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兰妮那天让李义生撑船,接了李果,几人去了贡院那边。
李义生和林永青昨回来了。那几个人送上了船,老乐亲自又压着去琅琦了。他们看着船起航了,才回来。
张贴名案的地方果然人头济济,还有人正在那里念着文案上的名字。
李果年龄大的,自然挤不过那起人,只能在外围听着,叶,屈二人也上不了前。倒是三胞胎发挥前世挤公交车的技术,遛边,窜缝,几下子就进去了。
结果是,华惟世位与案首,华仪奉位于第七,三胞胎有齐逸打头,楚源垫尾站了二十一至二十三名。
全布在案上了。
华家五兄弟全考出秀才了,李果也非常高兴,看,他的五个学生,全部都在上面了。甚至还有一个是案首!
消息传回家,全家大喜,在庆贺之余,梅兰妮心中还有疑问,她悄声的问三胞胎,“虽说,叶,屈二人读书很聪明,可满打满算,才读了十年,你们是前前后后加起来要三十年的教育了,再加上几百年的阅历,倒不如他们?”
齐逸道,“娘,我们三只要过了关便是了,那两个今后是打算做官的,自然要把他们拱到前面去。”
楚濂说,“就是,就是,再说廪生名额不可能给全给了我们家的。学政大人一定会做是这样安排的,你看,我们三人名额放在第二等的前三名上呢。”
梅兰妮听了他们的话,心中释然。在她看来只要过了关,名次实在是无所谓。“什么时候进行下一轮的考试?”
“明年,明年是酉年,也是大比之年。”楚濂说。
“明年,你们是不是太小了,到那时,你们才只有十岁。”
楚源白了她一眼,“娘,我们现在小小年纪做什么都不合适,惟有考试,可以被人当成天才儿童。我们还不抓紧,把要考的试一路考到底。再说了,为了考试而读的书,绝对是很枯燥的。还不趁着现在脑细胞活跃,赶紧的完成任务。”
梅兰妮很能理解,她暗地里很庆幸自己不要为了考职称而拼命读外语。
齐逸则说,“如果明年秋天顺利过关了,我们就立刻去北京参加春闱。”
“什么,”梅兰妮吃了一惊,“你们还打算上两榜?那你们的年龄也太幼了。”
“上两榜,不是我吹,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是要因为年龄小,皇上当然不会分配我们工作,这样,我们从中才好脱身回家干自己的事啊。”齐逸说。
这样啊,梅兰妮心中筹划起来,是不是在京城买一个住宅,到时候可以让他们有固定的地方住。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是该干啥,干啥。小甲因为有了这次遭遇骗子的经历,更加抓紧训练保安队了。
连鲁妈也使劲教育了天香,提高他的识骗能力。
三月春耕开始了,梅兰妮下乡去了一次,看着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心里很满意。
荔枝树已经按照梅朵嘱咐的,全种到地里去了。
大片的竹林也都成活了。
茶叶已经开始採了。当然量还不是很多。
稻田已经备好,秧也落了。岛东南处的莲藕也到种下了。老农还在旁边种了菱,他说,供自家食用。又在大沟里种了莼菜。果园,竹林的边缘也打起了竹篱种了枸杞,使君子,金银花等药材。申妈妈现在是卖东西卖出了精。一冬,一春的暖棚菜让她卖出了好价钱。
老农他们得知家里五个少爷考取了秀才,比梅兰妮还高兴。
老农说,“如果接下来考上了举人,我们的庄子就再也不用交税租了。”
哦,原来是这个缘故。
梅兰妮说起殖珠的事,老农高兴的,“早都准备好了,就等奶奶你来了。”说完,还给梅兰妮看了编织的网袋。
