够不上了。再说,在这个朝代中,总是重男轻女,梅兰妮在家族企业中的角色,就象是太后暂管朝廷一样,总是要归政于皇帝的。
如今秦炼虽然还没有娶亲,但是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十七,八岁也算是成年人了。
齐逸对梅兰妮说,“现在要考虑梅朵的身份。”
梅兰妮奇怪了,“梅朵不是你们的表姐吗?”
“她不能一直是我们的表姐,在华氏企业里她最合适的身份应该是我们的嫂子。”
梅兰妮说,“婚姻这事总要当事人自己乐意才行。”
齐逸说,“如果是从政治上考虑,就不会这么说了。”
“好不容易穿越了一会,想方设法的创造了亿万家产,不就是要让自己生活的随意些,还把什么事都扯上政治,你扫兴不扫兴?”
“这就是女人和男人考虑问题的不同。创造财富的是一个团体,并不是你个人,所以现在考虑问题就要从这个团体利益出发。这世上根本没有率性两字,任何事情都是要付代价的。比如说,我们家现在成了一个财团,这就是意味着我们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这个财团的利益。梅朵如果要名正言顺的留在这个财团里,那就要改变身份。这还是个封建社会,有着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不是我们任意能改变的。目前我们还只能尽量和那个标准保持一致。就拿你来说,就不可能再恋爱,结婚。你已经成了这个集团的活牌坊了。”
梅兰妮听的一脸的震惊,脑子空白,接不上话来。她还真幻想过,也许能遇上一个合心意的男人,恋爱上那么一会,两世人生都没有ry,实在是一种遗憾。听了齐逸这么一说,就象是肥皂泡一个个破灭了一样。心底里产生了一股悲哀。这才认识到,随便穿到那里,只要有人群,就有政治,这种政治和谁也分不开,朝廷,财团,家族,甚至是小家庭都有自己的政治。换句话说,人就是政治的生物。
没有认清这一点时,日子还有些期待。等认清了这一点,前途都是灰色的了。就好象,从前以为自己的日子象一条溪流,前头还有千山万水似的。如今,让齐逸一说破,那未来的日子就象是设计好的工程,只等着按部就班。
梅兰妮想想就没劲,穿来穿去的,命运还在一条固定的铁轨上。心情都成灰色的了。
接下来的几天,梅兰妮都有些消沉。虽然她人前还是强打起精神,但是连新人们都看出来了。
屈仪奉背着人问齐逸,婶娘怎么了?
齐逸笑道,“没事,就是太闲了,心情才不好。”
屈仪奉只好苦笑,这小弟太会说笑,只是有些笑话他不知道该怎样接。
243 绿色
回北京时,经过小孤山,齐逸大大的表扬了于阿根。
阿根腼腆的红了脸,“参谋,那些都是我份内的事,不值得说。”
齐逸道,“没白教育你,我一定要把你的事告诉你们队长,让他也为你自豪。”
阿根立刻精神焕发了。
党外有党,党内有派,这在哪个时代都一样…边峰成了洪门的新掌门,大家都称他为少主。可是,原来保安队的人坚持叫他队长。
梅兰妮很理解他们这种做法,就象民国时期,蒋委员长的嫡系都叫他校长。
齐逸当然不会忽略张掌柜。口灿舌花的一顿夸奖,让他眉开眼笑。
齐逸说,“这地风水见好,地名也要改一下,‘孤’字听上去不吉利。”
当时的人就信这个,张掌柜过去提过这事,没人重视。这次听齐逸这么一说,喜笑颜开,“也不用找别人,小爷你就是二榜进士出身,现成的学问比谁都好。”
小孤山如今不再是荒山了,华记把它全圈了下来,种上了树。虽然现在山上很多树还没有暴芽,但是松柏等树还是让山看上去有些绿意。
齐逸看着山上,问张掌柜,“山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张掌柜道,“今年夏天,山上就流出了泉水,以往从没有泉,可不就神奇了?”
连梅兰妮都知道,这泉水是因为绿化了山,使得地下水位高了,才成了泉,和神奇不神奇没什么关系。
但是,齐逸严肃的,“果真是神奇。那这处就叫神泉山吧。我给你写下来,你找人刻在石头上,日子久了,大家都会改口了。”
张掌柜立刻又说,“那我们这小孤山客栈也该成神泉山客栈了。”
“那是必须的,我一并写来,你找人重做招牌。”
张掌柜亲自侍侯笔墨。
齐逸还有让梅兰妮跌破眼镜的提议,“规划一下在这山上建座寺庙。就叫神泉寺。”
这个提议,不仅是张掌柜兴奋,连于阿根也很来劲,有南方的南少林做着榜样呢。
梅兰妮想,他们都愿意拿宗教做文章。一次,两次的,难道次次都能行的通?
