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 >

第5章

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人民频繁反抗。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增强,不满足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3)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恶化而对现实不满。由幕府支柱转变为倒幕力量。
 (4)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民族危机),幕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2、特点: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3、武装倒幕
 (1)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得到人民和部分大名的支持,掌握了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的政权.建立了倒幕武装。
 (2)1867年,倒幕派准备讨伐幕府,并联合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明治政府)。
 (3)1868年,政府军打败了前来进犯的幕府军队,乘胜摧毁了幕府统治。
4、明治维新的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领主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的特权。
 (2)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的推行征兵制,建立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5、成功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倒幕派力量能够迅速壮大,拥有了较强的实力。
 (2)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3)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6、影响
(1)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3)日本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4)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使日本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如何认识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时代特点
    19世纪中期,欧洲大陆工业革命顺利进行,各国的工业、农业也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继续壮大,他们或通过革命夺取统治权力,或与开明贵族联合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经济、政治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欧洲民族主义日益兴起,形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与促进民族统一两大潮流,欧洲大陆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后确立的阶段。在产业革命、政治革命、民族革命的冲击下,封建制度土崩瓦解,维护欧洲旧秩序的维也纳国际关系格局迅速解体,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完成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
☆比较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似之处:①历史背景基本相同,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较大发展.政治上四分五裂。②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巨大势力——奥地利。③统一运动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④统一战争都有一个核心力量,意大利是撒丁王国,德意志是普鲁士。⑤都有一核心人物,普鲁士是俾斯麦,意大利是加富尔。⑥都达到最后目的,走上了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但都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不同点: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对内加强对局势的控制,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外一方面依靠强硬的军事,武力解决问题,一方面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而意大利的统一战争除了内因外,更多地借助了外国的帮助;主要是法国的帮助;同时受益于有利的历史机遇,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最后完成了统一。另外,人民自下而上的起义和斗争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明治维新问题
    19世纪中期日本商品经济发展,幕府统治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出现了武装倒幕运动。倒幕运动的阶级基础是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中下级武士。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其结果是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起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联合专政的统一的天皇制新国家。明治政府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发生厂深刻的变化,成为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改革不彻底,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在经济领域保留了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上层建筑领域保留了天皇制的国家形式和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②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强大。——物质条件。  ③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2)概况:①英国:a.目的: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b.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势力进行经济扩张。c.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等地;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d.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 e.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f.在非洲:势力侵入埃及。g.在拉了美洲:加紧对新生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a.侵占阿尔及利亚;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b.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着手对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③美国:羽翼未丰,也参加了对中国、日本等国的侵略活动。
④俄国侵略欲望强烈,19世纪以后,同英法进行了激烈争夺。
a。目的:扩大领土。b。方式:凭借军事力量,对周围蚕食鲸吞。
(3)对外扩张的影响:①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攫取了料,占有市场)。
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③客观上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

二、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超出了西欧和北美范围,从空间规模展开许多国家跨入资本主义社会。b。使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市场。
新教材略有删节 三、克里米亚战争(列强的争夺)
(1)原因:
 ①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帝国)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控制东西方贸易要道和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重要。
 ②19世纪上半期,奥斯曼帝国衰落,成为列强争夺的主要目标。
 ③19世纪,俄国与英、法矛盾尖锐化(主要原因):俄国企图宰割土耳其,将势力扩张到地中海;19世纪50年代,俄国国内矛盾重重,迫切需要进行对外战争以摆脱困境;英法工业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希望扩大在土耳其的商品市场。
(2)性质:土耳其是正义的,主要参战国俄、英、法所进行的则是非正义的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的局部性国际战争。
(3)经过:1853年,俄军入侵土耳其。1854年。英法直接派兵对俄作战。1856年初,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和约,退出侵占地区。
(4)影响:①英法在土耳其乃至世界各地的势力大大加强。
        ②俄国对外侵略受到遏制,而且暴露出封建农奴制的种种弊端,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问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途径也不同。英、法因封建王朝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采取革命的途径;美国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采取独立战争的途径;俄国、日本因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而采取改革的途径;德、意是因为政治上的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而采取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统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习惯上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或统一习惯上被称作晚期资产阶级革命。晚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多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一是因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二是因为资产阶级时刻提防身后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与其联合人民群众,不如与旧势力妥协。因此俄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等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这对以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不论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是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在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从而客观上起到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③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只有奋起抗争、探索,才能使自身得到真正的发展。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
(1)背景:
 ①到19世纪上半期,亚洲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②与工业革命前比较,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表现是:
a.目的: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
b.方式: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工业晶,掠夺原材料。
c.结果: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
殖民地:菲律宾(西、美) 印尼:(荷) 新加坡、印度(英) 半殖民地:中国、伊朗、奥斯曼帝国
(2)性质:客观上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3)表现:五次大起义。
 ①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起义;1825
 ②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起义;1838
 ③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1848…1852
 ④中国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将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
 ⑤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  ②表达了广大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①英国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实行殖民统治,引起了印度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②印度士兵备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反英情绪日益高涨。
a。同农民的矛盾:剥削农民和手工业者。
b。同士兵的矛盾:强迫改变宗教信仰。
c。同封建王公的矛盾:兼并王公的土地,取消他们特权。
(2)经过:①1857年,密拉特事件——导火线。密拉特85名士兵公开拒绝使用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遭到逮捕。密拉特士兵和人民率先起义,不久占领德里,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②各地广泛响应,形成占西等起义中心,许多王公加入起义并成为领导者。
③英殖民当局调兵镇压,起义军民奋起抗敌,涌现出占西女王等英雄人物和事迹。   ④1859年,起义失败。
a。英国殖民者的镇压:武力镇压(将派往伊朗中国的军队调往印度)。
b。政治分化:承诺不再侵王公特权,地产,改变统治策略,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军队,增加英军。
c。封建王公的背叛。 (3)意义: ①性质:是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力、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充分展现印度人民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②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其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工业革命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殖民掠夺方式的变化
   工业革命前,西方国家商业资产阶级占优势,资本主义生产还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还不能用机器制造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同东方的商品竞争;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传统商品仍在欧洲市场上畅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方式是:依靠暴力公开抢掠、垄断贸易、走私鸦片等,其掠夺带有明显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特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俄等国也陆续开始工业革命,迫切要求强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殖民者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大门,把这些国家变成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瓦解,从而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870年后)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
(2)成就:
①电力广泛应用——最显著特点,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相继问世,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及使用。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和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8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从煤炭中提取氨和苯染料等化学产品,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⑤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
 ⑥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二、垄断组织形成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①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②竞争中壮大了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2)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促进了生产发展。
   ②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③垄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