有了去年,殖珠的经验,今年,家中的妇女要熟练很多,在梅兰妮的带领下,用了八天时间,又得到了两亩水面的养珠。
在这其间,老农问起老乐长久不见了,梅兰妮把家中遭遇骗子的事情与他们说了,听的他们直咋舌。后又听说,梅兰妮把那几个骗子送到南方去劳改了。
便细问这劳改的意思。梅兰妮一一做了解答。
老农叹道,“这等好事,奶奶你如何不先想到往我这里送,有了劳力,还不要他付工钱。我这里活计也多。”
梅兰妮说,“可没这么简单,你这里如何能看的住他们?等他们跑了,没的给你这带了麻烦来。送到南方就不一样了,他们人生地不熟,说话又没人能听懂,那里又临海,他们往哪里逃,还不是只好乖乖的劳动改造。”
老农等人听的大笑,“奶奶好算计。”
梅兰妮又察看了作坊了的各项工作,看了作坊的出货准时。劳动效力也高,产品质量稳定。对梅香,绫子,赵阿婆,顾李氏等人都进行了表扬。
关于茶厂,梅兰妮倒是不懂,梅朵事先做了安排,由顾四平负责。他家过去是制茶的,所以他懂得如何制茶。因为梅朵曾把自家的茶定位在中高级以上,所以,包装上也要有讲究。老农特地定制了一斤装的锡罐。梅兰妮看那锡罐是方型的,圆口。上面还贴着一张纸,纸上印着“东山碧螺春”还有两个小字“华记”。梅兰妮关照,包装时千万不要缺斤少两,宁可多那么点儿。老农自应了。
梅兰妮因为要挣那盐商的银子,见这里事事妥贴,便要回苏州了,又关照了老农,说,“明年秋天五个少爷要下场,虽说时间还早,但我也要早打点了,不要到时候慌手慌脚的,没的误了事,庄子上及作坊里诸事你多操点心。”又嘱咐了梅香等人,方才乘李义生的船去了。
148 备考
更新时间2014…3…10 3:00:37 字数:3303
梅兰妮这日在缂丝,齐逸进来,与她说了关于秋闱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梅兰妮才知道,这古代大考有那么许多的事情,首先是那个考试用的提篮,就很有讲究。
梅兰妮取出鹅毛笔,把他说的,都一一记了下来。
原来这齐逸是个有心人,早就从沈德潜那里把个考试要用的东西,和考场的种种规则,都摸了个透。
梅兰妮看着单子上的东西,算了一下,这些东西加起来,份量可不轻,别说三胞胎拎不动,就是叶,屈二人拎起来也是吃力的。再说,这些东西派什么用场,梅兰妮不清楚,就说是号帘,号帷这些尺寸多少,总要找人问清楚吧。
可是问谁呢?苏州城里读书人是多,可也不能冒然跑到人家家里去问这事。
梅兰妮想了又想,倒让她想起一个人来---苗黄氏。
上年,她丈夫去江宁,尽管没有考取,但也是有过考试经验的,她帮着苗年准备过赴考用具,那些用具她一定知晓。
这天,梅兰妮带着自家产的蔬菜鸡蛋和一顶纱帐去拜访苗黄氏。
那黄氏见到梅兰妮心中也喜欢。先是客气了几句,两人就谈起了正事。
黄氏听说梅兰妮问的是考场事宜,尽管她也没去过,但是她准备过,便热心对梅兰妮说明:“江南考场中的号舍都是坐北朝南的,那号舍深六尺,宽三尺十分逼仄,那号舍没有门,遇雨要自带毡布当帘当雨,而且,晚间秋凉,也要挂上帘幕挡风的。所以这帘帷是不可少的。那门宽三尺,高六尺,所以照着那尺寸做,就不会错了。”
梅兰妮记下。又问了其他物品的用途和尺寸。那黄氏还十分耐烦,取了苗年的考篮出来,把东西一一拿出来加以说明。梅兰妮上了一场实物课。收获很大。
黄氏又说了那号舍两边的墙上有砖缝,那是搁铺板用的,那板子白天当书案,晚上就当床了。
“没有凳么?”梅兰妮问。
“怎得没有?一间号舍有一张凳子。”
“那这篮里还放着一张小凳?”