看着张掌柜和于阿根的高兴劲,想来这个提议是得了他们的心。
曾经,梅兰妮和秦炼有过一次关于宗教的谈话。秦炼自有一套理论拿出来说。如今的妈祖在南洋和圣母玛利亚在欧洲有相同的地位。几乎每家华人都供奉。也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使的那里的华人团结起来。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齐逸的文科水平比秦炼要高。
“因为有苦难,就要有宗教。”
“苦难?”梅兰妮问,“前些年这一路吃不饱,穿不暖,如今吃饱穿暖奔小康了,倒有了苦难了。”
“人的苦难也随着生活条件不断升级的。过去那种饥寒交迫是种苦难。但是,吃饱喝足后苦难也提升到了另一个层面。这时人们开始有机会关心精神层面的苦闷了。苦难提升到了精神层面。再如果成了富豪后,就要担心生死问题了,这么多的财富死后又带不走,下辈子不知能不能继续享受。甚至有人求长生不死。这时的苦难成了灵魂层面的事。”
这梅兰妮倒能理解。紫禁城里的佛堂最多。说起来那里还是天下第一家庭,吃穿用度不知比平民百姓好上多少倍了。
梅兰妮也想,齐逸是不是也婉转的告诉了她,当初他们在坞桥村时,只想着能活下来就行。后来到了苏州,想到是要活的好。如今在别人眼里他们算上活的好吧,可是新的烦恼又出现了,梅兰妮觉的人生好象没什么意义,说起来一生也有几十年,其实每个人一生中也就是那几件事。有很多人还不是每件事都能遇上。
这就是人生的不圆满吧。梅兰妮这样认为。
要建寺庙,这是大事,齐逸亲自上山看察,画草图,请了康大掌柜过来,一起商量,筹划。
寺庙的规格要齐全,有山门,有天王殿,弥勒堂,主建筑是大雄宝殿,后面再跟个观音堂,再可一造个藏经楼。佛塔,钟楼,鼓楼都不能少。光看这规模就让人兴奋了。
南少林是座军事意义上的寺庙,这座寺庙,齐逸想做成商业性质的寺庙。
这个提议最是合了康大掌柜的心了。
寺庙建成了,香火就是主要道具,生产香烛就成了一个产业。
远道的香客们要住宿,客栈也要相应扩大。这又是一个产业。
香客多了,市场也要繁荣了。饮食业也跟着兴起。
齐逸有着残园的经验,提议,在庙里发展素餐饮食。
这个提议,让康大掌柜立刻想到那些咖喱粉,胡椒粉,都可以拿来发挥作用。激动的击掌叫好。
张掌柜也提议,山上的泉水也要当作神泉好好保管,到时候也可以当药卖给人家治病。这在当时很多寺庙都是这样做的。
梅兰妮吓了一跳,这比卖假药还坑人。
这个提议引发了齐逸的一个设想,他说,“山泉咱还是引了当自来水用,不过,找些医生来寺庙里坐堂,给人看病,每日我们给医生们发些补贴,让他们每日免费看几个人。我们在寺庙外面开个药店,这样也形成了个产业链。”
康家畦横了张掌柜一眼,“小爷说的对,要赚钱也不能坑人,这寺庙原本就是慈善的地方。只有想法办好慈善事业,没有让它坑害人的。”
梅兰妮通过大家的议论,也开了眼界,这建庙和建立商业中心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这年代很少组织群众活动,宗教活动就是最好群众活动了。每年举办几次活动,真还可以带动工商业。
说到住庙僧人的来源。清朝的人也不是随便可以出家的。要有僧录司发给的度碟。
但是,中国这么大,哪里都听朝廷的,找个地自个出家了,也没什么人管。只是这样的僧人不能参与官方活动了。
康大掌柜道,“咱这也可以是家庙,自家人在里面修行,要什么度碟。”
梅兰妮很是体会了一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梅兰妮和齐逸是三月中旬回到北京的。
这是已经过了谷雨,春光正好,残园的花树次第开放。蝶飞燕舞的。
他们发现自家所有的掌柜和伙计都有一种喜气浮在眉心。
齐逸问道,“有什么喜事?”
金大掌柜道,“上个月,皇上来我们残园了。”
只是这样就让大家怎么高兴,这明星效应!
“就这么喜气?都过了一个月了。”
金大掌柜咧着嘴,“他们带来的运气还在。他们是便服来的,没有仪仗队。可是禁卫军都出动了,先把咱这块戒严了。铺子都让营业,但是人都赶走了。每家铺子前还站这几名禁卫军。残园里更是多的人,把咱们的伙计都赶到一个小院里,连厨房的师傅都被看住了。到了近午,才见几辆大车跟着百来号人过来,直接进了残园。”
“你看见皇帝了?”齐逸问。
“哪能啊?那围的叫水泄不通,谁敢乱走。”
没见到都这么兴奋。
“你怎么知道那就是当今的皇帝?”