“哦,那是在外面时用的,江南贡院一次考试都要头两万的人应考,那排队等进去,进去了要等拿舍号,这都几乎要用到一天的时间,那些秀才们那里能背着行李站一天的,有个小凳就可以拿出来坐,歇一歇脚。”
梅兰妮听后方知是怎么回事。她认为苗年和黄氏的感情是不错的,那苗年能把考场的事都向她说明,连带着自己也得到了想要的信息。
回家后,梅兰妮按照单子上的要求一一准备不提。
那三胞很有考试经验。他们说,考场上些文章要讲究的是速度,所以现在要练实战,每次作文都用沙漏来控制时间。
李果也听从他们的意见,用过去的考题来考他们,每次也按实际考试一般,出七道文题和三道诗题。时间控制在四个时辰里,到时候,不交卷就算fail了。
开始时,孩子们还有些手慌脚乱的,几次试下来就大有长劲。
三两天这样来一次,反正历届考试的题目和范文都在那里。梅兰妮也知道,这是题海战术了。
那李果自己这生没考出举人,但是他想如果能教出举人学生来,也是对自己一生读书的肯定。所以十分努力。那李芸也帮着批文,讲解,忙碌着。
其实这样的学习量很大,很伤脑子,梅兰妮除了加强他们的营养外。还和李果商量,是不是移到自家的庄子上居住,那里风景秀丽,远离尘嚣,是个绝佳的读书地方。
李果考虑了,觉着行,带着李芸和华家几个学生,上那庄子上去了。
分坐了两条船,梅兰妮亲自送他们过去。
中国的农民天生对读书人就有一种从骨子里发出的尊敬。
老农一听,这师生几人将在庄子上过些日子,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那个,李老师是真正的老师,不象家里学堂这个就是个猢狲王,说说书,讲讲古还行,做学问那就别提了。现在这一行人可都算是有功名的了,梅兰妮把他们交到他手上,可见对他的信任。
梅兰妮的叮嘱,他和申妈妈及梅香都专心的听了。梅兰妮吩咐每日的营养,每顿的两荤两蔬和一汤。不要油腻的食物,要保持清淡,鱼虾等物最好蒸着吃,而不要油炸。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也不管老农夫妇能否接受。
但是梅香几年来深得她的真传,所以,后来她成了照顾那几个读书郎生活的顾问。申妈妈为了谨慎从事,样样都和她商议了才办。梅兰妮临走前,又关照了这个,关照那个,到后来总觉的有一样事忘了关照。
回到苏州后,老乐回来了。讲了那几个人已交给了秦炼等人。这梅兰妮就放下心事了,那些人到了边峰手里,还怕问不出后台?
老乐听说家里五个少爷都通过了院试,其中还有一个是案首,那个高兴啊。这,梅兰妮也能理解,这叫作水涨船高嘛。
让梅兰妮高兴的是,这次老乐带了秦炼三人的一厚打信回来。那几个人真是百忙之中还能想起她这个假娘,也真让她感动了一把。
现在主屋除了她和羽绢,都没了别的人。晚上,梅兰妮在自己的卧房里仔细读着那些信。
家书抵万金,这,梅兰妮倒是真有体会了。虽然他们的信里大都是讲的家族事业,但偶尔一两句保重,珍重之类的话,也让梅兰妮高兴起来。
心情好了,梅兰妮手脚也麻利了,活干的飞快。这日她边干活,嘴里边哼着小调。自己都没有注意唱了些什么。
一旁的羽绢听到了,很惊异,“梅娘子,你在唱哪一出啊?”
梅兰妮想了想,“我哼的是啊。”
“这出讲的是什么?我怎么没有听到过?”
梅兰妮大致介绍了一下评弹内容。
那羽绢惊讶地,“这个评弹是新的,我还从没有听到过。”
梅兰妮使劲想出现的时代,可是她哪里想的出来。
羽绢拿出了笔和纸,磨了墨,对梅兰妮说,“你把那词念出来,让我记下。”
江南闺秀几乎人人会唱评弹,这年头娱乐活动少,而评弹一只琵琶一张嘴,就能娱乐半天。江南闺秀中,有文化的大有人在,她们又不能考科举,只能学着做诗词,在闺阁之间互相唱和,再有就是在闺阁中写弹词,朋友之间相互交流。她们的弹词当然不会有风月场合那些艺人们的弹词的风尘味,她们的弹词是委婉的,清新的,文雅的。这和后世的弹词风格很接近。而她们的弹词有些时候从闺中流了出来,让那些听惯了带肉的弹词的听众耳目一新,又促进了弹词的改进。可以说,评弹发展和江南闺秀是分不开的。羽绢姑娘的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梅兰妮为此还定制了两把琵琶。
可羽绢并没有把唱评弹当正事,平时除了帮梅兰妮算帐记账,还替她做小工,她缂丝时帮她绕丝,有时还帮她在纬丝上画稿。梅兰妮见她对女红很有天份,就教她缂丝。缂丝并不难,一学就会,可是要缂好,就难了,除了技艺,还要有手感。所以,开始上机时,梅兰妮经常要替她返工,但是,她极其用心,渐渐的能上手了。虽然关键部位还要梅兰妮来,但一般的她能帮上忙了,在梅兰妮忙别的事时,她就帮着缂丝,这样一来,梅兰妮的缂丝速度快了起来。
这天,梅兰妮让老乐去找陆本临,要在山塘街或上塘街那一带买房子。这个时代的山塘街就相当也后世的上海南京路,寸土寸金,是清朝的商业中心。
在秦炼等人的信里也说了,要在山塘街上建立贸易站,交流南北货物。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找一个合适的地点。那山塘河及上塘与那内外城河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所以外地商人都喜欢在那里做生意,使得那里的商肆如林,繁华非常。
过了几天,陆本临来了,梅兰妮在花厅里会他。
陆本临说,“这处商肆我原本不敢推荐给你,但你家现成的有了五个秀才,故而才说与你听。此处的商肆地点是极好的,就在阊门外,山塘桥西,通贵桥东。”
梅兰妮算上老苏州了,只是这山塘桥她知道是阊门外,山塘河上第一座桥,这通贵桥就是第二座桥,这么好的地段?有没有这个福气啊?
陆本临见到梅兰妮的困惑,“梅娘子,你不记得了,那是山塘河上的第二座桥,有通贵狸的那座桥。”
关于山塘河上七只狸的故事,梅兰妮小时听外祖父说起过,说是刘伯温怕苏州人反,用了七只青石狸锁住了山塘河的龙气。那七只狸分别立在山塘河的七座桥上。苏州人去虎丘出了阊门就数狸,数到第七个狸,那虎丘就到了,所以苏州人称那为“七狸山塘”,后来传豁边了,就成了“七里山塘”,其实从苏州到虎丘不到七里。
梅兰妮一听,就知道,那处果然不寻常,如果把那个区域比做黄金地带,那这处就是钻石地了。如此好的一块地方,怎会落如她的手中?这里面肯定有隐情。
果真不错,陆本临看着她的表情说,“那处在山塘河北,并不在山塘街上,现在是一户苏姓人家开了客栈,生意自是极好,只是苏老爹去世后两个儿子心不和,要分家,所以生意差了些。但是,近来有一地痞看中了他家的房宅地,想要买下,但又不肯出多钱,又日日找人来他们那里阻他的生意,所以,那苏家两兄弟就商议着把那房子卖了,两人分了钱好到别处找生路去。”
梅兰妮问道,“那他们要价是多少?”
陆本临不慌不忙的讲了个数。
149 看房子
更新时间2014…3…11 3:00:37 字数:3242
“什么,一万两!”梅兰妮叫道。几间房子一万两太贵了吧。
陆本临道,“他那所宅院加起来有多半亩地,从山塘桥到海涌桥,这山塘河南就他家和王姓的一户人家,他家占的地还多些。那可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梅兰妮心里盘算着,半亩多地那起码有三百五十平方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