金大掌柜压低了声音,“这么大的排场,除了皇帝谁能摆。是那个小…果亲王陪着一起来的。坐那个位置,”手指了一处桌椅,“上的是兔肉火锅。吃后还写了诗。”
“诗呢?”
金大掌柜亲自从抽屉里拿出了那张纸。
齐逸看那上面写到:
“夜报塞天同起云,凌尘玉叶遂翩纷……”这是说雪了。写的没什么新意,也不见好,就那样吧。后头署名是长春居士。
齐逸想,雍正这户人家喜欢自号什么居士,果然是一家的居士。
“这是乾…皇帝的墨宝?”
这金大掌柜有点说不清,毕竟没有真见皇帝写来,说不定是太监帮着写呐。
“逛了残园后,他们就回去了?”齐逸又问。
“还逛了几家店铺,买了不少东西。连咱家那个文玩店也做了一笔大交易。光那些书就被买去了不少。”
金大掌柜说,“奇怪的是,那些个太监非让我们事先把货物都翻了价,饶是这样,那几人还说是便宜了。买了大批量的去。”
齐逸对清宫太监的贪污行为有了感性的认识了。“你没给那些公公一些回扣?”
金大掌柜道,“给了,这样的生意怎么不给中间那敲边人点好处呢?”
齐逸点点头,“叫人把这套桌椅围起来,日后不再给人坐了,在那旁边再立一块碑石,这面写着‘龙之座’,那一面就把这诗刻上。”
既然皇帝来了,也不能让他白来一回,拉上虎皮,做成广告,正好为残园打造名气。
残园的生意果然又好了不少,一是皇帝的光临,大家也想沾些福气。二是北京虽然园林不少,但都是私家的,象这样的公园还没有,所以很多人愿意到这里聚会,活动。再有就是残园的服务是超前的。让人在这里心甘情愿的掏钱。
残园因为有现任皇帝的座位在,倒也没有什么人敢来捣蛋。金大掌柜看着每日的营业额,笑的嘴都合不拢。
244 报纸
齐逸这日正在办公室忙着,有人来告诉他,小太监又来转悠了。
听到这话,齐逸用脚指也想的出,他是为了诗刊而来。
这期的诗刊齐逸已经拿出了小样,校对后,就要付印了。有了皇帝的诗在上面,选的诗都不能比他好。这就和武大郎开店都选矮子一样。
只是,诗不好,但是印刷要精美。齐逸这次下了本,用彩笺来印那本薄薄的诗刊。
彩笺的制作本身就是一本技艺。
平庸的诗配上漂亮的笺纸,增光不少。
终于在四月里,一本印刷漂亮的诗刊出来了。这次的诗刊因为印纸成本太高的缘故。印的次数不多。就那么百来本。
没想到才放在那里,两天就被人拿光了。天天来转悠的小太监,一人就拿去了一多半。想来那几个居士也是对这期刊物期待已久了。
诗刊很多人没拿到,但是彩笺卖的那叫一个好。这时琉璃厂的南纸店的彩笺还没有成大气候,残园这里的彩笺一枝独秀了。
这年头,写诗的人多,平庸的诗写在彩笺上都会上了一层光辉。
另外,很多人还买了当信纸。特别是当时的文艺女青年们特别喜欢用。
春夏之季女伴之间互相邀请,一般都是写些邀请信什么的。用这种漂亮的彩笺,提高了身份,情趣。所以尽管彩笺比素笺要贵很多,但是还是供不应求。权贵之家还有专门来定做的。
金大掌柜真是佩服,他家小爷一举一动都能带来钱。
可是,他家小爷正忙着办报纸。
这年头虽然有邸报,东华门那里还有宫门抄,但是,那都是朝廷有关的文件,主要是朝廷政事,动态,和皇上的御旨,还有部分的奏折。
齐逸要办的报纸是社会新闻为主的报纸。
在他们的客栈里有好些个落第的士子,有些人几次都落第,长年住在京城,成了清朝的北漂。
残园及客栈有些职业需要有文化的人,比如图书馆,比如诗刊编辑。
如今齐逸要办报纸,更是需要文化人了。
报纸要些给平民看的,报纸上的文章要求是通俗易懂,半文半白就好。象话本那样就行。
可是,大家都没有办过报,除了邸报他们也没见过其他的报。这时齐逸的长处就显出来的。他分配了这个写什么,那个写什么,如何写。自己又写又画,排了版。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终于在六月初出了第一份报纸。这份报纸是八开大小,对折后十六开。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